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武夷山甜槠群落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基础上,对武夷山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 p.ex Benth.) Tutch.)群落各组分的热值、群落能量现存量、能量年净固定量以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槠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树皮热值最高,细根热值最低。(2)甜槠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780584.1 kJ·m - 2,其中地上部分为678913.8 kJ·m - 2,占总量的86.98% ;地下部分为101670.3 kJ·m - 2,占13.02% 。(3)甜槠群落的能量年净固定量(1992年)为26856.2 kJ·m - 2·a- 1,林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能的转化效率为1.296% 。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黄山松群落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干重热值测定,对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分析讨论,测定结果表明,(1)黄山松群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树皮的干重热值最高,为22.14kJ/g,枯根的干重热最低,为16.27kJ/g。(2)黄山松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379832.3kJ/m^2,其中地上部分为275488.0kJ/m^2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珍稀植物福建含笑群落能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含笑 (Michelia fujianensis)群落各组分的热值、群落能量现存量、能量年净固定量和太阳能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差异 ,树干热值最高 ,花热值最低。福建含笑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859.93× 1 0 10 J/hm2 ,其中地上部分72 3.67× 1 0 10 J/hm2 ,占总量的 84.1 5% ;地下部分 1 36.2 6× 1 0 10 J/hm2 ,占 1 5.85%。福建含笑1 997年群落能量净固定量为 32 .72× 1 0 10 J/hm2 ,林地太阳光有效辐射能转化效率 1 .536%。  相似文献   

4.
小叶章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Ⅳ能量的固定和分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平 《生态学报》1995,15(1):23-31
小叶章草在生态系统年净初级生产力为30579。17kJ/m^2.a,其中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占37.64%,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占62.36%。不同植物器官(组分)的能量现存量差异很大,上部根占植物亚系统总能量现存量的54.87%,穗的能量现存量仅占0.03%,其它器官的能量现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茎>叶>根茎>枯落物>下部根茎>死根。不同植物器官(组分)热值含量水平亦存在较大差异,以去灰分热值比较,由大到  相似文献   

5.
海莲、秋茄两种红树群落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热值测定,对中国两种典型红树群落,即海南岛的海莲群落及福建九龙江口的秋茄群落样品热值、群落能量现存量、能量固定量以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红树群落各组分样品之间热值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叶、花的热值较高,而根、树皮的热值较低。(2)群落能量现存量海莲群落(1984年1月)高达178,627kcal/m2,秋茄群落为70,547kcal/m2,群落能量在不同组分以及不同高度层次上均有不同的分配比。(3)海莲群落(1983)、秋茄群落(1982)能量年净固定量分别为15,772kcal/m2和10,456kcal/m2,相应地对林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能的转化效率依次为3.01%和2.01%;红树群落比其他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能量固定能力及太阳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香港山坡地草本、灌木群落的植物能量生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收获法和植物热值分析,在研究香港桃金娘灌木群落、芒萁群落和鸭嘴草+野古草+金茅草地植物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基础上,探讨群落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以及植物能量现存量、净固定量和现存净增量.结果表明,芒萁具有较高的热值,而禾草植物的干重热值较低.草地、芒萁、灌木群落植物的能量现存量分别为18683、38436和65632kJ·m-2;能量净固定量为13286、20354和18784kJ·m-2·a-1;能量现存净增量为3437、9626和6695kJ·m-2·a-1.与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比,草地、芒萁、灌木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和能量现存净增量都较低.刈割实验也表明,随着人类干扰活动强度加大,植物能量净固定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鹤山马占相思人工林的能量现存量及能量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广东鹤山一个马占相思(Aeaeia mangiun)人工林的辐射能环境,优势种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生产力,群落的生物量及热值,定量地刻划了太阳辐射能被马占相思群群吸收、固定、转化、损耗、积累和分配的生物能量学过程。全年抵达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力4351.4MJ.m^-2.s^-1,能量量为14.8MJ.m^-2.s^-1,折合光能利用效率为0.34%,群落的能量正面量为193.9MJ  相似文献   

8.
福建秋茄红树林碳氢氮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文教  薛雄志  林鹏 《生态学报》1995,15(3):229-234
本文主要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20a生人工秋茄红树群落C、H、N素的含量、贮备及年动态。结果表明:(1)秋茄植物体不同组分C、H、N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含量范围分别为:C43.81%─51.22%、H4.50%─5.68%、N0.23%─1.80%,组分间差异程度顺序为C<H<N。原子数率为C(1)H(1.11─1.48)N(0.004─0.034)。(2)群落C、H、N素现存总库量分别为7457.53g/m ̄2、837.48g/m ̄2和73.61g/m ̄2,其中地上部分别占59.31%、58.40%和59.54%,地下部分别占40.69%、41.60%和40.46%。(3)群落年净固定C素、结合H素和吸收N素分别为1113.41g/m ̄2、124.37g/m ̄2和16.83g/m ̄2,其中用于群落自身增长而存留的分别为684.88g/m ̄2、77.15g/m ̄2和6.65g/m ̄2,经凋落物年输出的分别为428.53g/m ̄2、47.22g/m ̄2和10.18g/m ̄2。(4)群落年能量净固定量为43544kJ/m ̄2,年O_2净释放量为2969g/m ̄2。  相似文献   

9.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林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研究生物量、生产力的基础上,对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林中2种红树植物海桑和无瓣海桑各组分的干重热值、林分能量现存量、年能量净固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样品干重热值有一定的差异,树叶干重热值最高,纫根干重热值最低;海桑各组分样品干重热值比无瓣海桑相应组分稍高.林分能量现存量(1999年10月)为84774.72kJ·m^2,其中无瓣海桑种群能量现存量为54693.26kJ·m^-2,占林分总的64.54%,海桑种群能量现存量为30051.46kJ·m^-2,占林分总量的35.46%.林分凋落物的能量归还量(1999年)为24549.54kJ·m^-2·年^-1,其中无瓣海桑种群的能量归还量为17223.99kJ·m^-2·年^-1,占总林分的70.16%,海桑种群的能量归还量为7325.55kJ·m^-2·年^-1,占总林分的29.84%.林分能量净固定量为50391.4kJ·m^-2·年^-1,其中无瓣海桑种群和海桑种群的能量净固定量为分别为31778kJ·m^-2·年^-1和18613.4kJ·m^-2·年^-1.  相似文献   

10.
虾池生态系能量收支和流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一兵 《生态学报》2000,20(3):474-481
根据日本刺沙蚕作为动物性活饵在虾池食物链中的作用,对虾池生态系中的有机质收支,生物能量流动及其转化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虾池在养殖期间输入和合成的有机质能量为13725.14kJ/m^2,其中,初级产量为7523.82kJ/m^2,约占总输入的55%。有机质在养殖期间的支出量平均10359.38kJ/m^2,其中,生物呼吸7988.49kJ/m^2,占总支出的77%;对虾产量平均874.48k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the caloric value of plant samples, the standing crop of energy, net energy production and energy conversing efficiency of Castanopsis eyrei community were determined.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caloric values among the fractions of C. eyrei community being highest in that of bark and lowest in that of the microroots. The standing crop of energy in C. eyrei community was 780584.1 kJ ·m-2, in which the standing crop of energy accumulated i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678913.8 kJ · m-2, accounting 86. 98% of the total; that of underground was 101670.3 kJ · m-2, i. e. 13.02%. Net energy production was 26856.2 kJ · m-2 · a-1 for this community in 1992. To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on the stand, the energy conversing efficiency was 1. 296%.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马尾松群落能量分配及其生产的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鼎湖山马尾松群落各组分热值、能量现存量、能量净生产量及群落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马尾松各器官热值相差不大,为19.02~20.30 kJ/g(总平均 19.34 kJ/g);灌木层植物热值低于乔木层,为16.55~18.78 kJ/g(总平均17.82 kJ/g);草本层植物热值低于灌木层,为13.07~16.16 kJ/g(总平均15.03 kJ/g)。(2)群落能量总现存量随时间而增加,且组分分配比例因年份不同而异。在 1990、1995和2000年分别为167 141.4、270 295.9和321 294.3 kJ/m2,其中乔木层占93.4%、79.8%和86.7%,林下层占3.5%、10.6%和7.2%,而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仅占3.2%、9.5%和6.1%。(3)群落在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期间能量净生产每年分别为 1 7083. 2 kJ/m2 和 21 571. 8 kJ/m2,其中乔木层占 96. 6%和95 5%,林下层仅占3.4%和5.0%。所有能量生产量中,群落自身增长能量(即年能量存留量)占 72.7%和57.6%,而释放到其它子系统的能量占27.3%和42.4%。(4)群落太阳能转化效率在 1990~1995 年和 1995~2001年分别为0.759%和0.958%,10年平均为0.873%。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东山滨海沙地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福建东山县海岸带红壤性风积沙土与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各组分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及能量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1 681.84 g·m-2和317 79.31 kJ·m-2;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 129.87 g-1·m-2和10 71.0kJ·m-2;红壤性风积沙土的木麻黄群落各组分热值范围为19.84~21.70 kJ·g-1,各组分能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为:干(38.09%)>枝(19.48%)>根(17.09%)>叶(16.86%)>皮(6.83%)>枯枝(0.88%)>果(0.77%),凋落物能量归还量为9 070.47 kJ·m-2·yr-1,群落能量的净固定量为31 298.70kJ·m-2·yr-1;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各组分热值在19.98~21.39kJ·g-1,其中枯枝热值最高,根最低;各组分能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为:干(46.93%)>根(16.44%)>枝(13.92%)>枯枝(12.28%)>皮(5.87%)>叶(3.90%)>果(0.66%),凋落物能量归还量为2 061.77 kJ·m-2·yr-1,群落能量净固定量为12 662.82 kJ·m-2·yr-1.红壤性风积沙土上的木麻黄群落现存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均要高于均一性风积沙土,原因是红壤性风积沙土的沙土层薄(<20 cm),土壤保水肥的能力要强于沙土层厚(>100 em)的均一性风积沙土.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羊草草甸草原主要植物种群能量积累和分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甸草原,羊草、拂子茅、碱茅和虎尾草各器官热值的季节变化呈波动型,但总的规律是穗>叶>茎>立枯体.4种植物种群地上部能量现存量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能量积累量为羊草>拂子茅>虎尾草>碱茅.能量增长率一般呈双峰曲线,第一次峰值出现在抽穗期,第二次在种子成熟期,生长末期出现负值.地上部能量的水平分布规律,不同生育期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率不同.4种植物种群能量的垂直分布规律相似,即地上部能量的垂直空间分配格局基本上呈塔形,最大值出现在10-30cm空间内.地下部能量垂直结构由地表至土壤深层呈典型的倒塔形,最大值在0-10cm层.地下部的能量现存量约为地上部的3-4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生物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热值测定,对东北东部帽儿山地区21年生人工落叶松(Larix gmelinii)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热值随植物种类、器官、分布层次、年龄及季节而发生变化。(2)生态系统中活植物体的能量现存量为269.719×1010J/ha,而枯死体中的能量现存量为36.817×1010J/ha,其中凋落物层和立枯体中能量贮量各占84.04%和15.96%。 (3)生态系统能量净固定量为264.346×109J/ha·yr,其中29.49%的能量存留在植物体中,用于植物净生长。生态系统年能量归还量为88.809×109J/ha,其中32.39%的能量在当年被分解释放,余下能量积累于凋落物层之中;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为2.299%,与其它森林植物群落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系统是高效率的能量代谢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生物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热值测定,对东北东部帽儿山地区21年生人工落叶松(Larix gmelinii)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热值随植物种类、器官、分布层次、年龄及季节而发生变化。(2)生态系统中活植物体的能量现存量为269.719×1010J/ha,而枯死体中的能量现存量为36.817×1010J/ha,其中凋落物层和立枯体中能量贮量各占84.04%和15.96%。 (3)生态系统能量净固定量为264.346×109J/ha·yr,其中29.49%的能量存留在植物体中,用于植物净生长。生态系统年能量归还量为88.809×109J/ha,其中32.39%的能量在当年被分解释放,余下能量积累于凋落物层之中;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为2.299%,与其它森林植物群落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系统是高效率的能量代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