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中国苦苣苔科异片苣苔属、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等3个特有属中3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植物的花粉形状比较一致,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表明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观察到两种类型的花粉外壁纹饰:细网状纹饰、粗网状纹饰;异片苣苔属具粗网状纹饰,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具细网状纹饰。还讨论了一些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系统研究方面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卢永彬  黄俞淞  许为斌  黄洁  刘演  向春雷  张强 《广西植物》2017,37(10):1227-1239
石山苣苔属(苦苣苔科)约3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的石灰岩地区.目前该属已知物种数虽少但花形态极其多样,是该科中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基于分子证据,其它8个属中花形态迥异的一些物种被并入石山苣苔属.然而,该属花形态的演化趋势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传统分类对属的界定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以及是否有形态特征支持新界定的石山苣苔属还不清楚.该研究中,总共编码了19种石山苣苔属植物和9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35个形态特征,其中包括26个花部形态特征,在分子系统树上追踪了它们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无论属内还是属间,多数花部形态特征,尤其以往属的分类界定特征,在演化过程中变化频繁且发生了高度同塑性演化,这是导致传统形态分类不自然的关键因素.此外,在观察研究的所有特征中,花丝和柱头的差异可能在石山苣苔属植物共同祖先中经历了演变,或可用于区分石山苣苔属与其姐妹报春苣苔属的大多数种类.因此,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应当慎用这些花部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且应对形态特征进行广泛地观察研究,在密集的取样和分辨率更高、更可靠的系统树上追踪它们的演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导致复杂形态性状演化的内在分子调控机理和外在的自然选择动力,最终更加深入地理解石山苣苔属等典型喀斯特植物的演化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一新记录属——报春苣苔属,该属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仅报春苣苔一种。报春苣苔分布狭域,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报春苣苔在广西境内仅知一个分布点,对其野外种群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4.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附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为斌  郭婧  盘波  张强  刘演 《广西植物》2017,37(10):1226-1226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共有44属67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特有属11个;特有种573种,占总种数的85.39%.种数最多的10个属依次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80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22种)、石蝴蝶属(39种)、半蒴苣苔属(39种)、芒毛苣苔属(38种)、长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1种)、吊石苣苔属(31种)、蛛毛苣苔属(28种)、汉克苣苔属(22种).在地理分布上,种数排名前10的省份(区)有广西(260种,33属)、云南(236种,30属)、贵州(96种,28属)、广东(93种,17属)、四川(85种,21属)、湖南(58种,13属)、西藏(39种,9属)、湖北(29种,15属)、福建(26种,13属)、江西(25种,9属).含中国特有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中排前10位的分别为广义报春苣苔属(178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19种)、石蝴蝶属(37种)、半蒴苣苔属(35种)、石山苣苔属(30种)、长蒴苣苔属(29种)、吊石苣苔属(23种)、蛛毛苣苔属(19种)、芒毛苣苔属(19种)、汉克苣苔属(11种).这表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苦苣苔科植物的一个分布中心,特别是石灰岩地区有着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马铃苣苔属、石蝴蝶属、半蒴苣苔属、石山苣苔属、吊石苣苔属等为我国典型的优势属.此外,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对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弥勒苣苔属是苦苣苔科的单种属,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为探讨弥勒苣苔在苦苣苔亚科中的系统位置,我们选择了苦苣苔亚科116个类群,外类群为苦苣苔亚科以外的7个物种。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分析(BI),对以上类群的核基因ITS以及两个叶绿体基因trnL-F、atpB-rbcL数据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分析。在三个片段联合分析的结果中,弥勒苣苔与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金盏苣苔属、直瓣苣苔属以及川鄂粗筒苣苔构成一个强烈支持的分枝。MP树中,此分枝为并系,而在BI分析中,弥勒苣苔与川鄂粗筒苣苔、直瓣苣苔属互为姐妹类群。同时,第一次报道了弥勒苣苔的染色体数目(2n=34)。根据前人报道,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粗筒苣苔属和直瓣苣苔属的染色体数目同为2n=34,这进一步支持我们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6.
单种属弥勒苣苔属系统位置研究 基于分子和细胞学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勒苣苔属是苦苣苔科的单种属,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为探讨弥勒苣苔在苦苣苔亚科中的系统位置,我们选择了苦苣苔亚科116个类群,外类群为苦苣苔亚科以外的7个物种。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分析(BI),对以上类群的核基因ITS以及两个叶绿体基因trnL-F、atpB-rbcL数据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分析。在三个片段联合分析的结果中,弥勒苣苔与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金盏苣苔属、直瓣苣苔属以及川鄂粗筒苣苔构成一个强烈支持的分枝。MP树中,此分枝为并系,而在BI分析中,弥勒苣苔与川鄂粗筒苣苔、直瓣苣苔属互为姐妹类群。同时,第一次报道了弥勒苣苔的染色体数目(2n=34)。根据前人报道,马铃苣苔属、后蕊苣苔属、粗筒苣苔属和直瓣苣苔属的染色体数目同为2n=34,这进一步支持我们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7.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明  林春蕊  唐赛春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03,23(2):139-T004
对广西苦苣苔科(Gesneriaceae)8个属(1个特有属)11个种(8个特有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不同属种的花粉形状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但花粉外壁纹饰则有多种类型。其中,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金盏苣苔属(I sometrum)、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半蒴苣苔属(Hemiboea)、圆唇苣苔属(Gy rocheilos)及唇柱苣苔属(Chirita)中的百寿唇柱苣苔(C.baishouensis)为网状纹饰;唇柱苣苔属(Chirita)的桂林唇柱苣苔(C.gueilinensis)和融安唇柱苣苔(C.ronganensis)为拟网状纹饰;异唇苣苔属(Allocheilos)为脑纹状纹饰。孢粉学特征表明,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分类与系统研究方面可能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西苦苣苔科稀有珍贵植物——弥勒苣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一新记录属:弥勒苣苔属.该属接近金盏苣苔属,但不同在于弥勒苣苔属花冠上唇4浅裂,下唇不分裂,2对雄蕊分别着生于花冠中部及其上方,雌蕊具一个柱头.弥勒苣苔属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仅弥勒苣苔一种,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该种在广西首次记录,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9.
海南苦苣苔科二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海南苦苣苔科二新记录属,即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 Blunt)及盾座苣苔属(印ithema Blume),分别以尖舌苣苔和盾座苣苔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广西植物》2021,(S0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有花植物分类学研究。王文采院士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修订了毛茛科翠雀花属(Delphin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2019年6月,王文采院士开始对中国银莲花属(Anemone)进行分类学修订,并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的整个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结果表明:(1)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共计2族8亚族28属153种(含种下等级),分布在75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900~13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最后筛选得到10个热点县,共代表了75%的苦苣苔科植物。(3)贵州省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广义马铃苣苔属、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石山苣苔属和蛛毛苣苔属等,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该研究可以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西特有植物的研究(续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益新  黄广宾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89,(3):201-210
<正> 二、广西特有植物区系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一)广西特有植物的科、属、种构成 就迄今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广西有维管束植物7217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于288科,1778属。其中特有属10个,它们是:辛木属(Sinia,含1种,金莲木科),异裂菊属(Heteroplexis,含3种,菊科),和属于苦苣苔科的单卒苣苔属(Metebriggsia,含2种),圆果苣苔属(Gyrogyne,含1种),瑶山苣苔属(Dayaoshania,含1种),密叶苣苔属(Buxiphyllum,1种),异片苣苔属(Allostigma,含1种),裂檐苣苔属  相似文献   

13.
蔡磊  BORAH Dipankar  刀志灵  温放 《广西植物》2020,40(10):1402-1408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作者发现近期发表的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一新种——Lysionotus bijantiae D. Borah & A. Joe实为鉴定错误,应是汉克苣苔属的长圆叶汉克苣苔[Henckelia oblongifolia(Roxb.)D. J. Middleton & Mich. Möller] [原长圆叶唇柱苣苔Chirita oblongifolia(Roxb.)Sinclair]。Lysionotus bijantiae的模式标本采集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地区的喜马拉雅南坡,该地区苦苣苔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作者因其花具2枚发育雄蕊而将其归于吊石苣苔属,花萼分裂不达基部而与吊石苣苔属其他相关种类比较,而忽略了其种子先端不具附属物的特征。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到,该种在墨脱境内居群以及其模式产地居群的种子均无附属物,从而证实了该种不是吊石苣苔属的物种,而是属于汉克苣苔属。因此,作者将Lysionotus bijantiae处理为Henckelia oblongifolia的新异名,同时提供了长圆叶汉克苣苔的彩色图片(含种子扫描图)、选定模式标本,并给出了吊石苣苔属和汉克苣苔属的区分方法和主要识别特征,不仅为这两个属的物种鉴定提供了参考,而且避免更多的物种分类混淆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14.
过去20年对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极大地拓展了对这个科的种间关系与属一级之界定的理解。该文提供了一个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系统,与传统的经典形态学分类系统比较,这一新系统被认为能更好地反映科下分类单元彼此之间的自然关系。众多传统意义上的属被分割、合并或者重新定义,这些巨大的分类变动正在影响着中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系统分类。此外,基于最近采集的材料,一些新属得以建立,一方面说明在中国还有相当多的野外工作需要做;而另一方面则再次证明了中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是如此之丰富。在此,针对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分类结论,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新分类系统进行了总结与概述,并深入地讨论了部分传统分类学上存在困惑的疑难属。  相似文献   

15.
原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 ex D. Don)为一个人为界定的属, 2011年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及其近缘属开展了系统发育重建工作,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唇柱苣苔属唇柱苣苔组(Sect. Gibbosaccus C. B. Clark)的物种被并入了广义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早期经典分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现报春苣苔属部分物种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认知不够,该属下一些物种的分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比如,在对中国和越南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个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广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直至中南半岛中部的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Merr.)Mich. Möller & A. Weber]命名人和原被认为是中国与广西特有种的疏花报春苣苔[P. laxiflora(W. T. Wang)Yin. Z. Wang]之间的鉴定存在分类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文对这两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比较,同时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原始描述对比、植物标本检查、栽培观察以及野外实地观察,确定疏花报春苣苔是钟冠报春苣苔的异名。此外,还明确了钟冠报春苣苔的后选指定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2020年在福建长汀进行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苦苣苔科异叶苣苔属植物,经过2年多次跟踪调查鉴定,确认为苦苣苔科一新种——闽西异叶苣苔(Whytockia minxiensis),并提供了该新种的描述和图片资料。闽西异叶苣苔子房2室,雌蕊柱头椭圆形,叶背密被短柔毛,花萼具毛,可与相近种台湾异叶苣苔(Whytockia sasakii)区分。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标本馆(FJFC)。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全唇苣苔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浙江省苦苣苔科(Gesneriaceae)1新记录属——全唇苣苔属(Deinocheilos W.T.Wang),及1新记录种——江西全唇苣苔(Deinocheilos jiangxiense W.T.Wang)。引证标本存放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2个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蛛毛苣苔属(Paraboea)(C.B.Clarke)Ridl.植物在越南的分布新记录,并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即方鼎苣苔属Paralagarosolen Y. G. Wei 和一新种方鼎苣苔P. fangianum Y. G. Wei。方鼎苣苔属与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 T. Wang近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花筒细筒状,不肿胀,柱头2;不同点是方鼎苣苔属叶基部有时盾状,聚伞花序具1朵花,花冠裂片顶端圆钝,蒴果宽卵状椭圆球形。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中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喜鹊苣苔属(Ornithoboea Parish ex C.B.Clarke)一新记录种——雷氏喜鹊苣苔(O.lacei Craib),该种与滇桂喜鹊苣苔(O.wildeana Craib)近似,其区别特征在于花冠下唇裂片顶端凹陷,退化雄蕊3。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