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重组技术把单体bR包入DMPC脂质囊泡中,通过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测定,证明bR在囊泡中仍以单体存在。同时测定了外界pH梯度对单体bR脂质囊泡BLM光电响应的影响,观察到pH值当内池大于外池其差值超过2时就可产生光电响应信号极性的反转,并对此结果作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菌紫质结构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不同温度下菌紫质的紫外—可见及红外吸收光谱,比较天然与变性菌紫质的吸附等温线。证明菌紫质在80℃前的可逆结构转变表现为结晶晶格协同效应降低,部分芳香族氨基酸显露,蛋白质构象的微小变化使视黄醛微环境改变。100℃引起的结构改变为不可逆,此时菌紫质三、四级结构解体,分子链展开并重聚,二级结构也发生变化,出现β结构,同时还保留部出α-螺旋,视黄醛全部游离。并就菌紫质的高热稳定性能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引进Hong的化学电容概念,将菌紫质膜光电响应系统(SPRBM)抽象为C-电容、N-电容、质子泵通道和质子返回通道等模块,构筑了功能模块框图模型.用该模型导出了SPRBM的冲击响应电流、“铁/紫膜/胶/铜”光电池的电势分布表达式及等效电路模型. 相似文献
4.
酰化菌紫质的动力学光谱及光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双分子膜(BLM)技术及动力学光谱研究了赖氨酸残基在紫膜的结构和功能中所起的作用.酰化基团与菌紫质(bR)分子中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作用,使光照后bR的跨膜质子迁移信号及膜的充放电速度变慢,光循环中间产物M412的产量下降,半衰期延长.但UV/Vis吸收光谱表明酰化并未破坏bR中视黄醛的构象环境.在高pH或高盐浓度下,酰化的影响降低.这些结果表明:赖氨酸残基并不是泵出质子的提供者,没有直接参与质子的跨膜输运,而是通过表面电位来影响bR的质子泵功能. 相似文献
5.
用闪光诱导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蔗糖和甘油对菌紫质(BR)分子在脂质泡中的旋转扩散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囊泡本身在悬浮液中的运动并不会影响BR分子在膜中的旋转运动的测量。蔗糖和甘油对BR旋转运动的影响在相变温度以上和相变温度以下是不同的,相变温度以下的主要作用是相分离,使运动减慢,相变温度以上的作用可能是脂的分散,使运动加快。 相似文献
6.
7.
8.
9.
用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菌紫质分子在DMPC脂质囊泡膜中的旋转扩散运动.观察了缬氨霉素和膜电位对菌紫质分子旋转扩散运动的影响.在低脂与蛋白比例时,缬氨霉素明显影响菌紫质分子的旋转扩散运动,在高脂与蛋白比例时,缬氨霉素对菌紫质分子的旋转扩散动的影响不明显.无论在高的或低的脂与蛋白比例下,膜电位都影响到菌紫质分子的旋转扩散运动. 相似文献
10.
11.
本实验用闪光诱导的瞬间二向色性方法分别测量了重组在DMPC脂质泡中的菌紫质分子和用木瓜蛋白酶切割C端多肽的菌紫质分子的旋转扩散运动。酶切的菌紫质分子与原菌紫质分子相比 前者旋转扩散运动加快,不可动分子的比例下降。在蜂毒或乙酰蜂毒存在下,酶切的菌紫质分子旋转扩散运动也受到较少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菌紫质分子的重组对结构及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闪光诱导的瞬间二向色性方法分别测量了用全反视黄醛重组以及用四溴荧光素标记的菌紫质分子在脂质囊泡膜中的旋转扩散运动以及吸收过程随时间的变化(寿命).用全反视黄醛重组后不影响菌紫质分子在膜中的旋转扩散运动,它们与蜂毒的相互作用也无明显差别.用四溴荧光素标记的菌紫质分子的寿命很短,不可能用于测量菌紫质分子在膜中的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13.
用闪光诱导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不同pH条件下的菌紫质分子在脂质囊泡中的旋转扩散运动.在人工平扳膜(BLM)系统中测量了不同pH条件下菌紫质分子的光电响应.在pH3至8.3的范围内没有明显观察到菌紫质分子在膜中旋转运动上的差别.pH低于3时,菌紫质分子旋转运动受到影响;pH高于11时,观察不到旋转扩散运动.在BLM系统中测量了pH2到pH11范围内菌紫质分子的光电响应信号,随着pH的增加,无论紫膜碎片还是单体菌紫质分子的光电响应逐渐由照光后快速正信号并快速衰减及撤光时的快速负信号并逐渐衰减变成慢的正信号.pH高于9.4时,单体菌紫质分子的光电响应信号由正变负,pH高于11时,观察不到信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吸收光谱和可见圆二色谱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山莨菪碱对紫膜中菌紫质结构的影响,并设计了用不同浓度的去垢剂Triton X-100作为脂环境的扰动剂,研究山莨菪碱对菌紫质的影响与膜脂关系的实验.结果表明山莨菪碱不仅影响菌紫质分子本身的构象变化而且扰动了菌紫质分子之间的激子偶联作用.通过吸收差光谱技术表明山莨菪碱对菌紫质结构的影响与膜脂密切相关并指出紫膜中菌紫质的三体结构对膜功能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用化学修饰研究了菌紫质(BR)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用氮氧自由基分别对赖氨酸和丝氨酸进行修饰,研究结果表明在圆二色谱上(CD谱),与天然紫膜样品比较,两种自由基分别修饰赖氨酸(Lys)和丝氨酸(Ser)残基24小时后的CD谱中均只有负峰,分别在596nm和602nm,535nm的正峰已消失,72小时后535nm的正峰部分地恢复,但120小时后均未见进一步恢复。与未修饰的紫膜相比,两种自由基修饰的紫膜在Raman光谱上观察到中间体M412的相对量要明显增加。本文对这二种化学修饰引起的BR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Selig Hecht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1919,1(6):667-685
1.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time of Mya to light is mainly confined to the latent period. The sensitization period, representing a photochemical process, is changed comparatively little. 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tent period and the temperature is adequately expressed by the Arrhenius equation, for temperatures below 21°C. Above this temperature, the latent period becomes increasingly longer than is required by the Arrhenius formula when µ = 19,680. 3. These deviations, occurring above the highes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f Mya, are explain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rincipal product formed during the latent period is inactivated by heat. 4. Calculation of the velocity of the hypothetical inactivation reac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hows that it also follows the Arrhenius rule when µ = 48,500. This value of µ corresponds to those generally found for spontaneous inactivations and destruc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