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橘小实蝇是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重要害虫,在海南发生严重。【方法】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捕,以诱到的雄成虫为指标,通过定期调查,获得了海南儋州地区4种样地橘小实蝇成虫的种群动态,并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与温度和降雨量的相关性。【结果】儋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较高。橘小实蝇种群高峰期发生于6月,其中芒果园达327.6头,蔬菜地为182.8头,办公区为150.0头,植物园为209.6头。在芒果园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其相关系数R=0.799;而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较低,为0.367。【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儋州地区制定橘小实蝇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两种食心虫性诱芯复合配置的诱蛾效果,提高其监测或防治效率及其绿色环保化水平,为果树生产中食心虫的高效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桃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3种处理的诱蛾效率,并利用"Y"型嗅觉仪比较研究了其间梨小雄蛾趋向性的差异。【结果】(1)梨小和桃小性单一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梨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8 238.33、1 451.67、8 321.67头/诱捕器,其中第1、2、3代时复合配置诱蛾量最大,越冬代和第4代时梨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最大,而各世代桃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均最低。梨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监测到5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期基本一致,但复合配置的峰日诱蛾量均较高;桃小单一性诱芯仅监测到3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日诱蛾量亦较低。(2)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桃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4.00、2.33头/诱捕器,而梨小单一性诱芯对桃小无引诱作用。(3)"Y"型嗅觉仪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对梨小和桃小各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具有趋向作用,其趋向率依次为50.67%、8.67%、53.33%。【结论】梨小和桃小单一性诱芯复合配置对梨小诱捕量有微增效作用,而对桃小诱捕量有一定干扰作用,但影响均不显著。据此,该复合配置可用于桃园中梨小和桃小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3.
贵州兴义实蝇类昆虫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贵州兴义实蝇的种类组成和不同生境中的发生规律及多样性变化。【方法】2010-2011年,在贵州兴义 5个不同生境的监测点,采用性诱剂、食物引诱剂及被害瓜果培养法对实蝇类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兴义实蝇优势种包括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瓜实蝇 B. cucurbitae (Coquillett)、南瓜实蝇 B. tau (Walker)及具条实蝇 B. scutellata (Hendel),且不同年份各监测点实蝇优势种及相似性系数(0.33~0.89)存在差异;但其年种群动态相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农村生境果园中实蝇种群关系最近,城市混合果园与其他生境果园中实蝇种群关系最远;各监测点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年份也不同,监测的2年间 Simpson 指数、Shannon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在0.11~0.68、0.28~1.25和0.18~0.62之间。【结论】贵州兴义实蝇种类丰富,种群发生规律与气候、寄主、生态位竞争等因素有关;相近生境混合果园诱捕到的实蝇种数和数量大于单一果园;离城区越近,实蝇发生期越早,数量越大。研究结果为了解该地区实蝇种类分布以及预防实蝇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来,世界性检疫害虫瓜实蝇由我国南部省份传入河南省西南部地区,对当地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明确该虫在新传入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动态,有助于揭示其在田间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当地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对田间瓜实蝇成虫开展诱捕监测,比较分析其在丝瓜、南瓜和西葫芦3种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结果】瓜实蝇在河南省内乡县每年均有发生,成虫种群基本发生于6~7月下旬—10月下旬,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有一个明显发生高峰期;其种群数量、种群动态以及发生期均受寄主植物和年代的影响。【结论】河南省内乡县瓜实蝇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不同瓜类作物蔬菜田中应因地制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区橘小实蝇田间种群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teiner诱捕器内置诱捕剂Me或Cue与0.2%马拉硫磷混合物制成棉球诱芯,在福建省各个地区共设置50个监测点,诱捕监测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种群动态。从2002~2005年,连续4年的诱捕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福建省的发生呈单峰特点,7~9月为发生盛期,高峰出现在8月份。瓜菜园生境、石榴芒果园生境和龙眼香蕉园生境中,石榴芒果园生境橘小实蝇种群密度最高。运用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对该虫监测数据进行地图分析表明,橘小实蝇种群密度的地域特征明显,橘小实蝇有不断向外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ibitae是一种重要入侵害虫,寄主广,危害性大。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瓜实蝇种群分化和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7个主要分布省份的21个地区共190头瓜实蝇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1个瓜实蝇地理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97.08%,Shannon氏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8841,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0.12806,说明已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显示,海南(不含三沙)、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三沙的瓜实蝇种群聚为一支,福建、江西和四川的瓜实蝇种群各自聚为一支。【结论】中国的瓜实蝇种群已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积累的变异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7.
临海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以及南方携虫水果的频繁调运,橘小实蝇逐渐向北扩散危害,对水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方法】2008~2010年应用性诱剂的监测方法对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进行了定点、系统的跟踪监测;并结合气象资料和田间调查情况,通过对当旬成虫数量与当旬及其前延逐句气象要素的筛选来建模,进而确定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临海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时序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其性诱成虫初见期在6月下旬至8月初,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11月中旬后成虫数量逐渐下降,到12月下旬未诱集到成虫。气象因子筛选和建模结果表明,柑橘园橘小实蝇成虫种群数量年度变动以旬平均温度为决定要素,季节性变化以旬降雨量为决定要素。【结论与意义】临海柑橘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随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增长。本研究对提高橘小实蝇监测预警水平、有效控制橘小实蝇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苹小卷叶蛾在四种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阐明不同寄主对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温26±1℃,RH 80%±5%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以桃Amygdalus persica、苹果Malus pumila、李Prunus salicina和杏Armeniaca vulgaris 4种果树叶片为食料,观察苹小卷叶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苹小卷叶蛾在桃、苹果、李、杏上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苹果上最短,为34.44 d;在李上最长,为38.37 d。取食桃的蛹重最重(28.25 mg/蛹),取食李的蛹重最轻(17.93 mg/蛹)。世代存活率在桃和苹果上较高(≥60.00%),在李和杏上较小(分别为45.00%和50.00%)。在桃上产卵最多(96.15粒/雌),在杏上最少(68.15粒/雌)。生命表参数表明,净增殖率以桃上为最高(23.20),杏上最低(11.66);内禀增长率也以桃上为最高(0.0953);世代平均周期则以李上最长(35.72 d);种群加倍时间以桃上最短(7.29 d),杏上最长(9.79 d)。【结论】4种寄主植物中,桃和苹果较适宜苹小卷叶蛾幼虫的发育及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推测中国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向北方扩散的路径和北方地区的传播来源。【方法】本研究对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的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进行测定;依据mtDNA COⅠ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橘小实蝇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橘小实蝇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中获得了75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_7为7个地理种群所共享,北方地理种群与原发生地区种群间存在共享单倍型,绝大部分为种群独享单倍型。15个橘小实蝇地理种群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2076)和单倍型多样性(Hd=0.99413),不同橘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显示,橘小实蝇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系统进化树分为2支,湖北武汉、重庆北碚、福建福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海南海口、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广东广州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海南三亚、广西南宁、云南丽江、湖南邵阳、山东泰安、山东临沂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北方新发生地理种群在两个分支中均有分布。橘小实蝇整体错配分析结果显示为单峰,表明橘小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危害我国柑橘的实蝇种类以及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mtDNA COI基因对危害柑橘的果实蝇进行种类鉴定,采用MEGA软件对其中28个地理种群的535头果实蝇COI基因片段(约505 bp)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DnaSP软件分析柑橘大实蝇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柑橘虫果内共鉴定出4种实蝇,分别为柑橘大实蝇B.minax、桔小实蝇B.dorsalis、蜜柑大实蝇B.tsuneonis和瑞丽果实蝇B.ruiliensis。这4种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264~0.2410,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140,种间与种内遗传距离没有重叠区域。单个柑橘虫果内一般仅有1种实蝇,极个别柑橘果实可同时被两种实蝇危害(4/43);在这些为害柑橘的实蝇种类中,以柑橘大实蝇的个体数量比例最大,占90.70%。柑橘大实蝇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高,28个种群共有17个单倍型。【结论】柑橘大实蝇是所调查地区柑橘实蝇的绝对优势种,其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扩散危害风险大。本研究结果对柑橘果实蝇类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幼虫密度对二点委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不同幼虫密度饲养条件下,研究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情况,明确幼虫密度对该害虫的室内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置5个幼虫饲养密度即1,5,10,20和30头/瓶(750 mL),分别观察5个饲养密度下该虫的各个龄期及整个幼虫发育历期及存活率、蛹重、蛹期以及成虫生殖情况。【结果】幼虫密度对该虫幼虫各龄期及整个幼虫发育历期及存活率、蛹重、蛹期以及成虫生殖情况均有显著性影响。整个幼虫发育历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缩短,10头/瓶达到最短(18.27 d),之后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延长;幼虫至蛹的存活率随着密度增高而显著下降,30头/瓶最低(39.37%)。蛹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延长(10头/瓶除外)。蛹重和每雌产卵量均以1头/瓶最高,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雌雄蛾寿命均以10头/瓶最长,与1和5头/瓶没有显著性差异。生命表分析显示:二点委夜蛾的种群增长指数以5头/瓶最高,幼虫密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不利于种群增长。【结论】幼虫密度是影响二点委夜蛾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不同诱捕器类型可以有效诱集不同昆虫物种,为了更准确的判断某地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效的进行不同物种的诱集,开展不同诱捕器类型对昆虫诱集效率的对比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方法】研究了档板、漏斗和马氏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在吉林省松花湖库区蒙古栎林中对天牛科昆虫的诱集数量和种类。【结果】在相同地点和相同时间段内,漏斗诱捕器共诱集189头天牛科昆虫、分属于4亚科、11属、12种;挡板诱捕器共诱集134头天牛科昆虫,分属于5亚科、15属、17种;马氏诱捕器共诱集99头天牛科昆虫,分属于4亚科、16属18种。从诱集到的物种丰富度看,诱集效率顺序为:马氏诱捕器>挡板诱捕器>漏斗诱捕器;从诱集到的个体数量看,诱集效率顺序为:漏斗诱捕器>挡板诱捕器>马氏诱捕器;从诱集到的优势种数量看,诱集效率顺序为:漏斗诱捕器>挡板诱捕器>马氏诱捕器。【结论】从成本和效率的综合因素考虑,在一般性天牛科昆虫调查和种群监测时,可以选择以联合使用挡板和漏斗诱捕器为主,马氏诱捕器辅之的调查设计,可达到高效且经济的调查天牛科昆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的方法对广东省茂名、佛山、梅州和韶关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用药膜法测定了两种实蝇不同地理种群成虫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抗药性情况。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在所监测的4个地市全年均有发生,桔小实蝇和瓜实蝇种群数量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从4月中旬开始田间种群数量开始增加,10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高峰期与果实成熟期基本吻合。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抗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广东4个地市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中等抗性水平;2019年11月监测梅州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和韶关瓜实蝇种群对甲维盐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和3.42倍,仍处于敏感水平,其余地区种群对甲维盐均达到了低水平或中等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吸虫塔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迁飞活动的监测效果以及对其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素,为大豆蚜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年至2014年采用吸虫塔(Suction trap)对大豆蚜的迁飞活动进行自动、实时监测。结合当年田间大豆蚜动态调查,分析吸虫塔诱捕量与田间蚜量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吸虫塔诱捕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吸虫塔诱捕量与田间大豆蚜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吸虫塔诱捕的始见期和首次高峰期均早于田间发生的大豆蚜始见期和盛发期,吸虫塔的监测结果对田间蚜虫的发生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诱捕量与气象因子的逐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大豆蚜有翅蚜迁飞的重要气象因素;总回归模型显示,试验期间,吸虫塔当年度诱捕量与前一年度冬季极端最低温、4—6月均温、6—7月最低温、9月均温具有正相关同步协同作用,而与6—7月降雨量和9月雨日具有负相关反向抑制作用。【结论】吸虫塔监测结果比较清晰的展示了大豆蚜的迁飞习性,很好的拟合了当年田间大豆蚜的种群动态。结合气象因子和诱捕量的预测模型研究,为吸虫塔及时准确的发挥预警功能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4种引进的引诱剂制剂对桔小实蝇引诱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果园试验评价了从美国引进的4种引诱剂与1种国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国产甲基丁香酚液体制剂(CME)诱捕实蝇成虫数量最大,为493.2头/诱捕器,雌虫率为9.0%,且持效期长达60 d;美国甲基丁香酚固体制剂(MEU)的诱捕实蝇成虫数量次之,为250.2头/诱捕器,雌虫率为0.4%,持效期39 d;醋酸铵+腐胺复合固体制剂(2C)、蛋白颗粒剂(PB)和醋酸铵+腐胺+三甲胺复合固体制剂(3C)3种美国产食物引诱剂中以2C诱捕实蝇成虫效果最好,诱虫数为152.8头/诱捕器,雌虫率为96.6%,持效期36 d;PB的诱虫数为49.0头/诱捕器,雌虫率为56.3%,持效期39 d;3C诱虫数为8.4头/诱捕器,雌虫率为92.8%,持效期18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印度大部分露尾甲在腐烂的水果和蔬菜上大量发生,其种群在一年中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据推测,露尾甲种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温度、湿度和降雨之类的环境因子。【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013-2015年印度加尔各答市区外围一地Garia的露尾甲物种组成、季节性发生和种群结构,记录了其活跃时期、季节性多度和影响其发生的因素。【结果】调查期间在调查地共发现数目不等的6个物种。其中最常见露尾甲为Urophorus humeralis,它是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且在一年中几乎所有月份均有发生;其他常见物种为Epuraea ocularis和E. luteola。不同物种在食物发酵的连续阶段进入诱捕器中。最初12 h被捕获的是Epuraea 属的种类,而在诱捕器中食物严重腐烂的后续阶段发现最多的是U. humeralis。在合适范围的气温(22~29℃)和相对湿度(82.5%~86%)下,物种丰富度最高,表明这些环境变量对露尾甲种群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加尔各答主要水果和蔬菜在季风后季节种植,在季风后季节取食这些作物的露尾甲发生量(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最高。这一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制定针对这些甲虫的有效田间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水果和蔬菜上的重要害虫。2014年1—12月对云南蒙自市不同果园和菜地桔小实蝇进行调查并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蒙自市为害8科19属20种的瓜果蔬菜,且对枇杷、桃、枣、番石榴、杧果和洋蒲桃等水果为害较为严重;从田间采集受害寄主果实进行单果培养,收集到实蝇共计4种,分别为桔小实蝇、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ibitae)、南亚实蝇(Bactrocera tau)和辣椒实蝇(Bactrocera latifrons)。桔小实蝇在蒙自全年均可为害,且世代重叠。枇杷园内,进入5月后,桔小实蝇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至8月份达到高峰期,最大诱捕量为(362.27±16.68)头·瓶-1,10月以后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至12月种群数量最低(6.14±3.06)头·瓶-1。多种气象因子互相作用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其中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低温度、月雨日数和平均日照时数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香蕉球茎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成虫在田间的活动规律,为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诱捕器诱捕研究了海南省澄迈县香蕉园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田间活动规律。【结果】香蕉球茎象甲成虫主要在香蕉叶鞘及叶柄附近飞行,距地面160 cm的单个诱捕器的香蕉球茎象甲诱捕量为26.5头,显著多于距地面250 cm的单个诱捕器的香蕉球茎象甲诱捕量14.3头和距地面0 cm的单个诱捕器的香蕉球茎象甲诱捕量14.2头。在田间飞行时,香蕉球茎象甲在东西南北各方位上的成虫诱捕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成虫没有明确的偏好方向。在昼夜节律上,香蕉球茎象甲成虫集中在傍晚至凌晨时分活动,其中16:00至翌日4:00之间雌、雄成虫的诱捕量分别占全天的100%和92%。【结论】香蕉球茎象甲成虫在田间的昼夜活动和飞行高度上呈现明显规律性,为引诱剂、性诱剂的使用等成虫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中国,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经常混合发生,但有关苹果蠹蛾迷向设置对梨小食心虫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方法】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同时发生的果园中设置2种迷向发散器,使用三角胶粘式信息素诱捕器监测2种昆虫的发生动态,以观察苹果蠹蛾性信息素是否会对梨小食心虫产生诱捕效果或类似的迷向作用。【结果】无论是否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雄性成虫。在2009~2011年的田间试验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的诱集量最多能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1.1倍,占2种诱捕器诱集总量的51.7%。在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的诱集量受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影响而下降:相比无迷向设置的对照果园,同时设置2种昆虫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0.9%,梨小食心虫自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2.4%;在仅设置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87.5%,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60.6%。【结论与意义】苹果蠹蛾迷向发散器对于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存在"迷向"作用。在2种害虫同时发生的情况下使用2种迷向发散器,对于2种害虫能够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对低温的耐受性,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耐寒力差异。【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瓜实蝇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并比较了过冷却点、水分、脂肪、甘油和糖类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其不同龄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最低,为﹣17.04℃,1日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高,为﹣11.82℃,同一日龄的雌、雄成虫之间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其幼虫期和蛹期虫体的含水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下降,从1日龄幼虫79.64%下降到5日龄蛹65.31%,5日龄蛹的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龄期瓜实蝇,成虫期各龄期雌成虫含水量均显著高于雄成虫;5日龄幼虫脂肪含量最高,为32.90%,1日龄雄成虫和14日龄雄成虫脂肪含量最低,均为15%;幼虫期甘油含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下降,从3.32μg/mg下降到1.12μg/mg,而蛹期逐渐上升,14日龄雌成虫甘油含量最高,为5.90μg/mg;1日龄幼虫总糖、海藻糖和糖原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51、0.94和1.93μg/mg,显著高于其他龄期瓜实蝇,蛹期糖类含量逐渐下降,而成虫期糖类含量随龄期增长而逐渐升高。【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正确评估瓜实蝇的地理适应性和低温检疫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