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滞育诱导期进行短光照处理可影响昆虫耐寒性。为明确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耐寒性的影响, 针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及非滞育虫态的耐寒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方法】测定了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以及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自然越冬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在-12℃下的死亡率, 并测定了室内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实验种群2龄和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以及-7℃下的死亡率。【结果】中华通草蛉12月份的自然越冬成虫SCP集中在-10~-14℃之间。SCP低于-12℃的个体占43.70%, 且-12℃处理1 d死亡率为62.00%。-12℃处理1 d条件下的长、 短光周期处理自然越冬成虫, 除处理0 d外, 长光周期处理死亡率均高于短光周期处理的, 且在处理15 (P=0.012), 20 (P=0.01)和25 d (P=0.001)差异显著。中华通草蛉试验种群相同龄期幼虫在短光周期下的SCP和FP均高于长光周期下, 但差异不显著(P>0.05); 但在-7℃下, 2龄幼虫短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为67.00%±4.04%,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78.00%±1.33%)(P=0.011), 3龄幼虫短光周期条件下低温死亡率为24.33%±1.33%,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53.00%±3.46%)(P=0.002)。【结论】中华通草蛉为结冰敏感型, 诱导滞育的短光照处理可提高其幼虫期及滞育解除过程中成虫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自然界重要的天敌昆虫,以预蛹兼性滞育越冬。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及滞育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观测了不同温度(22℃和25℃)和光周期(15L∶9D及9L∶15D)条件下大草蛉预蛹的滞育解除及滞育解除后的蛹期、蛹存活率、成虫鲜重、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5℃低温处理对预蛹滞育解除的作用,并分析了滞育持续时间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在光周期15L∶9D和9L∶15D下,25℃下大草蛉预蛹期(分别为50.09和49.47 d)显著短于22℃下(分别为80.80和82.20 d)。5℃低温处理极显著延长了大草蛉预蛹期(P0.01),且缩小了预蛹期的个体差异。22℃下,与非滞育预蛹相比,滞育后预蛹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蛹期和产卵前期显著延长,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成虫鲜重和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22℃,光周期15L∶9D下大草蛉的滞育持续时间为50~170 d,且能影响滞育后发育:随着滞育持续时间的延长,蛹期逐渐延长,雌、雄成虫的鲜重逐渐降低,雄成虫寿命呈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蛹存活率、雌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试验条件下,两种光周期对大草蛉滞育解除、滞育后发育和繁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温度是调节大草蛉滞育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较高温度能促进滞育的解除,低温处理能够同步种群的滞育发育。大草蛉的滞育存在生殖代价,滞育持续时间影响滞育解除后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在25℃和长光周期(L:D=15:9)条件下饲养至产卵高峰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经短光周期(L:D=9:15)处理后,与长光周期相比,虽然产卵速度有所下降,但产卵期延长,产卵量明显提高;在15℃和短光周期条件下处理后,成虫的生殖受到强烈抑制,产卵速度显下降,部分个体逐渐停止产卵,并进入滞育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22℃条件下,研究中华通草蛉对光周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华通草蛉属短日照滞育型,在短光照条件下饲养获得的成虫进入滞育状态,诱导成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为12.5小时到13小时。成虫期本身是诱导成虫滞育的最关键虫期,只有当羽化的成虫处于短光照条件下时才能进入滞育状态。成虫期之前其它虫期的短光周期经历能延长成虫在长光照条件下的产卵前期。三龄幼虫和预蛹期比成虫期前的其它虫期对光周期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摘要: 光周期在昆虫滞育中起重要作用, 而昆虫光敏感性差异导致了光在昆虫滞育解除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为明确光周期在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滞育解除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本研究测定了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种群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的干重、 含水量、 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及蛋白质和糖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雌成虫干重在长光照下处理30 d低于短光照下, 其他处理时间的干重均高于短光照下, 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雄成虫在长光照下处理5 d的干重高于短光照下, 其余处理时间的干重均低于短光照下, 其中处理30 d 时差异显著(P<0.05)。雌、 雄成虫含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长光照下上升显著(P<0.05), 短光照下上升不显著(P>0.05)。雌、 雄成虫的SCP、 FP在短光照下处理不同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长光照下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成虫蛋白含量在短光照条件下雄虫处理10 d以及雌虫处理15 d均显著低于长光照(P<0.05),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短光照处理成虫体内糖原含量均高于长光照, 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的SCP、 FP、 糖原变化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而对干重、 含水量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性别只对成虫FP与糖原有显著影响(P<0.05); 处理时间对干重、 含水量、 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1)。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对干重及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初产卵成虫体内物质含量变化测定发现, 长光照(处理10 d)下雌、 雄成虫体内蛋白和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短光照(处理25 d)下(P<0.01), 雄成虫体内含水量显著高于短光照下(P<0.05)。结果说明,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均逐渐解除滞育, 但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外源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在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滞育快速解除过程中的使用剂量及最佳使用时期.[方法]测定点滴不同剂量(0,5,15,25和35 μg/成虫)外源JH后中华通草蛉滞育成虫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以及15 μg/...  相似文献   

7.
光周期信号在昆虫的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虫能够通过感受光周期的变化来调节体内生理生化过程,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为明确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越冬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 本研究测定了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 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Na+K+-ATP酶和乳酸脱氢酶(LDH) 4种重要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华通草蛉雌、 雄成虫CAT活性在长光周期处理5 d达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 短光周期处理CAT活性在处理5 d达最高值, 且高于长光周期处理, 在处理10 d迅速下降至最低值, 且均显著低于长光周期处理的CAT活性(P=0.005), 后迅速上升并在处理15 d (P<0.05)和20 d (P<0.005)活性显著高于长光周期处理。雌、 雄成虫SOD活性在长光周期下处理10 d达最高值, 且显著高于对照(P<0.001), 且除处理5 d雄虫S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外(P=0.558)其余处理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雌成虫长光周期处理5 d 的SOD活性显著低于短光周期(P<0.001), 其余处理活性均显著高于短光周期; 雄成虫长光周期下处理的SOD活性均高于短光周期下, 且处理5 d (P=0.04), 15 d (P<0.001)和20 d (P=0.003)的活性差异显著。两种光周期条件下雌、 雄成虫Na+K+-ATP酶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 且均显著高于处理0 d成虫酶活性(P<0.001); 短光周期处理不同时间Na+K+-ATP酶活性均高于长光周期处理, 且除雄成虫处理15 d无显著性差异(P=0.142)外, 其余均差异显著(P<0.05)。两种光周期条件下雌、 雄成虫LDH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01)。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在长、 短两种光周期条件下体内酶活力的差异可能是影响两种光周期下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体内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与生殖状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中华通草蛉滞育成虫在越冬期间的存活动态,结果表明,成虫在越冬前产卵量逐渐减少至停止产卵,部分产卵的雌虫可以进入滞育并开始越冬.利用较密闭的器具(如罐头瓶)贮存越冬成虫和提供充足的食物,能明显提高越冬成虫的存活率,提高越冬能力.至3月2日雄虫的存活率为71.31%,雌虫的存活率为84.74%.而3月中旬以后,越冬代成虫的存活率急剧下降,至4月30日,雌虫的存活率为41.88%,雄虫的存活率为5.36%.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死亡率高,生殖成功率低,田间猎物量少,这可能是导致春季该虫在田间种群数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蝗的胚胎发育及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金龙  赵莉  葛婧 《昆虫学报》2015,58(11):1201-1212
【目的】明确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 (L.)胚胎发育及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方法】2013-2014年间,通过室外胚胎发育进度检测和室内孵化培养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等级、滞育和越冬的胚胎阶段及自然越冬滞育的解除。【结果】意大利蝗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18个阶段;意大利蝗胚胎有反向移转、转旋和顺向移动3种胚胎转动方式;意大利蝗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为第Ⅻ阶段。自然条件下,意大利蝗卵发育至次年1月21日,仅部分卵解除滞育,解除滞育卵的发育历期最长;随着越冬时间的延长,解除滞育的卵逐渐增多,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直至次年3月29日卵基本完全解除滞育。意大利蝗雌成虫所产的早中期卵(7月27日-8月16日所产卵)以胚胎发育第Ⅻ阶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越冬,于翌年4月16日(侯地温平均值:7.59℃,最高温:15.95℃,最低温:2.67℃)继续发育;雌成虫所产的晚期卵(8月28日-9月4日所产卵),自11月4日(侯地温平均值:7.32℃,最高温:9.00℃,最低温:5.18℃)开始以胚胎第Ⅹ阶段越冬,于翌年3月29日(侯地温平均值:3.78℃,最高温:10.27℃,最低温:0.14℃)继续发育。【结论】意大利蝗雌成虫所产的早中期和晚期卵,其越冬胚胎发育阶段、开始越冬时间及越冬后继续发育的时间均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滞育后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Baly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滞育发生主要受温度和光周期调节。本文就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后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下,光周期(L14∶D10和L12∶D12)对成虫滞育后的存活率、寿命、日平均产卵量、总产卵量均无显著影响。在长光照(L14∶D10)下,温度18℃、22℃和25℃)对滞育后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总产卵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产卵量显著降低,雌虫滞育后寿命显著延长,18℃下少数个体能被诱导再次滞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明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如何影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滞育的强度。【方法】采用不同条件下诱导的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转到不同条件下解除滞育的方法,测试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幼虫滞育解除的光周期反应、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及田间越冬幼虫滞育解除的时间进程。【结果】滞育解除是由光周期控制的,临界日长为14.5 h。在25℃和28℃,光周期13L︰11D诱导的滞育个体的滞育强度显著弱于11L︰13D和12L︰12D。滞育幼虫在长光周期15L︰9D和22,25和28℃解除滞育,显示了其滞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从22℃下的72 d降到28℃下的34 d。5℃的低温处理没有缩短滞育持续时间,但低温处理同步了滞育个体的化蛹时间。越冬幼虫不同时期从自然条件下转入恒温25℃,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12L︰12D的条件下解除滞育,显示了越冬幼虫滞育初期对光周期仍然敏感,但这种光敏感性在1月份后丧失。3年的田间观察揭示了50%滞育幼虫的化蛹时间出现在4月末至5月上旬,50%羽化时间出现在5月中旬。【结论】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的滞育强度受到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母代性比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实验种群繁殖及后代发展趋势的影响,为短期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设置条件:温度28±1℃,光周期为16L:8D,相对湿度为70%±5%),研究甜菜夜蛾实验种群不同母代性比结构(♀:♂=1:1,1:2,1:3)对主要繁殖参数的影响。【结果】甜菜夜蛾成虫产卵历期随母代性比下降而缩短;种群产卵量随母代性比降低而减少;孵化率随母代性比降低而升高;每雌产卵量无差异,但雄蛾对卵及后代的贡献量却随着雌蛾比例的加大而显著提高;后代性比和雌蛹蛹重有随母代性比下降而上升的趋势。【结论】母代性比除对甜菜夜蛾雌蛾个体生殖能力影响较小,对雌蛾产卵历期、种群产卵量和孵化率、后代性比、后代雌蛹蛹重及母代雄蛾生殖贡献率均有显著影响。当以性诱剂诱集的雄虫数量为依据进行短期预测预报时,除了考虑雄虫的数量外,还有必要了解此时种群的性比结构,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华通草蛉成虫越冬体色变化与滞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自然条件下中华通草蛉成虫越冬体色变化与滞育关系的系统研究表明,成虫在越冬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较明显的体色变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体躯底色从绿色到土黄色及体背面滞育斑由褐色到红褐色的改变,据此将成虫体色分成5个级别,在越冬过程中约80%个体体色经历了在生殖型体色(1级)和滞育型体色(4,5级)之间的明显变化,约有20%个体体色维持在2、3级,在越冬前,成虫滞育斑出现后其卵巢不再发育或者发育受抑而逐渐停止发育,滞育斑的出现是成虫开始滞育的重要标志;越冬后,随着成虫体色由滞育型向生殖型的转变,当大多数个体体色变为3级以下时,卵巢开始发育,这些结果说明,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体色的变化是其滞育越冬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越冬前后体色的改变,标志着成虫滞育的开始和结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温度对广重粉蛉Semidalis aleyrodiform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天敌昆虫广重粉蛉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广重粉蛉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随着温度的上升,广重粉蛉幼虫各阶段的发育历期逐步缩短。在26℃,成虫前期存活率最高,达85.00%,高温和低温均降低幼虫存活率;广重粉蛉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23℃时产卵量最高(445.00粒),且与26℃无显著差异。在26℃下,广重粉蛉实验种群的净增值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达到最大值。【结论】广重粉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在23-29℃,最佳温度为26℃,在我国南方有很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棉蚜和his gossypii Glover饲养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t)oensis(Okamoto)作为对照,用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0代日本通草蛉,对日本通草蛉各生长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显示,用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的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为8d,较对照组的7d和6d分别延长6~8d和2d;用棉蚜饲养的对照组日本通草蛉幼虫累计存活率为94%,成虫获得率为87%,而人工饲料饲养连续10代的幼虫累计存活率为81%~89%,成虫获得率69%~79%。取食人工饲料的日本通草蛉成虫,在产卵前期、产卵量、产卵期及寿命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5.07—5.22d,而对照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4.12d,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量为190~390粒,对照组的单雌产卵量为667.2粒,人工饲料组草蛉的寿命为36—38d,对照组成虫寿命52d。以上结果表明,这种半固体人工饲料可以满足日本通草蛉幼虫生长发育基本需要,可用于日本通草蛉的室内继代饲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温度是决定石蒜绵粉蚧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索温度对莴苣Lactuca sativa上石蒜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20, 23, 26, 29和32℃,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80%±5%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莴苣上石蒜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力,组建了石蒜绵粉蚧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石蒜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下若虫发育历期最长,为35.75 d; 32℃时若虫发育历期最短,为17.90 d。此外,温度显著影响石蒜绵粉蚧的存活,在26℃时若虫期的存活率最高,为67.33%;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23℃,有效积温为770.90日·度。石蒜绵粉蚧的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成虫产卵量在20℃时最高,达88.02粒/雌;32℃时最低,仅为37.61粒/雌。在20~32℃种群趋势指数都大于1,说明石蒜绵粉蚧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但在32℃时,产卵前期存活率明显降低,说明高温不利于石蒜绵粉蚧的繁殖。【结论】温度对石蒜绵粉蚧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26℃是最适宜石蒜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  相似文献   

17.
光周期和LED光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光周期和LED光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成虫取食、移动、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的影响,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在光期光源为白色日光灯,光照强度约为500 lx, RH 75%±2%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了30℃时6个不同光周期(16L∶8D, 15L∶9D, 14L∶10D, 13L∶11D, 12L∶12D和11L∶13D)下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26℃时暗期以不使用光照(12L∶12D)为对照,使用红、黄、蓝、绿和白光5个不同LED光照(分别记为12L∶12R, 12L∶12Y, 12L∶12B, 12L∶12G和12L∶12W)下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当光照时长从13 h延长至16 h时,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频次有增加的趋势;当光照时长从12 h延长至15 h时,产卵量有增加的趋势。光周期为14L∶10D和13L∶11D时,成虫取食频次(分别为45.25和25.00次/5对)显著低于其他光周期下,光周期11L∶13D下产卵量(仅有7.25粒/5♀)显著低于其他光周期下。蓝光处理组取食频次(112.50次/5对)显著高于黄光和绿光处理组(分别为77.0和66.25次/5对);黄光和绿光处理组产卵量(分别为261.50和285.50粒/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延长光照时间,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频次和产卵量均有增加趋势;暗期使用蓝光时成虫取食频次增加,而使用黄光和绿光时则产卵量增加。光周期和LED光源对其移动和交配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取食转Bt+CpTI基因棉花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普通草蛉Chrysopa carnea Stephens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为转Bt基因抗虫棉花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普通草蛉取食转Bt+CpTI棉花SKG321和对照品种石远321棉花上的棉蚜后,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幼虫、蛹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羽化率及产卵量进行分析。【结果】取食转Bt+CpTI棉花上的棉蚜对普通草蛉的各龄幼虫发育历期、蛹期和产卵前期无不利影响;处理与对照间各龄幼虫存活率、蛹的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转Bt+CpTI棉花上棉蚜的普通草蛉单雌日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没有减少,而25 d内的单雌总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亦不显著。【结论】取食转Bt+CpTI棉花上的棉蚜对普通草蛉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飞蝗三个地理种群胚胎滞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飞蝗不同地理种群胚胎滞有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新疆和硕飞蝗种群无论在长光照还是短光照下均产滞育卵,属于专性滞育;天津北大港和新疆哈密飞蝗种群的胚胎滞育随光周期的不同而变化,长光照和短光照下分别产非滞有卵和滞育卵,属于不同类型的兼性滞育。在纬度等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海拔高度对滞有特性的影响可能起主导作用。长光照延长哈密和北大港飞蝗种群的产卵前期、降低其产卵频率及产卵量;但对和硕飞蝗种群的这些特性无明显影响。和硕飞蝗种群胚胎打破滞育所需的低温处理时间较哈密和北大港飞蝗种群所需时间长。  相似文献   

20.
尹海辰  李建洪  刘超华  万鹏 《昆虫学报》2019,62(10):1197-1204
【目的】明确亲本体色和环境因素对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F1代成虫体色的影响及不同体色成虫个体在不同环境中产卵量、交配率、成虫寿命的变化。【方法】长绿飞虱不同体色(黑化与非黑化)亲本所产若虫在室内经不同温度(30℃和22℃)和光周期(20L∶4D和16L∶8D)组合处理,观察成虫黑化率;将不同体色的成虫同样经历这些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记录成虫寿命、产卵量和交配率变化,分析不同因素对其的贡献率。【结果】长绿飞虱不同体色亲本所产若虫在实验室内经过上述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后,成虫黑化率变化范围为18.6%~60.8%。若虫期高温、长光照以及黑化亲本均显著增加子代中黑化个体的比例。低温短光照条件下非黑化个体寿命显著长于黑化个体,高温长光照则相反;黑化个体交配率与产卵量随着温度和光照时间的下降而下降,非黑化个体的交配率与产卵量则主要受到光周期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几种因子中,温度对长绿飞虱的交配率变化贡献率最高,为39.1%;光周期对长绿飞虱体色及产卵量变化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42.5%和47.4%。体色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长绿飞虱雌、雄成虫寿命的贡献率最高,分别可达50.3%和60.6%。【结论】本研究表明,若虫期光周期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变化影响最显著,且该虫体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成虫生物学特性,提高了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