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成虫在越夏不同阶段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为进一步揭示其越夏的机理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和氯仿-甲醇法测定越夏不同阶段(越夏前、越夏期和越夏后)的沙葱萤叶甲成虫体内总糖、海藻糖、糖原、脂肪及水分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结果】总糖、水分和总蛋白含量在沙葱萤叶甲成虫越夏前(分别为26.81μg/mg,77.47%和63.17μg/mg)和越夏后(分别为26.41~26.85μg/mg,75.29%~76.65%和59.53~64.93μg/mg)显著高于越夏期(分别为18.77~21.14μg/mg,61.50%~67.20%和39.82~52.54μg/mg),而糖原含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越夏前:8.43μg/mg;越夏后:5.91~6.14μg/mg;越夏期:10.18~11.58μg/mg),脂肪含量在越夏后(11.48%~11.65%)显著低于越夏前(42.48%)和越夏期(36.05%~64.79%);脂肪和总蛋白含量在越夏期间逐渐下降,而水分、总糖和糖原含量变化不明显;海藻糖含量在越夏不同阶段波动较大(2.66~25.31μg/mg)。【结论】脂肪和糖原是沙葱萤叶甲成虫越夏的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的耐寒策略及越冬虫态。【方法】以室内双委夜蛾种群为虫源,分别测定3龄、4龄、5龄、6龄和老熟幼虫以及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结冰点(freezing point,FP)、含水量以及脂肪、蛋白质、甘油、山梨醇和海藻糖含量。【结果】不同龄期幼虫和蛹之间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低龄幼虫SCP和FP较高;随着龄期增长,二者均降低,老熟幼虫的SCP和FP最低,分别为-18.20℃和-11.72℃。不同龄期幼虫和蛹的生化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龄期的增加,含水量和甘油含量呈降低的趋势,蛹的含水量(65.33%)和甘油含量(154.90μg/mg)最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龄期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蛹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5.36%和2 298.37μg/mg。老熟幼虫海藻糖含量相对较高(57.28 mg/g),而山梨醇含量较低(15.49 mg/g)。【结论】与其他龄期相比,双委夜蛾老熟幼虫和蛹的耐寒性最强,是最可能的越冬虫态;脂肪、蛋白质和海藻糖可能是双委夜蛾重要的耐寒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 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活率和越冬蛹羽化率;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别用棉蕾和鲜玉米粒饲喂棉铃虫幼虫。 测定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鲜重、干重、以及脂肪、糖原和低分子物质含量等指标,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抗寒能力。【结果】取食玉米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117.5 mg)、脂肪含量(457.2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86.45 μg/g)均显著高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56.6 mg)、脂肪含量(239.6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13.87 μg/g);取食玉米的棉铃虫冰点(-10.2℃)显著低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冰点(-6.5℃)。【结论】结果表明取食玉米更加有利于棉铃虫越冬。 据历史数据,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这将提高棉铃虫成功越冬比率, 对棉铃虫种群扩张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注重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越冬温度对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滞育蛹的调控生理机制。【方法】测定了不同恒温条件下柑橘大实蝇越冬蛹滞育期虫体粗脂肪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低温(12℃)越冬促进了虫体粗脂肪的积累,随温度升高,粗脂肪含量逐渐减少;总糖含量随越冬温度升高,趋于倒"U"型变化;虫体海藻糖含量先升后降(24℃除外),随温度上升,海藻糖含量最高值时期逐渐提前,且最大值逐渐降低;虫体糖原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随温度升高,糖原含量最高值时期逐渐接近滞育解除期,越冬温度升高促进了柑橘大实蝇越冬蛹滞育期后期糖原的积累。此外,16℃下越冬,同时期各物质的含量均低于其它处理,说明在16℃下越冬加快了虫体能量物质的代谢或转换。【结论】不同恒温越冬,柑橘大实蝇越冬滞育期能量代谢方式不同,表明越冬温度与越冬蛹的能量代谢特点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柑橘大实蝇越冬蛹能量代谢生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自然种群过冷却能力的变化动态,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桃小食心虫幼虫耐寒机制,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幼虫在越冬前后不同月份的过冷却点、体内含水量、脂肪、蛋白和糖原的含量。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随越冬期温度降低而逐渐降低, 并在冬季过后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其中在3月份时最低,分别为-14.89℃和-9.95℃,显著低于其它月份。幼虫体内含水量、总蛋白含量、糖原含量在越冬前后变化趋势与SCP变化相似并且各自又有不同的特点,但在2月份时都达最低,分别为44.83%、32.44μg/mg、1.95μg/mg。幼虫体内的总脂肪含量由越冬初期(2008-10)的29.04%逐渐降低至越冬后期(2009-06)的15.56%。结果说明桃小食心虫幼虫越冬过程中体内水分、总蛋白、糖原等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其抗寒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显示了其对冬季温度变化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日本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是柿树(Diospyros kaki L.f.)上的重要害虫,该论文目的是明确柿日本蜡蚧Persimmon ceroplastes japonicus在云南省玉溪市的发生规律,筛选出有效药剂。【方法】依据本地的物候规律系统调查日本蜡蚧的发生情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筛选有效药剂。【结果】日本蜡蚧在云南省玉溪市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2月初,气温稳定在6℃以上开始发育,3月上旬开始产卵,3月下旬孵化,5月上旬—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7月上旬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危害,至秋后开始进入越冬期。用48%毒死蜱(480g/L EC)5 000倍液、24%螺虫乙酯(240g/L SL)2 5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EC)2 500倍液、40%杀扑磷(EC)1 000倍液、25%噻虫嗪(WG)8 000倍液、20%阿维菌素·毒死蜱(ME)(阿维菌素0.2%和毒死蜱19.8%)2 000倍液和90%敌百虫原药1 000倍液,喷雾时添加2 500倍液有机硅喷雾助剂。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后5 d,2.5%高效氯氰菊酯和40%杀扑磷防效分别为93.7%和91.9%,均显著高于其余5种药剂的防效;施药后10 d,24%螺虫乙酯和20%阿维菌素·毒死蜱的防效分别为96.2%和92.9%,均显著高于2.5%高效氯氰菊酯、40%杀扑磷和90%敌百虫原药的防效;施药后20 d 48%毒死蜱、24%螺虫乙酯、25%噻虫嗪和20%阿维菌素·毒死蜱的防效分别为85.2%、96.6%、83.3%和93.7%,均显著高于2.5%高效氯氰菊酯、40%杀扑磷和90%敌百虫原药的防效。【结论】日本蜡蚧在云南省玉溪市一年发生1代。高效氯氰菊酯和杀扑磷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螺虫乙酯和阿维菌素·毒死蜱混剂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对低温的耐受性,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耐寒力差异。【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瓜实蝇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并比较了过冷却点、水分、脂肪、甘油和糖类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其不同龄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最低,为﹣17.04℃,1日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高,为﹣11.82℃,同一日龄的雌、雄成虫之间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其幼虫期和蛹期虫体的含水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下降,从1日龄幼虫79.64%下降到5日龄蛹65.31%,5日龄蛹的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龄期瓜实蝇,成虫期各龄期雌成虫含水量均显著高于雄成虫;5日龄幼虫脂肪含量最高,为32.90%,1日龄雄成虫和14日龄雄成虫脂肪含量最低,均为15%;幼虫期甘油含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下降,从3.32μg/mg下降到1.12μg/mg,而蛹期逐渐上升,14日龄雌成虫甘油含量最高,为5.90μg/mg;1日龄幼虫总糖、海藻糖和糖原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51、0.94和1.93μg/mg,显著高于其他龄期瓜实蝇,蛹期糖类含量逐渐下降,而成虫期糖类含量随龄期增长而逐渐升高。【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正确评估瓜实蝇的地理适应性和低温检疫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取食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过程中虫体挥发物的作用,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的趋性行为反应,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日本龟蜡蚧(卵、若虫、成虫)的挥发性气味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各龄期均有趋性,其中对成虫的趋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日本龟蜡蚧虫体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10种烷烃类、8种烯烃类、9种醇类等47种组分。选取其中两种含量较大的组份1-辛烯-3-醇和1R-α-蒎烯进行单组份趋性试验,结果表明1-辛烯-3-醇在浓度为10-4g/m L和10-5g/m L、1R-α-蒎烯在浓度为10-5g/m L和10-6g/m L时对异色瓢虫具有明显吸引效应,其中10-4g/m L的1-辛烯-3-醇和10-5g/m L的1R-α-蒎烯引诱率分别达到73.65%和76.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异色瓢虫的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越冬期间始红蝽应对低温胁迫的耐寒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从生理生化水平探讨始红蝽成虫的耐寒能力,逐月测定了12月至翌年3月始红蝽低温驯化前后的过冷却点、低温存活率、LT_(50)以及始红蝽体内耐寒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始红蝽自然种群过冷却点最低为(-14.01±0.53)℃,-5、-10℃驯化30min后的始红蝽过冷却点最低降至为(-19.32±0.86)℃、(-25.56±1.09)℃。0℃驯化30min后暴露于-5、-10、-15℃1h的最高存活率依次为100%、39.1%±8.6%、10%;始红蝽自然种群LT_(50)最低为-8.53℃,0℃驯化后降至-9.21℃。越冬期间雌雄始红蝽体内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和游离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12月达到最大值,雌雄分别为144.50±26.22和140.32±21.92,(15.81±0.10)mg/g和(15.47±0.01)mg/g;脂肪、海藻糖和甘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月达到最大值,雌雄脂肪含量分别为(16.33±0.48)mg/g和(13.15±1.32)mg/g,海藻糖含量分别为(11.98±0.01)mg/g和(10.88±0.02)mg/g,甘油含量分别为(14.74±0.01)mg/g和(15.06±0.03)mg/g。研究证明,低温驯化后始红蝽的过冷却点和LT_(50)明显降低,低温存活率显著提高,越冬期间始红蝽可通过调整体内抗逆物质含量以增强虫体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老熟幼虫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室内分别用棉花、花生、大豆、甘薯及玉米的幼嫩叶片饲养二点委夜蛾4龄幼虫6 d至老熟,测定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结冰点、鲜重、含水量、脂肪、糖原和山梨醇含量。【结果】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后结冰点、鲜重、脂肪含量、糖原含量有显著差异。取食大豆叶片后结冰点最高(-2.80℃),鲜重最低(0.056 g),脂肪含量最低(12.47%);取食棉花叶片后结冰点最低(-5.45℃),脂肪含量最高(32.12%),糖原含量最高(54.07 mg/g);取食玉米叶片后鲜重最高(0.118 g)。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含水量、山梨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影响,而影响到其体重及脂肪和糖原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北方果树的主要授粉昆虫,发挥着重要的传粉增产生态服务功能。掌握其滞育后阶段抗寒性特点,并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耐寒机制,对于凹唇壁蜂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系统测定了滞育后阶段及出茧后凹唇壁蜂雌蜂、雄蜂的过冷却点、冰点,自由水、脂肪、蛋白质、海藻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凹唇壁蜂雌蜂、雄蜂的抗寒性差异不大,滞育后阶段过冷却点和冰点在出茧前逐渐升高、出茧后降低。其中,出茧日凹唇壁蜂雌蜂、雄蜂的过冷却点、冰点最高(抗寒性最低),分别为﹣12.35℃、﹣9.98℃和﹣12.63℃、﹣8.91℃。在滞育后阶段雄蜂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雌蜂,雌蜂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雄蜂,出茧后雄蜂的脂肪含量均迅速下降,雌蜂的蛋白含量迅速下降。出茧前,雄蜂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高于雌蜂;出茧后,雌蜂的酶活显著升高。在滞育后阶段,凹唇壁蜂雌蜂、雄蜂体内的海藻糖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出茧日雌蜂的海藻糖含量比茧后190 d下降了64.5%。【结论】滞育后阶段凹唇壁蜂有较强的抗寒性。在出茧前抗寒性逐渐降低,出茧后抗寒性升高。海藻糖代谢可能是凹唇壁蜂滞育后阶段能量消耗的重要途径。雄蜂的个体较小,但是有比雌蜂功能更强的抗氧化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为明确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开发应用的潜能和价值,研究了由本实验室从哈尔滨市香坊区原生态榆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海滨斯氏线虫的适低温特性。【方法】采用25℃(6 d)、10℃(6 d)、4℃(6 d)和25℃(2 d)-10℃(2 d)-4℃(2 d)处理海滨斯氏线虫,分析该线虫冷冻存活率、不同温度处理后的贮存稳定性以及体内生化物质—可溶性糖、糖原、海藻糖、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海滨斯氏线虫经过25℃(6 d)、10℃(6 d)、4℃(6 d)和25℃(2 d)-10℃(2 d)-4℃(2 d)低温驯化,于﹣20℃冷冻36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0.9%、23.6%、20.0%和49.2%,经25℃(2 d)-10℃(2 d)-4℃(2 d)处理的线虫冷冻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阶段性降温显著提高了线虫耐寒力;将上述4组低温驯化后的海滨斯氏线虫置于4℃贮存7个月,其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均为65%以上;25℃(6 d)驯化的线虫杀虫活性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线虫的杀虫活性。海滨斯氏线虫经25℃(2 d)-10℃(2 d)-4℃(2 d)阶段降温驯化后体内可溶性糖、脂肪、海藻糖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25℃(6 d)驯化的线虫体内可溶性糖、脂肪、海藻糖含量;25℃(6 d)驯化的线虫体内蛋白质、糖原含量与其他3个处理组差异不显著。【结论】阶段降温的低温驯化更有利于提高海滨斯氏线虫耐寒能力,并能用于后期长期贮存。  相似文献   

13.
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枣园昆虫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日本龟蜡蚧发生程度与昆虫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群落相异系数(0.20水平),不同样地昆虫群落可划分为平原和丘陵为两类.平原地区日本龟蜡蚧发生程度高,其多样性和物种数较低,而植食性类群优势度较高;丘陵地区日本龟蜡蚧发生程度低,其多样性和物种数较高,而天敌类群优势度较高.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下,日本龟蜡蚧发生性状和群落性状的第1对和第2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4、0.8538,说明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状况与枣园昆虫群落性状显著相关.其中,群落多样性(3.4893)、物种数(5.8060)和优势度(6.9353)对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明确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控害潜能。【方法】在18、21、24、27、30、33℃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及27℃条件下该蜂自身的干扰效应。【结果】该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其中以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a'/T_h)为评价指标,在18-33℃范围内,在24℃时寄生效能最大,为53.86;日本食蚧蚜小蜂个体间存在干扰效应,随着自身密度增大,相互干扰作用增强,在27℃时,Hassell模型E=QP~(-m)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不同寄生蜂密度对橡副珠蜡蚧的寄生情况。【结论】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有较好的控害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海藻糖在异色瓢虫的变态发育、羽化等整个生命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类似膜结合型海藻糖酶(TRE2-like)与膜结合型海藻糖酶(TRE2)基因为基础,探讨在异色瓢虫羽化阶段这两个海藻糖酶的潜在功能,为阐明异色瓢虫从蛹发育到成虫时海藻糖代谢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TRE2-like和TRE2基因序列设计双链RNA(dsRNA)区域片段并合成对应的dsRNA,通过RNAi将其注射到异色瓢虫2日龄蛹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NAi处理后羽化第1天的异色瓢虫成虫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蒽酮比色法、酶标法等分别测定RNAi处理后羽化第1天的异色瓢虫成虫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及TRE活性变化,并观察异色瓢虫羽化后的表型变化。【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dsGFP注射组)相比,异色瓢虫2日龄蛹被注射TRE2-like或TRE2 dsRNA后,其新羽化成虫体内TRE2-like和TRE2表达量均极显著下调,且少数个体出现了蜕皮与翅形成困难等畸形表型。可溶性海藻糖酶活性在注射dsTRE2-like后显著降低,膜结合型海藻糖酶活性在注射dsTRE2后显著降低;注射dsTRE2后糖原含量显著下降,注射dsTRE2-like后糖原和海藻糖含量显著下降,注射dsTRE2-like+dsTRE2后糖原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且海藻糖含量极显著下降。注射dsTRE2-like, dsTRE2和dsTRE2-like+dsTRE2后可溶性海藻糖酶基因TRE1-1和TRE1-2表达下降或显著下降,而TRE1-5表达上升或显著上升,海藻糖合成酶(trealose-6-phosphate synthase, TPS)、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 GP)、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GS)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TRE2-like和TRE2基因表达被抑制后,异色瓢虫海藻糖等代谢受到影响。研究结果为探究异色瓢虫体内膜结合型海藻糖酶的潜在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冷驯化可增强昆虫的耐寒性,本文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冷驯化条件下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和主要耐寒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热电偶方法测定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采用差量法、氯仿甲醇法、苯酚硫酸法及毛细管气相测谱法测定其含水率、脂肪、糖原和小分子糖醇的含量。【结果】冷驯化会导致幼虫含水率显著降低;过冷却点和脂肪含量在低于环境气温5℃冷驯化后显著降低,当驯化温度低于环境气温10℃及以上则升高;糖原含量在9月份显著增加,越冬中期(1、3月份)含量略有降低但不显著;小分子糖醇含量的变化均不显著;海藻糖含量略降低;甘油、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在低于环境气温5℃冷驯化后略降低,低于环境气温10℃冷驯化则升高。【结论】冷驯化使幼虫虫体含水率和脂肪含量降低,糖原含量提高,从而导致其过冷却点降低,耐寒能力提高;冷驯化的温度和时间均会影响其过冷却能力,在最适合的温度和时长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其耐寒能力。研究结果为揭示油松毛幼虫的耐寒机制及潜在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的耐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是为害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的重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抗寒能力,并为探讨抗寒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2017年11月7日、2017年12月7日、2018年1月5日、2018年2月4日和2018年3月5日)分别采集室外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对其体重、过冷却点、结冰点、含水量、脂肪、总糖和总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过冷却点在越冬期不同月份有显著差异,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15.26℃,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为-13.30℃;结冰点变化趋势与过冷却点一致;体重和脂肪含量在越冬期间逐渐下降,与过冷却点无相关性(P>0.05);过冷却能力随着虫体游离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随其降低而升高,而结合水含量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总糖含量在11月最高,为14.95 μg/mg,显著高于3月份的5.07 μg/mg;总蛋白质含量在越冬期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月份含量最高,为23.66 μg/mg,显著高于11月份的含量(16.69 μg/mg)。【结论】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耐寒性在越冬期间随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强,随气温的回升又逐渐减弱;蛋白质可能是该虫重要的耐寒物质。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下西伯利亚蝗体内抗逆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娟  李爽  王冬梅  季荣 《昆虫学报》2014,57(10):1155-1161
【目的】新疆气候变暖是导致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 (L.)持续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期研究表明近40年来西伯利亚蝗严重发生与新疆同期气候变暖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升高条件下西伯利亚蝗的生理生化适应机理。【方法】采用生理生化研究方法,研究了24, 27, 30, 33, 36, 39和42℃下西伯利亚蝗体内海藻糖、甘油、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抗逆物质的积累与变化过程。【结果】在24~42℃范围内,西伯利亚蝗体内5种物质的积累量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藻糖、甘油、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30℃时含量最高,分别为18.691 μg/g, 261.432 μg/g, 79.063 mg/g, 78.664 mg/g和227.593 mg/g;42℃高温时为最低,含量依次为18.218 μg/g, 104.588 μg/g, 4.343 mg/g, 3.039 mg/g和11.067 mg/g。5种抗逆物质积累的速率不同,其中随温度升高亚油酸含量增、减速率最快,分别为832.189%和63.988%,海藻糖含量增、减速率最慢,分别为 0.893%和0.224%。【结论】在24~30℃之间,随着温度升高,西伯利亚蝗可以通过积累体内抗逆物质,尤其通过快速积累不饱和脂肪酸以提高自身对阶段性高温的耐受能力;超过30℃,蝗虫体内抗逆物质积累下降,死亡率增加,虫体对高温胁迫失去耐受力。这预示着在气候变暖趋势下,西伯利亚蝗仍将是新疆草原最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滞育是部分昆虫固有的适应逆境胁迫的遗传属性,七星瓢虫具有显著的滞育现象。本文以七星瓢虫雌成虫为试材,研究正常发育、滞育及滞育解除后3组处理试虫糖、脂、蛋白等关键代谢物质含量波动规律,总结滞育期间的代谢适应特点,解析其与过冷却能力的相关性,探索滞育对七星瓢虫逆境胁迫耐受力的促升效应,丰富七星瓢虫的滞育基础理论研究。利用物质干湿重差数法测定七星瓢虫的含水量;利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2∶1)法抽提除去自由水个体的脂肪;总糖、海藻糖、甘油、山梨醇及总蛋白的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利用SUN-II型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七星瓢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滞育组含水量(58.11%±6.55%)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68.49%±2.26%)和滞育解除组(65.84%±4.02%)(F=8.15,P0.01),滞育解除后含水量恢复至正常发育组水平;滞育组总糖(10.60±0.54μg/mg)、糖原(8.72±0.62μg/mg)、脂肪(173.66±19.01μg/mg)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发育组和滞育解除组(F=46.57,P=0.0006;F=114.25,P0.0001;F=8.48,P0.01);滞育组总蛋白含量(49.20±3.80μg/mg)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71.02±6.15μg/mg)和滞育解除组(69.45±4.66μg/mg)(F=46.57,P=0.0006);滞育组中海藻糖(1.31±0.27μg/mg)、甘油(1.74±0.50μg/mg)、山梨醇(9.84±3.02μg/mg)含量与正常发育组、滞育解除组无显著性差异(F=0.79,P=0.4946;F=1.33,P=0.3004;F=1.69,P=0.2387)。七星瓢虫在滞育条件下其过冷却点(-16.53℃±1.44℃)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14.07℃±1.33℃)和滞育解除组(-15.29℃±2.10℃)(F=13.47,P0.0001),经过滞育低温驯化后滞育解除组过冷却点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滞育诱发七星瓢虫发生显著的代谢适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抑制新陈代谢进程;糖脂含量显著升高,保障滞育维持及解除后发育的能量需求;七星瓢虫滞育属糖原积累型;滞育个体过冷却点大幅下降,耐寒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变温与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及变温条件下粘虫主要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将粘虫卵置于光周期均为14L∶10D,温度分别为25℃和30℃日恒温和白天30℃、夜晚20℃日变温的条件下饲养,观察记录25℃和30/20℃下的成虫产卵及卵巢管发育情况,再取30℃和30/20℃下饲养获得的3龄幼虫、6龄幼虫、蛹和1日龄成虫,测定其糖原、海藻糖和甘油三酯3种能源物质的含量及海藻糖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磷酸甘油脱氢酶及3-羟酰辅酶A脱氢酶等4种主要能源物质代谢酶的活性。【结果】25℃与30/20℃饲养条件下相比,1日龄雌成虫卵巢管发育明显滞后,但单雌产卵量显著较多;蛹期糖原、海藻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3龄和6龄幼虫,成虫期各能源物质含量均较低。30/20℃日变温下粘虫体内供试3种能源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30℃日恒温(6龄幼虫和蛹期甘油三酯含量在两温度下无显著差异);温度变化对供试4种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结论】温度变化对粘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粘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以糖代谢为主;变温会加速糖代谢,减缓部分发育阶段的脂代谢,更有利能源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