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报道中国茶渍属地衣3个新记录种——亚异茶渍(Lecanora subravida Nyl.)、栎生茶渍(L.quercicola Coppins&P.James)和针叶茶渍(L.coniferarum Printzen),该3个物种均隶属于柳茶渍组(Lecanora saligna group)。该类群主要特征为,朽木生,地衣体龟裂状至疣状或完全不明显,子囊盘黄绿色至棕色或颜色多样,表面具轻微粉霜,主要化学次生代谢产物为松萝酸。本研究使用贝叶斯分析(BI)构建了基于2个基因位点(nrITS,mtSSU)系统发育树,分析了该3种在茶渍属中的进化位置。本研究还对每个种详细描述形态-解剖特征、分布及栖息地等情况,并提供了地衣体、子囊盘及子囊孢子的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新记录属裂片茶渍衣属(Lobothallia (ClauzadeCl.Roux) Hafellner)、中国新记录种粉盘裂片茶渍(Lobothallia alphoplaca (Wahlenb.) Hafellner)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裂片茶渍衣属地衣体裂片状、龟裂状和鳞片状,被粉芽;子囊盘集中于中部,茶渍型。描述了粉盘裂片茶渍的形态、化学特征和生境,并提供了相关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3.
通过形态学及化学研究,结合n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文报道了茶渍属(Lecanora Ach.)和石蕊属(Cladonia P. Browne)地衣4中国新记录种:莱氏茶渍(Lecanora layana Lendemer)、白头山茶渍(L. baekdudaeganensis B. G. Lee&Hur)、伪银茶渍(L. pseudargentata Lumbsch)和草皮石蕊[Cladonia caespiticia (Pers.) P. Gaertn., B. Mey&Scherb.]。该文对这些物种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对比,同时提供了各种的地理分布图和形态图。这为中国茶渍属和石蕊属地衣物种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吕蕾  任强  孙立彦  杨芳  赵遵田 《广西植物》2009,29(3):311-313
在对甘肃白龙江流域的茶渍属(Lecanora)地衣进行调查采集和鉴定的基础上,报道三个中国新记录种:暗灰茶渍(L.cinereofusca H.Magn),暗黄茶渍(L.flavidofusca Mll.Arg.)和颗粒茶渍(L.perplexa Brodo)。对每种给出了详尽的形态、解剖和化学特征描述,并提供了每种的外部形态照片。  相似文献   

5.
针芽肺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针芽肺衣(Lobaria isidiophora)中共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针肺晶(isidiphoin),斑点酸(stictic acid),降斑点酸(norstictic acid),隐斑点酸(cryptostictic acid),茶渍酸(lecanoric acid),网脊衣酸A、B(retigeric acid A, B)和苔色酸甲酯、乙酯(methyl, ethyl orsellinates)。其中针肺晶为一新的缩酚酮,根据光谱和化学分析,推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梅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梅衣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它们分别为黑茶渍素、氯代黑茶渍素、茶渍衣酸、苔黑酚羧酸、苔黑酚羧酸乙酯、β-苔黑酚羧酸甲酯、柔扁枝衣酸、分歧扁枝衣酸及赤星衣酸甲酯,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梅衣精油和梅衣浸膏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梅衣浸膏中共鉴定了37个成分,主要为赤星衣酸乙酯,β-苔黑酚羧酸甲酯、苔黑酚羧酸乙酯等。梅衣精油鉴定了47个成分,未发现有特殊苔香香气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平茶渍属(Aspicilia)是地衣型真菌的重要类群之一。该类真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丰富,因此在地处半干旱区的新疆,其分布也极其多样。该研究对采自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可可托海风景区的平茶渍属地衣标本,从形态解剖、化学显色反应及薄层层析法和生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分别为博伊金平茶渍(Aspicilia boykinii)、烟色平茶渍(A.fumosa)和斯氏平茶渍(A.sipeana)。提供了这3个新记录种的外部宏观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彩色图。  相似文献   

8.
亚沉茶渍亚洲亚种Lecanora subimmersa subsp.asiatica Zahlbr.曾被基于文献研究转隶至平茶渍属(Aspicilia)或处理为亚沉茶渍原亚种L.subimmersa(Fée)Vain.subsp.subimmersa的异名,但模式标本的研究缺乏仍使该变种的概念不清。利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等方法对L.subimmersa subsp.asiatica Zahlbr.的模式标本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L.subimmersa subsp.asiatica与滇茶渍[L.oreinoides(Körb.)Hertel&Rambold]的形态特征及次生代谢产物一致,故将L.subimmersa subsp.asiatica作为L.oreinoides的异名处理。依据研究标本,对滇茶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同时提供了相关形态学图片,澄清了亚沉茶渍亚洲亚种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赵小钒 《植物研究》1999,19(4):457-460
本文报道石蕊科的两种地衣植物的化学成分。我们从地衣植物林石蕊(Cladonia arbusculd),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中分离鉴定了松萝酸(Usnicacid)、黑茶渍素(Atranorin)、珠光酸(Perlatolic acid)和四个相应的单芳环衍生物:赤星衣酸(Haematornmic acid)、赤星衣酸乙酯(Uthyl haematommate)、2-羟基-4-甲氧基-6-正成基苯甲酸(2-hriroxy-4-methoxy-6-n-pentylbenzoic acid)、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2.4-dihydroxy-6-n-pentylbenzoic acid)。上述资料,对开发利用这种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粉黄茶渍(Candelariella efflorescens)是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简述了粉黄茶渍衣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地衣新记录种辐射裂片茶渍Lobothallia radiosa(Hoffm.)Hafellner (Megasporaceae)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化学特征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和研究,并提供5幅彩色图片和中国裂片茶渍衣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地衣新记录种辐射裂片茶渍Lobothallia radiosa (Hoffm.) Hafellner (Megasporaceae)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化学特征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和研究,并提供5幅彩色图片和中国裂片茶渍衣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有关具粉末状粉芽的矮石蕊(Cladonia humilis)的报导大多数实际上是指本文中描述的新种,黑氏石蕊(Cladonia kurokawae Ahti & S. Stcnroos).其特征是杯体深裂,含有黑茶渍素和富马原岛衣酸.真正的矮石蕊在中国和日本是很少见的;日本的种类中,含有黑茶渍素和波衣酸的两个化学型都存在.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云南丽江老君山的顶杯衣(AcroscyphussphaerophoroidesL6v.)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谱学分析方法与文献对照,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甲基茶渍酸(methylle—canorate,I)、茶渍酸(1ecanoricacid,Ⅱ)、三苔色酸(gyrophoricacid,Ⅲ)、地衣酚(orcinol,Ⅳ)、苔色酸甲酯(Methylorsellinate,V)、天精(skyrin,VI)、内赤藓醇(meso—erythritol,Ⅶ)、伏勒米醇(volemitol,Ⅷ)及棕榈酸(palmit—icacid,Ⅸ)。其中化合物I、Ⅱ、Ⅳ、V为首次从顶杯衣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Ⅵ是顶杯衣的主要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拟扁枝衣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扁枝衣属Pseudevernia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目Lecanorales,梅衣科Parmeliaceae.迄今已知6种,即粉芽拟扁枝衣P.soralifera,细拟扁枝衣P.cladonia、粗拟扁枝衣P.intensa、茶渍拟扁枝衣P.consocians、橄榄陶拟扁枝衣P.olivetorina及拟扁枝衣P.furfuracea。后三种地衣之界定是在形态特征相似但仍有区别的前提下,以其各自所含次生代谢产物之不同与地理分布区之差异为根据的。茶渍拟扁枝衣含有茶渍酸;裂芽发育良好而密度中等;裂片狭窄,为北美所特有。橄榄陶拟扁枝衣含橄榄陶酸;裂芽较稀少;裂片狭长;分布区以北欧为主,延伸至北非及西亚,如巴基斯坦。而拟扁枝衣则含袋衣酸;形态多变;分布区以南欧洲为主,遍布于整个欧洲,向南延伸至北非,向东延伸至亚洲,如蒙古等。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属地衣在中国的分布。文中除了对拟扁枝衣进行形态、化学及分布类型的描述外,还配有该种的照片以及该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此外,这种地衣是欧洲高级香水配方成分中不可缺少的的生产原料之一。因此,该种在中国的发现对于香精工业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重要香精原料地衣粉扁枝衣(Evernia prunastria)主要分布在欧洲,在亚洲迄今只知在日本有报道,在中国迄今尚未被发现。然而,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 )在中国的分布却十分普遍。至于另一著名香料地衣粉芽肺衣(Lobaria pulmonaria)在中国的分布迄今仅见于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采自乌鲁木齐市郊区和南山小渠子多个生境中的大量标本进行了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特征观察,并对少数标本采用了显色反应法(CT)、显微化学结晶法(MCT)及薄层色谱法(TLC)等方法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地衣种类有100多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种———副茶渍属(Lecania tonin-ioides),2个新疆新记录种———美国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americana)和细裂岛衣(Cetraria delisei)。副茶渍属的主要特征是鳞状地衣体边缘粉色,子囊长棍棒状,常生长在地面上;美国大孢蜈蚣衣的主要特征是小裂片旺生在子囊盘边缘和地衣体成熟的部分;细裂岛衣的主要特征是子囊棍棒状,髓层C+粉红色,含三苔色酸。文中对这些种类进行了简略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记录属——裂片茶渍衣属及一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新记录属裂片茶渍衣属(Lobothallia (Clauzade&Cl.Roux) Hafellner)、中国新记录种粉盘裂片茶渍(Lobothallia alphoplaca (Wahlenb.) Hafellner)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裂片茶渍衣属地衣体裂片状、龟裂状和鳞片状,被粉芽;子囊盘集中于中部,茶渍型。描述了粉盘裂片茶渍的形态、化学特征和生境,并提供了相关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陕西太白山地区的中国茶渍属Lecanora地衣多孢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三个中国新记录种:多孢茶渍L.bruneri,亚多孢茶渍L.cateilea和日本茶渍L.japonica。以往在中国发现的茶渍属地衣种类子囊均含有8孢,新报道的三种子囊中孢子常多于8个。本文中对每种都给出了详尽的形态、解剖和化学特征描述,并且提供了每种的外部形态照片和日本茶渍的多孢子囊显微照片。  相似文献   

19.
四种药用地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四种药用地衣中分离鉴定了黑茶渍素(1),降斑点酸(2),8′-乙氧基-降斑点酸(3),(—)-placodiolic acid(4),松萝酸(5),珠光酸(6),伏勒米醇(7)和五个相应的单芳环衍生物:β-苔黑酚酸甲酯(8),赤星衣酸(9),赤星衣酸乙酯(10)。2-羟基-4-甲氧基-6-正戊基苯甲酸(11)和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12)等12个化合物。其中金丝带[Le-thariella zahlbruckneri(DR.)]中含1,4,8,和10金丝刷[Lethariella cladonioids(Nyl·)Krog.Syn.]中含1,2,3,8和9,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Opiz.)Pouzar & Vezda]中含1,5,6,11和12黑石耳[Dermatocarpon miniatum(L.)Mann.]中含7,4被鉴定为前人报道的桔黄色素(canarionic acid)。  相似文献   

20.
四种国产地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遣柄果牛皮叶(Sticta henryana),多形树发(Alectoria variabilis),宽瓣肾岛衣漂白变型(Nephromopsis stracheyi f. ectocar pisma)和顶果珊瑚枝(Stereocaulon pomiferum)四种地衣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数据分析,从中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被鉴定为5-甲基-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5-methy-β-orcinolcarboxylate),苔色酸(orsellinic acid),扁枝衣酸(everainic acid),苔色酸甲酯(methyl orsellinate),赤星衣酸乙酯(ethyl hematommate),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假杯点素A(pseudocyphellarin A),黑茶渍素(atranorin),茶渍酸(lecanoric acid),斑点酸(stictic acid),降斑点酸(norstictic acid),藻纹苔酸(salazinic acid),富马原岛衣酸(fumarprotocetraric acid),左旋和右旋松萝酸(usnic acid),左旋地衣硬酸〔(-)-lichesterinic acid〕,右旋原地衣硬酸〔( )-protolichesterinic acid〕和无羁萜(friedelin)。其中5-甲基-β苔黑酚酸甲酯系首次从植物中得到。分析结果表明,顶果珊瑚枝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苔香型香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