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巢湖翘嘴红鲌的生物学及其资源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Erythrocnlter ilisha-eformis)是巢湖大型经济鱼类的优势种。1952年巢湖鲌类(主要是翘嘴红鲌)产量是179.2万斤,近二十年来一直波动在50万斤上下。倘若能增殖和恢复翘嘴红鲌的资源,将可使巢湖鱼产量增加百万余斤。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鲤、鳜、斑点叉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大口鲇和乌鳢作为捕食者,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作为猎物,在室内水泥池(2.4 m3)进行捕食试验。以日捕获率和日摄食率为指标,评估这些鱼类对幼蟹的捕食作用和危害程度,为提高湖泊幼蟹放流效果、建立蟹—鱼复合的优质高效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在幼蟹完全暴露的条件下,经过多次(至少9次)重复的试验(短期1d和长期7d),鳜对不同大小的硬壳和软壳(刚蜕壳的)幼蟹没有任何捕食作用;黄颡鱼对硬壳和软壳幼蟹也没有捕食作用,但还需做进一步观察;虽然鲤、瓦氏黄颡鱼对硬壳蟹的捕获率低,但对软壳的幼蟹有较大的危害性,对幼蟹的日摄食率分别为0.070%、0.012%;大口鲇、斑点叉尾、乌鳢对幼蟹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对幼蟹的日摄食率分别为0.122%、0.188%和0.284%。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建议:(1)在池塘和湖泊河蟹养殖中,完全可以将鳜作为套养或混养对象,以期提高养殖效益;(2)在河蟹放养的湖泊,需要抑制乌鳢和大口鲇种群,适当减少鲤和瓦氏黄颡鱼丰度,以期减少这些鱼类的捕食作用,提高幼蟹存活率;(3)在河蟹养殖池塘,不能放养乌鳢、大口鲇、斑点叉尾、瓦氏黄颡鱼和鲤。  相似文献   

3.
花(鱼骨)的繁殖生物学及其金鸡湖苗种放流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目的与结果 花(鱼骨)(Hemibarbus maccelatus Bleeker)俗称“季郎鱼”、“季骨郎”,隶属于鲤科、(鱼句)亚科,是太湖流域湖泊、河流中习见的一种中小型野生经济鱼类。肉嫩、味美、刺少、规格适中,深受群众欢迎。其渔获量视不同水域生态环境或增养殖状况而异。金鸡湖为人工养殖湖泊,五、六十年代水质清新、水草茂盛,具有花(鱼骨)等鱼类繁殖、生长适宜的生态条件,年产量可达6,000—10,000千克,约占野生经济鱼类总渔获量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淡水养殖熊类,如鲩、青、鳙、鲢、鲮、鲤、鲫、鳊等,都在幼小的时候,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特别是鳙及鲢,即在成长以后,还是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所以浮游生物对于鱼类养殖上极为重要。选择一个湖泊、水库或池塘养鱼的时候,除了环境条件以外,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生物生科量(浮游生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水生高等植物、野鱼等)的情况。特别是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寡、种类的差别,才能正确掌握家鱼放养的数量及其配搭的比例等关键。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寡,能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的放养量和产量。但水中所有的浮游生物,并不是全部对于鱼类是有用  相似文献   

5.
梁子湖的团头鲂与三角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鲂属(Magalobrama)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一类较大型的经济鱼类,以其肉味腴美而著名。鲂鱼具有三个可贵的优点:(1)主要的食物为水草;(2)可在湖泊等静止水体中产卵繁殖;(3)生长比较迅速。无论是在发展湖泊渔业方面,抑或是在扩大淡水养殖品种方面,鲂鱼将成为主要的对象之一。因而掌握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浅水湖泊型鱼探仪估算东湖鱼群数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浅水湖泊型鱼探仪估算了武汉东湖中的鱼类个体数。鱼探仪的探头可以横向或垂直放置,水平探鱼时得到的是从湖面到1.5米深的个体鱼探图像;垂直探鱼时得到的是从1.5米到水底的个体鱼探图像。按半减半角3°计算了鱼探仪探索的水团中鱼的密度。根据每100米距离的个体鱼探图像计数值的时间系列变化以及鱼类密度的两向方差分析,发现鱼类的栖息密度随湖区的不同而异。根据各湖区鱼类当时的“现存”尾数,估计东湖郭郑湖区(11平方公里)1983年10月“现存”的鱼数为44万尾,1984年3月为112万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产养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7月至9月对长江中游23个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了调查,所研究的湖泊包括以下4组:水库组(A组)、禁养组(B组)、低密度养殖组(C组)、高密度养殖组(D组)。结果显示, 4组湖泊的优势类群间存在一定差异。A组优势种有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Y=0.642, Y为优势度)、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Y=0.064), B组优势种有平裂藻(Merismopedia, Y=0.428)、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Y=0.118)、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Y=0.133)、栅藻(Scenedesmus, Y=0.066), C组优势种为假鱼腥藻(Pseudanabaen, Y=0.395)、平裂藻(Merismopedia, Y=0.097)、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Y=0.122), D组的优势种为平裂藻(Merismopedia, Y=0.308)、微囊藻(Microcystis, Y=0.118)、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Y=0.077)。A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B组、C组及D组(P0.05)。各组间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鱼类养殖对湖泊浮游植物的丰度及优势类群会产生影响,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春南湖生态系统能量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其用途包括防洪、灌溉、航运、给水和养殖等。城市湖泊的价值更多地则体现于旅游、娱乐和美学方面 ,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 ,这类湖泊大多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用能量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可为人们在湖泊中的实践活动 (如养殖、富营养化治理等 )提供理论指导。自从Juday[1]于 1 94 0年首次对一个内陆湖泊Mendota湖进行能量收支的研究以来 ,已有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2 ]。我国的湖泊能量生态学研究尚很薄弱 ,多与鱼类养殖有关[3,4…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产养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于2015年7月至9月对长江中游23个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了调查, 所研究的湖泊包括以下4组: 水库组(A组)、禁养组(B组)、低密度养殖组(C组)、高密度养殖组(D组)。结果显示, 4组湖泊的优势类群间存在一定差异。A组优势种有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Y=0.642, Y为优势度)、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Y=0.064), B组优势种有平裂藻(Merismopedia, Y=0.428)、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Y=0.118)、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Y=0.133)、栅藻(Scenedesmus, Y=0.066), C组优势种为假鱼腥藻(Pseudanabaen, Y=0.395)、平裂藻(Merismopedia, Y=0.097)、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Y=0.122), D组的优势种为平裂藻(Merismopedia, Y=0.308)、微囊藻(Microcystis, Y=0.118)、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Y=0.077)。A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B组、C组及D组(P<0.05)。各组间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鱼类养殖对湖泊浮游植物的丰度及优势类群会产生影响, 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养殖是最大限度利用水体,提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已有报告提出,高密度放养引起一系列鱼类行为和生理变化,从而对鱼类生长起有害作用。在鱼类养殖中,寻求不影响鱼类生长,并有适当鱼产量的合理放养密度,具有重要意义。异育银鲫是鲫鱼家族中养殖新品种,在池塘、湖泊养殖中已显示较大生长潜力,网箱饲养的效果如何,尚未见诸报道。在多种鱼类混养传统模式中,鲫鱼一般作为搭配鱼,占的比例较小。鲫鱼能不能主养,变搭配鱼为主养鱼?这些就是本文试图回答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肠系膜脂肪堆积对黄颡鱼母本繁育性能的影响, 选择了4个母本群体来评价肠系膜脂肪沉积与黄颡鱼繁育性能的关联: group 1, 野生黄颡鱼群体[肠系膜脂肪指数(0.56±0.17)%]; group 2, 肠系膜脂肪较少的黄颡鱼养殖群体[肠系膜脂肪指数(1.97±0.40) %]; group 3和4, 肠系膜脂肪较多的2个黄颡鱼养殖群体[肠系膜脂肪指数(5.92±1.85)%和(9.62±1.01)%]。研究结果显示肠系膜脂肪体重比与性腺指数总体上呈负相关。人工繁殖结果表明, group 1和group 2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单尾母鱼出苗量无显著性差异, 但显著高于group 3和group 4; group 1和2的苗种畸形率显著低于group 3和4。黄颡鱼雌鱼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黄蛋白原(VTG)的水平随着肠系膜脂肪沉积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反, 肝脏和卵子中的油脂和糖原含量随着肠系膜脂肪沉积量的增大而升高。研究发现, 肠系膜脂肪过度沉积的黄颡鱼母本的生理指标和繁殖性能明显下降, 生产出来的苗种质量欠佳; 建立完善的亲本培育模式并减少肠系膜脂肪沉积能够显著改善繁殖性能, 文章为提高鱼类苗种质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鲂属(Magalobrama)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一类较大型的经济鱼类,以其肉味腴美而著名。鲂鱼具有三个可贵的优点:(1)主要的食物为水草;(2)可在湖泊等静止水体中产卵繁殖;(3)生长比较迅速。无论是在发展湖泊渔业方面,抑或是在扩大淡水养殖品种方面,鲂鱼将成为主要的对象之一。因而掌握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有着重大的意义。鲂与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常被混称为“鳊鱼”或“鲂鱼”。其所以这样称呼,是根据它们的体型都是相当侧扁和体高很大呈斜方形的轮廓这些显著特征而来的。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鳊,扁也。鲂,方也”。“鳊鱼”肉味极佳,自古闻名,古诗上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湖泊水量调节能力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恩明  肖燚  欧阳志云  江波  严登华 《生态学报》2014,34(21):6225-6231
湖泊水量调节是指湖泊生态系统通过洪水蓄积和径流补给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进而减轻洪旱灾害。在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科学评估我国湖泊水量调节能力现状及变化情况,是实现湖泊洪水调蓄功能和水资源调节功能评价的重要基础。基于全国湖泊调查数据,将全国划分为5个评价区,探讨了面向全国尺度的湖泊水量调节能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全国湖泊的水量调节能力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湖泊(面积1 km2)水量调节总量为1500.02亿m3,其中东部平原区和青藏高原区的调节量最高,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4.46%和43.63%;(2)湖泊调节水量的效能以东部平原区最高(310.19万m3/km2),其次是东北平原与山区(191.19万m3/km2),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将导致该区湖泊水量调节能力明显削弱/增强;(3)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水量调节能力呈小幅增长(增长量9.76亿m3,增幅0.65%),5个评价区仅蒙新高原区湖泊水量调节能力明显削弱,其余区域均呈不同程度增强,且以东部平原区增加最多,东北平原与山区增幅最大。研究可以为评估我国湖泊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调节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虹鲑(Salmo irideus)原产美国加州沿岸山溪,1877年(明冶10年)移植到日本,1946年移植到朝鲜,1958年由平壤移植到北京等,此鱼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被选作养殖对象后,因肉质好,生长较快,易养和易获高产量,现已被英、法、日、意、苏联等许多国家作为重要的淡水养鱼对象,总产量仅次于鲤科鱼类。现在我国北京、山西(太原、大同等),黑龙江、浙江(新安江水库)等开始养殖后也已收到较好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5.
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是中国土著珍稀鱼类。近年来, 由于江河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人类生产活动已经对江河的渔业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 长吻(鱼危)的渔业资源已逐渐枯竭。目前, 长吻(鱼危)在四川、广东等地实现适度规模养殖。以四川眉山、湖北石首和安徽淮南3个人工养殖长吻(鱼危)群体及4个长江野生长吻(鱼危)群体(重庆段、武汉段、安庆段和南京段)为实验材料, 利用线粒体DNA (mtDNA)控制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135个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790 bp 的同源序列中, 长吻(鱼危) 3个养殖种群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7个, 占全部序列的3.42%, 66个个体共检测到18种单倍型; 在野生群体中, 69个个体共检测到35个变异位点和36个单倍型, 长吻(鱼危)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0.9736±0.0070, Pi=0.0087±0.0015)高于长吻(鱼危)养殖群体(Hd=0.8867±0.0013, Pi=0.0056±0.0013);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值为0.0014—0.1125)。采用邻接法(NJ法)和统计简约原理对所有单倍型进行系统发育树和统计简约网状图的构建, 结果表明: 各群体内的个体均不能分别构成独立的分支, 而是相互交叉聚在一起。分析结果表明, 长吻(鱼危)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充分, 未出现遗传分化, 但相对长吻(鱼危)野生群体, 长吻(鱼危)养殖种群多态性偏低。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一般大、中城市近郊的水产养殖湖泊,按其常年肥源、水化学与生物学特征、渔业利用价值为分类标准,大致可分成三个类型。 (一)清水湖 一般是大、中型湖泊,面积自数千亩至数万亩不等,水草多,水质较贫瘦,清野不彻底,放养密度很稀,鱼种投放后,一般不施肥投饵,任其利用湖中现成的天然饵料生长,到一定时间捕捞,成鱼产量(以下简称渔产量)很低,亩产仅几斤至20斤左右,属于“广种薄收”类型的养殖水体。  相似文献   

17.
鲤是我国浅水湖泊常见鱼类,鲤可以通过扰动底泥、牧食浮游动物、排泄营养盐等途径影响湖泊水质。为了研究鲤对浅水湖泊水质的影响,论文于2009年6月23日至8月18日在暨南大学明湖进行原位围隔实验。实验分为三个处理组(三组围隔):(1)在围隔中放养鲤(放鱼组);(2)在围隔底部放置塑料隔网,在隔网上部空间放养鲤(放鱼放网组);(3)围隔中不放隔网也不放鲤(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鲤可以显著增加水体悬浮物、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了水体透明度。而鲤是否扰动底泥对水体悬浮物、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因此,该研究中鲤对浅水湖泊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排泄等途径实现的,鲤扰动底泥对水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俗称江河鲀.隶属鲀形目、鲀科,是一种海江洄游性鱼类.因其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已开始成批量地大面积养殖.但在其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方面还有待研究.研制出东方鲀鱼的专用饲料亦是目前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驯养东方鲀稚鱼和幼鱼实验鱼的实践经验向读者作一介绍.其中有关养殖的技术也可作为大面积养殖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三种养殖模式[(黄颡鱼单养、黄颡鱼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Valenciennes)和黄颡鱼混养草鱼、鳙(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下养殖水体及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显示, 12个样本共获得了655100条合格16S rDNA序列, 每个样本获得的有效序列数目为41256—77508, 可归纳为608—3686个分类操作单元。α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 在三种养殖模式下末期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养殖初期, 黄颡鱼混养草鱼模式下水体的群落丰度最高(Chao1指数: 2199.25, ACE指数: 2374.60), 黄颡鱼混养草鱼、鲢、鳙模式下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 4.88, Simpson指数: 0.021)。样本聚类分析及PcoA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 黄颡鱼单养及黄颡鱼、草鱼混养模式下的水体和底泥的菌群组成及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 黄颡鱼、草鱼、鲢、鳙混养模式下样本单独形成一类。从门水平的比较分析发现, 所有样本检测到细菌有8门, 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在所有样本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养殖末期升高成为水体中占比第二的优势门, 尤其是黄颡鱼混养草鱼模式下(37.6%)。黄颡鱼在单养模式下, 养殖末期水体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含量均明显增加(1.95%到10.98%)。从属水平的比较分析发现, 各样本之间的优势属组成有较大差异, 其中黄颡鱼在单养模式下水体样本中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在养殖末期丰度占优势(5.81%)。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角度考虑, 黄颡鱼、草鱼、鲢、鳙混养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微藻与水产     
正中国的美食离不开一个"鲜"字,而说到"鲜",则离不开以"鱼"为代表的鱼、虾、贝类等水产品。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60%。据《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我国2018年渔业产值达到1.28万亿元,全国水产品总量为6 458万吨,其中4 991万吨来自水产养殖。即便如此,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产品仍然存在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