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笼养环颈雉性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颈雉求偶炫耀有四种常见类型,即点头炫耀,侧炫耀,振翅鸣叫和追逐,各种类型求偶活动的强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剪尾和缩短距长都可使雄鸟的求偶频率下降,雌雉选择配偶受雄鸟所在笼舍条件及雄鸟某些身体特征的影响,条件较好的笼舍中的雄鸟往往具有较多的配偶,剪短雉鸟的尾羽对雌鸟的配偶选择无明显影响,而缩短距长则对雌鸟的择偶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导致雄鸟配偶数的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2.
鸟类对色彩有较强的区分能力。基于鸟类视觉模型的研究发现,在人类看来类似的羽色,在鸟类眼中存在差别。本研究通过量化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羽毛的反射光谱以及身体量度和喉部、耳羽的黑色斑块面积,比较其在雌鸟和雄鸟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麻雀雌鸟和雄鸟的身体量度、喉部和耳羽的斑块面积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均无显著差异。基于鸟类的视觉模型,麻雀头顶、喉部、耳羽、腰部的羽色,在雌鸟和雄鸟间无明显分化。基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麻雀的雌鸟和雄鸟在外形上没有表现出性二型。  相似文献   

3.
灰胸薮鹛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会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6,25(4):841-844,F0004
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灰胸薮鹛舌前端有刺毛状结构,后端有一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且中间小两边大;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深约2.5mm;雌鸟食道颈段长为13.2mm,雄鸟为17.5mm;嗉囊雌鸟长7.5mm,雄鸟长8.4mm;食道胸段雌鸟长15.5mm,雄鸟长14.7mm;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腺胃乳突短而小;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53.7mm,占肠道总长92.6%,雄鸟为133mm和95%,具有双侧盲肠,占肠道总长的3.3%,大肠短,雌鸟仅占肠道7.5%,雄鸟仅占4.75%;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三小叶。  相似文献   

4.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黄嘴朱顶雀亲鸟递食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黄嘴朱顶雀(Acanthis flavirostris)雌雄亲鸟的育幼行为数据收集于1999-2001年的3个繁殖季节(5-8月)。观察使用了一个闭路电视系统,包括放在鸟巢附近5-10cm处的摄像头和35-40m外的监视器。数据分析表明:亲鸟的递食率无年间变化;雌、雄鸟递食率没有差异;总递食率不随雏鸟日龄和日间不同时段改变,但雌鸟在傍晚以前的递食率低于雄鸟并在傍晚高于雄鸟。在雏鸟6日龄前,雌鸟总递食率低于雄鸟,且二者逐步逼近,然后稳定在同一水平。此种性别差异与雌鸟在递食以外所承担的,为雏鸟保温、遮阳以及清除雏鸟粪便等事务有关。这些结果与单配制鸟类亲本投资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5.
卧龙血雉繁殖期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 995年 4~ 6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结合野外行为观察 ,对血雉繁殖期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雄鸟在警戒行为的频次及持续时间上均显著地高于雌鸟 (T test,频次 ,t=-4 73 ,P <0 0 1 ;时间 ,t=-2 80 ,P <0 0 5 ) ;孵卵期 ,雄鸟在警戒行为的总持续时间上显著地高于雌鸟 (T test,t=-4 75 ,P <0 0 1 ) ,雌鸟在取食行为的总持续时间上显著地高于雄鸟 (T test,t=3 41 ,P <0 0 5 ) ;对雌雄个体行为同时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 ,雌鸟维持行为的时间与雄鸟警戒行为的时间显著正相关 (Y =49 68+0 2 693X ,r=0 71 79,P =0 0 0 2 6)。繁殖前期和孵卵期雄鸟的警戒行为可以提高雌鸟用于取食、理羽、沙浴的时间 ,而减少用于警戒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韩宗先 《四川动物》2001,20(3):167-167,122
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当进入繁殖季节以后 ,随着鸟类性腺的发育 ,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活动。其中第一步常常是通过求偶行为而形成一定的配偶关系。求偶行为是鸟类通过婉转鸣唱 ,展示华丽多彩的婚羽或色彩斑斓的冠囊、角、裙等附属物 ,进行婚飞、戏飞或其它行为姿态吸引异性的一种活动。1 求偶行为的主动性雌鸟和雄鸟由谁先出现求偶行为呢 ?谁在求偶行为中表现主动呢 ?这是由鸟类的外貌决定的。我们知道 ,多数鸟类的雌雄鸟外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般雄鸟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或“婚装” ,而雌鸟的羽色较为平淡。所以 ,大多数鸟…  相似文献   

7.
白腰文鸟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6年11月对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巢期在苏北南部,4—10月为繁殖期,每年繁殖1—2次,3月可见成对活动。此时常见雄鸟嬉追雌鸟,或飞向雌鸟停息的枝条,紧靠雌鸟,昂头翘尾,摆动身体,鸣叫频繁。鸣声短促、清脆而带有颤音,似“啸—”的单声,或“啸—啸—”的两声或数声连鸣。经多次追逐或鸣叫,雌鸟蹲伏枝头,雄鸟踩背,交配约1—2分钟。交配后,便形成固定的配偶,继即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营巢,多数营巢于针叶树的主干,或靠近主干的侧枝。筑巢材料取自35—100米以外,以稻草为主,另有塑料…  相似文献   

8.
高山雪鸡繁殖期觅食和警戒行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的4~7月,采用聚焦取样的方法,观察研究了甘肃省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和盐池湾自然保护区高山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繁殖期的两性觅食频率和警戒行为。研究表明,无论是繁殖前期还是孵卵期,雌鸟的觅食频率均高于雄鸟,警戒性则低于雄鸟,而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性雪鸡在不同时期的差异不显著(P>0.05);高山雪鸡的雄鸟不参与孵卵和育雏,但在雌鸟产卵和孵卵期担任警戒。另外,本文对野生高山雪鸡的警戒行为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9.
记录了云南思茅太阳河自然保护区2个红头咬鹃巢的繁殖。红头咬鹃的巢位于枯树干侧面的洞中,窝卵数2~3枚。红外相机监测记录显示,雌、雄亲鸟均参与孵卵,雄鸟白天孵卵,时间较短,雌鸟从傍晚至次日上午孵卵,时间较长。雏鸟孵出后,主要由雌鸟在巢中暖雏,雄鸟送回食物。2个巢均未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0.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活在徂徕山林场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筑巢前雄鸟寻选巢址,雄、雌鸟共同筑巢,筑巢材料多种,多是雌鸟衔运。每年筑巢二次,均于墙洞内,并对巢区有依恋性。巢筑完后开始产卵,每窝4—5枚。第一窝产于4—5月上旬、第二窝为6月,1986年6月见一窝产1卵而弃巢。雌鸟孵卵,孵卵期12天。雏鸟由雄、雌亲鸟共同饲育,每雏每次喂一至多种和多只昆虫。每日喂雏有三次高蜂,5—7时是一日中喂雏活动最频时刻。11天163小时喂雏1317次,雄鸟喂雏715次、雌鸟602次。12日龄喂雏192次为最多一天。12、13日龄,雌鸟每日喂雏次数多于雄鸟。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首次利用光纤光谱仪对鸟类的羽色进行量化和分析.对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雌、雄鸟羽色的差异以及雄鸟羽色与雄鸟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喉鹀雌、雄鸟在人眼看来相同的黄色羽和白色羽部分,在紫外光色度上却存在显著差异,雄鸟紫外光色度高于雌鸟;雄鸟的质量与脸部黑色羽的亮度、可见光色度和色调呈显著正相关,雌...  相似文献   

12.
鸟类的鸣叫依赖于发育完善的鸣管并接受各级发声中枢组成的机能控制系统的调控,善鸣唱的鸟类前脑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发达.用石蜡切片法和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虎皮鹦鹉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的体积和声音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1)随着虎皮鹦鹉的成长,核团体积逐渐增大,核团轮廓逐渐清晰,而且雄鸟的核团明显大于雌鸟;(2)在鸟类成长的过程中,鸟的叫声越来越复杂,幅度越来越高,雄鸟的叫声比雌鸟更复杂,雌鸟的叫声比雄鸟的叫声幅度更高;(3)鸟类鸣叫的复杂程度和发声控制神经核团的体积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笼养黄腹角雉繁殖期取食活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笼养条件下黄腹角雉繁殖期的日取食活动呈现早、中、晚三个高峰;雄鸟在交配前后的日取食活动无显著差异,雌鸟的日取食活动在不同繁殖阶段则出现规律性的变化。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雄鸟取食的主要因素是总活动时间、炫耀次数和走动时间,影响雌鸟取食的因素主要是理羽时间、飞行次数和跳跃次数。  相似文献   

14.
卧龙自然保护区血雉的社群组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1994年11月至1995年9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的社群组织进行了研究。血雉冬季集群活动,相邻群体相遇,有驱逐行为发生。分群配对时,雌鸟长距离迁移。血雉为单配偶制,配偶关系联结紧密,可维持整个繁殖季节。孵卵由雌鸟承担,取食时由雄鸟相伴,雌雄鸟共同育雏。繁殖季节不参加繁殖的亚成体雄鸟、参加繁殖的成体雄鸟或配偶对往往也有集群活动的倾向。在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5.
蓝翅希鹛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德芳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7,26(4):919-922,F0003
对6只(3♀,3♂)蓝翅希鹛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蓝翅希鹛的舌成细长三角形,雌、雄舌尖端差异显著:雌鸟舌尖端各有一根长刺毛,而雄鸟无此长刺毛;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使舌成二分叉,雌鸟分叉深约2.77 mm,雄鸟为1.63 mm。食道颈胸部分段不明显,食管长18.64~23.55 mm,嗉囊外观不明显。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00.90 mm,占肠道总长90.08%,雄鸟分别为102.52 mm和89.60%;具有双侧盲肠,但不发达,占肠道总长的2.3%~2.8%,右侧盲肠略大于左侧;直肠短,雌鸟仅占肠道8.55%,雄鸟占8.72%。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二小叶。由消化道特征说明其食性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相似文献   

16.
于2009年3~7月、2010年3~6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和全事件行为记录法对乌鸫(Turdusmerula)的孵卵及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鸫是雌鸟孵卵,在孵卵期出现卵损失现象,具补卵行为;孵卵前期与后期的坐巢行为存在差异,且其坐巢时间、频次和坐巢率有随孵卵数递增的趋势。双亲育雏但以雌鸟为主,喂食模式3种:雌鸟喂食、雄鸟喂食、雄鸟将食物递给雌鸟由雌鸟喂食。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喂食次数增多,暖雏行为减少,至育雏后期未观察到暖雏行为。为权衡孵卵期和育雏前期的能量分配,乌鸫在孵卵期及育雏前期分别采取时间长而频次少和时间短而频次多的坐巢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三趾鸦雀的鸣叫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5月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观察和录制了中国特有种三趾鸦雀的鸣声,获得的鸣声信号,经语图分析,研究了可分为:雌鸟和雄鸟叫声,雄鸟歌声,繁殖季节配对雌雄鸟的二种二重唱。  相似文献   

18.
许多鸟类学家都认为,雀形目的雄鸟,用鸣声来吸引雌鸟.虽然每次发出鸣声的时间非常短促,却得到了它们的配偶和某些雌鸟的鸣声反应.然而,对此始终没有人提出任何直接证据. 最近,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两位动物学家埃里克松(D.Eriksson)和瓦林(L.Wallin)至少提供了2种鸟(斑姬鹟和白领姬鹟)的有关证据.在他们设置的埋伏有哑雄鸟的巢箱里,有的放有雄姬鹟鸣声的录音,  相似文献   

19.
2002~2004年通过对笼养冠斑犀鸟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冠斑犀鸟的发情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求偶的追求者为雌鸟,雌鸟占据选巢营巢主导地位,从入巢到破巢的整个营巢期雌鸟始终把自己封闭在巢洞内,雄鸟担负了运送巢料和食物的所有任务直到雌鸟出巢,出巢后幼鸟在未具有觅食能力前,绝大部分的哺育任务仍由雄鸟承担。冠斑犀鸟的繁殖封巢期为89.0±12.99天,首次营巢的时间较长达15天左右,从第二年起营巢时间缩短为3天,孵化期为25.25±3.86天,育雏期为45.75±2.87天,繁殖成功率为100%。繁殖期除了人工投料外,冠斑犀鸟仍可从生态园中获得多种食物,以满足幼鸟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究了雌、雄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 swinhoei)不同发育时期前脑四个控制发声重要核团古纹状体栎核(RA)、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X区(Area X)和高级发声中枢(HVC)中神经元数量、体积和体内雌二醇(E2)和睾酮(T)浓度的变化,以揭示性激素对鸣禽发声核团性双态性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HVC、LMAN和X区在发育早期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均呈显著性双态性差异,而RA神经元直至30日龄(P30)后才显示出明显性别差异(P<0.05);(2)除RA外,HVC、LMAN和X区神经元体积的显著性双态性差异均发生在P20左右,P20后雌、雄核团内的神经元体积仅有较小范围的波动;(3)RA和LMAN神经元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雌、雄鸟HVC和雄鸟X区的神经元数量在P20—30间均增长,雄鸟HVC的增长幅度显著大于雌鸟。P30后HVC和X区的神经元数量不再增加,开始小幅度减少;(4)四个发声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在P5-120期间均出现1—2个急剧变化期,此变化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临界期及核团间神经联系开始建立的时期相对应;(5)雌、雄鸟血清中E2的水平在核团发育初期(P5)差异显著,雌鸟为雄鸟的7.45倍,P5后则呈相反方向变化趋势,在P15时雄鸟中的E2水平反超过雌鸟,差异显著(P<0.05)。睾酮仅在发育P50后的雄鸟体内被检测出,雌鸟中始终未能检测出T的存在。结果提示:雌、雄白腰文鸟发育早期体内E2浓度的变化启动了HVC、LMAN和X区早期神经元性双态性的分化和持续发育;睾酮对雌、雄鸣禽发声控制核团中早期神经元的性双态性分化作用较小[动物学报49(3):353—361,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