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成立于1958年,前称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1972年改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隶属广东省科学院,1984年受林业部国家濒危物种办公室委托建立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是极具华南地区特色、从事动物与昆虫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同时又是广东省昆虫学会、白蚁学会、动物学会和养蜂学会四个省级学会的挂靠单位。主办中文核心期刊《环境昆虫学学报》。  相似文献   

2.
《动物学报》2005,51(2):i001-i002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科研机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前身为成立于1957年的“中南地区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1960年由考察队员成立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动物研究室。1984年经广东省科学院同意,国家濒管办下发(84)濒办字4号文,决定在动物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承担华南地区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及有关工作,其科研业务由国家濒管办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和国际动物学会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动物学会和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16-19日在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所、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4.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2):196-19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当时称中国科学院广州昆虫研究所,属中国科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华南野生动物综考队并入我所后,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1972年更名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1984年受国家林业部委托建立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50多年来有关赤眼蜂生物学与繁殖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内容包括赤眼蜂种质资源挖掘、寄生生态学、药剂敏感性、滞育贮存和体外培育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的赤眼蜂近20种(品系),重点研究了使用范围广的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以及可用米蛾卵繁殖并对南方水稻、甘蔗和玉米等作物螟虫有较好防控效果的稻螟赤眼蜂、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亚洲玉米螟赤眼蜂。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0月27—30日,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家园国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国际动物学会和四川省动物学会主办,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动物》编辑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修改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按:1975年12月26日“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自然地理概论》一书第八章“动物地理”初稿的审稿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根据新的资料,对该区划作了若干修订。会后又依据代表们提供的资料和其它有关材料作了补充。为引起各方面注意和展开讨论,特将修订的意见,整理发表。 参加讨论的有来自四川省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林业局、四川大学生物系、成都动物园、四川省卫生防疫站、云南大学生物系、云南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生物资源考察队、上海自然博物馆、广东省昆虫研究听、东北林学院、黑龙江省资源动物调查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59175部队、内蒙古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18位代表。本文整理后又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的有关同志讨论后才定稿。  相似文献   

8.
致谢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生物资源》编辑部对客座主编邹坤教授、张吉斌教授、冯颖教授分别主持的2017年"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动物肠道微生物资源化利用"、"资源昆虫研究与利用"学术专辑得以顺利出版,致以特别的感谢!《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批更名,2017年以双月刊刊期正式出版。为顺利实现本刊面向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12,(5):I0001-I0001,I0002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5年11月由广东省科技厅沈项(粤科计字[2005]161号文),依托广尔省昆虫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实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致谢     
<正>《生物资源》编辑部对客座主编邹坤教授、张吉斌教授、冯颖教授分别主持的2017年"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动物肠道微生物资源化利用"、"资源昆虫研究与利用"学术专辑得以顺利出版,致以特别的感谢!《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批更名,2017年以双月刊刊期正式出版。为顺利实现本刊面向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昆虫数量占地球上现存动物数量的65%,感染昆虫的病毒种类更是纷繁多样。与其他微生物相比,病毒具有基因组小、遗传操作简单等特点,是一类蕴藏巨大应用潜能的生物资源。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科的迅猛发展,科学界进入了一个快速鉴定昆虫新病毒的新时代。昆虫病毒多样性研究为揭示昆虫和病毒的协同进化机制提供新见解,同时为昆虫病毒的商业化应用带来新思路。本文根据昆虫病毒近期的研究进展,概述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昆虫病毒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昆虫病毒的资源属性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有害昆虫的防治及虫媒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赵尔宓是一位从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研究的学者,也是一位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心系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认认真真地为保护野生动物做每一件事情,显示了一位心系野...  相似文献   

13.
蚂蚁的医用──中国蛇协沈阳生物资源医用研究所覃志忠指导覃公平蚂蚁是动物王国里的大力士,也是动物王国里的一大家族,在昆虫中首屈一指,且又是一种天然药物,被誉为微型动物的营养宝库。当前已成为世界上有开发价值的药物和食品。现就蚂蚁医用做一概述。一、蚂蚁生态...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22日上午,"第九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湖北省动物学会承办。来自全国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115个单位的440名代表参会,学生代表有201人。  相似文献   

15.
“确保台湾黑熊在自然环境内永远存在,保有自然的栖息地及可存续的族群。”这是2012年2月6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邀请台湾各界保育人士共同研商《台湾黑熊保育计划书》制订的愿景。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动物学会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8-3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胜利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共330人参加,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办,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和生命科学学院和辽宁省动物学会承办的"第八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21日至24日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76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的280多位代表出席了  相似文献   

18.
第十四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于2018年11月21~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和国际动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和《动物学研究》编辑部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协办。来自全国3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6个单位、近640名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和资源保护的代表,还有来自日本、尼泊尔、肯尼亚等国家的代表参会。年逾90岁高龄的学界泰斗胡锦矗老先生也亲临大会进行交流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16年9月2日,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采集到蛇类标本3号(2♂,1♀),经鉴定为尖喙蛇(Rhynchophis boulengeri),为广东省爬行动物新纪录。标本保存在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关于植绥螨种类的调查,曾先后报道了五个新种(吴伟南1983,陈熙雯等1980)。本文继续报道盲走螨属、钝绥螨属和植绥螨属四个新种。测量长度单位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