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4年11月、1965年8月及1966年2月,作者曾在安徽省肥西县紫蓬山林场对鸢Milvus korschunlineatus(Gray)的食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工作结果与冯文和所作“至少成都地区鸢在繁殖季节里是以鸡雏为主要食物的。而在经济意义方面,至少在这段时期内是以有害为主的”之记载略有不同,因而在此报导,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各位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一只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藏狐。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又到了,本狐也没什么像样的礼物送给你们,不如就赠各位一个"包"吧!特别提醒,这个"包"可是我的独家定制,年度贺岁出品,非常有趣哦!还不快打开看看?自恋这件小事作为狐狸家族的一员,本狐自我感觉帅气逼人。虽说这颜值还达不到明星级别,但我还是蛮有特点。不同于烂大街的"锥子  相似文献   

3.
4.
四川省石渠县藏狐洞穴的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藏狐(Vulpes ferrilata)的洞穴特征,探讨洞穴结构和藏狐的生存环境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于2001年7至8月、2002年7至8月、2003年8至11月和2004年3至4月于四川省石渠县,选定在230km2的调查区域内共设样线4条,总长度40km,采用不定宽样线法,调查藏狐洞穴结果发现:①洞口数量平均为(1·8±1·8,n=156)个,以单口穴为主(n=109,71·2%),多口穴较单口穴具有较高的坡位分布(U=1417,P<0·001);洞道细深,洞穴质地以土质洞穴为主(74·7%),而石质洞穴有显著高的坡位分布(χ2=10·227,df=2,P=0·006)。②共发现4个繁殖洞穴,均为土质多洞口洞穴,坡向分布在220~320°之间。③洞口朝向无显著聚集性(Z=0·898,n=201,P>0·05),坡向分布却显著地聚向其平均值(249·9±77·1)°(Z=7·907,n=201,P<0·05),洞口朝向和坡向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F1,400=5·365,P<0·05);洞道的挖掘角度和坡势之间存在一致性(t=0·350,n=116,P>0·05)。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石渠县藏狐昼间行为特征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动物的活动节律作为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狐属(Vulpes spp.)和类狐(Foxlike)犬科动物中得到了国外学者广泛的研究[1~3].我国分布有3种狐属动物[4],对于这些物种的活动节律国内研究较少[5],尤其是对分布环境比较特殊的物种如藏狐(Vulpes ferrilata)和沙狐(Vulpes corsac)未见系统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6.
藏雪鸡(retraogallus tibetanus)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6年5-8月,在青海省尖扎县,采集藏雪鸡新鲜粪便及可能食用的植物,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藏雪鸡食性.结果表明:藏雪鸡能以各种植物器官为食,叶片是其食用的主要器官,茎次之,再次是花和果(种子),根极少;藏雪鸡所食...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产于新疆的3种食肉目动物的染色体组型。藏狐(♀)2n=36,全部为双臂染色体。虎鼬(♂)2n=38,由33条双臂染色体,5条单臂染色体组成;在第1-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恒定地出现次缢痕。艾鼬(♂)2n=38,由32条双臂染色体,6条单臂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型与等(1976)报道的艾鼬(♀)(新西伯利亚,诺俄尔比斯克)2n=38较为接近,而与王宗仁等(1984)报道的艾鼬(河北,怀来)2n=36,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幼龄藏狐昼间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7年3月6日~4月25日,采用焦点取样和瞬时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3只幼龄藏狐(Vulpesferrilata)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其节律及组成.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幼龄藏狐日常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为捕食行为和嬉戏行为.幼龄藏狐以晨昏活动为主,主要活动时间集中在8:00~9:00时和16:00~19:00时,其余时间以休息为主.成体藏狐出现后,幼龄藏狐嬉戏行为增加,而休息行为减少,并伴随有奔跑和亲昵行为.  相似文献   

9.
龚明昊  胡锦矗 《兽类学报》2003,23(3):266-269
生境选择是动物的重要行为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王梦军等[1] 通过调控牧压研究了达乌尔鼠兔 (Ochotonadauricus)扩散过程中的生境选择 ;姜兆文等[2 ] 采用雪地足迹跟踪法研究了紫貂 (Marteszibellina)冬季生境选择 ;张洪海等[3 ] 用无线电跟踪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对紫貂春季和夏季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 ,但比较多的是引入一些选择指数和数学模型 ,使研究更为便捷 ,结果更为直观 ,如 :vanderplaeg和scavia系数[4~ 6] 、栖息地生境偏爱指数PI[7] 、数量化理论[8] 、聚类分析[9] 等。藏狐 (Vulpesferrilata)是青藏高原特…  相似文献   

10.
家域是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对家域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动物在特定时期的生态学需求和采取的生活史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21日至10月21日、2007年1月14~20日、2月6~12日和3月13日至4月8日,应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3只藏狐(2雄,1雌)进行追踪定位,采用Kernel方法计算了3只藏狐的家域面积,确定了该物种的核域,并探讨了不同藏狐个体间家域及核域的重叠状况.结果表明,沟里乡藏狐平均家域面积为6.4±0.4 km2,平均核域面积为1.6±0.2 km2,核域约占家域总面积的1/5~1/4.3只藏狐总体家域面积相差不大,藏狐家域及核域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家域重叠程度约为50%~60%,核域重叠程度则远远减小,约为7%~20%.  相似文献   

12.
资源选择函数(resourceselectionfunctions,RSFs)在分析野生动物栖息地特征以及预测有效生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RSFs的理论基础的局限,使得该模型一直以来在研究低密度野生动物种群时的有效性存在很大的争议。藏狐(Vulpesferrilata)是一种低密度物种,我们通过对2001–2003年获得的133个藏狐洞穴样方和随机选取的133个环境样方拟合资源选择函数模型,并将模型结果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RSFs在水源距离、鼠兔洞穴数量、坡向、坡度、坡位和植被类型等6个生境变量中,只对坡向、坡位和植被类型3个变量敏感且总预测率为75.2%,复相关系数为0.485(NagelkerkeR=0.235),同时3个变量的偏相关系数水平也很低。偏差分析(Akaike’sinformationcriterion,AIC)值为309.172,说明模型的预测偏差较大,判别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提炼藏狐洞穴生境的特征因素。而PCA结果显示诸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鼠兔洞穴数量、水源距离、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和坡向,坡向的重要性最弱。我们还着重讨论了RSFs的理论基础和该模型在藏狐洞穴生境中失拟的原因,同时强调为了能对野生动物的生境特征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应该综合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Xu AC  Jiang ZG  Li CW  Cai P 《动物学研究》2010,31(6):670-674
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亚种,作者曾对该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进行了初步报道(Xu et al,2006),然而,藏棕熊的采食行为模式一直未见报道。2009年7-8月,作者又对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做了补充调查研究,对两次考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藏棕熊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相对频次为37.3%和干物质量为44.7%,下同);野牦牛(Bos grunniens)分别为18.7%和30.2%;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分别为15.0%和16.2%。藏棕熊在可可西里地区有两种采食行为模式:主动捕食高原鼠兔和采食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尸体。观察期间藏棕熊约用10%的时间挖掘高原鼠兔的洞穴捕捉高原鼠兔,但未见藏棕熊主动捕食大型哺乳动物。粪样分析结果发现,藏棕熊主动捕食的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通过食腐方式获得的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的生物量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4.
藏狐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最主要的野生动物终末宿主。棘球绦虫会导致一类称为棘球绦虫病的致死性人兽共患疾病,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是该病重要的流行区。因此作为终末宿主,评估藏狐种群的棘球绦虫感染率对于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意义明显。而要获取这方面信息,首先必须了解藏狐的种群数量。为此,我们基于非损伤取样的原则,使用藏狐新鲜粪便作为研究材料,从已发布的藏狐及近缘种的4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了11 个用于藏狐粪便DNA 多态性分析。对2011 -2012 年7 -8 月间收集的128 份有效藏狐粪便样品(2011 年68 份,2012 年60 份)进行特异性PCR 扩增,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引物标记法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位点的基因型数(N),期望杂合度(He )、观测杂合度(Ho)、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及不同个体基因型相同概率值(PI)。结果发现,各位点N 介于4 - 7,H e为0.66 - 0. 80,H o为0.17 -0.68,PIC 为0.5496 - 0.7623。11 个位点的累积PI 值满足个体识别的需要(PIbiased = 1. 283 × 10 - 11 ;PIsi bs =7.572 × 10 - 5 )。但是,由于粪便DNA 质量差异较大,不同位点的扩增成功率差异较大(0.176 - 0. 926)。我们发现,按照扩增成功率由高到低排列,前6 个微卫星位点(P03,CXX172,CPH6,CPH8,P01i,P08)的扩增成功率均超过0.6,且累积PI 值小于0.004 (PIbiased =2.775 × 10 - 7 ;PIsibs = 3. 606 ×10 - 3 ),表明这6 个位点可以对藏狐进行个体识别。因此,针对本研究的数据,制定了如下的个体识别原则: (1)只有粪便DNA 至少成功扩增出前6 个微卫星位点的样品可以进入下一步分析; (2)所有位点的信息均相同的两个样品被认为是来自同一个体;(3)保险起见,如果仅有一对位点信息不相等,此两个样品依然被判定来自同一个体。在此基础上,我们从2011 年样品中识别出30 个藏狐个体,从2012 年样品中识别出21 个个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形因子的藏狐生境评价及其空间容纳量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藏狐的“出现点”数据,基于藏狐对家域内地形因子的利用,作者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野生藏狐的生境质量进行初步评价,并在基于个体藏狐最小空间需求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地区的空间环境容纳量。 选择海拔、坡度、坡位和地形起伏度等4个主要的地形因子,应用Bonferroni置信区间比较藏狐对各因子的利用及其可获得性来建立单个因子评价准则,并依据各因子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生境评价。研究结果:藏狐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4 050~4 300 m,坡度为5~20°,坡位为上坡位和下坡位;藏狐对地形起伏度因子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根据藏狐对不同生境因子的利用,及不同藏狐个体生境利用的一致性,建立的综合评价准则为:X i=(X2海拔×X2坡位×X坡度×X地形起伏度1/6。研究地区内适宜性区域面积约为17.4 km2,占总研究地区面积的38.8%,其中最适宜生境仅0.4 km2。藏狐家域面积从2.53 ~4.99 km2不等,不同个体间家域重叠指数(OI)从0.16~0.66不等。藏狐的最小空间需求为2.09~3.55 km2,研究地区藏狐的空间容纳量为7~12只。根据生境资源现状及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藏狐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跳甲的食性及食性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跳甲隶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植食性昆虫。本文对跳甲食性及食性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诠释了寄主植物的概念,分析了昆虫食性专化发生的原因。跳甲亚科的寄主植物的范围虽广,但有85%的属为专食性属。一般认为,专食性的跳甲亚科和萤叶甲亚科是由食性较广的叶甲亚科进化而来的,食性分化在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广食性代价推动了食性分化的发生,广食性代价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实验支持。有关食性分化方向的观点倾向于寄主植物转向化学物质相似的植物,表现为寄主转移、寄主扩张和形成寄主型等;食性分化推动了同域物种形成。跳甲食性分化的研究对于丰富研究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的协同进化理论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西部石渠地区夏季藏狐巢穴选择的生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夏季藏狐洞穴生境选择的研究 ,以水源距离、洞口朝向、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及鼠兔和鼠类洞穴等 7项指标为变量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 5 4个藏狐洞穴样本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在 4个主成分下达到 85 %的显著性。在第一主成分中水源距离、坡度和坡位是重要的影响变量 ,在另外 3个主成分中鼠类洞穴数量以及植被类型两变量也非常重要。聚类分析显示 ,5 4个洞穴样本在 3个水平上聚成 5类。藏狐易于选择草甸地带 ,中缓坡和低坡位 ,坡向多为阳坡或半阳坡 ,水源距离小于5 0 0m的地方筑巢 ,其穴口朝向多位于 135°~ 36 0°之间。此外 ,鼠兔和鼠类洞穴在藏狐洞穴样方内的出现 ,但数量变异较大 ,揭示小型哺乳动物和藏狐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夏季藏狐洞穴生境选择的研究 ,以水源距离、洞口朝向、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及鼠兔和鼠类洞穴等 7项指标为变量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 5 4个藏狐洞穴样本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在 4个主成分下达到 85 %的显著性。在第一主成分中水源距离、坡度和坡位是重要的影响变量 ,在另外 3个主成分中鼠类洞穴数量以及植被类型两变量也非常重要。聚类分析显示 ,5 4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晋中地区枣树,历年遭枣尺蠖的严重为害。1966年以来,枣尺蠖幼虫在食光枣叶之后常转害附近的苹果树。1970年以来不但转害苹果树,而且还在苹果树上完成生活史,并有严重为害苹果树的趋势,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1973年,在晋中祁县峪口大队桃园(桃园内外及  相似文献   

19.
灰喜鹊的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灰喜鹊(Cyanopica cyalla swinhoe)为江苏常见留鸟。别名拖辫鸟(苏北),羊乌鹊、杨乌鹊(苏北,江阴),山丫头(江阴),山青(太仓,苏州),臭山青(沙洲,常熟)。多年来在江苏太仓,  相似文献   

20.
举世闻名的珍稀动物大熊猫,由于其食性高度特化,主食高山、亚高山林内的各种竹类,偶食一些玉米秆、木贼等植物性食物和一些动物尸体、木炭和铁锅碎片等。曾有学者认为:竹类萌发的实生苗含的有机酸、植物碱等成分较成竹复杂,其味苦涩,熊猫是不会采食它的。带着这个问题,于198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