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K19和MC在肺癌患者胸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S-P)研究44例肺癌患者胸水中的癌细胞和26例肺良性疾病胸水中的反应性间皮细胞的表达。结果CK19在肺癌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95.5%(42/44)明显高于在良性胸水中的阳性率7.7%(2/26),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MC在良性胸水中的阳性率96.2%(25/26)明显高于在肺癌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22.7%(10/44),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当CK19和MC联合应用时为最佳选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100%和88.5%。结论CK19和MC对肺癌患者胸水中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种沉水植物对间隙水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志 《生态学报》2015,35(4):1051-1058
为研究两种根系特征的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影响,选取根系较多的沉水植物苦草和根系相对较少的沉水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监测底泥中间隙水各形态磷含量及环境因子的变化,探讨不同根系特征沉水植物对间隙水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和苦草实验组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黑藻和苦草对于稳定水质,减少底泥中磷向水中转移具有明显的效果;沉水植物不同,底泥间隙水中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束时黑藻组和苦草组间隙水中DTP的浓度分别为0.24,0.01 mg/L,SRP的浓度分别为0.22 mg/L,0.004 mg/L。间隙水中磷的形态主要以DTP和SRP为主,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相对较低。沉水植物对间隙水中磷的吸收是降低间隙水中磷含量的重要原因,苦草的吸收能力大于黑藻。沉水植物根系通过降低底泥p H值,提高氧化还原电位(Eh)的方式抑制了底泥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TF-1和HBME-1在肺癌患者胸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S-P)研究5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10例继发性肺癌患者胸水中的癌细胞及44例肺良性疾病胸水中反应性间皮细胞的表达。结果TTF-1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为78.4%(40/51),而在继发性肺癌患者和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胸水中未见阳性表达;HBME-1在肺良性疾病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95.5%(42/44)明显高于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胸水中25.5%(13/51)和继发性肺癌患者胸水的阳性率20.0%(2/10);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患者胸水中,TTF-1的阳性率在腺癌组90.7%(39/43)明显高于鳞癌组12.5%(1/8);当TTF-1和HBME-1联合应用时为最佳选择,其检测肺癌患者胸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6.7%和95.5%。结论TTF-1和HBME-1对原发性、继发性肺癌患者胸水中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BaP在土壤水稻系统中传输模型,并对其在系统各组分中的含量变化做了定量分析。实验求得了BaP在系统各相间传输速度常数和分配系数。揭示了水中BaP向水稻体传输路径和它们的速度大小。水稻从水中吸收BaP的速度比其从土壤中吸收的速度高4倍,水中BaP向土壤沉积速度比水稻从水中吸收BaP的速度高7倍。水中BaP在迁移到达水稻体之前,绝大部分被土壤牢牢吸附而很难被水稻吸收。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溶解氧作为水生植物与生物生存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其含义是指可溶解于液相或者水中的各种分子态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只有水中所含溶氧量达到相应值以后,水中生物才得以生存,才能够维持水中鱼类生命的活力,若处于低氧,对于水中生物的生长以及生存都非常的不利。下面文章就水厂养殖中溶解氧的检测与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葛滢  常杰  王晓月  徐青山 《生态学报》2000,20(6):1050-1055
通过模拟流水的小型无基质试验,研究了杭州地区17种草本植物在轻度和重度富营养化水中的净化能力及其与生物量、生长速度和蒸散强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⑴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中,提高植物生物量可大大提高对N和P等的去除率;⑵在轻度富营养化水中,同种植物不同生物量对各指标去除率的差异小于种类间净化能力的差异,选择高净化能力的种类更重要;⑶在重度富营养化水净化工程选种中,可通过植物在水中快速生长时期的生长速率判断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灯光被广泛地用于农业、畜禽和渔业生产,我们设想在养鱼网箱内设置适当的水下光源,延长箱内的光照时间,借以诱集水中浮游生物和空中的昆虫,以增加鱼类饵料和摄食生长时间,夜间由于水中灯光的作用,促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中溶氧量,适应高密度放养,达到高产的目的。我们在小型静水池塘作了如下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羊膜卵的“威力”假如我们能够看见大约两亿八千万年前我们的地球上的祖先,我们就可能发现它们是一些小于两英尺(0.61米)的陆居两栖动物,以捕食昆虫为生,必须到水中产卵,卵在水中发育成鱼形幼体,直至成体才离水上陆。同时,它们在水中提心吊胆,经常要逃避较大的脊椎动物的袭击。由于水中繁殖的  相似文献   

9.
饲养鱼窒息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和二氧化碳与饲养鱼的关系氧气是鱼类生存上不可缺少的条件,水中如果没有溶解的氧气,鱼类便不能生活。水中所含的溶解氧量,不仅在各个池塘和湖沼中多寡不一,就是在同一个池塘里也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增减。普通在冬季水面没有结冰的情况下,水中所含的溶解氧量较多;而在夏季溶解的氧量便较少。根据太湖淡水生物研究室实验鱼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在雨水中的耐受能力,为评价雨水对朱砂叶螨的控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录像技术,对朱砂叶螨沉于水中的沉浮比例、耐受力以及足的摆动频率进行研究。【结果】在棉花叶片上接螨饲养5 d后(92.79%±0.55%)的朱砂叶螨沉于水中的比例极显著高于2 d后(42.72%±2.37%)的;3日龄的雌(297.4±16.1)min、雄(297.7±7.4)min成螨之间在水中存活时间差异不明显。雌雄成螨在水中最短存活时间分别为48 min和45 min;雌雄成螨数量大约在300 min内死亡达到一半,雌雄成螨在水中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773 min和856 min;雌雄成螨死亡数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沉在水中朱砂叶螨雌雄成螨死亡过程中表现为:足的摆动频次由高到低,足的摆动时间也非连续状态。【结论】朱砂叶螨成螨在水中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及底物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甲烷循环过程。选取大兴安岭连续多年冻土区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两种典型植被群落泥炭沼泽,设置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OTC)增温实验。于生长季(6月、7月、8月和9月)采集土壤孔隙水样品,对比分析OTC内外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甲烷氧化菌数量及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究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与DOC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温提高了生长季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和DOC浓度,而对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因月份而异。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54.52%和44.97%,DOC浓度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34.16%和28.33%。增温使得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平均数量分别降低了46.20%和31.4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水中DOC浓度可分别解释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变化的29.00%和24.10%(P<0.01),而对两种植被群落下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水中氮磷动态特征及减排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国禄  杨仁斌 《生态学报》2011,31(15):4235-4243
通过微区模拟稻田试验, 研究了夏季施肥免耕、浅耕和深耕3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滞水时间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总氮、总磷流失潜能。结果表明:(1)3个耕作处理5 d后的稻田滞排水中TN、NH+4-N、TP和DP 均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 免耕的田面水中NO-3-N浓度较低。(2)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TN的绝对流失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深耕处理的稻田水中TN的流失潜能相对较小。不同耕作模式处理后氮素的相对流失形态与潜能以TN为主。(3)浅耕处理田面水中TP绝对流失量和相对流失潜能最少。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排水可显著减少田面水中TP流失。不同耕作模式处理田面水中磷素流失形态随时间呈TP与DP交替变化。因此, 从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绝对流失量出发, 夏季浅耕不失为最佳清洁耕作模式;同时滞水5 d后排水能有效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流失量, 减少稻田排水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保安湖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保安湖沉积物中氮(N)的含量平均为5.20mg/g,平面分布以桥墩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中磷(P)的含量平均为0.75mg/g,平面分布以扁担塘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的平均含量为3.63mg/L,无机氮中以氨氮的含量最高,占总氮的57.2%;间隙水中总磷的含量平均为0.098mg/L,磷酸盐占总磷的50.0%.间隙水中氮和磷含量的平面分布差异不明显。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湖水中含量高,但除氨氮外,一般不超过5倍,表明湖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之间营养交换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3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和4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VEGF、TNF-α水平。结果:良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水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5);良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水中VEGF水平显著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5)。结论:胸水中VEGF、TNF-α水平的检测对良、恶性胸水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巢湖微囊藻和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道贵  谢平  周琼  杨华 《生态科学》2006,25(1):8-12
2002年10月进行了巢湖微囊藻和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变化现象。白天上层水中的微囊藻密度显著高于下层水中,夜晚逐渐下沉使得下层水中的密度相对高于上层水。微囊藻与叶绿素a、水温、溶解氧和pH等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存在较大的差异。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白天在下层水(1.5m和2.5m)中的密度较高,夜晚则倾向于在上层水(0m和0.5m)中活动。相反,卵形盘肠溞白天在上层水中密度较高,象鼻溞则在11:00和15:00时各水层中的密度显著高于夜晚。汤匙华哲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白天倾向于在下层水中活动,夜晚则逐渐迁移到上层水中。许水蚤在夜晚和凌晨3:00时各水层中的密度显著高于白天。中华窄腹剑水蚤昼夜垂直变化不明显。微囊藻与短尾秀体溞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象鼻溞和卵形盘肠溞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观赏水草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单株植株靓丽的色彩和奇异的姿态,更在于群生水草所表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和不同种类的水草搭配组合营造出的景观所散发出的自然气息和艺术韵味。要想建立一个漂亮的水草造景缸,就必须要掌握各种水草的特性和造景的基本技巧。水草的造景设计通常人们所谓的水草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水边,整体或大部分植株处于水中的高等植物。在众多的水生植物中,沉水植物的茎叶都伸展在水中,便于透过水族箱的正、侧面玻璃观赏。而对于开放式的水族箱,不仅可以从正、侧面观赏,还可从上面鸟瞰水中景观,因此浮叶形的水草便能衬出一番…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长期淹水环境下基于形态、生物量和养分的河竹鞭根系统的生长策略,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和淹水处理3、6、12个月的河竹一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了河竹鞭和鞭根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及鞭根系统的养分吸收与平衡.结果表明: 长期淹水对河竹鞭节长、鞭径和土中根根径并无明显影响.淹水3个月整体上对鞭的形态特征影响小,水中翘鞭较少,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根的生长.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水中鞭、根大量生长,同时促进了土中鞭、根的生长,但土中、水中鞭生物量和土中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变化并不明显,而水中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水中根生物量/土中根生物量显著升高,体现出河竹可以通过鞭根系统的生长调节和生物量合理分配来逐步适应淹水环境.长期淹水整体上降低了河竹土中根的根系活力,抑制了土中根对养分的吸收,但对土中根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较小,而使水中根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强,养分化学计量比产生明显的适应性调节,N/P升高,N/K和P/K降低.水中根不仅起到氧气吸收功能,还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功能.这是河竹有效适应淹水环境的生长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长期淹水环境下能生长更新的河竹为材料,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淹水6个月(TR)的河竹一年生竹鞭的根生物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分析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与CK相比,TR处理下的河竹土中根的N、P、Mg和Ca含量显著降低,Fe含量显著升高,且N、K和Ca含量显著低于TR处理下水中根的含量,而Fe含量显著高于水中根。(2)TR处理的河竹土中根的C/N、C/P、C/K和P/K较CK显著升高,且C/K、N/K和P/K显著高于TR处理的水中根。(3)TR处理的河竹水中根的C-N、C-P、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中根的C-P、C-K、P-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K河竹土中根的C-P、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N-P显著相关;从相关系数看,TR处理下土中根的C-N、N-P和N-K相关性减弱,C-P、C-K和P-K相关性增强,而C-N、C-P、N-P和N-K相关性较水中根减弱,C-K和P-K相关性较水中根增强。(4)TR处理下鞭根生物量和C、N、P、K、Mg、Ca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降低19.46%、42.04%、36.55%、41.39%、60.06%和38.46%,而Fe积累量显著升高,为CK的5.5倍;TR处理下土中根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水中根。研究表明,长期淹水虽阻碍了河竹鞭根的养分平衡吸收,但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且土中根和水中根具有克隆分工特征,水中根主要起到氧气吸收应对缺氧环境胁迫的功能,是河竹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的重要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福元  张进 《微生物与感染》2002,25(1):16-17,33
水中病毒的检测常采用细胞培养,酶免疫及免疫电镜等技术。随着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扩展了水中病毒检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太湖春季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分布特征及界面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太湖春季不同湖区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分布特征研究,探讨了间隙水中磷的释放对上覆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态磷(P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是太湖水体中主要的磷形态,占总磷的58%~95%。不同湖区沉积物间隙水磷的剖面变化可能与生态特征及水动力引起的沉积物-水界面的扰动强度密切相关。湖心和西部沿岸沉积物扰动强烈,致使间隙水中磷含量向上逐渐降底,而梅梁湾和贡湖间隙水磷的垂向变化不大。东太湖和竺山湖沉积物界面间隙水中磷含量偏高,可能是由于表层沉积物的有氧环境使Fe2+被氧化固定下来,并促进了总磷(TP)和溶解态活性磷(DRP)的扩散释放。总体而言,间隙水中各形态磷具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的趋势,其中DRP的扩散潜力最大,竺山湖沉积物-水界面DRP扩散通量高达11.42mg.m-2.d-1,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的复苏生长对DRP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