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对不同生理状态青皮垂柳Salix ohsidare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深入探究星天牛对虫害青皮垂柳与健康青皮垂柳行为选择差异的原因。【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虫害和健康两种生理状态下的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的挥发物样品进行鉴定与分析,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分别分析星天牛对挥发物样品中鉴定的主要化合物的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以及行为反应,通过大笼行为实验和林间诱捕试验分析单一挥发性化合物及其双组分和三组分配方对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共鉴定出3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3-蒈烯和樟脑,而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鉴定出5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β-蒎烯、3-蒈烯、β-罗勒烯和樟脑。另外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樟脑含量显著高于健康青皮垂柳枝条中的,3-蒈烯在两种挥发物中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显著高于虫害青皮垂柳枝条中的。EAG实验表明,星天牛成虫对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3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高,并且随这3个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星天牛成虫对β-蒎烯和樟脑的EAG反应相对值差异不大,且这2个化合物浓度变化对EAG反应相对值无明显影响。Y型嗅觉仪实验表明,在1 mg/mL浓度下,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吸引星天牛雄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石蜡油),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雌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0 mg/mL浓度下,3-蒈烯吸引的星天牛雄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笼行为实验表明,三组分虫害配方D(α-蒎烯∶3-蒈烯∶β-罗勒烯=42∶30∶103)、α-蒎烯和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成虫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双组分健康配方H(α-蒎烯∶3-蒈烯=105∶38)和3-蒈烯吸引的成虫数量。林间诱捕试验表明,α-蒎烯和虫害配方D对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的成虫数显著高于β-罗勒烯和健康配方H诱捕的成虫数,而3-蒈烯和空白对照组没有诱捕到星天牛成虫。【结论】虫害和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共有的α-蒎烯和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特有的β-罗勒烯是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引诱作用的两种重要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而3-蒈烯抑制了α-蒎烯对星天牛成虫的引诱作用。我们推测,虫害青皮垂柳挥发物中特有的β 罗勒烯是造成虫害青皮垂柳比健康青皮垂柳更容易受到星天牛危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对4种不同槭树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动态顶空采集法、TCT-GC-MS分析鉴定了复叶槭、五角枫、华北五角枫、挪威槭等4种槭树科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化学指纹图谱明显不同。“Y”型嗅觉行为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不同: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为五角枫,均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华北五角枫对光肩星天牛有引诱作用,但未达到显著程度,挪威槭对光肩星天牛既无引诱作用又无驱避作用。数据分析发现,五角枫、华北五角枫和挪威槭较复叶槭引诱作用差的原因可能与五角枫、华北五角枫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罗勒烯和反-2-己烯醇、挪威槭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E)-1-戊烯-3-醇、反-2-己烯醇和trans-香叶基丙酮有关;在4种植物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同,而烷烃类和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反;复叶槭咬食程度轻的原因可能与其叶表面具有较少的表皮毛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光肩星天牛补充营养阶段寄主植物树皮内含物对其取食和产卵量的影响,观察并记录室内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面积、尝试刻槽数、产卵数,并对5种寄主植物中几种树皮内含物进行提取测定。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面积为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 cv.‘I-214'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尝试刻槽数为垂柳木麻黄苦楝意大利杨树白蜡,而成功产卵数则为垂柳意大利杨树苦楝木麻黄白蜡,其中苦楝、木麻黄、白蜡上的尝试刻槽数与成功产卵数差异极显著(P0.01),在垂柳上差异显著(0.01P0.05)。相关性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光肩星天牛的取食面积和尝试刻槽数的内含物因子包括可溶性糖、碳氮比、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光肩星天牛的取食面积和尝试刻槽数与它们呈显著相关而与单宁、总酚、可溶性蛋白均无关。而成功产卵数则与所测内含物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推测适宜的碳氮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加上高的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量是光肩星天牛取食产卵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张风娟  金幼菊 《生态学报》2007,27(7):2990-2996
茉莉酸甲酯喷施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咬食后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植株均诱导产生了乙酸丁酯、2-壬醇、乙酸己酯、3-甲基-2-丁醇、1-辛烯、里那醇、3-蒈烯、1-丁醇、(Z)-2-己烯醛9种正常植株中没有检测到的挥发物。两种处理均诱导或促进了萜烯类、醇类和醛类挥发物的大量释放,且乙酸-3-己烯酯、乙酸乙酯、己醇、反-2-己烯醇、乙基己醇、1-辛烯、石竹烯、法尼烯等挥发物的时序变化趋势也非常相似。因而推测光肩星天牛咬食五角枫后在植物体内诱导产生了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活体复叶槭(Acer negundo L.)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日释放节律进行了研究.鉴定出复叶槭挥发性物质中的32种化合物成份,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脂肪酸类、萜烯类等.日释放节律研究表明,在7月份主要挥发性物质释放高峰集中于14时左右,而8月份则提前到10时左右.虽然在7月份和8月份采样时保持条件一致,但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的不同,这很可能与复叶槭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及叶片的衰老有关.在田间采用诱捕器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对上述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挥发物相比,顺-3-己烯-1-醇在田间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更强的引诱活性;由1-丁醇,1-戊醇和2-戊醇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具有最强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危害多种阔叶树种,曾对"三北"防护林造成重大灾害。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对光肩星天牛取食不同寄主树如杨树、柳树、榆树和槭树后排出的虫粪表现出不同的趋向性,但对槭树的虫粪未表现出趋向性。为了阐明花绒寄甲成虫差异性趋向选择机制,我们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技术收集不同寄主树的虫粪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联仪对虫粪中单萜、倍半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萜烯类是虫粪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且源自不同寄主树木虫粪的萜烯释放量相差显著。检测到的所有化合物中,只有α-古巴烯在源于复叶槭的光肩星天牛虫粪中含量极微,而在源于其他5种寄主树的虫粪中含量均较大。在进一步的Y型嗅觉仪生测实验中,α-古巴烯能够显著地吸引花绒寄甲。α-古巴烯可能是花绒寄甲辨别取食不同寄主树的光肩星天牛虫粪的重要信号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活性复叶槭(Acer negundoL.)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日释放节律进行了研究。鉴定出复叶槭挥发性物质中的32种化合物成份。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脂肪酸类,萜烯类等。日释放节律研究表明,在7月份主要挥发性物质释放高峰集中于14时左右。而8月份则提前到10时左右。虽然在7月份和8月份采样时保持条件一致。但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的不同,这很可能与复叶槭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及叶片的衰老有关。在田间采用诱捕器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对上述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挥发物相比,顺-3-己烯-1-醇在田间对光肩是天牛具有更强的引诱活性。由1-丁醇,1-戊醇和2-戊醇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具有最强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和鉴定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明确其表达特点及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光肩星天牛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根据光肩星天牛雌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OBP1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测定OBP12在光肩星天牛成虫触角、头(移除触角)、胸、腹、足、翅中的转录水平。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Ni离子亲和层析技术表达和纯化OBP12重组蛋白,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蛋白与39种气味配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获得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glaOBP12(GenBank登录号:KX890109)的完整编码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414 bp,编码137个氨基酸,N末端具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蛋白序列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Agla OPB12属于Classical OBPs亚家族基因。qRT-PCR测定结果表明,AglaOBP12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在其他组织微量表达。在待测的39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中,重组蛋白AglaOBP12仅与19种化合物具有结合活性,表明AglaOBP12对寄主植物挥发物具有明显的选择结合特性。重组蛋白AglaOBP12与十二烷醇、十四烷醇、法尼醇、十二醛、乙酸-顺-3-己烯酯和β-石竹烯的结合能力较强,结合常数分别为1.96,0.96,1.03,0.82,0.77和0.74μmol/L。【结论】明确了AglaOBP1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组成,重组AglaOBP12蛋白与主链有12个碳原子的醇类、醛类和萜烯类挥发物有特异性的结合活性。根据AglaOBP12基因的表达特点和重组蛋白的结合特性,推测AglaOBP12在光肩星天牛成虫定位补充营养寄主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明对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有效的引诱物质。【方法】研究了云斑天牛对白蜡树、山核桃、黄山栾树和野蔷薇4种寄主植物的室内取食偏好性,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植物挥发物成分,然后利用触角电位-气相色谱联用技术(GC-EAD)测定植物挥发物对云斑天牛触角的反应,最后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野外诱捕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最喜欢取食的寄主植物是白蜡树,其次是黄山栾树和山核桃,野蔷薇没有取食;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中,萜烯类和烷烃类等物质占主要成分,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中多种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壬醛引起了云斑天牛显著的GC-EAD反应;最后,林间诱捕试验结果显示,顺-3-己烯醇和壬醛分别在林间诱捕到了一定量的云斑天牛,并且都是雄虫,同时顺-3-己烯醇还诱捕到了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结论】试验结果说明,顺-3-己烯醇和壬醛是两种对云斑天牛具有林间引诱效果的植物源物质,同时,顺-3-己烯醇是云斑天牛和星天牛共享的植物源引诱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挖掘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有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为害状态[健康(CK)、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星天牛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GC-EAD反应结果表明:星天牛成虫对不同为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中的蒎烯、罗勒烯、对二乙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以及正十六烷10种挥发物产生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蒎烯和罗勒烯的反应较强。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蒎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罗勒烯对星天牛雌雄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星天牛雌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对二乙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极著的驱避作用(P≤0.01),壬醛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勒烯对星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蒎烯和罗勒烯对星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对二乙苯和壬醛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星天牛对寄主植物枝叶浸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有效的引诱物质,本实验研究了星天牛对其嗜好取食的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cv.Shiyue Ju和苦楝Melia azedarach枝叶浸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GC-EAD),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寄主浸提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壬醛,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4-松油烯醇、松油醇、苯并噻唑和石竹烯等8种寄主植物组分均能引起星天牛不同程度的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壬醛的GC-EAD反应重复性最好。本研究为星天牛引诱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是我国两种重要的林业蛀干害虫,存在很多共同的寄主植物。为了阐明两种星天牛之间的物种竞争关系,本文采用行为观察试验,研究两种星天牛寄主危害部位、异种危害寄主识别和种间争斗行为等试验。结果显示,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危害部位有很大差异,光肩星天牛主要取食寄主植物的枝条上部,取食面积为2 390.0 mm2,占整个寄主植物取食面积的69.3%,星天牛主要取食寄主植物的树干上部,取食面积为3 140.0 mm2,占整个寄主植物的96.6%;两种星天牛都能识别异种天牛危害过的寄主,对其具有显著的回避性,其中光肩星天牛对星天牛危害过的寄主取食量平均值为420.8 mm2,显著低于健康寄主取食量平均值2 518.8 mm2,同样,星天牛对光肩星天牛危害过的寄主取食量平均值为436.8 mm2,显著低于健康寄主取食量平均值1 803.5 mm2,而对同...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幼虫虫粪挥发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牛幼虫排出的虫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为天敌搜寻天牛所在微栖境的重要化学信息物质.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取食垂柳和金丝柳后产生虫粪的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虫粪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两种虫粪挥发物中含共有物质19种,其中à-蒎烯的含量最高,该物质在垂柳虫粪挥发物中相对含量为51.60%,在金丝柳虫粪中的相对含量为28.84%.在金丝柳虫粪中检测到的挥发物种类稍多于垂柳虫粪中检测到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种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蔚文  陈斌 《昆虫知识》2003,40(1):19-24
评述了我国光肩星天牛种组种类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主要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起源及其演化。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区 ,寄主广泛 ,主要有榆、复叶槭、杨、柳、五角枫等。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 ,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西的陕甘宁地区 ,向东已扩展到河南、河北 ;主要危害杨树 ,也为害柳、榆。四川星天牛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云、贵、川地区 ,主要危害柳树 ;在这里至今还没有发现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光肩星天牛类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蔚文  蒋书楠 《昆虫学报》1998,41(3):284-290
该文讨论我国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lpennis(Motschulsky)类群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的主要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起源及其演化。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区,寄主广泛,主要有榆、复叶槭、杨、柳、五角枫等。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西的陕甘宁地区,向东已扩展到河南、河北;主要为害杨树,也为害柳、榆。四川星天牛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西部地区,北限在陕西太白山到甘肃天水一带;主要为害柳。在秦岭以北到天水之间是黄斑星天牛和四川星天牛的重叠分布区,山西太行山两侧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是光肩星天牛和黄肩星天牛重叠分布区,两个狭长地带交会处,大约在秦岭以北的陕西和(或)山西境内有三个种的重叠分布区域.在云、贵、川地区广泛分布着四川星天牛,至今还没有发现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和蓝角星天牛,后者应该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种。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主要造林树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网室接种和树干套笼接种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成虫的方法,于2005年~2006年在新疆光肩星天牛的发生疫区,进行10种主要造林树种对其抗性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2种接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各试验树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表现出不同的抗虫性。根据孵化幼虫数综合分析,判断出试验树种的抗性高低的顺序为:桑树、沙枣>胡杨、圆冠榆、新疆杨、白榆、箭杆杨>复叶槭、旱柳、馒头柳。另外根据网室内试验树种上出现的羽化孔判断,光肩星天牛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和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条件下的变化及其对诱芯诱捕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了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悬挂不同时间后的比例和成分变化;并在林间设置20个诱捕器,每诱捕器上悬挂1个诱芯,其中10个诱捕器在第30天时更换新的诱芯,另10个诱捕器的诱芯不更换,调查相应的野外诱捕效果。【结果】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5.05 mL/d;在第45-60天内,平均释放量仅为0.58 mL/d。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中α-蒎烯和乙醇的初始总含量≥97%,另外含有莰烯、氧化蒎烯、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桃金娘烯醇等7种杂质。随着时间延长,植物挥发物中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第15天时,乙醇含量为零;第15-45天期间,共新增3种杂质,即马鞭草烯醇、樟脑烯醛和马鞭草烯基乙基醚;原有杂质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到第60天时含量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1.05μL/d;在第30-45天内,平均释放量下降到0.52μL/d;第45天时,聚集信息素含量几乎为零。野外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旧诱芯(已悬挂30 d的诱芯)和新诱芯(第30天时新更换的诱芯)在第45天时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在第50天时,新旧诱芯的野外诱捕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第60天后,新旧诱芯的野外引诱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结果表明,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在野外条件下释放速率存在"先快后慢"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主要成分也发生氧化,进而影响诱捕效果。我们自制的松墨天牛诱芯野外诱捕的高效持效期不少于45 d,持效期不少于60 d,如何更好地控制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的释放速率,延缓各成分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纤维素酶与寄主选择的关系, 以4种不同寄主树种(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 Bunge、箭杆杨Populus nigra var. thevestina (Dode) Bean、合作杨Populus simonii × Populus pyramidalis cv. opera Hsu和漳河柳Salix matsudana f. lobato-glandulosa Faug et Liu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 和以取食5种不同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合作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和复叶槭Acer negundo Linn.)的光肩星天牛成虫为实验对象, 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寄主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1.36~2.71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57~4.86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取食不同树种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4.08~9.27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87~6.08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不同寄主树种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取食与否以及取食树种的不同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纤维素酶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AglaOBP1(Gen Bank登录号:KX660670),AglaOBP1的开放阅读框长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N端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成熟蛋白序列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AglaOPB1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基因。AglaOBP1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且雌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触角。重组蛋白AglaOBP1与34种气味配体的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glaOBP1具有广泛的结合谱,能与五角枫挥发物中的醇类、醛类、萜烯类和酮类物质结合,其中与顺-3-己烯-1-醇、顺-2-己烯-1-醇、1-己醇、反-2-己烯醛、反-2-癸烯醛、β-石竹烯、(+)-桧烯、α-蒎烯、1-(2,3-二甲基苯基)-乙酮的结合能力较强,结合常数分别为5.88、8.33、12.29、12.55、11.90、7.47、9.07、10.29和13.12μM。此外,配体的官能团、碳链长度、空间构型也影响AglaOBP1对气味分子的结合。AglaOBP1基因在成虫触角中高丰度表达,其重组蛋白能够与五角枫挥发物的多种组分结合,表明AglaOBP1在成虫寄主定位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置模式林分中光肩星天牛空间格局的地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光肩星天牛在新疆杨和复叶槭混交林(新复混交林)、合作杨纯林以及新疆杨与合作杨混交林(新合混交林)3种林分中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在新复混交林和合作杨纯林中呈现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而在新合混交林中则呈现完全的随机分布.新复混交林中,刻槽和排粪孔在林内的扩散趋势完全相反,即刻槽由林地周围向中心扩散,而排粪孔则由林地中心向四周扩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肩星天牛喜好产卵于刻槽较少,危害较轻的树上,而羽化孔在新复混交林中的分布数量较少,仅有几处聚集分布,由这些零星分布的聚集斑块向周围扩散;合作杨纯林中,由于林缘通风透光,合作杨生长状况较好,受害严重,从而导致枯死,最终失去对光肩星天牛的诱集作用,光肩星天牛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由林地周围向中心扩散;而新合混交林中,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在林内有多个聚集区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保持聚集和扩散平衡状态,从而表现为随机分布,这主要是由林内树种的配置情况所决定的.就不同配置树种的空间依赖性范围而言,刻槽和羽化孔在新复混交林内的空间依赖性范围要远远大于合作杨纯林,而排粪孔则远小于合作杨;就样方内的空间连续性强度而言,新复混交林中刻槽大于合作杨纯林,而排粪孔和羽化孔均小于合作杨纯林,这些均说明光肩星天牛危害在新复混交林内较集中,而在合作杨纯林内较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