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 89,8. 72μg/m L。  相似文献   

2.
海洋真菌抗污损活性天然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附于海洋船舶或人工设施表面的污损生物给人类海洋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具有抗污损活性的化合物开发成防污涂料是目前防治海洋生物污损的最常用手段之一.而大量传统有机金属防污剂因其严重毒副作用被禁用,亟须开发高效、环境友好型抗污损涂料.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高效、低毒/无毒抗污损活性次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南海柳珊瑚鳞海底柏Melitodes squarnata Nutting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通过用工业乙醇:二氯甲烷(2∶1)进行了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和薄层制备等方法对鳞海底柏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利用波谱分析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从鳞海底柏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longanenone E(1),malonganenone D(2),nuttingin A(3),腺嘌呤核苷(4),1,3,7-三甲基黄嘌呤(5),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6),3-甲基-6-次黄嘌呤(7),2'-脱氧尿苷(8),(22E,24R)-ergosta-8 (14),22-dien-3β,5α,6β,7α-tetrol(9),(22E)-胆甾-5,22-二烯-3β-醇(10),胆甾醇(11),(2S,3S,4R)-N-hexadecanoyl-2-amino-1,3,4-eicosanetriol( 12),(2S,2'R,3R,4E,8E)-N-2'- Hydroxytetradecanoyl-2-amino-9-methyl-4,8-octadecaa-diene-1,3-diol(13),鲨肝醇(14),十六烷基甘油醚(15),三油酸甘油酯(16)和4-hydroxy-2,3-dimetlhy1-2-nonen-4-olide(17).  相似文献   

4.
抗污损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培元 《生命科学》2012,(9):1026-1034
首先对近年发表在学术期刊Biofouling上的一篇关于抗污损化合物的综述做一简短总结。其次,突出介绍了对无脊椎污损生物附着和变态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近来的进展。旨在给那些从事生物污损和抗污损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利用pTLC、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为n-butyl isobutyl terephthalate(1),dibutyl terephthalate(2),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3),1,6,7-trihydroxy-3-methoxy-anthraquinone(4),isorhodoptilometrin(5),citreorosein(6),emodin(7),methyl-3,8-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8),pinselin(9),secalonic acid D(10),quinolactacin C1(11),quinolactacin C2(12),quinolactacin A1(13),quinolactacin A2(14),quinolactacin B1(15),3-methyl-1H-indole-2-carboxyl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和7表现出强的抗草苔虫幼虫附着活性,EC50值分别为3.8和6.0μg/mL;化合物10和15分别对PTPIB和cathepsin B显示中等的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4.0和16.0μM。  相似文献   

6.
南海柳珊瑚Isis sp.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中国南沙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出四个有机化合物,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分析以及化学转换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Hippuristanol(1),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2),胸腺嘧啶(3)和尿嘧啶(4)。其中化合物(2)为新结构的神经酰胺,被命名为Isimamide,其它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天然产物防除海洋污损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防污剂是当前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天然防污剂的种类和来源,以及天然防污剂的防除机理,并着重叙述了天然防污涂料配制时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系统描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乾县好畤河、耀县桃曲坡、淳化县铁瓦殿等几个奥陶纪生物礁中的珊瑚化石,包括床板珊瑚6目8属14种,8属分别为Lichenaria, Amsassia, Rhabdotetradium, Syringoporella, Cateni-pora,Yaoxianopora,Plasmoporella,Parastelliporella;皱纹珊瑚1目3属4种,3属分别为Dinophyllum,Ning-nanophyllum,Favistella。其中,Lichenaria,Amsassia和Syringoporella是乾县好畤河中奥陶统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Catenipora,Plasmoporella,Favistella是淳化县铁瓦殿上奥陶统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耀县桃曲坡中奥陶统生物礁只产少数珊瑚。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南海柳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抗菌和抗附着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应用化学与生物活性相结合的筛选方法,从柳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中筛选获得代谢产物丰富且具有生物活性的目标菌株并通过大发酵提取浸膏,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采自海南三亚的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SCSGAA0009,鉴定为链霉属Streptomycessp.,从其改良ISP2发酵液中分离到新化合物N-(2-(1H-indol-3-yl)ethyl)propionamide(1)和已知化合物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2),其中化合物2对大肠杆菌和海洋细菌假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piscida)具有较好抗菌活性,且有强抗草苔虫(Bugulaneritina)幼虫附着活性。【结论】首次从柳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获得新的生物碱化合物1,首次报道化合物2的抗海洋细菌活性和抗附着活性;从南海柳珊瑚共附生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可以得到新化合物和活性化合物,这一来源的微生物资源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洋来源放线菌3275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海洋来源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3275中分到7个化合物,经IR,ESI-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及与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为环(脯-缬)(1),环(脯-酪)(2),环(脯-甘)(3),环(脯-异亮)(4),环(脯-亮)(5),胆甾醇(6)及1-甲基-1,2,3,4.四氢咔啉-3-羧酸(7);并采用SRB法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测试,其中化合物2,3,5对温敏型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210显示弱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云南枸杞(Lycium yunnanense Kuang)根部的酰胺类化学成分。通过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制备层析等分离纯化手段,从云南枸杞根部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酰胺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反式-N-阿魏酰酪胺(1)、N-顺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2)、dihydro-feruloyltyramine(3)、3-(4-hydroxy-3-methoxyphenyl)-N-[2-(4-hydroxyphenyl)-2-methoxyethyl]acrylamide(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反式-N-对羟基香豆酰酪胺(6)、反式-N-对羟基苯乙基咖啡酰胺(7)、二氢咖啡酰酪胺(8)、N-trans-coumaroyloctopamine(9)、N-[2-(3,4-dih-ydroxyphenyl)-2-hydroxyethyl]-3-(4-methoxyphenyl)prop-2-enamide(10)、N-trans-feruloyl-3'-O-methyldopamine(11)、dihydro-feruloyl-5-methoxytyramine(12)、N-trans-sinapoyltyramine(13)、N-acetyl-N'-trans-feruloylputrescine(14)、N-acetyltyramine(15)。其中,化合物3~5,9~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15个酰胺类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4、6、7和12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均小于17.21±0.50μM。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为怀姜的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怀姜的7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相关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怀姜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muurola-4,11-dien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Z)-neral acetal-[6]-gingerdiol(3)、6-姜酚(4)、6-姜烯酚(5)、8-姜烯酚(6)、10-姜烯酚(7)、10-姜酚(8)、6-paradol(9)、dihydroferulic acid ethyl ester(10)、(3R,5S)-3,5-diacet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decane(11)、p-hydroxybenzaldehyde(12)。化合物1、2、10、12为首次从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12均为首次从怀姜中分离得到。对从怀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1、3、6、7、9、11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化合物3、6、9、11对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长云  刘海燕  邵长伦  王亚楠    李 亮  管华诗 《生态学报》2008,28(5):2320-2320~2328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属于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虽然这些动物自身缺乏有效的物理防御手段,却能在竞争激烈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与繁衍,这主要是依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防御作用.这些次级代谢产物聚积在体内或释放到环境中,作用主要体现在抵御捕食者、抗病原微生物、克生与防附着等方面.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珊瑚与其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化学生态关系,属于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海洋活性天然产物乃至海洋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综述了软珊瑚和柳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进展,并阐释了软珊瑚和柳珊瑚中具有拒捕食、克生、防生物附着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化学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酮合成酶基因(polyketide synthases gene,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on ribosomal polypeptide synthase gene,NRPS),本研究从77株分离于北冰洋海泥的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抗病原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通过优化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提高了该菌株活性代谢产物的产量,并利用高分辨率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核磁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hydrogen,1H NMR)和碳谱(13C NMR)对其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测定了该菌株主要代谢产物的抗菌谱及代谢产物对黄瓜枯萎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植物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当发酵条件为麦芽糖5g/L、胰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温度30℃、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60h时,该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圈直径由(16.23±0.42)mm提高至(24.42±0.57)mm。菌株代谢产物含有大环内酯类化合物macrolactin A,其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真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黄瓜幼苗实验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对黄瓜枯萎病具有防护作用,其作为生防菌剂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干旱生境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KIB-HL8液体发酵,应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并用MS、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分别鉴定为N-乙酰酪胺(1)、N-乙酰色胺(2)、吡咯-2-甲酰胺(3)、Inthomycin C(4)和Inthomycin B(5)。对其抗真菌、细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化合物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化合物1和2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抑制活性,化合物3对番茄早疫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发现天然的防污损物质,从分离自海绵Haliclona sp.的细菌Pseudomonas putida中寻找具有抗硅藻附着活性的化合物。【方法】综合菌落生长形态、扫描电镜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属;采用活性(抗硅藻附着)-化学(薄层色谱、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和核磁共振氢谱)导向法对其中的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确定结构;采用抗硅藻附着活性模型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复筛。【结果】该细菌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环二肽,分别鉴定为环(亮氨酸-脯氨酸)(1)、环(亮氨酸-丙氨酸)(2)、环(苯丙氨酸-丙氨酸)(3)、环(缬氨酸-酪氨酸)(4)、环(丙氨酸-酪氨酸)(5)、环(丙氨酸-色氨酸)(6);化合物3和6在浓度为50μg/mL时具有明显的抑制硅藻附着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0%和85%)。【结论】海洋细菌Pseudomonas putida中具有抗硅藻附着的活性化合物为环(苯丙氨酸-丙氨酸)和环(丙氨酸-色氨酸)。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核桃青皮Walnut green husk进行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1)、myricananin F(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核桃酮(5)、积雪草酸(6)、常春藤皂苷元(7)、β-胡萝卜苷(8)、(4R)-4,8-二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9)、3β,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0)、熊果酸(11)、丁香酸(12)、Juglanoside B(13)。其中,化合物1、2、6、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4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南海海域广阔,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其中微生物资源尚未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挖掘。本文回顾了中山大学25年来在南海微生物资源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近10年来本校团队研究红树林真菌资源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开展靶向抗结核、抗炎、抗Ⅱ型糖尿病和抗肿瘤筛选的进展。最后介绍近年来我们利用中山大学海洋科考计划在西沙群岛及其海域初步开展的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