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10)
内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潜力巨大的微生物新资源。内生菌的研究对于保护野生与濒危药用植物、拓展药用资源、新药研发等均有一定意义。从药用植物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的叶片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 BM2,对其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固体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得浸膏,其浸膏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Pestalotiopyrones G(1)、Nigrosporapyrone D(2)、Pestalotiopyrones A(3)、Hydroxypestalopyrone(4)、Mellein(5)、6-hydroxymellein(6)、4-hydroxymellein(7)、5,8-dihydroxy-4-methyl-coumarin(8)、~1H-indole-3-carboxaldehyde(9)和Isosclerone(10)。体外细胞毒活性显示以上化合物对HepG2和Caski细胞均无明显抑制活性,其IC_(50)100μM。除化合物1和5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Ogataea sp.RW-S1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ogataearin (1)、phenylalaninol (2)、对羟基苯乙酮(3)、bis(dethio)bis(methylsulfanyl) gliotoxin (4)、N-苯乙基乙酰胺(5)、lumichrome (6)和dehydroxypaxilline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9.38 μmol/L。 相似文献
3.
在从神农架地区特有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各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濒危植物珙桐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X1-2。经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板色谱(TLC)分析其固体发酵产物多样性,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等手段纯化次级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获得四个次级代谢产物。经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四个化合物分别为icosalide A1(1),militarinone A(2),(+)-N-deoxymilitarinone A(3),β-hydroxytetradecanoyl-β-hydroxyl tetraecanoyl-Rha-Rha-C_(14)-C_(14)(4),其中icosalide A1(1),militarinone A(2),(+)-N-deoxymilitarinone A(3)为三个复杂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而化合物4是首次从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研究红树杨叶肖槿来源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 YX-00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抑制活性,该文运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手段从菌株YX-001的PDB培养基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而后结合1/2D 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其结构,最后通过比色法测定各单体化合物的ACh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sterrelenin(1),aszonalenin(2),cladosporisteroid C(3),sitosterol(4),ergosterol(5),cyclo-Ile-Pro-diketopiperazine(6),cyclo(-Pro-Val)(7),4-methoxy-2-methylisoquinolin-1-one(8)和allantoin(9)。(2)其中化合物1和2显示出一定的ACh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81.5、105.8 μmol·L-1。该文首次对杨叶肖槿来源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AChE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红树植物杨叶肖槿来源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Fusarium sp.的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3β,15β-二羟基-(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7-酮(1)、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和丁二酸(5).其中化合物1和2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张科涛黄之镨赵玉瑛张冰许小蓉许玉潇赵庆张晓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2,(12):2056-2062
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学分析从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B-152的培养液和菌丝中,鉴定出了9个化合物:2-hydroxy-4-methyl-1-phenyl-3-pentanone(1)、4-methyl-1-phenyl-2,3-pentanediol(2)、胸腺嘧啶核苷(3)、腺嘌呤核苷(4)、(22 E,24 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5)、(4 E,8 E)-N-D-2′-hydroxypalmitoyl-1-O-β-D-gly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ine(6)、tuberosider(7)、(22 E,24 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8)、十七烷酸(9),其中化合物1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化合物2~4、6、7、9首次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9个化合物对至少一种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和8表现出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析了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WP-13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Penicillium sp. WP-1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其中2个内酯类化合物为1-hydroxy-3,10-dimethoxy-8-methyl-6,11-dioxo-6,11-dihydrodibenzo[b,e]oxepine-9-carboxylicacid(1)和1,8-dihydroxy-10-methoxy-3-methyl-dibenzo[b,e]oxepine-6,11-dione(2); 3个蒽醌类化合物为endocrocinmethylester(3)、2-chloro-1,3,8-trihydroxy-6-methyl-9,10-anthracenedione (4)和emodin (5)。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5均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肝癌细胞株BEL-740... 相似文献
9.
研究春砂仁内生真菌Letendraea helminthicola A696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1-hydroxyl tricinonoic acid(1)、3-(3,5-二叔丁基-... 相似文献
10.
从濒危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叶片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4),活性筛选结果显示Penicillium sp.(NO.4)显示出较强的抑制肝癌细胞活性,通过固体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得浸膏,其浸膏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3,14-三甲氧基-6-甲基-9,10-蒽醌(1),bostrycin(2),isorhodoptilometrin(3),physcioin(4),emodin(5),aloesol(6),coniochaetone B(7),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8),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体外细胞毒活性显示化合物1,3,14-三甲氧基-6-甲基-9,10-蒽醌(1),bostrycin(2)和isorhodoptilometrin(3)对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5.6,6.5,13.2μg/mL,化合物4~8则没有显示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内生镰刀菌对稻田病害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对一株来自健康水稻茎部的串珠镰刀菌Fuscrium moniliform ZSU-1进行发酵培养,用色谱技术分别对其菌体提取物、发酵液提取物进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1D、2D NMR、质谱等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镰刀菌酸(1)、镰刀菌酸·脱氢镰刀菌酸缔合物(1:1)(2)、白僵菌素(3)和甘露醇(4).鉴于镰刀菌酸、镰刀菌酸·脱氢镰刀菌酸缔合物(1: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推测这两个化合物对稻田病害生物防治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藜蒿内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sp.YLHJ0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并通过NMR、ECD、IR、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一个新化合物2-(1S,3R-dihydroxybutyl)benzene-1,4-diol(1)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6-羟基-2S-甲基-4-色满酮(2)、10-norparvulenone(3)、(S)-7-羟基-3-((S)-1-羟乙基)异苯并呋喃-1(3H)-酮(4)、murranoic acid A(5)、modiolide G(6)、尿嘧啶核苷(7)。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7在A549与HepG2细胞上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对化合物1~7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弱抑制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00、100μg/mL,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为弱抑制效果,其MIC分别为800、400μg/m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抑菌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一株南海海洋来源真菌SCSIO 81-F2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3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MS、NMR及X-单晶衍射分析,分别鉴定为xanthocillin X dimethylether(1)、xanthocillin X monomethylether(2)、6',8'-dimethoxy xanthocillin X dimethylether(3)。经18S r 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该菌株为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SCSIO 81-F2。海洋曲霉菌Aspergillus sp.SCSIO 81-F2是一个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xanthocillin类抗生素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5.
16.
从神农架地区濒危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叶片中一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中分离纯化得到七个聚酮类化合物和一个简单的生物碱类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确定,分别为Citrinin H1(1),dehydroisopenicillide(2),penicillide(3),7,9-二烯-十九碳酸单甘油酯(4),7-烯-十九碳酸单甘油酯(5),Silvaticol(6),5-hydroxy-2-pyridinemethanol(7),2,4,6-辛三烯酸(8);运用MTT法评价了八个次级代谢产物的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3,7具有较好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其IC50分别为8.5,12.5,15.0,18.2μg.mL-1。 相似文献
17.
内生真菌香柱菌及其次级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一些牧草对牲畜等动物有毒。 1 90 4年Freeman从这些牧草中分离到了一类内生真菌 ,后被称为Neotyphodiumoccultans,人们才知晓造成这些动物中毒的真正元凶恰恰是这类微生物[1] 。在 2 0世纪 30年代 ,Sampson对一些植物的内生真菌作了比较性研究[2 ] ,这些内生真菌包括Ne otyphodiumloii和香柱菌属 (Epichloe)的一些种 ,其中香柱菌可以导致一些草类干死病 (choke)。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香柱菌及其相关的内生真菌长期生存于它们的宿主植物中 ,并不使…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活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从贵阳杜仲的叶片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GZWMJZ-068,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提取,经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运用核磁、质谱和比旋光度等方法鉴定了15个化合物的结构,即isochromophilones IV(1)、epi-isochromophilone III(2)、(2R,3S)-1-(4-羟基苯基)-2,3-丁二醇(3)、(2S,3S)-1-(4-羟基苯基)-2,3-丁二醇(4)、6-[1-羟基-(1S)-戊基]-4-甲氧基-(6S)-2H,5H-2-吡喃酮(5)、6-(1-羟戊基)-4-甲氧基-2-酮(6)、quinolactacins Al(7a)、quinolactacins A2(7b)、dihydrocitrinone(8)、dihydrocitrinin (9)、原儿茶酸(10)、儿茶酸(11)、5-甲基尿嘧啶(12)、尿嘧啶(13)、citrinal A(14)。对15个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评价,化合物1和2对光滑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等的抑制作用(MIC16-32μg/mL)。 相似文献
19.
运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HPLC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从白木香内生真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 A13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豆甾-4-烯-3-酮(1)、豆甾-5-烯-3β-醇-7-酮(2)、豆甾-4-烯-3,6-二酮(3)、(22E,24S)-5α,6α-环氧基-24-甲基胆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4)、5,4'-二羟-7-甲氧基黄酮(5)、香草酸(6)、对甲氧基苯甲酸(7)、尿嘧啶(8)、2-甲氧基对苯二酚(9)、2-甲基-3,5-羟基色酮(10)。其中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海洋真菌的化学多样性,发现海洋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对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rthriniumsp.UJNMF0008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向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rthriniumsp.UJNMF0008的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arthoneF(1)、arthoneG(2)、sydoxanthoneC(3)、(3R,4R)-cis-4-hydroxymellein(4)和2-(2′S-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5),其中化合物1和2是新化合物,化合物3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5在50μmoL/L的测试浓度下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氧自由基活性、抗菌活性以及NO释放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