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视超视(?)象是视觉系统中(?)度的超(?)在一些特殊的(?)图形下,它的阈值可达2秒以下.考虑到人眼的一般体(?)锐度的60(?),(?)未超视度现象就是一个很有意义并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对于如此精细的分辨能力,视(?)膜细胞可以说是很粗糙的(其直径约24秒)我们想了解,这么粗糙的视网膜是如何分辨出仅为其直径1/10的目标位差的呢?本文对人眼体视超视锐度现象做了一此研究,测定出体视超视锐度(?)值,并研究了低通滤波后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立体视锐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差只在一定大小范围内才能产生体视感觉。对5名体视感觉正常者和一名体视感觉欠缺者做心理物理试验并记录视觉诱发电位(VEP)。结论如下:(1)交叉视差产生体视感觉的视差下限阈值约为25秒;非交叉视差产生体视感觉的视差下限阈值约为35秒。(2)改变视差大小的方法不同对这个阈值有影响。视差由大到小改变比由小到大改变,这个视差下限阈值要小,两者差别约为10秒至20秒。(3)体视欠缺者产生体视感觉的视差下限阈值约为60秒。(4)使用不同形式的立体图对这个阈值不同,对于随机点立体图对,产生体视感觉下限阈值约为60秒。(5)当视差大于120秒时的VEP呈现规律变化。(6)体视欠缺者的VEP与正常者比较呈现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神经元的一般性质,设计了一个多层次、平行处理神经网络,对视觉交变现象的产生机理作出了一种算法描述.IBM-PC机上的模拟结果表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际的烟叶烘烤过程,建立了反映烟叶失水规律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烟叶含水率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毒(PRV)作为一种亲神经性的病毒,它以其自我复制、跨突触、特异性传递的三大优势在揭示神经系统中功能性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经基因重组后的伪狂犬病毒不但继承了原有病毒的优势,同时还延伸出其他特异性的功能,如重组后加入了荧光蛋白的伪狂犬病毒在视觉系统神经通路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伪狂犬病毒跨突触示踪视觉系统神经网络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视跟踪试验是检测眼球运动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本项工作建立了一套正弦平衡视跟踪试验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观察了80只正常眼的视跟踪运动及其谱纯度、相位、增益和互协方差,为探讨眼球运动生理及视跟踪试验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我国人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人体和小鼠免疫细胞昼夜节律实验结果,提出皮质类激素对淋巴结和脾脏中T细胞再循环产生不同作用的假设,建立了皮质类激素作用下的T细胞在不同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皮质类激素作用的强度、有关参量的取值范围和模型对参数的依赖性. 模型能够解释参与再循环的T细胞在淋巴结、脾脏与血液中的稳定振荡行为,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免疫系统生物节律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常及异常双眼视觉的视动震颤(OKN)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双眼视觉状态下OKN反应的特性,对正常人和不同类型的双眼视觉异常者的单眼鼻向及颞向OKN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单眼视觉抑制者表现出鼻向与颞向OKN反应不对称特性;两眼皆因视剥夺造成双眼视觉异常者主要以OKN眼动增益降低为特点;双眼视觉正常者鼻、颞向OKN反应是对称的。结果表明:单眼OKN眼动反应的不对称特性及增益改变对探讨双眼视觉异常机制有重要意义,为视皮层双眼细胞异常导致单眼OKN不对称的假设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并对弱视早期诊断及其分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生化过程预估优化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观历史与现状,生化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很困难的。不多的一些数学模型也往往由于精度低,应用范围窄而无法在实际中应用。这是由于生化过程的机理非常复杂,具有高度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并且不同于一般物理过程的是生化过程是个物理上不可逆的过程。近几年来,人工神经网络(ANN)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同样,ANN也为生化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以工业生产中发酵过程的补料控制为例,叙述了ANN如何用干生化过程预估和优化控制。相应地,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柠檬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产物生成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描述柠檬酸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蹦实验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断了模型参数,同时用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与实测结果拟合良好,从而显示所建立的模型基本正确地描述了柠檬酸发酵过程,这对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发酵过程,实现发酵过程的最佳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广义Gabor(EQ)函数作为视觉系统进行初级信息加工的核函数.所谓广义Gabor函数,就是把原始Gabor函数中的一个独立变量扩展到三个(即空间变量从一维推广到二维,再加时间变量),并相应地引入一些参数.本文中EG取二大类形式:各向同性系统中表达式和各向异性系统表达式.当EG取某一特定形式,而且其中参数取某些特定值时,本模型可分别定性描述电生理实验中发现的几种主要感受野类型(Kuffler,Hubel和Wiesel型等).在空间频率域中引入对数变换假设后,EG经付里叶变换后可很好地合成人眼调制传递函数(MTF)  相似文献   

12.
天敌-害虫系统中寻找效应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寻找效应是天敌捕食(或寄生)过程中的一种行为特征,亦有人认为是一个物种的行为特性,寻找效应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对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的大小,而且亦关系到天敌自身种群在自然界的繁盛程度。上述情况,无论在实验室内的试验中,田间生物防治实践中,或者在自然群落的结构组成与丰盛度的调查中均已得到证实。因此寻找效应在天敌-害虫系统中作用的重要性,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生态学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体无支撑运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anavan[1]人体模型,本文建立了人体空中运动的一般数学模型,并利用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对某些实际运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用于反映人体空中无支撑运动的运动过程,并可应用于宇航、体操、技巧、跳水、舞蹈等等运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瞳孔光反应系统的空间分布式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模拟刺激光空间分布变化引起瞳孔反应的实验现象,本文建立了空间分布式神经网络瞳孔模型。它是在瞳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借鉴Cannon-Robinson的Oculomotor模型的双层网络结构和视网膜的镶嵌式特点,经空间延括而成。空间各部位信号经第一层神经元处理得到对应各部位的线性DC和非线性AC输出,在第二层神经元进行空间综合,再经第三层神经元复合去控制效应器官虹膜肌的反应。该分布式部位机制模型能解释多种瞳孔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选择方向强化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神经网络模型的一种选择方向强化学习规则,定义并导出了新模型与Hopfield模型两种不同的筛选曲线,由此表明新模型对相关图样的分辨力优于Hopfield模型。在微机上模拟了由100个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结果显示新模型具有重复记忆这一神经生理学特点。定义并分行了记忆强度因子,模拟结果表明记忆强度因子愈大的记忆态,联想性能愈好,学习周期愈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辩识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并对几种典型的模型进行了具体尝试,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估计参数效果极好。  相似文献   

17.
动态神经网络中的同步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一种假设认为同一视觉对象是由一群神经元的同步振荡活动来表征的。这一神经元发放活动的时间特性,是解决视觉信息处理中“结合问题(Bindingproblem)”的可能机制。本文用我们所提出的一种简化现实性神经网络模型[1]所构造的时滞非线性振子网络[2],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同步振荡活动。并考虑了振子各参数的设置与振荡活动的关系,以及网络振子间耦联对同步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元分析(ICA)的视觉皮层简单细胞工作机制的模型。用Gabor函数逼近对自然图像进行ICA而获得的基函数,揭示了ICA基函数与视觉皮层简单细胞感受野反应间存在内在的关系。并对水平条纹的图像进行ICA,模拟在特殊视觉环境下生长的幼年动物的视觉皮层发育过程,证实了1970年Blakemore和Cooper在幼猫上的实验结果。从而说明ICA可以模拟动物的视觉皮层简单细胞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海马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解剖学与神经网络研究的成果,提出一个海马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由三个神经网络所组成;海马的CA1和CA3网络和大脑皮层联合区,CA3的功能是将不同感觉输入联合起来,而CA1的作用是将它们结成一个单一的记忆。而大脑皮层则是长期记忆的部位。在VAX11/750上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证明模型有近期及长期记忆功能,破坏模拟海马的部分,模型显示出与顺行性遗忘症相似的特性。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下丘脑—垂体—性腺(男性)轴内分泌的调节反馈模型。与已有的横型比较,本模型克服了它们的一些困难和不太合理之处,从而与实验符合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