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10)
为了研究山楂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缺血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影响及其代谢通路,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山楂总黄酮组(0. 276 g/kg),灌胃给药,连续5天。~1H NMR检测大鼠尿液代谢物变化,并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认了6个生物标志物,山楂总黄酮(0. 276 g/kg)上调TMAO、Creatinine(P 0. 05),下调DMA、DMG、Hippurate、Citrate(P 0. 05)。通路分析表明山楂总黄酮可能通过调节钙超载、氧化应激、三羧酸循环以及肾功能改善心肌缺血。本文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阐释山楂总黄酮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为筛选山楂总黄酮中的抗心肌缺血成分提供了代谢组学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3.
袁子文钟立甲纪鹏华永丽姚万玲马琪张晓松文艳巧魏彦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4):559-567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当归干预血瘀证大鼠作用机制。连续灌胃给予大鼠当归水煎液7 d后,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集血液进行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检测,采用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比较分析各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筛选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当归干预能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黏度及血浆FIB含量(P<0.05),缩短TT、PT、APTT(P<0.05);血瘀模型大鼠血浆中15个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磷脂酰胆碱、花生四烯酸、鞘磷脂等含量上升,甘油酸、L-谷氨酸、L-缬氨酸等含量下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等路径。当归干预可通过回调差异代谢物含量,调节异常的氨基酸、脂质代谢进而预防血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1H核磁共振谱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 PLS-DA)方法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Wistar大鼠尿液的成分谱差异,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Wistar大鼠,连续4周收集尿液,以^1H-NMR分析两组大鼠的尿液成分,使用PLS-DA方法进行模式识别,通过OPLS-DA的相关系数寻找差异标记物。结果 PLS-DA方法处理高血压大鼠和Wistar大鼠的^1H-NMR谱数据显示,两组1 HNMR谱数据可以在得分图中明显区分,且代谢趋势在连续4周测定均非常稳定,说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着特定的代谢模式,通过OPLS相关系数分析出体内部分氨基酸代谢产物和葡萄糖等能量代谢物质明显异于正常大鼠。结论^1H-NMR结合PLS-DA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具有研究复杂条件下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优势,为了解高血压大鼠的代谢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将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灌胃高脂膳食大鼠5周,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测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计算肝指数及进行肝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及肝组织MDA显著降低,S0D、GSH-Px活力明显升高,肝指数明显降低,肝细胞脂肪化程度明显减轻。表明山楂总黄酮联合茶多酚增强了高脂饮食大鼠的抗氧化水平,调节了脂质紊乱。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总黄酮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的对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黄酮(total flaveos of Gym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TFG)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观测TFG对心肌组织p38MAPK表达及血清中SOD、MDA、LDH、NO、TNF-α等指标的影响.结果:TFG明显升高血清中SOD活性、NO含量; MDA含量下降; LDH活性降低,p38MAPK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TFG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下调心肌细胞p38MAPK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的产生、减轻心肌自由基损伤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区分健康对照组与肝癌患者的潜在标志代谢物。方法:运用SIMAC 13.0软件对对数据进行多元分析方法 PCA、PLS及OPLS的方法分析。结果: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其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肝癌患者在α-葡萄糖、β-葡萄糖和肌酸酐的代谢路径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异常变化。这3个代谢物拟合综合变量的ROC曲线的AUC值为0.972(灵敏度为90.6%,特异性为92.9%),说明此代谢标记物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结论:α-葡萄糖、β-葡萄糖和肌酸酐可以作为区分健康对照人群与肝癌患者的潜在标志代谢物。 相似文献
8.
生物电化学系统能促进微生物与电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状态。本工作为研究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在电环境中的代谢表现,在外接3V电源的H型电化学发酵装置中测试了其发酵效能。结果表明,相比于无电压的对照,阳极甘油产量上升24%,阴极葡萄糖消耗上升16%,产物乙醇和琥珀酸的产量也分别上升13%和8%。转录组分析表明,代谢物的显著改变归因于电环境导致的有机酸代谢、氧化还原平衡、电子传递等通路的改变。从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中挑选了代表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生物膜形成和电子传递的3个基因ZMO1060(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ZMO0401(编码二鸟苷酸磷酸二酯酶)和ZMO1819(编码固氮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ZMO1060和ZMO1819能够更显著地改变生物电化学系统中Z.mobilis的代谢。本工作为应用生物电化学系统调控微生物代谢物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37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检测空腹血糖(FBG)变化,检测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INS)... 相似文献
10.
心血瘀阻与气阴两虚证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代谢组学表征与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建立了心血瘀阻和气阴两虚证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发现两种中医证和正常大鼠之间代谢图谱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后各组可被清晰地区分.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血浆中羟脯氨酸、苏糖酸、谷氨酰胺、柠檬酸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两种“证型”大鼠间血浆中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鸟氨酸、羟脯氨酸、赖氨酸、2-羟基丁酸、3-羟基丁酸、呋喃半乳糖、肌醇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化合物是区分这两种中医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提示,这两种证型与能量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反应、氨基酸代谢异常等体内变化密切相关.此发现为探索这两种基于心肌缺血的中医证的科学内涵、病理机制及科学“辨证”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健康SD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每组6只。N组灌胃生理盐水,H组、M组、L组分别按照每次6.250 g/kg、3.125 g/kg、1.560 g/kg剂量灌胃1 mL、每天2次、连续21 d。采取大鼠血清样本前禁食禁水12 h,经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通过GC-TOF-MS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采用多元分析OPLS-DA以及单变量统计学方法筛选其差异代谢物,再经过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N组相比,H组、M组、L组大鼠血清中显著改变的代谢小分子主要有胆固醇、胆酸、核糖、白皮杉醇、皮质醇、油酸、琥珀酸、亚麻酸、醋酸和丙酮醇等(P<0.05)。相关分析表明黄连解毒汤能显著影响机体的初级胆汁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且其发挥体内作用可能与摄入的剂量有关,为深入揭示黄连解毒汤促进胆汁酸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光滑球拟酵母(Candida glabrata)中AMP代谢影响其碳流代谢和耐酸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同源重组法敲除基因cgade12(ORF CAGL0K05027g)和cgade13(ORF CAGL0B02794g)构建双缺菌株cgade12Δade13Δ,与出发菌株(ATCC55)比较ATP水平、碳流代谢酶活性和中间代谢物含量变化分析和AMP代谢对其碳流代谢的影响,对比菌株有机酸胁迫下生长情况及胞内环境变化,研究AMP代谢变化对光滑球拟酵母酸胁迫耐受性的影响。【结果】与出发菌株ATCC55相比,cgade12Δade13Δ的ATP水平下降了12.50%。与ATCC55相比,cgade12Δade13Δ中柠檬酸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分别上升了31.26%、19.45%、28.96%、18.36%,柠檬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琥珀酸含量分别提高了44.11%、73.60%、50.00%、65.68%。胞内丙酮酸浓度下降20.00%,丙酮酸产量下降73.11%。与ATCC55相比,cgade12Δade13Δ在0.4%丙酮酸、0.6%苹果酸和0.2%乙酸胁迫下的菌体浓度分别提高了8.71%、11.21%和12.71%。在0.2%乙酸胁迫下,菌株cgade12Δade13Δ的H^+-ATPase活性、细胞膜完整度、细胞膜电势分别比出发菌株ATCC55上升了7.04%、8.71%、25.14%,ROS水平下降了19.51%。【结论】基因cgade12、cgade13的缺失导致菌株的ATP水平下降,TCA循环活性和有机酸耐受性上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学生运动前后尿液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特征,阐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代谢机制。方法: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CFS的筛选标准,选取8名17~19岁男性CFS中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同时选择来自同一学校的8名同龄、同性别健康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受试者进行一次改良的哈佛台阶运动(上下台阶30次/min,持续3 min),采集运动前后的尿液,以液相-质谱联用(LC-MS)法检测其差异代谢物;采用多维统计法对所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AC)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通过MetPA数据库分析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运动前CFS组筛选出肌酸、吲哚乙醛、植物鞘氨醇和焦谷氨酸4个差异代谢物,其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运动后CFS组检测出11个差异代谢物,依次是壬二酸、甲基腺苷、乙酰肉碱、癸酸、皮质酮、肌酸、左炔诺孕酮、泛酸、焦谷氨酸、黄嘌呤核苷和黄尿酸,其中除甲基腺苷和肌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外,其他9个差异代谢物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将上述15个差异代谢物分别输入MetPA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权重得分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前CFS组只检测出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紊乱,标记代谢物为肌酸;而运动后检测出精氨酸-脯氨酸代谢、泛酸与辅酶A生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3条代谢通路存在障碍,标记代谢物依次是:肌酸、泛酸和皮质酮。结论:运动干预前,CFS中学生的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紊乱被检出;施加运动后,又检测出其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与泛酸和辅酶A代谢通路也存在代谢紊乱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代谢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高分辨率质子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检验创伤性颅脑损伤对脑化学物质和代谢的影响。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组(n=6),损伤后的脑脊液分析脑代谢的变化,并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n=6)相比较。结果:与轻型,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发现了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升高的证据。3组脑脊液中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脑创伤后脑脊液中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升高越明显则病情越严重。说明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可作为颅脑创伤病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有害的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280~320 nm)辐射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但也有研究证明,UV-B辐射可诱导生物碱合成。然而,UV-B辐射能否提高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中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的含量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颠茄实生苗为材料,研究UV-B不同照射度强、时间(d数)对颠茄的氮代谢、生物碱含量及TAs代谢途径中的几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天数的增加(5~30 d),低强度(LU,5μW/cm^2)UV-B处理与对照(无辐射)比较,硝态氮、莨菪碱、东莨菪碱含量无显著差异。然而,中等强度(MU,10μW/cm^2)和高强度(HU,15μW/cm^2)UV-B辐射,明显增加硝态氮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谷氨酸脱氢酶(glutamine dehydrogenase,G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重要的是,中、高强度UV-B辐射显著降低了颠茄的叶片与茎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荧光定量PCR揭示,莨菪碱合成的关键酶腐胺N-甲基转移酶(putrescine N-methyltransferase,PMT)编码基因、莨菪碱-6-β-羟化酶(hyoscyamine-6-β-hydroxylase,H6H)基因表达呈高度组织特异性,主要是在根部表达。与对照比较,低强度照射25 d引起pmt在根部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中、高强度照射导致其下调;h6h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托品酮还原酶Ⅰ(tropinone reductaseⅠ,TRⅠ)编码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随照射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上述结果表明,低强度UV-B辐射促进氮代谢,有利于莨菪碱合成;而长期中、高强度UV-B辐射,尽管促进了谷氨酸代谢,但却使pmt和h6h表达降低,不利于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积累。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UV-B辐射强度和时间,对颠茄合成TAs的影响不同,可为大田试验生产莨菪碱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以苎麻皮为原料,采用微波法提取苎麻皮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即在料液比1:50 g/mL、硫酸铵用量为0.2 g/mL、提取功率为200 W、提取时间为120 s,乙醇体积浓度为70%时提取率可达2.442%。采用了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黄酮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皮黄酮对O-·2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激或疾病,需机体建立新的能量与代谢平衡;生理条件下,下丘脑等神经中枢经体液与神经途径,整合机体代谢与营养信息,以调控摄食与能量稳态;然而,在应激或疾病条件下,机体则可能经由其他机制调控代谢,以应对病理情况下的能量需求,目前,该机制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棕榈酸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筛查出山楂叶总黄酮所起作用的有效浓度。方法:以胰岛βTC3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棕榈酸制作脂毒性模型,采用MTT法观察山楂叶总黄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进一步筛查出有效浓度及时间;同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胰岛βTC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10-100μg/ml的山楂叶总黄酮对棕榈酸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吸光度值明显比棕榈酸组高(P<0.05),并且50μg/ml的山楂叶总黄酮与棕榈酸共同处理胰岛βTC3细胞24小时具有最好的保护作用;TUNEL检测结果显示山楂叶总黄酮+棕榈酸组胰岛βTC3细胞的凋亡率比棕榈酸组低(P<0.01)。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脂毒性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内成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