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阐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大发生种群幼虫取食行为特征, 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2±1℃, 相对湿度70%)对不同幼虫密度[1, 10, 30头/瓶(650 mL)]饲养草地螟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虫中等(或高)密度对草地螟幼虫相对中肠重量、 相对取食量、 粪便干重、 食物利用率和近似消化率及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影响显著。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以10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大, 1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小。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 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增加, 而虫体干重减轻, 幼虫食物利用率降低。幼虫密度30头/瓶的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显著高于1和10头/瓶的, 而30头/瓶的幼虫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1头/瓶的。幼虫近似消化率随幼虫密度的逐渐增加而显著降低。幼虫密度10头/瓶的幼虫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1和30头/瓶的, 而淀粉酶的活性受幼虫密度影响不显著。随幼虫密度的增加, 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与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相对中肠重量大小有关。因此, 幼虫密度是影响草地螟幼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因子, 这些结果为阐明草地螟大发生种群与一般种群的为害特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改变酶的反应温度和pH,离体分析白斑狗鱼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方法:分别采用Folin酚法、DNS法和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在白斑狗鱼肝胰脏、胃二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2.0、7.0.肝胰脏、胃二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肠道脂肪晦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分别为5.0,4.0、5.0.肝胰脏、胃、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值分别3.0、3.0、9.0.结论: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比活力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pH对橄榄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温度和pH对橄榄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pH显著影响橄榄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40℃和30℃~40℃,最适pH分别为3.6、5.2和6.0。橄榄蚶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虎斑颈槽蛇胃、胰腺、小肠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之内均表现为升高。在不同组织中同一种酶活性存在差异。3种组织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和胰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5℃,小肠淀粉酶为30℃;胰腺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0℃,小肠脂肪酶为35℃。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黄粉虫成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粉虫是多种小型经济动物的常用优良饵料,本试验在20.1℃,24.0℃、28.5℃、31.7℃和36.5五种恒温下饲养该成虫结果,成虫寿命平均分别为63.0、54.2、38.8、38.0和26.1天;每雌平均产卵量则分别为200.3、207.3、122.3、115.8和81.2粒,成虫平均生产1g卵消耗麸皮量分别为2.66、2.00、2.19、2.14和4.15g。结果说明人工繁殖黄粉虫的成虫期温度以24℃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力测定法研究了阿维菌素3种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20)处理对家蚕5 龄幼虫的食物利用及中肠3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对家蚕5龄幼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质量及其增加量、相对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同时伴随着取食量、相对取食量和排粪量减少,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降低,而近似消化率升高.阿维菌素处理的家蚕,其中肠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前期受到抑制且持续时间较长,但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或高于对照;而海藻糖酶活性前期受抑制时间较短,随后活性迅速增强,并维持在与对照同一水平或高于对照.这些变化说明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对家蚕仍有一定的毒性,其程度随剂量的提高而增强,可导致家蚕消化系统紊乱,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对食物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饥饿是一种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会对水产动物的生理生态产生广泛影响.本文探讨了饥饿对黄鳝消化器官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水温(20±0.5) ℃条件下,将黄鳝饥饿30 d,并分别测定了饥饿第0、3、5、10、15、20和30天其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饥饿对黄鳝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4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在饥饿的第5~10天内活性下降幅度最大;饥饿继续加深,则其活性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邱清波  曾小飚  林隆慧  计翔 《生态学报》2009,29(4):1738-1744
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温度对食物同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幼体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32.6、41.7℃和 7.7℃;成体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33.1、42.0℃和8.2℃.②环境温度在26~34℃时,对变色树蜥食物通过时间和摄入能有显著的影响;对表观消化系数(ADC)和同化效率(AE)无显著的影响;在28~34℃时食物通过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6、28℃和30℃时,摄入能小于更高温度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9.
食物温度对大鼠体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温度对大鼠体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喂食不同温度(10~15℃、22~32℃、42~52℃、52~62℃)的食物和饮水,饲养35d后测量体重,测定血糖(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和蛋白含量。结果:采用不同温度的饮食喂养35d后,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C组大鼠的血浆SOD和GSH-Px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MDA和蛋白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不同温度的饮食对代谢的影响不明显.42~52℃饮食组大鼠的生化指标较为稳定,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过低温度的饮食使机体处于应急状态。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192尾初始体重(34.500.25) g的健康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 aureu), 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相同剂量(活菌含量为3.01011 cfu/kg饲料)的汉逊德巴利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试验期56d。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 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12.27%和8.56%(P0.05), 饵料系数分别降低10.92%和8.18%(P0.05)。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0.54%和10.07%(P0.05),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4.18%和3.63%(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组, 奥尼罗非鱼肠道、肝胰脏和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组(P 0.05), 而添加三种微生物制剂对奥尼罗非鱼肠道、肝胰脏和胃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 三种微生物制剂相互比较, 饲料中添加剂量为3.01011 cfu/kg饲料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肠道、肝胰脏和胃的蛋白酶活性, 满足最佳生长。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61-564
本文研究了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取食花生麸的发育速率及其食物转化率。仔细考察了黑水虻卵孵化后,其幼虫平均体重的增长情况,结果显示,黑水虻在实验条件下(T=30℃,RH=60%),幼虫发育的参考周期为20 d,其中最初5 d体重增长9433倍,从第6 d至第10 d体重增长7倍,最后10 d体重增长095倍,从初孵幼虫到老熟幼虫体重增长148667倍,发育期内的体重增长趋势类似于逻辑斯谛曲线,而第5 天(W=143 g/百头虫)与第10 天(W=1145g/百头虫)则为逻辑斯谛曲线的两个拐点。食物转化率测定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取食花生麸的转化率为2888%。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对史氏鲟仔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活饵料(水丝蚓)、商品饵料、添加消化酶制剂的商品饵料、活饵料与商品饵料交替使用(对照组)来投喂10~40日龄(DPH,Day_past_hatch)的史氏鲟仔鱼。其中对照组仔鱼体内蛋白酶活性和商品饵料组及添加消化酶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活饵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活饵料组仔鱼蛋白酶活性与商品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添加消化酶组差异显著(P<0.05),商品饵料组和添加消化酶组之间仔鱼的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各饵料组仔鱼的淀粉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活饵料组和对照组仔鱼的脂肪酶活力与商品饵料及添加消化酶组仔鱼的脂肪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在这两组之间,仔鱼的脂肪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棉纤维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的科棉1号和中等强度的美棉33B 2个基因型棉花品种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徐州(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不同播期(4月25日和5月25日)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酶、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纤维伸长发育期,蔗糖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较高;纤维加厚发育期,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上升速度快、活性高,蔗糖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下降速度快.纤维伸长期,蔗糖酶活性升高对纤维的伸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纤维加厚发育期,提高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及加快蔗糖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下降速度有利于提高纤维比强度.科棉1号前期蔗糖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中后期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均较美棉33B高.在本试验条件下,23.3 ℃是高强纤维形成的适宜温度,23.3 ℃~25.5 ℃是纤维长度形成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微塑料对生物体具有不利影响。本研究以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为实验对象,将其暴露于不同粒径(0、1μm、5μm、1μm与5μm按颗粒数1∶1混合粒径)、不同浓度(0、1×106粒/L、1×107粒/L)聚苯乙烯微塑料水环境72 h后,测定其消化酶、抗氧化酶及免疫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和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微塑料急性暴露会干扰剑尾鱼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影响其肠道抗氧化酶和免疫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其食性随着生长发育而改变,能利用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类饵料。草鱼幼鱼期食性分为三个阶段:浮游动物食性、食性转变阶段和草食性。草鱼食性在其早期发育中变化很大。动物性饵料,如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重要的饵料成分;随着草鱼的生长,浮游甲壳动物和摇蚊幼虫则成为较重要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枇杷头花花粉管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金  张潇  韩娟  王均  廖明安  刘磊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2):2454-2460
为探讨温度对早熟枇杷头花花粉管生长及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特早熟枇杷新品系‘川早枇杷’头花为试材,分别以T_1(25℃/20℃,昼/夜)、T_2(30℃/25℃,昼/夜)和T_3(35℃/30℃,昼/夜)温度作处理,研究了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花粉管生长状况及花朵保护酶活性。结果显示:(1)‘川早枇杷’头花柱头具可授性的持续时长、同一花龄下的花粉活力大小以及到达花柱基部的花粉管数量均表现为T_1T_2T_3,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的时间长短表现为T_1T_3T_2,且T_3处理的花粉管在花柱中多表现出顶端膨大弯曲、停长等异常现象。(2)3种温度处理的花朵SOD和CAT活性均随花龄的增加而先增后降,POD活性则先降后增;3种保护酶的活性在T_1处理下变幅较小,而在T_2和T_3处理下变幅较大。研究表明,‘川早枇杷’头花授粉坐果较适宜的昼夜温度是25℃/20℃;高温条件下早熟枇杷花朵主要保护酶活性变幅增大,柱头具可授性持续时间短、花粉活力低、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异常,从而导致早熟枇杷头花坐果率低。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及食物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不同温度(19℃、22℃、25℃、28℃和31℃)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度(19℃和22℃)时金银花尺蠖幼虫的取食量和取食速率比较小,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比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银花尺蠖幼虫的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均逐渐增大,到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07.36 mg、27.47 mg/d、58.45%、20.81%;高温(31℃)时取食量明显减少,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根据所建立的平均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食物利用率与温度间的回归模型计算得出,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最大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15℃、25.02℃、25.38℃和25.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索DHA抑制高脂食物诱导的脂肪增加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给C57BL/6小鼠饲喂普通食物(C57BL/6 C组),45%高脂食物(C57BL/6 H组)以及45%高脂食物加DHA(每克食物0. 2 g的DHA)(FAD3 C组)和(每克食物0. 4 g的DHA)(FAD3 H组),20周。第19周测定静止代谢率,20周处死动物检测血清瘦素、甘油三酯的浓度,以及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中脂肪分化因子和褐色基因的表达。结果研究发现高脂食物导致C57BL/6 H组的体重、体脂、瘦素和甘油三酯最高(P0. 05)。与C57BL/6 H组相比,DHA降低了体重、体脂、瘦素和甘油三酯(P0. 05),并且有剂量依赖性。在白色脂肪中,DHA降低了高脂食物诱导的PPARγ、CEBPα和SREP1c mRNA表达的增加(P0. 05)。与对照组相比,DHA显著增加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中脂肪褐色化基因PGC1αmRNA和UCP1 mRNA表达(P0. 05)。结论食物补充DHA通过增加产热基因的表达,增加静止代谢率、降低白色脂肪和褐色脂肪的脂肪分化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高脂食物诱导的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饥饿对叶尔羌高原鳅消化道指数和主要消化酶的影响规律。在(20±0.5)℃水温下,将叶尔羌高原鳅饥饿30 d,并测定饥饿第0、1、3、5、10、15、20和30天时其胃、前肠、中肠、后肠、肝脏和幽门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并计算消化道指数。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在饥饿状态下消化道组织有所萎缩,肝指数、肠指数、胃指数和幽门指数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肝指数下降幅度最大;饥饿对叶尔羌高原鳅消化器官和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均有影响,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淀粉酶活力前期变化不明显,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消化酶均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第15~第20天下降幅度最大,此后饥饿虽继续加深,但活性下降不明显。说明,饥饿可显著叶尔羌高原鳅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新陈代谢与酶"是高中生物学"新陈代谢"一章的一个课题.早在1986年,我校就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酶及其作用特性.1996年7月,周湘老师曾在<生物学通报>发表一篇文章--"酶与代谢"一节的实验探究法教学,文章中提到对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本组教师曾先后尝试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来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但实验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