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肠道病毒71型安徽、河南株的分离与VP1序列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手足口病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病毒基因型特征。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鉴定,同时选取其中9株EV71分离株,对其抗原决定簇部位VP1区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参考EV71 A、B、C各基因型的参考株和以往中国EV71的分离株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所分析的9株病毒株均为C4亚型,3株安徽株H7、H8和H9的VP1序列相似度很高(≥98.8%,其中H7、H9的相似度为100.0%),4株河南株H3、H4、H5和H6相似度较高(≥98.4%,H3、H4和H5≥99.6%,其中H3、H4的相似度为100.0%),它们同河南株H1、H5的相似度也较高(≥97.2%),河南株H2虽然与其他河南株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但进化分析表明,其与安徽株同源性较高。结果表明,安徽株H7、H8和H9株变异速率明显加快,这可能导致了手足口病在安徽省的率先爆发与大流行,河南株H2最初可能由安徽传入河南。  相似文献   

3.
4.
对河南省2008~2010年河南省人肠道病毒71型进行基因特征及重组特点研究。对河南省2008~2010年分离的5株肠道病毒EV71型构建VP1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特点。VP1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008~2010年河南株均属于C4基因型的C4a亚群,Bootscan分析和5’NCR、P1、P2、P3区的进化树证实C4基因型在2A~2B处存在EV71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型内重组及在3B~3C处存在EV71的B基因型和CA16/G-10间的型间重组。2008~2010年河南EV71分离株为C4基因型的C4a亚群,与2004年以来的中国大陆优势株流行趋势完全一致,EV71C4基因型存在基因型内和型间双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肠道病毒71型(EV71)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03全基因组的8个相互重叠的克隆,对其全基因组7406bp的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外壳蛋白基因VP1的遗传进化。结果表明,SHZH03和SHZH98与亚洲流行株中的台湾1998年流行株、日本1999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新加坡2000年和2001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SHZH03株与一些欧洲流行株有较大的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深圳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有可能来源于台湾1998年的EV71大规模流行时的毒株。  相似文献   

6.
肠道病毒71型中国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98基因组建立了覆盖全基因组的5个首尾重叠的克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7408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测定.数据分析表明,SHZH98株与其他EV71毒株相比,5′UTR和3′UTR的长度和序列有一定的差异.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免疫源性密切相关的P1结构蛋白基因与台湾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与欧美流行株的同源性较低,P2,P3区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与Coxsakievirus A16及MS,BrCr株较高,而与台湾流行株相比则较低.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HZH98株结构蛋白基因与台湾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而非结构蛋白基因与Coxsakievirus A16及MS,BrCr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对肠道病毒71型中国分离株进行分析,并探索了中国分离株的可能进化途径,有助于肠道病毒71型及整个肠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和我国对于EV71所致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乡地区201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特征及手足口病流行特点,采用荧光RT-PCR对临床诊断的粪便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EV71检测;选取10例EV71阳性标本进行VPl序列扩增并测序,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对2011年新乡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标本的EV71阳性率(73%)显著高于CA16阳性率(19%)(P<0.01);10株新乡EV71分离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差异分别为2.8%和0.9%,属于C4亚型的C4a簇;9株VP1区第170位氨基酸为A,1株为V;与近缘的C4a型代表株相比,新乡优势株的氨基酸变异一般发生在VP1第292位氨基酸(T→A);2011年新乡市共上报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1118例,92%的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4和12月份,提示一定要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寒冷天气尤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9.
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03进行了全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尾)7406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SHZH03株与其它肠道病毒71型毒株相比,在编码区没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其5′UTR和3′UTR区的长度和序列有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在P1区SHZH03株与SHZH98株、中国台湾流行株(TW2086、TW2272)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2.5%,90.1%和87.9%),与新加坡流行株SIN5666、SIN5865及标准株MS、BrCr的同源性则在81%左右,而与Coxsackievirus A16(Cox.A16)的同源性最低(63.6%).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在P1区SHZH03株与Cox. A16的同源性最低,但在P2和P3区SHZH03株与Cox.A16的同源性最高.P1区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HZH03株和中国台湾1998年流行的EV71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型(genogroup),而与标准株BrCr和MS的亲缘关系较远.上述结果有助于肠道病毒71型的基础研究和中国对于EV71所致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肠道病毒71型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肠道病毒,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已在世界多个地区爆发和流行,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臀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以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可致残、致死。2007—2008年中国多个地区均有较大规模流行,危害十分严重。近四十年的多次流行中,EV71病毒的基因不断进化,研究其基因变化特点对早期诊断、分型以及了解基因与流行、致病的关系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对EV71感染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制有效的预防性疫苗迫在眉睫,目前有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多肽或蛋白疫苗、DNA疫苗等多种尝试,但至今尚无EV71疫苗上市。本文对EV71基因、实验室诊断和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1在Pichia pastoris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1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VP1,转化Pichiapastoris酵母宿主菌GS115,甲醇诱导表达。SDS 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4kD,与天然VP1大小一致。凝胶薄层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表达量占培养上清总蛋白的60%以上。ELISA实验表明,重组蛋白VP1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使用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初步纯化的表达产物,能够较特异性地与EV71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产生反应,而且与抗柯萨奇病毒A16特异性抗体不产生反应。通过利用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对156份血清的检测初步证实,重组蛋白VP1可以作为检测EV71感染的的检测用抗原。  相似文献   

12.
肠道病毒71型的RT-PCR诊断及基因特征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2002~2003年从上海市和重庆市手足口病患儿的疱液标本中分离到10株病毒,其中上海9株,重庆1株.利用两对分别针对EV71和Cox.A16病毒VP1区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对病毒进行初步鉴别.根据PCR所用引物及PCR扩增出的产物片段大小不同,可初步判定出EV71和Cox.A16病毒的血清型别.RT-PCR结果提示,上海分离到的9株病毒中,有2株为EV71,其余7株病毒为Cox.A16;重庆分离到的1株病毒为EV71.10株病毒的RT-PCR产物经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PCR定型结果正确,说明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作为EV71初步鉴定的首选方法.对所分离的3株EV71病毒进行VP1区编码基因全序列的测定和遗传学分析,通过同源性比较和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此3株EV71病毒和中国大陆已发表的7株EV71病毒(SHZH03、SHZH98、SH-F1、SH-F2、SH-H25、SH-H26和CHN-87)全部属于C基因型,与该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为89.3%~94.6%;与A、B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为81.3%~84.0%,差异较大.在C基因型中,此3株EV71病毒和中国大陆先前分离的6株病毒(SHZH03、SHZH98、SH-F1、SH-F2、SH-H25、SH-H26)的同源性较高,在94.5%~100%范围内.在系统发生树上,这9株病毒形成一个较独立的分支.与CHN-87株的同源性在92.1%~93.6%之间.与已知的C1、C2、C3亚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在89.3%~92.9%,差异≥7%,因此认为可将这9株病毒划分为C4亚型.上海、重庆和深圳的EV71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提示该病毒EV71-CA亚型在中国大陆1998~2003年间有较广泛的传播.建立中国流行的EV71病毒毒株库和基因库,对诊断、预防和控制EV71在中国的爆发有重要意义,对加强EV71的实验室诊断、病毒学监测和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标准命名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获得的3株肠道病毒71(EV71)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对其进化特点及分型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提取病毒RNA,反转录得到eDNA,PCR分段扩增覆盖病毒全长序列的6个重叠片段(不包括多聚腺苷酸尾);用软件将3株EV71的备片段序列进行拼接、编辑和校正,随后进行氨基酸翻译及序列比较;用MEGA4.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了3株EV71的全长序列:GDV103株基因组全长7404 nt,包括741bp的5’端非编码区(UTR)、6582bp的病毒基因组编码区(ORF)及81bp的3’UTR;安徽株(Anhui2007)基因组全长7405nt,包括742bp的5'UTR、6582bp的ORF及81bp的3'UTR;VR1432株基因组全长7408nt,包括743bp的5’UTR、6582bp的ORF及83bp的3’UTR长。经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证实GDV103和安徽株EV71属于C基因型的C4基因亚型。而VR1432株则属于C基因型的C2基因亚型。结论:获得了3株EV71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型别,为下一步的干扰素保护宴,哈重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噬斑法比较肠道病毒71型(EV71)在RD细胞和Vero细胞中的增殖动力学特征。方法:首先探讨培养基类型、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胎牛血清(FBS)、牛血清白蛋白(BSA)及甲基纤维素(MC)含量对EV71噬斑形成的影响,得到最适营养覆盖物配比;进一步,EV71以感染复数(MOI)为0.1分别接种RD细胞和Vero细胞,收集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培养液,噬斑法测定各时间点培养液上清中的病毒滴度,并绘制log2(病毒滴度)-时间图,对比分析EV71在2种细胞中的增殖动力学特征。结果:终浓度含1%MC和2%FBS的MEM(1×)或DMEM(1×)为EV71噬斑形成的最适营养覆盖物;EV71在RD细胞和Vero细胞中的增殖周期均约为12 h,MOI=0.1时,EV71在RD细胞中的增殖活动较Vero细胞中活跃,增殖效率比Vero细胞中高2个数量级。结论:用RD细胞扩增EV71比Vero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部分VP1区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4年连续6年从中国深圳及北京地区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毒株的部分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中国Cox.A16的种系进化规律和分型依据。6株Cox.A16病毒部分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相互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6株中国分离株与Cox.A16国际参考株相比,部分VP1区核苷酸同源性高于78.2%,氨基酸同源性高于为93.3%。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分离的6株Cox.A16与中国台湾流行株Tainan-5079-98(AF177911),与4株日本分离株、瑞典株及美国株GA95—2095(AF081613)、PA94—5753(AF081628)的关系均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3.3%。了解我国Cox.A16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和种系进化关系,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Cox.A16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重组表达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1全长,用于研制血清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研发。方法:在获得EV71全长基因并测序正确的基础上,将外壳蛋白VP1全长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采用双抗原夹心检测技术评价重组抗原与27份EV71抗体阳性血清和18份阴性血清的反应情况。结果:重组EV71-V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6 h后可获得高效表达,能与27份EV71抗体阳性血清中的21份发生阳性反应,EV71双抗原夹心检测与中和血清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实现了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1的高效表达,为肠道病毒71型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技术制备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亚单位融合疫苗,并通过小鼠模型对其保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EV71的亚单位肽段,随后将肽段免疫雌鼠,对其交配后产下的幼鼠进行病毒感染,通过检测其组织内的病毒拷贝数和病理变化,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肽段融合的方法,得到五种备选疫苗,分别为VacA,VacB,VacC,VacD和VacE,这五种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体外保护能力,并且VacB和VacC与正常人大脑组织无明显交叉反应。动物模型评价结果显示,VacB和VacE能赋予幼鼠抗病毒感染的保护效果。结论利用EV71的小鼠感染模型评价了针对EV71的亚单位联合疫苗,VacB和VacE的保护效果较好,此外,VacB与人脑组织间无明显交叉反应,可以作为潜在的无神经毒性的临床使用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