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木蜂的筑巢和采粉贮粮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筑巢和贮粮行为, 为进一步查明独栖性蜂类行为特点、开发新的蜂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长木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 用游标卡尺对巢口大小进行测量, 采用室内解剖巢室对长木蜂贮蜂粮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观测。【结果】长木蜂主要在竹子上筑巢, 偶尔也发现在芦苇上筑巢。最喜欢选择竹节直径1.2~2.5 cm的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和刚竹属 Phyllostachys的竹种上筑巢。其筑巢过程为:雌蜂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 咬巢口, 清理巢室, 采集花粉蜜制作蜂粮, 在蜂粮上产卵, 制作巢室隔板。筑巢地点主要位于离旧巢1 m以内的位置。雌蜂啃咬巢口平均用时(292±29)min, 制作一块蜂粮需采集粉蜜22~40次, 采集粉蜜平均用时(17.31±0.52)min/次, 携粉蜜回巢滞留时间平均为(16.45±1.08)min/次;巢中卸落粉蜜平均用时为(15.29±1.03)min/次, 一生贮蜂粮平均6块左右;蜂粮近长方形, 长12~18 mm, 宽6~10 mm, 平均重量(0.7140±0.0269)g。【结论】长木蜂雌蜂不同个体之间筑巢行为相似, 而采集粉蜜的次数和贮蜂粮所用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木蜂Xylocopa作为蜜蜂科的一个重要类群, 用来研究昆虫社会进化早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蜂的营巢习性、 社会性行为和交配策略的研究进展。木蜂巢的建筑与巢内巢室的分布、 巢室的大小、 贮备蜂粮的效率和被寄生的敏感性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在筑巢地点, 随着木蜂种群数量的增加, 同种雌蜂之间的资源存在着竞争, 木蜂对巢室的守卫加强, 更多地表现为对同种雌蜂的守卫以及防御其他的天敌入侵。其社会多态性由独栖性向社会性演化, 主要表现为独栖性、 亚社会性、 半社会性、 共生性和准社会性等方式, 甚至同一种群内会出现不同的社会性行为。在交配策略上, 木蜂的雄蜂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具有适应交配和寻找雌蜂的进化特征, 并且具有复杂的领地行为。这些研究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木蜂的行为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进行更深层次的社会性蜂类演化进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双斑切叶蜂的筑巢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艳华  徐环李 《昆虫学报》2008,51(11):1170-1176
【目的】明确双斑切叶蜂Megachile leachella在沙地上的筑巢环境及筑巢特点,旨在当地利用人工巢管诱引其筑巢。【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双斑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 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双斑切叶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测;在室内对蜂茧在土中和指形管中的羽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双斑切叶蜂一般在废弃的泥墙或者沙地上蚂蚁等废弃的巢穴中筑巢,有时候它也在沙地上挖掘新巢筑巢。双斑切叶蜂用叶片构建巢室,一巢多室,各巢室首尾相接排列在巢中,筑完巢后用叶片将巢口封住。双斑切叶蜂构建一个巢室需要切取11~14片叶子,为每巢室采集蜂粮6~9次,每巢室内产卵1粒;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该蜂一年2代,第1代在6月中下旬羽化,第2代大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主要寄生性天敌有尖腹蜂Coelioxy sp.、青蜂Chrysis sp.。双斑切叶蜂能在指形管中羽化。【结论】双斑切叶蜂不同个体之间的筑巢行为相似,雌蜂可以用人工巢管进行诱集和驯化。  相似文献   

4.
沙地毛足蜂筑巢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毛乌素沙地的一种群居独栖性野生毛足蜂Dasypoda hirtipes Panzer的巢穴结构及其日活动规律。【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沙地毛足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毛足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2008和2009年共挖掘巢穴22个,巢口直径为6.32~10.35 mm,巢穴具有多分枝的支道,一般有4~16个分支道,主道的深度为84~112 cm,巢室分布在主道周围的支道里面,每个支道里面仅有1个巢室,巢室深度为22~54 cm。巢室内壁无蜡层,较光滑,巢室内的花粉球底部有3个均匀大小的用来支撑花粉球的突起。对雌性成蜂日活动行为的观察结果显示,雌性个体一天内采集粉蜜的次数在6~8次,最后一次一般不携带花粉归巢。【结论】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该蜂一年1代,日活动时间与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花序中的单花期相对应,主要的蜜源植物为菊科植物和蒺藜属植物。  相似文献   

5.
海切叶蜂的筑巢和访花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蒙艳华  徐环李 《昆虫学报》2007,50(12):1247-1254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重要野生传粉昆虫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的筑巢和访花行为对保护其栖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目测及拍照等方法对海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以2 m×2 m 样方的方式观测海切叶蜂的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及日活动规律等访花行为,其中日活动规律每天连续观测,共观测7天。【结果】海切叶蜂在沙土中筑巢,每巢只有一个巢室,其筑巢过程为: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挖巢,构建巢室,采集蜂粮,产卵,封住巢室,筑完一个巢。它连续筑完一个巢大约需要9 h。海切叶蜂构建一个巢室需要切取26~29片叶子,为每巢室采集蜂粮11~12次,每巢室内产卵1粒;在塔落岩黄芪和细叶益母草上的平均访花频率分别为(13.23±6.49)朵/min和(16.72±4.84)朵/min,平均单花停留时间分别为(3.08±2.48)s和(2.49±1.31)s。晴天,海切叶蜂在12:00~14:00期间活动较活跃。【结论】海切叶蜂不同个体之间的筑巢行为相似。该蜂在塔落岩黄芪和细叶益母草上的访花过程、访花频率及单花停留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落巨福  刘强 《昆虫知识》2011,48(4):971-977
2004-2005年在西鄂尔多斯地区,选择巢室数>300的沙漠石蜂Megachile(Chalicodoma)desertorum Morawitz巢区,通过标记巢室和雌蜂,在整个成蜂活动期连续对沙漠石蜂的筑巢习性和行为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该蜂一生一般能建8~12个巢室,优先利用未被破坏的旧巢.利用旧巢的过程为:...  相似文献   

7.
火红拟孔蜂的筑巢习性和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火红拟孔蜂(Hoplitis pyrrhosoma)连续4年的野外观察研究发现,该蜂为濒危植物四合木的重要传粉昆虫,其切取霸王,蝎虎霸王,白刺,红沙,猪毛菜,雾冰藜等植物叶片并与土粘合成巢室;筑巢场所有砖石缝,废弃的土墙或土坯墙,建筑物和崖壁上的孔洞或缝,植物茎杆内管,亦产发现在枝条稠密的灌木基部,挂在植物上的编织物和黑色塑料袋,马粪内筑巢,并在人工蜂箱的巢管内筑巢率极高。筑巢程序大致分为:选址与识记,构筑巢壁,贮粮与产卵,封闭巢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北方果园重要的授粉昆虫,为明确人类管理措施对凹唇壁蜂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索人工巢管(芦苇管)的内径尺寸与凹唇壁蜂基本种群参数的关联,从而为维持凹唇壁蜂种群以传粉为目的扩繁确定最合适的巢管尺寸。【方法】通过在苹果园放置不同内径大小的巢管,收集凹唇壁蜂种群,进一步比较了3种不同内径尺寸(6、8、10 mm)的巢管中凹唇壁蜂蜂重、茧长、性比、寄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最后,综合以上结果评价了巢管内径尺寸对凹唇壁蜂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1)凹唇壁蜂具有雌雄体型性二型现象,雌蜂茧重是雄蜂的1.67倍,雌蜂茧长是雄蜂的1.15倍。(2)一定范围内增加巢管的内径可以显著增加凹唇壁蜂后代的性比(雌蜂比例)、蜂重和茧长。(3)凹唇壁蜂亲本对后代的投资随着巢管内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凹唇壁蜂可根据外界筑巢条件的变化调整其对子代的亲本投资和性别分配比例。直径较小的巢管中,对应亲本所产后代偏向个体较小的雄性;直径较大的巢管中,对应亲本所产后代偏向个体较大的雌性。可获得的孔穴的尺寸能够通过影响凹唇壁蜂后代种群的体型和性比,进而影响当地壁蜂种群的结构和稳定性。因此,在半驯养独居蜂的繁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巢管内径尺寸,以筑巢直径8-10mm为最适合范围,来调整后代的蜂重、茧长、性比等,进而优化对半驯养独居蜂的种群管理。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学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到短趾百灵繁殖巢37个。筑巢期7~10 d。巢外径91.95 mm±3.85 mm(n=37),巢内径53.89 mm±3.29 mm(n=37),巢深43.62 mm±5.36 mm(n=37)。平均窝卵数3.05枚±0.51枚。孵卵期10~12 d。孵化率、离巢率和繁殖成功率分别为83.3%、94.1%和54.1%。雏鸟食性以直翅目昆虫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10.
落巨福  刘强 《昆虫知识》2010,47(1):172-176
沙漠石蜂Megachile(Chalicodoma) desertorum Morawitz为多种植物的传粉昆虫,在西鄂尔多斯地区是多种濒危植物和荒漠建群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在该地区研究沙漠石蜂的筑巢场所、筑巢材料和蜂巢结构。共调查统计5148个蜂巢的筑巢场所和朝向;选择4个土壤表层成分不同的筑巢地,分别测定其筑巢沙土的机械组成、pH值和土壤紧实度;定点连续观察整个筑巢过程。结果表明:沙漠石蜂95.80%的巢建于岩石表面;土墙、灌木枝条、水泥柱及钢窗框上的巢室数均较少。83.1%的巢室建在东向一面;南向14.2%,西向2.4%,北向仅0.3%;筑巢材料为沙土和唾液制成的泥浆,所用沙土的pH值在8.18~9.34之间、紧实度在1.28~1.84g/cm3之间,其中粒径为0.06~0.15mm的沙土比例最高;1个蜂巢一般由4~10个巢室组成。说明该蜂喜欢将巢室建在朝向东方的岩石表面;筑巢材料主要由唾液和以碱性的粒径为0.06~0.15mm左右的沙土构成。也说明是对干旱炎热的荒漠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江化琴  陈媛  刘映红 《昆虫学报》2014,57(10):1213-1218
【目的】过寄生现象普遍存在于寄生蜂寄生过程中。本研究旨在探究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的过寄生对子代发育的影响及影响过寄生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室内研究了螟蛉盘绒茧蜂在其寄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3龄幼虫上过寄生行为的发生,不同产卵次数对寄主存活及子代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接蜂时间和不同接蜂密度对过寄生发生的影响。【结果】螟蛉盘绒茧蜂存在过寄生行为,无论雌蜂有无产卵寄生经历,均能在被自身寄生过和同种不同个体寄生过的寄主内产卵。寄生蜂茧量随着被产卵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被产卵3~5次的寄主体内死亡的寄生蜂幼虫数随着增大。寄主在育出蜂前的死亡率随着被产卵寄生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被产卵5次时,寄主育出蜂前死亡率达50%。过寄生使螟蛉盘绒茧蜂子代蜂卵-蛹的历期延长,羽化率和雌雄性比下降,雌蜂体型随寄生次数的增加显著变小。过寄生率随着接蜂密度及接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在寄主上产卵2次对螟蛉盘绒茧蜂子代发育是最适合的,产卵3次及以上为过寄生。过寄生使蜂子代发育适合度降低,不利于子代生长发育。在室内大量繁殖螟蛉盘绒茧蜂时,应减少接蜂密度和接蜂时间,从而减少过寄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西北荒漠草原针毛收获蚁的筑巢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有德  贺达汉 《昆虫知识》2002,39(4):281-283,280
针毛收获蚁Messoraciculatus(F .Smith)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荒漠草原的优势种蚂蚁 ,亦是重要的种子收获性蚁类 ,收获、贮藏和取食 1 0余种荒漠植物种子。自然巢穴深 80cm~ 1 3 7cm ,单一巢口 ,沿主隧道不同深度有水平延伸的各层巢室 ,巢室向四周的延伸范围随巢深减小 ,层间距拉大。自然巢穴的空间结构与社群越冬与种子的深层贮藏有着密切的关系。饲养社群筑巢行为由蚁后主导 ,起始营巢位点数与蚁后头数有关 ,每一蚁后带领 5 0~ 70头工蚁 ,营巢时程 0 5~ 0 67d 60工蚁 蚁后 ,蚁巢有多个巢口。自然与饲养社群的巢穴结构差异很大 ,但两者单一蚁后与工蚁所占的有效巢穴空间是基本一致的 ,自然社群 1 81 3 7cm3 蚁后 ,2 99cm3 工蚁 ,饲养社群 1 5 6 2 6cm3 蚁后 ,2 60cm3 工蚁  相似文献   

13.
赵琪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20,63(3):327-333
【目的】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pp.在寄生蜂中独有雌蜂合作繁育的准社会行为。本研究旨在明确该合作繁育行为在非自然寄主天牛上有何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体重范围0.16~0.44 g),个体称体重后分别接1, 2和4头已交配但尚未产卵的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雌蜂即母蜂,观测母蜂产卵前期和子代发育表现等参数,分析寄主体重(连续自变量)和接蜂数(分类自变量)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对所有观测参数的分析未发现寄主体重与接蜂数这两因素之间存在互作影响,说明这两个因素独立影响观测特征。川硬皮肿腿蜂母蜂产卵前期随寄主体重增大而逐渐延长,但在母蜂数较多的情况下产卵前期缩短:接4头蜂处理下产卵前期比接1和2头处理下的产卵前期分别缩短18.3%和20.6%。按照母蜂平均产子代蜂数量(蜂均产蜂量)计算,接1头蜂处理下的蜂均产蜂量分别是接2和4头蜂处理下的蜂均产蜂量的1.5和3.3倍;蜂均产蜂量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子代蜂性比(雄蜂占比)在接蜂数较多处理下略有增大,但仍然极端偏雌;性比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子代卵至成虫存活率在接4头母蜂处理下最低,比接1和2头母蜂处理下分别降低37.4%和30.5%;子代卵至成虫存活率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子代蜂体型(后足胫节长度)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大,但不受接蜂数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合作利用体型较大的非自然寄主时,母蜂数量比寄主体型大小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合作繁育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的访花植物种类和访花行为,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方法】 2009-2011年连续3年, 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的活动期3-10月, 采用目测、 拍照等方法记录其访花植物及访花行为, 记录和统计访花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测量访花植物种类被盗蜜后盗蜜口的大小。【结果】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访花植物种类为27科52种, 主要的访花植物有25种。采访的植物种类中, 忍冬科和豆科植物最多, 分别为9种和8种, 占采访植物种类的17.31%和15.38%; 其中黄胸木蜂盗蜜的植物有16种, 占其采访植物种类的30.77%。在采访的植物种类中, 黄胸木蜂喜欢采访中等花型、 两侧对称的紫色、 黄色和白色花。在不同植物上, 黄胸木蜂的盗蜜口大小和访花频率不同, 黄胸木蜂在臭牡丹上的盗蜜口最大, 为9.43±1.91 mm, 蝟实上的盗蜜口最小, 为3.46±0.98 mm; 在紫薇上的访花速度最快, 访花频率为25.71±2.36朵/min; 在蜀葵上的单花停留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均最长, 单花停留时间5.89±3.34 s, 访花间隔时间为2.63±2.04 s。【结论】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访花植物种类多、 访花时间长。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 黄胸木蜂的访花行为和访花频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蜾蠃亚科Eumeninae昆虫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传粉和生物防治。黄缘蜾蠃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筑巢在芦苇中,是一种重要的独栖性捕食昆虫。2015-2016年,本实验通过在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镇的BEF-China样地收集筑巢巢管,室内处理巢管并记录数据,旨在研究该蜂后代性别的分配。研究发现该蜂是实验地营巢独栖性蜂类的优势物种;在后代仅有雌性或雄性的巢管中,性别偏向雄性,雌雄比为0.27∶1,雄性数量远高于雌性,推测原因一是虽然放置的巢管直径是随机的,但是其中直径小于12 cm的巢管数量更多,二是巢箱附近黄缘蜾蠃可利用的资源较少;雄性的巢内平均个体数量高于雌性原因是雌性个体较大且所需的食物更多,占用了巢内更多的空间;在后代雌雄共有的巢管中,雌雄比接近为1∶1,略偏向雌性;随着巢管直径的增大,雌性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巢管长度对雌性的影响不大;构建巢室时,后代性别的分配总是按照雌性在内,雄性在外的方式排列,这可能揭示了黄缘蜾蠃可以决定后代的性别分配。  相似文献   

16.
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田间控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田间控害作用。【方法】在自然生长区分别测定枸杞木虱4种虫态田间种群动态,并在天敌释放区利用罩笼移笼法研究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控害关键期。【结果】自然生长区枸杞木虱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成虫在4月23日到10月24日期间均发生3代,枸杞木虱平均量为(71.0±11.8)头/叶。天敌释放区不罩笼与始终罩笼处理下枸杞木虱平均量为(41.1±6.8)头/叶与(115.1±18.7)头/叶,分别为自然生长区0.58倍与1.62倍。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成虫控害关键期分别为:6月20日、7月11日、5月23日与8月8日、6月13日与9月19日,控害效果分别为:67%、75%、57%与76%、48%与79%;异色瓢虫释放密度分别为:(3.0±1.0)、(4.0±1.2)、(4.3±0.7)头/株与(3.0±1.0)、(3.7±0.9)、(3.0±1.0)头/株。【结论】研究表明,异色瓢虫田间释放应根据对枸杞木虱不同虫态的防治需要,选择适宜的时间点与释放密度进行田间控害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椰子织蛾是近期入侵中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研究其天敌寄生蜂,能为椰子织蛾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岛收集鉴定了椰子织蛾天敌寄生蜂,观察记录寄生蜂发育历期、雌雄性比、成虫寿命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及分子鉴定,收集到的椰子织蛾寄生蜂有幼虫期寄生蜂麦蛾柔茧蜂、蛹期寄生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在温度(26±2)℃、湿度(75±10)%RH、以椰子织蛾为寄主条件下,麦蛾柔茧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分别为11.8、19.6和20.6 d;每头寄主的出蜂量分别为10.1、1.0和81.5头;雌蜂占比分别为26.6%、40.6%和89.8%;每种寄生蜂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结论】保护和利用椰子织蛾的3种本地寄生蜂,将有助于椰子织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贺春玲  嵇保中  刘曙雯 《昆虫知识》2011,48(6):1751-1758
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属于多访花性昆虫。本文报道了长木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巢室内越冬。翌年的3月下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主要是筑巢、采集粉蜜、酿贮蜂粮和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下旬新一代成虫羽化,新羽化的成虫群集在蜜源植物青桐树上补充营养,并在青桐的附近空中婚飞、交配。室内观察长木蜂的卵期9~11d,平均(9.97±0.76)d;幼虫期19~22d,平均(20.30±1.18)d,预蛹期8~9d,平均(8.53±0.51)d,蛹期19~21d,平均(19.67±0.66)d。雌雄比为2.17∶1。雌蜂酿制蜂粮的盛期在5月上旬,采集蜂粮的最佳时期在5月上中旬。该蜂的卵产在块状的蜂粮上,卵长10.06~13.34mm,腊肠形或香蕉形,略弯曲,两端钝圆,头部略窄与尾部,尾部最宽,重(0.0438±0.0122)g。  相似文献   

19.
【目的】半社会性体外寄生蜂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喜寄生于一些隐匿独栖(树干或木材)的钻蛀性昆虫,雌、雄个体高效地搜索配偶及交配策略是其种群定殖和扩散的关键。本研究记录了管氏肿腿蜂成虫交配行为的过程,分析、总结了其交配行为的特点。【方法】联合使用体视解剖镜、摄像机和昆虫行为跟踪仪3种仪器,在室内环境条件下系统观察了管氏肿腿蜂(雌雄比为1∶1)的交配行为,对比分析雌雄蜂在整个交配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时间分配和速度变化等特点。【结果】管氏肿腿蜂的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交配中和交配后3个阶段,包括触角拍击、骑上雌蜂、游走、探测和交配一系列步骤。交配前,雄蜂在培养皿内快速游走,用触角接触和拍击雌蜂,用口器接触雌蜂;骑上雌蜂后,雄蜂在雌蜂体表游走,并仍以触角拍击和口器接触雌蜂,而雌蜂则头朝下保持静止状态;雌雄蜂交配前约历时653.617±54.160 s(平均值±SE)。交配中,雄蜂的生殖器与雌蜂结合进行交配,雄蜂前足基部呈45°搭在雌蜂腹部前端,中足和后足抱住雌蜂腹部末端,交配平均历时43.567±7.120 s。交配后,雄蜂离开示意交配结束,雌蜂仍保持静息状态(长达约172 s)。此外,雌雄蜂均行多次交配,且随交配次数增加,交配历时先增加后逐渐减少。雌、雄蜂交配行为表现为先减速后加速,在交配前、交配中和交配后雌、雄蜂行为活动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111,0.595和1.016 cm/s及2.754,0.895和1.314 cm/s。【结论】管氏肿腿蜂雄蜂在交配过程中较活跃,暗示其在配偶搜索、识别和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该蜂室内扩繁、野外释放及复壮等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布拉迪小环腹瘿蜂Leptopilina boulardi的生物学特性,明确该寄生蜂寄生对寄主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形态成像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发育历期和寄生效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后寄主黑腹果蝇发育历期以及蛹期体长和体重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卵期平均为0. 98±0. 22 d,幼虫期为10. 22±0. 57 d,雄虫蛹期为8. 09±0. 19 d,雌虫蛹期10. 07±0. 30 d,雌蜂平均比雄蜂约晚2 d羽化。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黑腹果蝇2龄幼虫后,黑腹果蝇幼虫出现明显的黑化包囊反应,幼虫发育显著延缓,蛹长和蛹重也显著降低。【结论】布拉迪小环腹瘿蜂是黑腹果蝇的专性寄生蜂。本研究的结果为寄生蜂调控寄主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