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连栋大棚内辣椒烟粉虱的绿色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连栋大棚内蔬菜上烟粉虱的绿色防控,系统研究了芹菜不同种植方式(辣椒与芹菜按5∶1、10∶3、15∶5、两侧各种植2行芹菜)、棚内种植蓖麻和喷施拟青霉等措施对辣椒上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辣椒和芹菜以5∶1、10∶3间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种植2行芹菜等3种种植方式对生长中期(10月11日)的辣椒上烟粉虱均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中在辣椒行外种植2行芹菜后辣椒上烟粉虱虫量较对照下降71.14%,辣椒和芹菜15∶5间作对辣椒烟粉虱没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辣椒和芹菜以5∶1、10∶3、15∶5间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种植2行芹菜等4种种植方式对生长中后期(11月10日)辣椒上烟粉虱均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和对照相比,在辣椒行外种植2行芹菜辣椒上烟粉虱虫量(3.90头/3叶)下降了64.85%。在棚内种植蓖麻后,辣椒上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数量分别下降了62.99%和53.07%。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浓度106个分生孢子/mL的孢子悬液的溶液喷雾,5∶1、10∶3间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种植2行芹菜的种植方式,拟青霉对烟粉虱的侵染率达到了80%以上,但15∶5间作的处理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芹菜不同种植方式对辣椒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芹菜以5∶1、5∶3和行外种2行辣椒产量明显高于10∶3和对照,两侧种2行芹菜的辣椒产量比对照高34.69%。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明确芹菜挥发物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应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GC/MS分析,对芹菜植株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分别用1 000 mg/m~3、2 000 mg/m~3和4 000 mg/m~3的柠檬烯、α-蒎烯和β-石竹烯3种物质对烟粉虱的嗅觉反应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应用4 000 mg/m~3的柠檬烯和α-蒎烯作为驱避剂分别进行模拟大棚辣椒的驱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芹菜茎叶中的挥发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差异,苗期芹菜茎叶中分离到挥发物14种,而抽薹期芹菜茎叶中分离出20种,且包含苗期的全部物质;苗期茎叶中柠檬烯和α-蒎烯的相对含量高于抽薹期。嗅觉实验发现,较高浓度的柠檬烯和α-蒎烯对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而β-石竹烯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不明显。柠檬烯田间驱虫试验研究表明,在一端开口的小区中,柠檬烯对田间辣椒烟粉虱的驱避效果随着距离的延长而下降。在开口的一端再种苘麻诱集植物,处理4 h后,第1行、第4行和第7行的虫口减退率分别比没有诱集植物的提高了13.19%、78.43%和122.85%。小区远端封闭时,驱避剂附近的辣椒上烟粉虱虫量下降,但烟粉虱聚集在小区的远端辣椒上。α-蒎烯与柠檬烯对不同小区辣椒上的驱虫作用基本一致,但驱虫效果较柠檬烯弱。结果证明柠檬烯和α-蒎烯是芹菜重要的驱烟粉虱的活性物质。大棚中应用驱避剂驱虫时,必须有烟粉虱的迁出通路,或有诱集避难场所供烟粉虱栖息。  相似文献   

3.
几种弱选择性寄主蔬菜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烟粉虱是茄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常用的化学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目前,利用非嗜好植物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和嗜好植物的诱集作用控制烟粉虱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方法】选择芹菜、韭菜、茼蒿、香菜、葱、蒜等6种烟粉虱弱选择性寄主蔬菜,测定烟粉虱对供试蔬菜的嗅觉和视觉反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非嗜性相对更强的3种蔬菜进行田间烟粉虱驱虫性测定。【结果】在室内寄主选择性测定中,烟粉虱对供试6种蔬菜的选择性均较小,其中对芹菜的选择率最低,韭菜次之,其余4种蔬菜的选择率为茼蒿香菜葱蒜;采用嗅觉选择性测定的方法测定烟粉虱对供试蔬菜的相对选择性,发现烟粉虱对芹菜的选择率最低(13.0%),韭菜次之(25.5%),其余各蔬菜的选择率大小为茼蒿(47.8%)香菜(40.2%)葱(38.5%)蒜(37.0%);烟粉虱对6种供试蔬菜颜色的选择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烟粉虱对芹菜和韭菜的选择率相对较低。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选择芹菜、韭菜、葱等3种蔬菜在辣椒田里进行间作驱虫实验,发现芹菜对田间辣椒上烟粉虱的驱避效果最好,驱避率达90.6%,韭菜次之(86.5%),葱的驱避效果一般。【结论】芹菜和韭菜对烟粉虱的驱避效果较好,该结论为烟粉虱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对四种蔬菜寄主的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利用趋避作用防治烟粉虱的可能性,进行了3方面试验:1)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对黄瓜、花椰菜、油菜和莴苣等4种蔬菜的寄主选择性; 2)互喷烟粉虱不同嗜好的寄主植物汁液对其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3)不同间作方式对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供试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嗜好程度为花椰菜>黄瓜>油菜>莴苣。喷施莴苣和花椰菜汁液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均有显著影响,喷施莴苣原液后,花椰菜和黄瓜上的成虫数分别减少79.6%和87.4%,花椰菜上的着卵量减少84.3%;喷施花椰菜原液后,莴苣上的成虫数和着卵量分别增加82.4%和79.2%,表明不同蔬菜中的内含物是引起烟粉虱对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原因。在黄瓜中间作莴苣可使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数平均减少76.5%;间作花椰菜时,通过诱集作用,也可使黄瓜叶上的成虫数平均降低69.7%。这些结果为利用喷施蔬菜汁液和间作方式控制烟粉虱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适应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在田间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对不同寄主植物选择性和适应性,本实验在室内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烟粉虱对1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随后对田间随机排列种植的这13种寄主植物依照测试结果由强到弱依次拔除(拔除次序为茄子、番茄、黄瓜、辣椒、棉花、茼麻、西葫芦、油菜、花菜、小青菜、莲花白、胡萝卜和苦瓜),每次拔除间隔时间为5 d,结果显示:田间第一次调查的结果与室内选择性测试结果一致;随着最适宜寄主的拔除,烟粉虱成虫数量在与其引诱力相近的一种或几种寄主上的略有增加,而其它植物上却没有大的变化,这表明随着最适宜寄主的拔除,烟粉虱成虫会重新分布,但趋向分布于引诱力相对较强的寄主植物;随着寄主植物的拔除,烟粉虱卵、若虫和蛹在引诱力较强的植株上均有所增加;但西葫芦拔除之后其余植株上烟粉虱卵、若虫和蛹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小青菜拔除后,其余植株上烟粉虱卵、若虫和蛹的数量又有所增加。这表明随着最佳寄主的拔除,烟粉虱会趋向选择于引诱力相对较强的寄主植物产卵,当烟粉虱从嗜好性强的植物转移到嗜好性弱的植物时,产卵适应会滞后于取食适应。但整个实验过程中苦瓜上的烟粉虱上成虫、卵、若虫和蛹的数量均变化不大,苦瓜上的成虫应属偶然分布其上,烟粉虱成虫并不取食苦瓜,苦瓜对烟粉虱有趋避作用。本实验模拟田间种植模式,因此实验结果对田间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进行烟粉虱的综合防治,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标分析方法,对春、秋两季辣椒和番茄田烟粉虱成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和番茄田烟粉虱成虫的捕食性天敌依次是粽管巢蛛、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小花蝽,两季辣椒田烟粉虱成虫的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t=7.9063,t>t0.01).两季辣椒田中,八斑球腹蛛、异色瓢虫、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差异极显著(t>t0.01),锥腹肖蛸差异显著(t>t0.05).棚内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少.秋-冬季番茄田烟粉虱成虫数量显著高于辣椒田(t=2 4564,t>t0.01),而春-夏季两种作物上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没有明显差异,t=1.4628,t<t0.05).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辣椒碱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及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碱对烟粉虱各虫态均有杀虫活性,且随辣椒碱浓度的增大活性增强;辣椒碱浸叶法/浸虫法处理对烟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3525.79、1603.29和1526.27mg·L-1))均高于内吸法处理(LC50分别为5360.04、2359.19和5897.43 mg.L-1),两种处理方法下辣椒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均明显高于对成虫的毒力;2000和4000 mg·L-1浓度辣椒碱对烟粉虱成虫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烟粉虱在该两种浓度辣椒碱处理过的棉花叶上取食24 h的蜜露分泌量均显著低于取食非处理棉花叶后的蜜露分泌量;辣椒碱各试验浓度对烟粉虱成虫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忌避作用,当辣椒碱处理浓度达4000 mg·L-1时,对烟粉虱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和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高达94.2%和83.0%.500、1000和2000 mg·L-1辣椒碱浸渍处理对烟粉虱存活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均没有影响,但辣椒碱4000mg·L-1处理明显延长烟粉虱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成虫羽化率.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均明显抑制烟粉虱生殖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辣椒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寄主种类、距离和种群密度对烟粉虱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福才  王勇  李传明  陆明星  祝树德 《生态学报》2007,27(11):4913-4918
在笼罩条件下,分别以黄瓜、棉花、蕹菜为虫源寄主和诱集寄主,研究寄主植物、空间距离、虫源密度等因子对B型烟粉虱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从虫源寄主上扩散的成虫量,与烟粉虱对诱集寄主和虫源寄主的嗜性差异程度有关,诱集寄主相对于虫源寄主的嗜性越强,扩散出来的成虫数量就越多,反之扩散的成虫数量就越少。成虫扩散量与诱集寄主的距离呈负相关,并且诱集寄主的嗜性越强,随着距离的增大,诱集量下降的速率越快。成虫扩散量与虫源种群密度呈正关,但非嗜好寄主上的虫口承载量相对较低,在虫口密度相对较高时,非嗜好寄主上烟粉虱向外扩散的相对量更大。烟粉虱的扩散量与寄主营养状况呈负相关,寄主营养胁迫时,非嗜好寄主上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诱集量。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560-571
2012年在河北廊坊通过调查作物围种和作物间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中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nadius)MED隐种的分布情况得知,烟粉虱在棉花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上部和中部叶具有比下部叶较多的烟粉虱种群密度。烟粉虱在棉田中的水平分布情况为:未成熟虫期种群在样地中央和样地边缘种群密度无显著差异,在整个发生期属均匀分布;成虫种群在主要发生期围种模式棉田中样地中央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样地边缘的种群密度,属于聚集分布,主要分布于样地中央,在整个发生期种群也主要聚集于样地中央分布;而间作模式棉田样地中央和样地边缘的种群密度无显著差异属于均匀分布。说明围种模式在增加了样地边缘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对烟粉虱成虫的水平分布有较大影响,通过改变种植模式能显著影响烟粉虱成虫在棉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严重危害葫芦科、茄科和豆科等多种蔬菜的主要害虫,具有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繁殖力强等特性。作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蔬菜保护地内间作温室粉虱非嗜食植物芹菜(Apium graveliens L.)对其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处理和常规化学防治相比,在番茄和黄瓜保护地内间作芹菜对温室粉虱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驱避效果分别达到98.0%和84.5%。这些结果是初步的,但其为进一步研究温室粉虱的寄主选择机制和非化学防治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设施黄瓜烟粉虱的区域生态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是设施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为探讨烟粉虱的可持续控制方法,在蔬菜试验基地,通过虫源清理、黄板诱杀、诱集剂诱杀和芹菜间作驱虫等综合措施,研究非化学措施对黄瓜烟粉虱的持续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烟粉虱扩散迁移阶段,虫源的距离与成虫向大棚的迁入量呈负相关,虫源虫量与迁入量呈正相关;虫源扰动对烟粉虱迁入具有促进作用;烟粉虱在扩散过程中对新寄主仍遵循就近选择的原则;对黄板的选择性明显高于黄瓜,两者之间的虫量比在7.91∶1~420.00∶1;在棚内使用黄板加引诱剂及黄板加芹菜对黄瓜上的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区域生态防控是对烟粉虱进行可持续绿色控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田间不同植物上烟粉虱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明  杨念婉  万方浩 《生态学报》2014,34(16):4652-4661
对廊坊地区田间81种植物上烟粉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烟粉虱可为害其中44种植物,且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种群密度有显著差异;而玉米、高粱和小米等37种植物上无烟粉虱为害。烟粉虱在香水薄荷、荆芥、甘草、薄荷、藿香、益母草、猪屎豆、白晶菊、牛膝、待宵草、蓝蓟、紫花苜蓿、极香罗勒上的虫口密度最高,危害级别达到4级(每100 cm2叶片虫口密度大于50头)。在蜀葵、向日葵和烟草上每100 cm2叶片烟粉虱虫口密度较低,但单株虫口密度较高。鉴于向日葵、玉米、高粱在中国北方棉花产区广泛种植,玉米和高粱的植株高大,且烟粉虱为害对向日葵产量影响极小,可考虑选用向日葵作为田间诱集植物,玉米和高粱作为屏障植物辅助控制棉田烟粉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蓖麻、海滨锦葵等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抽提物作为植物保护剂的可行性,用蓖麻种子、蓖麻叶片、海滨锦葵叶片等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乙醇粗提物处理烟粉虱成虫,4、24、48、72和96 h后测定其体内的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烟粉虱对3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乙醇粗提物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组织的乙醇粗提物对烟粉虱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浓度的提高,其作用增强,其中250倍液的作用与1.8%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作用相当.3种提取液的250倍液对烟粉虱成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中蓖麻种子、蓖麻叶片和海滨锦葵叶片等乙醇粗提物的驱避率分别为100.0%、96.7%和79.4%.表明蓖麻种子、蓖麻叶片和海滨锦葵叶片的乙醇粗抽提物对烟粉虱具有驱避作用和其他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崔洪莹  戈峰 《生态学报》2012,32(1):176-182
2008~2009年连续2年系统调查了番茄、茄子、棉花、大豆、玉米等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种群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成虫及其伪蛹数量有显著性差异,其密度大小依次为:茄子>棉花>番茄>大豆>玉米。其中,在玉米上除了发现极少量的成虫逗留外,没有发现烟粉虱的卵及若虫。在发生的时间序列上,烟粉虱成虫及伪蛹的数量呈现为先逐渐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过程,发生高峰期集中在8月5日到8月31日,9月初以后烟粉虱数量慢慢减少。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烟粉虱成虫喜食寄主的上部叶片。统计分析显示,寄主对烟粉虱成虫和伪蛹的数量的影响极显著,而年份对其数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的烟粉虱发生和达到高峰的时间,可为烟粉虱预测预报和区域性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蓝光开灯时段、蓝光光强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驱避作用,以及蓝光照射对保护地辣椒和黄瓜上烟粉虱的控制作用,为利用驱虫灯实施对蔬菜烟粉虱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蔬菜上用蓝光(波长为470 nm)照射,设置照射时间段17:00-18:00、18:00-19:00、19:00-20:00、20:00-21:00和21:00-22:005个处理、光照强度1、2、6、8、10、20、30、70、1501x9个处理,分别研究不同开灯时段和光强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以不用蓝光处理为对照;分别在保护地黄瓜和辣椒上放置蓝色灯带,每天18:00-20:00开灯,每3d一次,分别调查黄瓜和辣椒上烟粉虱的虫量.[结果]18:00-19:00时间段蓝光照射对蔬菜烟粉虱的驱避作用最强,虫口减退率占试验总时段的50.94%;17:00-18:00次之,占22.29%;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P<0.05),其回归方程为)y=3.0297x+ 12.508 (R2=0.981).蓝光对保护地辣椒和黄瓜上烟粉虱有较好的驱避作用,辣椒上蓝光处理10d后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5.73%,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上虫口减退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蓝光处理黄瓜12d后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达90.33%,在光照的前期上部叶片的虫口减退率高于中部叶片,处理9d后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上虫口减退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蓝光对蔬菜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在18:00-19:00使用蓝光对保护地蔬菜上的烟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比较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Capsicum annuum植株上对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的传播差异,解析媒介昆虫-病毒-寄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为田间辣椒上ToCV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及ToCV cDNA侵染性克隆,对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获取和传播ToCV的能力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健康和携带ToCV辣椒植株上的取食偏好。【结果】在感染ToCV的辣椒植株上接虫后96 h内,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体内病毒积累量逐渐增加,MED成虫获毒速度和病毒积累量均大于MEAM1成虫的,MED成虫获毒量是MEAM1成虫的1.74倍;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的传毒量明显高于MEAM1成虫,传毒量平均相差9倍,且MED成虫传毒率比MEAM1成虫高29%。MEAM1和MED成虫对健康和感染ToCV的辣椒植株的取食偏好相似,都明显倾向于取食被ToCV侵染的辣椒植株。【结论】烟粉虱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获取、传播ToCV的能力均...  相似文献   

17.
以10个不同抗性水平的辣椒品种为材料,通过笼内释放烟粉虱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寄主选择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辣椒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叶片蜡质含量、叶片颜色等4个主要物理性状的分析,探讨了辣椒叶片物理性状对烟粉虱的抗选择性机制。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不同品种辣椒的选择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品种辣椒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蜡质含量以及叶片颜色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烟粉虱在不同品种辣椒上落虫量与物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茸毛密度与烟粉虱成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维管束埋深和叶片颜色与烟粉虱成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而蜡质含量与烟粉虱成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释放24 h后,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叶片颜色与烟粉虱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632x+13.493(r=0.953,P=0.000)、Y=-587.572x+449.035(r=0.660,P=0.038)、Y=-209.815 x+259.088(r=0.642,P=0.046);成虫量(Y)与叶片茸毛密度(X_1)、维管束埋深(X_2)、叶片颜色(X_4)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0.583X1+26.999 X2-56.126 X4+56.953,通径系数分别为P茸毛密度→Y=-0.879、P维管束埋深→Y=0.030、P叶片颜色→Y=-0.172;释放72 h时叶片颜色与烟粉虱成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在烟粉虱寄主选择的前期,叶片颜色起最主要的作用,72 h时后叶片茸毛密度起最主要的作用;产卵选择与取食选择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性诱剂和黄板对设施蔬菜烟粉虱诱集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烟粉虱是设施茄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方法】在温室辣椒和黄瓜田中,研究3种方式(悬挂性诱剂、黄板和性诱剂+黄板)对烟粉虱的诱集作用。【结果】性诱剂和黄板对烟粉虱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在黄瓜田悬挂性诱剂和黄板4 h后,性诱剂、黄板、性诱剂+黄板上分别诱集到烟粉虱成虫13.80、7.40和31.20头;随着悬挂时间的延长,诱虫量逐渐增多,悬挂24 h后,3种方式的诱集量分别达到32.20、31.80和52.80头。在48 h以内,性诱剂诱虫量明显多于黄板,但48 h后黄板上的诱集量明显多于性诱剂。对黄瓜上残留成虫的性比调查发现,诱集处理24 h后,悬挂性诱剂和性诱剂+黄板的黄瓜上烟粉虱性比分别为4.05∶1和3.31∶1,而悬挂黄板的黄瓜上烟粉虱性比接近1∶1。不论是性诱剂还是黄板,1 d中以10:00~14:00之间对烟粉虱的诱集量最大。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不同,在辣椒田,性诱剂白板的下端与辣椒顶部冠层叶相平时对烟粉虱的诱集量显著多于白板下端高出辣椒顶部冠层叶上部10 cm与50 cm的处理。诱集处理4 d后,性诱剂、黄板和性诱剂+黄板对蔬菜烟粉虱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8.18%、60.42%和77.40%。【结论与意义】性诱剂对烟粉虱雄虫有强烈的专性诱集作用,黄板和性诱剂联用对烟粉虱的诱集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许多大田和温室作物的重要害虫。其食性杂,寄主广泛,除通过取食植物汁液造成为害外,还传播病毒和引起植物生理异常。本研究使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6种植物精油和4种植物水提取物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5μL的剂量下,6种精油的驱避指数(RI)为:山楂(60.09)花椒(48.53)霍香正气水(2.83)车前(-30.01)紫苏(-36.13)鱼腥草(-47.07);在α=0.05水平下,除霍香正气水外,其他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有显著差异。山楂和花椒等量混合的精油的驱避指数为45.00;5 g/L的剂量下4种植物水提取物的驱避指数为:八角(41.28)大蒜(39.37)陈皮(39.09)花椒(35.45)。  相似文献   

20.
利用灯光控制害虫是蔬菜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讨了蓝光对黄瓜烟粉虱种群及黄瓜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直接驱避试验条件下,蓝光对烟粉虱成虫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光照强度越大、照射时间越长,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越强。在相同光强和光照时间下,直射光较透射光的驱避作用强。其中,1200 lx的蓝光直射烟粉虱5 min后,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为77.7%,比透射光高17.4%;1750 lx的蓝光直射2 min后,虫口减退率41.2%,比透射光高10.6%。盆栽条件下,蓝光照射对黄瓜叶片上的烟粉虱也有较好的驱避作用,100 lx蓝光照射5 h后,烟粉虱种群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88.5%。蓝光对烟粉虱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蓝光照射时间的延长,烟粉虱发育历期延长。此外,蓝光照射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蛋白、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脯氨酸含量,与烟粉虱抗性相关的挥发物反式-β-法尼烯、反式-2-己烯醛、顺式-4-庚烯醛、反式β-罗勒烯、D-香芹酮、长叶烯和3-蒈烯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说明蓝光照射能直接驱离烟粉虱,并通过改变烟粉虱寄主蔬菜的代谢途径来提高寄主蔬菜对烟粉虱的抗性。其中100 lx的蓝光照射对田间烟粉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