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松影  林华峰  李茂业  金立 《昆虫知识》2011,48(5):1407-1411
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罹病虫体上新分离出的一种黄绿绿僵菌菌株Metarhizium flavoviride (Mf82),与实验室保存的黄绿绿僵菌、金龟于绿僵菌和白僵菌3种菌种5个菌株作为对比,研究了在SDAY和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并测定了它们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幼虫的毒力,采用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分生孢子粉,测定了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侵染致病效应可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参数估计分析,侵染效应常数为0. 597。接种后第3天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致死剂量LC_(50)和LC_(90)的对数值分别为9. 2182±0. 2968和11. 2291±0. 4385。在6. 20×108孢子/m L黄绿绿僵菌菌悬液对暗黑鳃金龟幼虫侵染致病的LT_(50)和LT_(90)分别为1. 5 d和3. 8 d。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分生孢子粉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中拌土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5. 69%、84. 35%和57. 43%,累积僵虫率分别为99. 65%、98. 65%和99. 37%。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和毒杀作用,在暗黑鳃金龟的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杀蜱真菌Beauveria bassiana AT17菌株进行相关生物学性状的研究,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培养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对其液固双相发酵技术进行优化,在于提供优质高效的生防材料,为其真菌制剂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实践和理论基础。通过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其最适基础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液固双相发酵配方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在PDA、PPDA、PDAY、SDAY、SMAY 5种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在PDA上生长最快,在PDAY上产孢量最大。温度对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影响显著,25°C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量最大。B.bassiana AT17菌株在pH 4-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偏碱性环境内生长最快,在pH 5-6的偏酸性环境内产孢量最大。综合评价真菌各项指标后,葡萄糖和酵母粉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固体物料麦麸+玉米粉+米粉与基础培养液3/4 SDAY按2:1均匀混合后,添加0.05%K+可作为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物料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4.
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蛴螬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报道较多的蛴螬病原真菌 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小孢变种作参照菌,系统研究了新分离鉴定的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其在偏低的自然气温下对蛴螬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大孢变种与参照菌的培养要求接近,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种供试的培养基中,PPDA为最适宜的培养基,其次为SDAY.在偏低的温度环境下绿僵菌大孢变种对蛴螬的毒杀能力强于布氏白僵菌,土壤和喷雾处理后累计僵虫率分别达88.23%和76.47%,有很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生长环境变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真菌,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对2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4与MAlml的菌丝生长及次代产孢具有影响的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装液比、光照及微量元素等环境因素进行了测定.经过优化得到2菌株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MA4菌株在28℃、pH 7、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Mn全光照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MAlml菌株在28℃、pH9、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Cu、黑暗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的生物学特性,调查了部分环境因素(碳氮源、植物成分培养基)对供试菌株(CLER09、D087和JL05)的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显示,分生孢子主要先从基部萌芽,在28℃下约培养10h后出现两端萌芽;供试菌株对测试的20种碳源及26种氮源显示相似的生长反应,均可利用除菊糖外的测试碳源及氮源进行营养生长和产孢;测试的6种植物成分培养基对供试菌株的营养生长效果皆优于PDA培养基;除燕麦培养基外,其余5种培养基对菌株CLER09和D087的产孢作用均优于PDA培养基;测试的6种培养基对菌株JL05的产孢作用均优于PDA培养基。不同植物成分培养基对该菌分生孢子形态影响较大,以米糠、象草培养基对菌株D087和JL05的分生孢子长度和玉米粉培养基对菌株CLER09的分生孢子宽度的增长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  相似文献   

8.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椰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海南岛发生普遍,椰子受害严重。由于椰心叶甲受到自然界中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在受害的椰子树心叶上常可发现椰心叶甲僵虫,并发现大部分僵虫表面长出了霉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椰心叶甲僵虫表面的霉菌中分离出绿僵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从僵虫表面刮下孢子或菌丝体,置于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DOA)上培养,挑出真菌菌落,经纯化后,进行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测定,并从PPDA、OMA、VSA和PDA中筛选菌落生长及产孢最适培养基,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f)],PPDA是菌落生长及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大多数菌株对椰心叶甲有较强的致病力。选取强毒菌株MA4在田间进行防治效果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显著降低椰心叶甲成虫的虫口密度。这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是首次从海南的椰心叶甲僵虫中分离到的昆虫病原真菌,该菌对海南的椰心叶甲具有很好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9.
辣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辣椒炭疽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以PDA、PCA、CFA、CLA菌丝生长最佳,在CMA、PDA、CFA中产孢量最多。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26—28℃和pH4.5—6.5,自然散光和完全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12小时黑光灯与12小时黑暗交替处理有利于产孢。该菌对多种碳源和氮源均可利用,其中木糖、葡萄糖和蔗糖作碳源,天冬酰胺作氮源,菌生长和产孢最佳。分生孢子在25℃,pH6.0—8.0,相对湿度100%,黑光灯照射,以及20%辣椒叶煎汁或1%蛋白胨液中,萌发率最高,其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相似文献   

10.
红色毛癣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红色毛癣菌在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情况,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①大培养: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皿,27℃、35℃黑暗培养,测量菌落直径,绘成生长曲线.②小培养(钢圈法):采用SDA、PDA、溴甲酚紫乳固体葡萄糖琼脂(BCP-MSG)、乳蜜琼脂(M)和复合维生素B(VitB)培养基,27℃、30℃黑暗培养,观察镜下菌丝生长、孢子产生情况.③进行rDNA 18S和ITS序列测定.结果 在SDA,PDA上,27℃条件下菌落生长速度较35℃快;在5种培养基上,SDA、PDA产孢较快较多,复合维生素B培养基产孢较慢,但产生大分生孢子较多.30℃产孢更丰富.对部分菌株rDNA ITS、18S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比对、分析,相似度为98%~100%,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结论 SDA、PDA均为鉴定和分离红色毛癣菌的合适培养基.5种培养基均可用来刺激红色毛癣菌产孢,其中SDA、PDA产孢较早、较丰富.红色毛癣菌rDNA 18S和ITS序列测定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红色毛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对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具有良好杀虫活性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JC002菌株生长和产孢所需要的最适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及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对JC002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JC002菌株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是葡萄糖30 g、蛋白胨15 g、马铃薯200 g、琼脂20 g、水1 000 mL;蔗糖、NaNO3是菌落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菌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5℃,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7.0;紫外光对菌株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对产孢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紫外光照射时间越长,产孢越少。【结论】本研究为JC002菌株的大量培养及其孢子制剂的大量生产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栎链蚧Asterodiaspis variabile Russell的座壳孢菌Aschersonta sp.进行了菌落形态持征观察、菌落生长速度、产孢特性观察以及孢子萌发等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及产孢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和玉米粉琼胶培养基,25℃,pH6~7,12L:12D;孢子萌发最佳条件为:25℃,pH6~7,1%蔗糖、葡萄糖溶液,为24h光照.  相似文献   

13.
【背景】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对新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田间流行性,因此具备深入开发的价值。【目的】优化莱氏绿僵菌SZCY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测定所产分生孢子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为提高该菌株分生孢子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相对适宜的固态培养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的固态培养基和发酵参数,同时评价不同条件下该菌所产分生孢子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结果】去颖稻谷(rice)为莱氏绿僵菌SZCY菌株固相产孢最佳载体。培养温度、光周期及酵母浸粉含量是影响莱氏绿僵菌SZCY固态发酵产孢量的主要因素。莱氏绿僵菌SZCY固态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22.83℃、光周期18.68 h L:5.32 h D、酵母浸粉4.98 g/100 g,在此条件下,莱氏绿僵菌在去颖稻谷固态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为5.65×1010孢子/g,用其制备浓度为107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LT50为3....  相似文献   

14.
哈茨木霉的培养及其对烟草疫霉生长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的伸长,TH-1对游动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12.7%,对芽管生长长度的相对抑制率为63.1%。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显示,TH-1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纤维素酶,从而使烟草疫霉菌细胞壁的消解,产生非挥发性抗生素抑制烟草疫霉菌孢子萌发,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验证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可为绿僵菌属种的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分离自安徽土壤的13株绿僵菌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依据邻接法构建获得与其相关菌株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供试菌株分别位于系统发育树的3个分支上,分支I包括8个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1个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鳞鳃金龟变种形成分支III,另外4个菌株和黄绿绿僵菌棉蚜变种聚为分支X。结论结合同源比较的数据,将这8个、4个和1个绿僵菌菌株分别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黄绿绿僵菌棉蚜变种和金龟子绿僵菌鳞鳃金龟变种。  相似文献   

16.
褐飞虱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田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罹病虫体上新分离鉴定一株黄绿绿僵菌Mf82,将其与实验室保存的8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褐飞虱成虫毒力和几丁质酶活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侵入昆虫表皮的过程和体表的形态变化,进而分析侵入能力与几丁质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Mf82累计校正死亡率和几丁质酶活力均最高,为82.1%和9.78U/mg,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同时,扫描电镜照片显示Mf82分生孢子既可以由褐飞虱体壁节间膜和凹陷处侵入,还可以从含几丁质较多的胸部背板侵入。比较9株绿僵菌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初始时间、产孢量和萌发率显示,Mf82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初始时间短、萌发率高和产孢量大等优点,可见筛选的Mf82菌株致病力强,在褐飞虱的微生物防治方面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古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古银杏健康组织中分离得到55株内生真菌, 其中28个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不产孢子, 占总分离菌株的50.9%, 其它菌株根据其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10株被鉴定为青霉、6株为曲霉、4株为交链孢霉、3株为简梗孢霉, 另外酵母、毛霉、小单头孢霉、镰孢霉各1株。考察内生真菌培养上清对7种受试指示菌的抑制作用, 共筛选得到23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 其中11株为不产孢真菌, 占活性菌株的47.83%。对活性最强的一株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将其确定为Xyla  相似文献   

18.
两步培养法测定真菌产孢营养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防真菌产孢条件的测定一般都是通过连续培养方法,即在同一种限定培养基上完成其生长和产孢过程。文中我们提出分离真菌的生长和产孢阶段,测定产孢营养需求的两步培养新方法。6种生防真菌首先在平板上进行营养生长,然后转移至营养成分和浓度确定的新鲜培养基中继续产孢过程来测定菌株产孢阶段实际营养需求。通过与连续培养方法比较,发现只有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二者产孢条件一致,而厚孢轮枝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产孢的营养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基于这一方法,确定了绿色木霉最佳产孢条件,即起始碳浓度2g C/L,碳氮比10:1,最佳碳氮源组合纤维二糖和酵母浸膏,为真菌生防制剂生产调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寄主及地理来源的16株绿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害虫生防真菌绿僵菌的不同种及变种被广泛应用于害虫微生物防治,但罕见以蚜虫等同翅目刺吸式害虫作为靶标。从两种绿僵菌的4个变种中精选16个不同寄主及地理来源的菌株,用喷塔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无翅成蚜并在25±1℃和12L∶12D条件下饲养观察,所获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高接种剂量(~1000个孢子/mm2)下7d内死亡率达67%~100%的10个菌株均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a)及其金龟子变种M.anisopliaevar.anisopliae(Maa);而高剂量处理下仅感染致死个别或少数蚜虫的菌株包括金龟子绿僵菌及其金龟子变种、大孢变种M.anisopliaevar.majus和蝗变种M.anisopliaevar.acridum以及黄绿绿僵菌小孢变种M.flavoviridevar.minus。杀蚜活性优异的2个菌株分别为Ma 456和Maa 3332,接种后第4天的LC50分别为113和260个孢子/mm2,第5天为32和43个孢子/mm2,第6天为17和26个孢子/mm2,第7天仅11.4和19.9个孢子/mm2。这两个菌株具有用于蚜虫微生物防治的良好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新分离出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flavoviride(Mf82)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3种菌种9个菌株作对比,测定了它们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最高,以1.0×108个孢子/mL的孢子液喷雾接种到褐飞虱成虫体表上,累积死亡率高达81.7%,LT50为4.6d,致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受测菌株。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并研究了其对褐飞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随着黄绿绿僵菌浓度的增加,褐飞虱的累计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048个孢子/mm2时,累计死亡率达到85.0%。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剂型对褐飞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在接种后第7天和第9天,LC50值分别为2.1×103、9.9×102个孢子/mm2,LC90分别为7.8×104、3.7×104个孢子/mm2。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的致死时间与对数剂量相关,供试菌剂LT50值随着对数剂量的增加而递减,对数剂量由7.0增加到8.0时,LT50由8.9d降为5.7d。可见该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具有较强的毒力,在褐飞虱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