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世界著名的入侵害虫,也是我国禁止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对马铃薯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其成虫和幼虫也危害和取食茄子、番茄、天仙子和刺萼龙葵等。马铃薯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  相似文献   

3.
<正>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世界著名的入侵害虫,也是我国禁止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对马铃薯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其成虫和幼虫也危害和取食茄子、番茄、天仙子和刺萼龙葵等。马铃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马铃薯甲虫是我国已公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害虫,自新疆传入后对我国马铃薯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可为利用天敌防治马铃薯甲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方法,并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对研究结果进行拟合,计算寻找效应。[结果] 蠋蝽成虫能够捕食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a=0.2862N/(1+0.0198N)和Na=0.8400N/(1+0.0709N);在一定范围内,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捕食量在理论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马铃薯甲虫的卵和低龄幼虫的密度分别达到20粒和20头时,蠋蝽成虫的捕食量最高;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是14粒和12头,瞬时攻击率是0.2862和0.8400;蠋蝽对马铃薯甲虫卵的控制能力(4.1299)小于对低龄幼虫的控制能力(9.9526)。[结论] 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但控制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5.
农田作物布局作为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内容,一直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田块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可持续防控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本研究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对马铃薯-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单作3种作物间套作模式进行田间种群数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马铃薯单作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晚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一代成虫为害高峰期早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二代幼虫为害低峰期(8月26日-9月7日)时,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单作(P<0.05),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向日葵(P<0.05),整个调查期间,马铃薯单作虫量要大于两种间套作。此外,天敌昆虫群落调查表明:间套作玉米异色瓢虫量显著高于马铃薯单作(P<0.05),间套作向日葵的草蛉、食蚜蝇虫量高于马铃薯单作。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对越冬代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有影响,马铃薯播种初期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马铃薯甲虫的定殖扩散。  相似文献   

6.
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茄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了探明寄主植物对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测定了马铃薯、 茄子Solanum 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3种栽培寄主及野生寄主中亚天仙子Hyoscyamus pusillus对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 存活、 繁殖及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铃薯甲虫幼虫虽然能够取食番茄, 但幼虫的发育历期长、 存活率低且蛹不能羽化, 表明番茄不是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适宜寄主。马铃薯、 茄子、 中亚天仙子3种寄主植物对该虫卵、 幼虫、 蛹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产卵前期没有显著影响, 但对蛹重和繁殖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 该虫蛹重和繁殖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 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 种群的净增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I)从大到小依次为: 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因此马铃薯为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最适宜寄主, 其次为茄子和中亚天仙子, 而番茄为不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7.
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马铃薯甲虫不断扩展其分布范围,其对寄主的适应性也在发生变化。在我国,马铃薯甲虫的主要寄主植物是马铃薯、茄子、番茄和天仙子。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甲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嗜食程度,研究了以上4种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以及取食量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田间寄主选择性的调查。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差异显著,其中马铃薯、天仙子引诱作用显著高于茄子和番茄;取食量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对不同寄主24 h取食量的大小依次为:马铃薯>茄子>天仙子>番茄;1—2龄幼虫取食量小,3—4龄幼虫及成虫暴食寄主叶片,是马铃薯甲虫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毁灭性害虫。温度是影响马铃薯甲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明确马铃薯甲虫越冬期及发生期的温度对其发生的影响,可为该害虫未来发生情况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1994—2021年马铃薯甲虫越冬及发生期(上一年12月—当年9月)新疆察布查尔县马铃薯甲虫发生等级及出土时间进行判别分类,建立发生预测模型。【结果】在训练组中,马铃薯甲虫的发生等级、出土时间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0%、80.00%;在预测组中,马铃薯甲虫的发生等级、出土时间总判别准确率分别为69.23%、76.92%,认为判别结果较可信。【结论】通过对影响发生程度、出土时间判别的因素筛选发现,察布查尔县马铃薯甲虫的出土和发生判别均受到4月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幼虫取食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处理(有效成分18 g/100 kg种薯拌种)播种90 d后马铃薯叶片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以及蛹重等营养指标。 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以及蛹重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发育历期显著长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和3~4龄期的体重增加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蛹重、1~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相对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历期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需要,幼虫取食其叶片后,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生长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这有利于减少当季世代数,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   

10.
危害茄科蔬菜的外来入侵害虫——马铃薯甲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润志  刘宁  李颖超 《生命科学》2010,(11):1118-1121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著名的入侵害虫,是我国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和西红柿等茄科蔬菜。该甲虫目前分布于美洲、欧洲和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1993年入侵我国新疆,到2010年扩散到36个县市,最前沿为木垒县。该文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扩散历史、危害情况、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指出我国在西北方向遭受新疆马铃薯甲虫入侵内地威胁的同时,也在东北方向遭受俄罗斯滨海边区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及东北地区入侵的严重威胁,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对茄科植物危害严重.本研究旨在明确出现倒春寒短时低温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马铃薯甲虫卵在8℃下分别处理1,3和5d,以27℃下饲养的卵作为对照,调查卵孵化率及孵化后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情况,用种群参数评估短时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鑫  许志春  熊德平 《昆虫知识》2010,47(3):529-532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危害柏树类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蛀干危害树木。1~4龄幼虫主要危害韧皮部,4龄后幼虫则开始进入到木质部危害,并且用虫粪堵塞蛀道与外界的联络通道,造成小型天敌进入困难。本文通过利用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YuandZhang)防治双条杉天牛1~2和3~4龄幼虫研究试验,比较了天敌中华甲虫蒲螨不同释放量对双条杉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为1管/木段时,对1~2龄幼虫防治较好,达83.0%;当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为2管/木段时,对3~4龄幼虫防治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高达87.7%;但从防治经济高效的角度出发,最合理高效的投放量为1管蒲螨/木段,防治1~2龄幼虫可行性最高。通过中华甲虫蒲螨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结果比较得知,其对寄生体长为1~2cm的双条杉天牛幼虫有明显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马铃薯上一种最主要的毁灭性害虫。由于其严重的抗药性, 急需寻找一种替代杀虫剂的防治方法。本实验从开发马铃薯甲虫引诱剂的目的出发,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马铃薯甲虫对来自植物的7种挥发物单体、8个挥发物混合物配方以及马铃薯甲虫聚集素的行为反应,并进一步进行了田间诱集试验。室内生测结果表明,2-苯乙醇对马铃薯甲虫雌雄虫都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顺乙酸-3-己烯酯的混合物对马铃薯甲虫雄虫有很强的引诱作用(81.67%), 但是对雌虫引诱作用不明显(63.33%)。在其中加入马铃薯甲虫聚集素不但提高了对雄虫的引诱率(88.33%),还消除了之前的雌雄性别间反应差异现象,使对雌虫的引诱率达到了83.33%。田间诱集结果显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顺乙酸-3-己烯酯+马铃薯甲虫聚集素在所研究的引诱剂配方中引诱效果最好。从而为马铃薯甲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和诱杀技术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组建了马铃薯2代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排除分析法分析了作用因子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卵期和1龄幼虫期的存活率分别为79.1%和69.3%,显著低于其他虫态的存活率,表明该阶段为马铃薯甲虫种群生存的脆弱阶段,是马铃薯甲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自然死亡”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最大(1.87);其次为“捕食及其他”,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1.51;寄生性天敌对马铃薯甲虫没有控制作用.如果排除所有天敢等因子的作用,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2.8倍.表明天敌等自然因子虽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RNAi技术明确马铃薯甲虫TOR上游的关键信号集成节点及类胰岛素信号通道下游基因结节性硬化复合物TSC1和TSC2的功能。旨在为探明马铃薯甲虫类胰岛素信号转导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方法】在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获取马铃薯甲虫LdTSC1/2序列,分别利用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基因的完整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观察该基因的调低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马铃薯甲虫TSC1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直系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TSC2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和赤拟谷盗的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通过分别喂食2龄幼虫LdTSC1/2的dsRNA能有效降低靶标基因的表达量,幼虫出现体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葡萄糖的吸收转化效率降低,海藻糖含量升高和甘油三酯均减少。【结论】下调2龄幼虫LdTSC1/2的表达量,导致试虫出现抑制了糖脂代谢、脂肪体减少、体重减轻以及发育延迟;结果表明LdTSC1/2调控了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糖脂代谢过程,显著影响幼虫化蛹和蜕皮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RNAi技术分析明确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黑色素形成重要的N-β-丙酰多巴胺(NBAD)水解酶基因的功能。【方法】NBAD水解酶基因通过马铃薯甲虫转录组数据分析和RT-PCR克隆获得,分别利用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基因的完整性和系统发育;通过q PCR检测其在马铃薯甲虫各发育阶段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及成虫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观察该基因在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体色的影响,并测定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马铃薯甲虫NBAD水解酶基因,命名为Ldtan(Gen Bank登录号:KY221866),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ponderosae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聚为一支。Ldtan在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腹神经索(99.36±0.95)、后肠(17.79±3.11)和表皮(9.21±0.12)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幼虫期随幼虫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升高,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通过喂食2龄幼虫Ldtan的dsRNA能有效降低靶标基因的表达量,使幼虫体色变深呈一定的棕褐色,并且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通过RNAi技术干涉保幼激素合成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发现Ldtan表达量降低,而干扰蜕皮激素合成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Ldtan表达量增加。【结论】结果提示Ldtan参与了马铃薯甲虫的黑色素合成,并且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可能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李超  张智  郭文超  张云慧  孙京瑞  程登发  刘怀 《生态学报》2011,31(21):6488-6494
马铃薯甲虫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自1993年传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以来,迅速扩散传播,对我国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与河流等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马铃薯甲虫虫情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沙湾县马铃薯甲虫发生与河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湾县内,马铃薯甲虫扩散方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均呈由南向北方向;不同缓冲区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差异极显著,缓冲区危害级别从大到小依次:缓冲区2(1-2 km)>缓冲区4(3-4 km)>缓冲区5(4-5 km)>缓冲区1(0-1 km)>缓冲区3(2-3 km);不同河流流域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也差异极显著,危害级别排序依次是:金沟河>安集海河>玛纳斯河>西岸大渠。  相似文献   

18.
在农田尺度下,如何提升农田生态系统自身的控害能力,探索有利于害虫生态调控的农田种植模式是时下的研究热点之一,而间作作为一种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控害能力的种植模式,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对马铃薯-玉米2:2间作、马铃薯-玉米4:2间作、马铃薯-玉米-马铃薯2:2:2间作、马铃薯单作4种作物种植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第一代高龄幼虫为害高峰期(6月28日-7月19日)与第一代高龄幼虫为害末期(7月26日-8月16)时,单作田高龄幼虫数量均高于3种间作田,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12日-8月2日)与第一代成虫羽化末期(8月2日-8月23日)时,单作田成虫数量均高于3种间作田,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调查期间,就高龄幼虫与成虫而言,3种马铃薯间作田虫量均小于单作田.此外,对3种间作田的天敌昆虫种群调查表明,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平均虫量马铃薯-玉米-马铃薯2:2:2间作田比马铃薯-玉米4:2间作田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马铃薯-玉米间作后期,间作田的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低于单作田,通过间作会对迁移能力较强的高龄幼虫与成虫有一定阻隔与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侵入型害虫的成灾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润志  康乐 《昆虫知识》1999,36(3):181-183
侵入型农业害虫,即一种昆虫从其原产地迁到另一地(侵入),而在新侵入地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就该种昆虫对新侵入地而言,称为侵入型农业害虫。侵人型害虫,有时也称为外来种或引入种。为了警示人们对该类昆虫的重视,称为“侵入型害虫”似乎更好一些。确定是否为侵入型农业害虫,关键在于区分其原产地和侵入地,例如马铃薯甲虫,原产北美洲洛基山东麓,而对欧洲、亚洲而言,显然为侵人型害虫,或称侵人种。而这种划分标准,有时也是难以区分的,如果昆虫原产地并不很清楚,或分布范围很广,或扩散距离较近,这时就难以断定该种昆虫是否…  相似文献   

20.
室内研究了蓝蝽Zicrona caerula(Linnaeus)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效应。HollingII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拟合结果共同显示,蓝蝽若虫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4、5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量均在17头以上。由HollingII模型获得蓝蝽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控制能力为2龄<3龄<4龄<5龄<成虫;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蓝蝽各虫态的寻找效应逐渐下降。田间防治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时,2~5龄蓝蝽若虫及成虫的最佳益害比应该分别为1∶2、1∶4、1∶13、1∶14、1∶13,然而,食物选择效应显示蓝蝽原生境中猎物-兰叶甲可能会对防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