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观察橘络活性成分小分子果胶在离体细胞水平及整体动物模型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小分子果胶处理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72 h后,MTS法检测细胞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PC-9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小分子果胶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程度。结果表明小分子果胶(1.5~3 mg/m L)可显著抑制PC-9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小分子果胶(56.25 mg/kg)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研究证明小分子果胶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小分子果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中药罗仙子提取物在离体细胞水平以及整体动物模型中对肝癌的治疗作用。在罗仙子提取物干预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率;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Heps肝癌小鼠模型观察罗仙子提取物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罗仙子提取物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同时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罗仙子提取物可显著抑制Heps肝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实验证明罗仙子提取物可显著抑制Heps肝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该作用可能与罗仙子提取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Bu)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ArBu对肺癌PC-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发现ArBu各浓度组在不同时间点均对PC-9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Hoechst 33258染色的细胞形态,结果显示ArBu给药组细胞减少且出现了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说明ArBu诱导了细胞凋亡。进一步,流式细胞检测仪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Bu抑制EGFR/RAF/MEK/ERK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述实验结果表明,ArBu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C-9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可作为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与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的相关性,寻找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的新靶点。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Gefitinib敏感细胞PC-9与Gefitinib耐药细胞PC-9/GR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检测Gefitinib对PC-9及PC-9/GR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efitinib对PC-9及PC-9/GR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和Gefitinib对PC-9/GR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PC-9/GR细胞Gefitinib IC50为PC-9细胞的200倍以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耐药性。PC-9/GR细胞中LC3II的表达显著低于PC-9/GR细胞(P0.05)。Rapamycin联合Gefitinib作用于PC-9/GR细胞可以明显提高其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细胞自噬减弱与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有关,诱导细胞自噬可能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宫颈癌移植瘤模型,研究亚砷酸的体内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Hela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接种,成瘤后腹腔分别连续注射亚砷酸、卡铂及生理盐水14d,观察肿瘤大小和裸鼠精神状态,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亚砷酸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组治疗7d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治疗14d肿瘤重量显著性降低(P〈0.05),抑瘤率达到35.8%,高于卡铂组的27.9%;治疗14d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处于G0/G1周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O.01),处于G2/M周期的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砷酸具有抑制宫颈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其抑瘤的机理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周期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重组可溶性TRAIL的表达与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重组可溶性TRAIL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采用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重组可溶性TRAIL的表达载体,建立大肠杆菌表达菌株,采用柱层析等方法获得纯化的重组可溶性TRAIL;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测定法和体内药效学实验分析重组可溶性TRAIL杀伤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可溶性TRAIL在体外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和肝癌细胞凋亡,凋亡率达50%以上。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细胞对重组可溶性TRAIL不敏感。重组可溶性TRAIL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抑制率达70%以上。结论为研究制备的重组可溶性TRAIL能在体内外杀死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调节VEGF/MAPK/NF-kB抑制大鼠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方法]制备人肺腺癌A549细胞悬液经背部穿刺构建大鼠非小细胞肺癌模型,给予大鼠50 mg/kg阿帕替尼连续灌胃14 d。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肿瘤体积、体质量以及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VEGFR-2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癌癌组织中VEGF、p-p38、p-MAPK、NF-kB、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瘤体质量下降,肿瘤抑制率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及模型组的肺癌细胞表现出岛状生长,细胞的轮廓不清晰甚至消失,且大小不一,密集生长,形态差异大,间质出现大量的散状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治疗组的癌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边集、皱缩,发生程度不同的片状坏死区。癌组织中的VEGFR-2蛋白平均光密度水平下降明显(P<0.05)。和模型组对比,治疗组的VEGF、p-p38、p-MAPK、NF-kB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帕替尼可通过调节VEGF/MAPK/NF-kB信号通路抑制大鼠非小细胞肺癌,抑制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两个改造后的肿瘤抑素抗肿瘤活性肽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改造后的肿瘤抑素2个抗肿瘤活性肽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不同的抗肿瘤活性,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原理,人工合成肿瘤抑素中185~203位氨基酸所对应的19肽和T7肽(74~98位氨基酸)基础上改造的21肽碱基序列,将其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TYB2重组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用几丁质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直接获得19肽和21肽,利用MTT法、细胞生长曲线、TUNEL法、流式细胞仪早期细胞凋亡检测和细胞周期检测,小鼠H22腹水型转移型肝癌实体瘤抑瘤实验并结合组织病理学切片,来研究19肽和21肽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体内肿瘤的抑制情况.体内外实验表明:获得的19肽抗肿瘤活性以直接作用肿瘤细胞为主,也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基因重组21肽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实现的.19肽、21肽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明显增强,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联合用药弥补了单独用药不足,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会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选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CD166+细胞,并验证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5例非小细胞癌组织标本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组织中CD166+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CD166+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对比CD166+细胞和CD166-细胞的成球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将CD166+细胞和CD166-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比较其体内肿瘤形成能力。结果:在15例临床样本中均检测到CD166+细胞,CD166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2.1%,最低为0.3%。CD166的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肿瘤转移、以及肿瘤分型密切相关(P均0.05)。CD166+细胞的成球形成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显著的高于CD166-细胞,且CD166+细胞在裸鼠体内肿瘤形成能力显著高于CD166-细胞(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CD166+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CD16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胺类似物干扰正常多胺代谢,耗竭肿瘤快速生长必须的多胺。综合(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胞划痕和Transwell技术以及Western-blot分析四丁基丙二胺对肿瘤细胞生长、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四丁基丙二胺可明显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四丁基丙二胺可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染色体DNA发生片段化降解,降低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水平,但增加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在胞浆中的含量,明显抑制细胞周期并降低细胞的转移能力。结果表明四丁基丙二胺可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与干扰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通过观察四君子丸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培土生金法中药复方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首先在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浓度为1×107个/m L的小鼠肺癌Lewis细胞悬液0.1 m L,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成瘤后,将小鼠分为3组:Lewis肺癌组、中药治疗组、顺铂组。中药治疗组每天采用四君子丸0.0936 g/10 g,灌胃一次,连续14 d;顺铂组每周一次腹腔注射顺铂0.05mg/10 g,持续2次。然后取材,采用TUNEL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测定肿瘤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TUNEL法荧光染色显示:和Lewis肺癌组比较,中药治疗组、顺铂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和Lewis肺癌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和顺铂组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表明四君子丸能够干预Lewis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蛋白1(Nupr1)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凋亡机制的研究。方法:肿瘤抑制剂盐酸素(salinomycin)不同时间处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Cleaved Caspase-3、Nupr1的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Nupr1基因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upr1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 MMP-2、TIMP-1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Nupr1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未经肿瘤抑制剂salinomycin处理对照组相比较,salinomycin处理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Nupr1蛋白表达量下降,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Nupr1-siRNA转染组的迁移能力相比对照组未转染组下降(64.4±7.2)%,Nupr1-siRNA转染组的侵袭能力相比对照组下降(58.7±7.3)%。与未转染Nupr1-siRNA对照组相比较,转染后TIMP-1的表达明显上调,而MMP-2的表达则明显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upr1沉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出现大量凋亡。结论:Nupr1基因沉默后通过上调TIMP-1的表达,下调MMP-2的表达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进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体内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可在体内通过吞噬凋亡肿瘤细胞获取抗原物质,探讨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615小鼠的前胃癌细胞株造模,在体外用rmGM-CSF和rmIL-4从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为4组:小剂量化疗组、树突状细胞组、小剂量化疗+树突状细胞组和对照组,以BAX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在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观察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生存期,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小剂量化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小剂量化疗后瘤内应用树突状细胞,给药侧瘤体及对侧瘤体体积明显缩小(P<0.05),小鼠的生存率提高,体内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FC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40:1、20:1、10:1和5:1时72 h的杀伤率分别为87.64%、70.32%、34.63%和13.87%.并能特异性杀伤小鼠前胃癌细胞MFC(P<0.01).结论体外诱导分化的未成熟DC,能于体内捕获小剂量化疗诱导的凋亡肿瘤细胞所携带的肿瘤抗原,诱导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人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是否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cl-1在吉非替尼敏感细胞PC-9和耐药细胞H1975表达差异;梯度浓度的吉非替尼作用于PC-9细胞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中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cl-1在PC-9和H1975细胞内降解速度差异。结果:Mcl-1在PC-9细胞内的表达明显低于H1975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吉非替尼作用浓度的升高,Mcl-1表达逐渐降低,而Bcl-2和Bcl-x L表达基本不变,并且PC-9细胞内Mcl-1降解更迅速,半衰期明显缩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可能与Mcl-1的表达量上调,降解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sPD-1协同4-1 BBL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可溶性PD-1 (sPD-1)和4-1 BBL真核表达质粒体内转染进行基因治疗;观察接种不同剂量肿瘤细胞、不同治疗时间小鼠的成瘤率及肿瘤治疗效果;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组织切片检测肿瘤细胞浸润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s)的杀瘤效率.结果 转染4-1 BBL/sPD-1基因治疗后,接种低剂量(1 &#215; 104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接种高剂量(1&#215;105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也受到显著抑制.通过延长基因治疗,荷瘤小鼠的成瘤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减,至8周时成瘤率为0;基因治疗不仅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而且也使TGF-p、IL-10的表达下调;瘤组织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脾淋巴细胞的杀瘤效率显著增加.结论 利用体内存在的少量肿瘤可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激活;基因治疗适用于对手术、化疗、放疗后体内残存的少量肿瘤细胞的清除;当体内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时,适当延长基因治疗时间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的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金松双黄酮组、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组。采用MTT法研究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达64.81%,显著强于单纯紫杉醇作用组(P0.05),且两药合用可显著升高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率(P0.01),并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结论: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能够增强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基因Bc1-2、Bax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新近研究表明microRNA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96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抑制miR-196a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及细胞系中miR-196a的表达水平,通过转染miR-196a inhibitors抑制miR-196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miR-196a对NCI-H129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肺组织及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中miR-196a的表达水平出现了显著的上调,NCI-H1299细胞中转染miR-196a inhibitors能显著抑制miR-196a的表达水平且抑制miR-196a的表达能降低NCI-H129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论:定量PCR结果显示miR-196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而封闭其表达能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功能,提示miR-196a的表达上调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有可能作为将来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8.
薄芝糖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薄芝糖肽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内移植性肿瘤实验与体外细胞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肿瘤细胞增值程度、细胞凋亡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等进行研究.结果(1)薄芝糖肽在50、100、200μg/ml剂量下显著抑制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2)薄芝糖肽不能直接抑制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体外培养,不能诱导其凋亡.(3)薄芝糖肽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显著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TNF-α、IFN-γ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薄芝糖肽可通过促进TNF-α和IFN-γ的mRNA的表达,增加TNF-α、IFN-γ的分泌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P53蛋白难以进入细胞内部发挥治疗作用的瓶颈难题.将p53基因融合插入带有9个精氨酸作为穿膜肽的表达载体中表达融合蛋白CPPs-P53,并与没有穿膜肽的P53蛋白进行比较,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MTT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已成功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融合蛋白CPPs-P53和P53蛋白,且蛋白纯度均已达到90%以上;MTT检测表明,P53蛋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融合蛋白CPPs-P53与之相比,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显著增强,细胞生长抑制率有明显的提升,并且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现剂量依赖性;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也表明P53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但与P53蛋白相比较,融合蛋白CPPs-P53诱导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凋亡率是P53蛋白的2~3倍.由此说明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CPPs-P53比没有穿膜肽的P53蛋白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纤黏连蛋白重组多肽CH50对黑色素瘤B1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CH50多肽抑制肿瘤生长、侵袭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小鼠腿部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采用明胶电泳法检测B16细胞和黑色素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激活;以CH50多肽体外处理B16细胞或体内表达CH50,观察CH50下调MMPs表达以及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 B16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主要表达MMP-2,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则同时表达MMP-2和MMP-9。肿瘤组织中MMPs的表达明显高于体外培养B16细胞。CH50多肽对体外培养B16细胞的MMPs表达和激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处理后的B16细胞进入体内后表达MMPs的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体内转染表达的CHSO多肽亦可明显抑制肿瘤表达MMPs、并抑制肿瘤侵袭能力。结论 纤黏连蛋白重组多肽CHSO可以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激活,从而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