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尽管瓢虫表现出种间和种内特异性体型大小的变异,但是瓢虫体型大小的变异是否会改变其选择捕食防御性强(即表现出各种防御反应,包括积极躲避捕食、挣脱捕食者或频繁利用防御性化学物质)的猎物,这一问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假设不论体型大小,捕食性瓢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L.)和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都将增加其对猎物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捕食,只要猎物处于防御性强的龄期,原因是处于防御性强的龄期的猎物体型大且更有活力。【方法】我们将萝卜蚜4龄若虫期作为防御性强的龄期,将2龄若虫期作为防御性弱的龄期,评价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这两种瓢虫的大型和小型变异体对萝卜蚜的偏好性。【结果】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大型和小型雌性变异体更多地捕食防御性弱的萝卜蚜,而七星瓢虫的大型和小型雌性变异体分别对防御性强和防御性弱的萝卜蚜捕食较多。在混合饲料上,七星瓢虫雌性变异体对两类蚜虫的捕食百分比相似,而六斑月瓢虫变异体对防御性弱的萝卜蚜的捕食百分比较高。尽管随着七星瓢虫雌虫体型的增大而对两类猎物的捕食增多,但随着六斑月瓢虫雌虫体型的增大,只对防御性强的蚜虫的捕食量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与我们的假设相反,并证明了:(1)小型瓢虫更多地只是捕食防御性弱的猎物,而大型瓢虫选择性地捕食防御性强的猎物;(2)在瓢虫种内和种间,随着捕食者体型的增大,对防御性强的猎物的偏好性增加。可将这些结果用于瓢虫的室内大规模饲养,以提高对萝卜蚜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155、32.895、46.512、58.824和79.365头,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030、0.022、0.017和0.013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高温胁迫下对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sexmaculate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捕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35℃高温处理不同时长(3、6、9 h)的胁迫下,探究六斑月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力和虫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同时评估了其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功能与寻找效应。【结果】与25℃饲喂相比,高温胁迫下六斑月瓢虫的幼期历期和雌雄虫寿命随着胁迫时长的增加而缩短,且高温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六斑月瓢虫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期存活率,而对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成虫的体长和虫重无影响。通过研究捕食作用,与常温25℃相比,35℃高温胁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六斑月瓢虫对蚜虫的捕食效能,其中在高温胁迫9 h后,其捕食能力(a'/Th)和寻找效应(S)均高于3 h和6 h的。【结论】高温对六斑月瓢虫的生物学特性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对其捕食活动具有正面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六斑月瓢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全球气候变暖下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段金花  张润杰 《昆虫学报》2004,47(2):213-218
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容器大小和捕食者密度的影响。在同一温度下,六斑月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捕食的菊小长管蚜高龄若蚜头数增多,而在25℃~35℃有相反的趋势,以25℃下的捕食数量最大,平均达95头/天,捕食上限达392.1头。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温度与六斑月瓢虫捕食作用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拟合,捕食的最适温度(25℃左右)与菊小长管蚜发生高峰季节的温度相吻合。六斑月瓢虫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搜索常数Q为0.9003,干扰系数m为0.9816,E=0.9003P-0.9816。实际应用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子、瓢蚜密度比等对防效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蠋蝽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捕食能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捕食行为均符合Ⅱ型功能反应;随着茄二十八星瓢虫密度的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4龄幼虫;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实际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5和10头。【结论】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艳艳  周晓榕  段文昌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15,58(10):1091-1097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 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 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 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 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 Cucumis melo var. 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 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七瓢虫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Linnaeus)对蚜虫的捕食习性,为其保护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3种蚜虫分别饲喂双七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观察记录24 h的捕食数量;选取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和白杨毛蚜Chaitophrus populeti(Panzer)分别对双七瓢虫进行饲养,记录瓢虫发育历期。【结果】双七瓢虫对供试的13种蚜虫捕食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嗜食程度依照对蚜虫的日捕食生物量依次为:大豆蚜、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月季长管蚜Sitobion rosivorum(Zhang)、豌豆蚜、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等;用大豆蚜和豌豆蚜饲养,双七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较短,用白杨毛蚜饲养则发育历期较长,3种蚜虫饲养的双七瓢虫,蛹均能正常羽化。【结论】双七瓢虫对供试蚜虫均有捕食行为,但捕食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蚜虫对双七瓢虫的发育历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88-693
本研究比较了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5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ta(Goeze)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功能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多数猎物密度下, 1~3龄幼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瓢葫芦和哈密瓜上的高;在蚜虫密度较低时(≤ 50头/皿),4龄幼虫和成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而蚜虫密度≥ 70头/皿时,对瓢葫芦和搅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多异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反应。随着瓢虫龄期的增大,猎物处理时间缩短,瞬时攻击率增大,最大捕食量增加。多异瓢虫成虫处理猎物的时间较长于4龄幼虫,而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小于4龄幼虫。多异瓢虫捕食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的瓜蚜时,猎物处理时间、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地中海粉螟Ephestia kuehniella Zeller卵为饲料人工繁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为对象,测定其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最佳寻找密度和捕食功能,明确不同饲料处理对异色瓢虫控害能力的影响,为其大量繁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室内测定分别饲喂不同处理地中海粉斑螟卵和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结果】不同处理的异色瓢虫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取食新鲜卵、紫外线杀灭卵、冷冻卵、冷冻卵加蜂蜜、豆蚜的异色瓢虫对豆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8.20、97.73、78.64、101.81、107.70只,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同猎物密度下,各处理的异色瓢虫寻找效应相近;在无竞争状态下最佳寻找密度以豆蚜处理最大,为31.89只,紫外线处理卵、冷冻卵加蜂蜜处理次之(30.40只,30.27只)。【结论】与饲喂豆蚜处理相比,地中海粉斑螟卵饲养的异色瓢虫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无影响,仅会影响数值,但是冷冻卵加蜂蜜的处理,捕食功能各指标与豆蚜处理最为相近,且冷冻卵易保存易使用,可在大量饲养中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杀虫剂对天敌的非致死效应是杀虫剂安全性评估的重要内容。【方法】本研究以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饲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测定了异色瓢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异色瓢虫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LC25(W)处理各龄期其发育均显著延长,且未成熟期(1龄至成虫)显著延长,蛹重和存活率显著降低;异色瓢虫G0代从1龄、3龄和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的3龄龄期,显著缩短G1代的4龄龄期;G0代从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1-3龄的发育历期;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G1代蛹重都显著降低,G1代幼虫存活率无显著的变化;异色瓢虫对LC25处理的2龄、3龄和4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显著降低,其余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异色瓢虫G0代和G1代的生长发育均产生影响,且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从而影响异色瓢虫种群的控害功能,这种杀虫剂对非靶标天敌昆虫的非致死效应需要在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估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然天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明确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猎物的控制能力是充分发挥天敌控制作用的前提。【方法】本文基于肠道内含物分子检测方法,以华北花生与玉米组成的微景观系统中的花生/玉米-花生蚜-龟纹瓢虫为研究主线,对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肠道内含物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结合室内和大田取样两种途径,通过测定龟纹瓢虫肠道内含物中花生蚜的阳性检出率,显示龟纹瓢虫体内检测到花生蚜的扩增,阳性检出率最高时达到26.25%。【结论】基于天敌肠道内含物的分子标记技术可作为定量评价田间实际天敌控害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玉米作为功能植物(作物)可通过涵养天敌瓢虫实现对花生蚜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对莴苣指管蚜Uroleucon formosanum的控害潜能。【方法】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食蚜瘿蚊对莴苣指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利用室外笼罩法模拟食蚜瘿蚊对莴苣指管蚜的田间控害潜能。【结果】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1-5龄莴苣指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1-2龄莴苣指管蚜的瞬时攻击率(a)和捕食能力(a/Th)均最高,分别为0.466和12.90;搜寻效应随莴苣指管蚜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1-5龄莴苣指管蚜的日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捕食作用率随其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种内干扰方程分别为:E1–2=0.304P﹣1.148、E3=0.226P﹣1.155、E4=0.177P﹣1.094、E5=0.128P﹣1.028;在捕食偏好选择中,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莴苣指管蚜1-2龄及3龄若蚜的...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65-970
试验开展了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虫态的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豆蚜数量的上升,异色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增加量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豆蚜的寻找效应均随豆蚜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a/Th值最大,为2255.67,捕食功能最强,其后为成虫、3龄、2 龄、1龄幼虫。  相似文献   

16.
双带盘瓢虫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螺旋粉虱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与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 Fabricius成虫对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并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1.0776N/1+0.0032N和Na=0.8606/1+0.0060N,双带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3.333头和142.857头.结果表明,两种瓢虫对入侵害虫螺旋粉虱有良好的捕食作用和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17.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室内16—21℃的温度下,七星瓢虫雌成虫捕食行为集中在8:00—22:00。瓢虫各龄幼虫及雌成虫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28℃时,瓢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处理时间最短。随温度增加,攻击率减小,处理时间增加。假设:猎物种群在无捕食者存在时,呈Logistic曲线增长;捕食者随机搜寻猎物。对猎物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 Ⅱ型,捕食者个体间存在相互干扰;捕食者种群存在一个最低死亡率K_0,随种群增大,死亡率增加,增加速率与密度成反比;捕食者取食的猎物转化为自身部分的比例为β。 七星瓢虫-麦长管蚜捕食作用系统模拟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当麦长管蚜种群增长到某一数量时,放置一头瓢虫雌成虫后蚜虫种群增长过程。本文对模型平衡点作了局部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其捕食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转Cry1Ac/1Ab基因棉与其亲本常规棉为实验材料,利用取食不同棉花品种叶片的棉铃虫饲喂异色瓢虫幼虫。【结果】与常规亲本棉相比,取食饲喂转基因棉花叶片的初孵棉铃虫幼虫的异色瓢虫幼虫从1龄发育至化蛹期时间延长0.77 d,但差异不显著;除1龄幼虫体重增加(0.0773 mg)外,其余各龄期幼虫体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异色瓢虫1、2、3、4龄幼虫对初孵棉铃虫捕食量均随棉铃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结论】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饲喂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的棉铃虫对异色瓢虫捕食功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外来入侵性的重大农业害虫,越南斧瓢虫Axinoscymnus apioides Kuznetsov&Ren是其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方法】在温度误差为±1℃,相对湿度为75%,光照周期为L︰D=14︰10条件下,测定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和不同温度下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功能反应以及测定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4龄若虫个体间的干扰反应。【结果】结果表明,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Ⅱ型,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逐渐降低,处置时间(Th)基本依次延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影响显著,试验所设温度为15,20,25,30,35℃,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分别为0.3226,0.4496,0.5868,0.5788和0.6235,处置时间(Th)分别为0.2348,0.1451,0.1039,0.0904和0.0976,均与温度(T)则呈二次曲线关系。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率(E)在捕食者密度较低(在1~5头)时,捕食作用率下降较快,而在捕食者>6时,其对捕食作用率的影响效果减小。寻找系数为0.0607,干扰系数为0.5569。【结论】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降低,处置时间延长;越南斧瓢虫成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寻找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其寻找效率略有下降。瓢虫对烟粉虱的处置时间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缩短;越南斧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干扰反应,捕食作用率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斑蝥素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眼斑芫菁,通过热碱浸提法提取斑蝥素,而后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含量。【结果】在幼虫期,1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最高,2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降到最低点;以后随着虫体的发育,幼虫体重和斑蝥素含量都逐渐增加。羽化后的成虫经隔离饲养,雄虫在羽化后5~30天大量合成斑蝥素,而雌虫体内斑蝥素含量则极低,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雄混合饲养组中,20~30天雌虫体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斑蝥素,而同期雄虫斑蝥素含量远低于隔离饲养组。【结论】幼虫期斑蝥素含量随虫体发育而增加;成虫期主要由雄虫合成斑蝥素。混合饲养组成虫平均单头斑蝥素含量高于隔离饲养组雌雄虫平均斑蝥素含量。成虫身体各部位的斑蝥素含量以腹部最高,胸部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