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矮牡丹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延安万花山不同生境下矮牡丹种群年龄结构与表现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天然侧柏林缘下的矮牡丹种群属稳定发展的种群,其动态符合负指数方程N=1774。014,e^-0.1375t。而在较郁闭的辽东栎林下,矮牡丹种群呈阶段性更新循环。种群平均密度和单株最大年龄与所处生境有关。种群的表现结构因样地所在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以及生长速度的不同而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矮牡丹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矮牡丹 (PaenoniasuffruticosaAndr .var .spontaneaRehd .)属毛茛科 (Ranunculaceae)芍药属植物[1] ,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山西稷山马家沟、永济水峪口 ,陕西延安万花山、华阴二仙桥等地 ,其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根作“丹皮”入药 ,既是宝贵的花卉种质资源 ,又是优良的药材资源 ;且为栽培牡丹的原始种之一[2 ] 。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和 2 0世纪 60年代的大量采掘 ,致使矮牡丹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生态位的概念自Grinell的“生物在栖息地所占…  相似文献   

3.
朱志红  王刚 《生态学报》1994,14(1):40-45
以矮嵩草无性系分株和分蘖分别作为其种群的基本单元,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种群的动态与调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每分株的分蘖数,叶片数及分株个体地上生物量增加。分初期和末期较高,而且都不属于密度制约性的死亡。矮嵩草我重种群结构水平的数量调节是由最外层次(叶片层次)的数量变化引起的,进而影响到较内层次上结构单元的大小和数量。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矮牡丹致濒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峰 《生态学报》2003,23(7):1436-1441
矮牡丹是我国特有种,为国家3级濒危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山西南部(稷山和永济)和陕西中北部(华山、铜川和延安)。矮牡丹分布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是: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较少,立地条件较差。在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中,矮牡丹往往多为伴生成分。偶尔可成为灌木层的优势种。矮牡丹濒危的主要原因有:(1)开花和结实率较低,产生的种子较少;(2)种子的特殊休眠特性导致萌发率较低;(3)生长发育缓慢;(4)竞争能力较弱和(5)人为干扰严重。此外。针对矮牡丹的濒危现状和原因,还提出了科学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矮牡丹的分布格局及其生存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山西稷山马家沟,永注水峪口,陕西延安万花山,华阴二仙桥4个地区矮牡丹生存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研究,TWINSPAN分类将矮牡丹生存群落分为10类,分类结果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以了有效的验证,说明矮牡丹适应能力较强,但除了在地带性顶级群落辽宁栎林下矮牡丹能形成灌木层优势种外,在其它群落中,矮牡丹只属于群落的伴生成分,用Morista指数法,负二项指数法和方差均值比3种方法对矮牡丹种群进行了分布格  相似文献   

6.
以矮嵩草无性系分株和分蘖分别作为其种群的基本单元,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种群的动态与调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每分株的分蘖数、叶片数及分株个体地上生物量均增加.分蘖死亡率和叶片死亡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蘖死亡率的高峰出现在生长季末,叶片死亡率在生长初期和末期较高,而且都不属于密度制约性的死亡。矮嵩草多重种群结构水平的数量调节是由最外层次(叶片层次)的数量变化引起的,进而影响到较内层次上结构单元的大小和数量。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元宝山冷杉是广西特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数量不足900株,在元宝山自然保护区设置5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并进行种群动态谱分析;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进行处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幼苗个体比例大,大个体级死亡率较高,个体胸径超过21cm后,生命期望陡降,谱分析表明,种群的动态过程存在周期性,由于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影响及林窗效应,种群结构有波动性变化过程,元宝山冷杉种群当前仍为稳定型种群,元宝山冷杉种群呈现聚集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有差异;幼苗,幼树阶段为集群分布,中龄阶段向随机分布发展,大树呈均匀分布,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群落内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不同种群的结构变化,于2007年、2008年、2012年分别对皖南仙寓山双坑村、浙江天目山桐坑村及福建梅花山的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寓山的1214株南方红豆杉中,幼苗占80%;天目山有510株,幼苗占39.61%,其次是9 m以上的古树,占22.16%;梅花山有174株,幼苗占70.11%,古树占20.11%。3个种群的天然更新都呈缓慢增长状态,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从幼苗到幼树的生长阶段死亡率高。因此,对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的保护重点应放在幼苗和幼树阶段。  相似文献   

9.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   总被引:69,自引:5,他引:69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刘庆钟章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610041)(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AdvancesinEcologicalResearchofClonalPlantPopulationandSomeRe...  相似文献   

10.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编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根据试验结果编制幼苗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波动,出现多个死亡高峰,个体胸径超过18cm后,期望寿命陡降,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一年生幼苗死亡率高达48%。  相似文献   

11.
牡丹籽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毛茛科芍药属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12,13-dehydromicromeficacid(2)、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3)、山奈酚(kacmpferol,4)、木犀草素(luteolin,5)、芹菜素(apigenin,6)、柯伊利素(chrysoeriol,7)、反式葡根素(trans-ε-viniferin,8)、顺式葡根素(cis-β-viniferln,9)、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豆甾醇(stigmasterol,12)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部位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13.
Ten different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of arbitrary sequence were used in Capillary and Air Thermocycler to amplify genomic total DNA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subsp. spontanea and P. rockii isolated from several local populations in Shanxi,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Under the strictly standardized amplification condition for all the primers, these primers yielded clear and reproducible bands corresponding to amplified products and separable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mong a total of 71 bands amplified, 16(22. 5%) were polymorphic in a single individual of P. suffruticosa subsp. spontanea, while among a total of 76 bands 21(27.6%)were polymophic in a single individual of P. rockii. On an average,the pairwise marker difference between band profiles of conspecific individuals (different populations) was 7.9 for P. suffruticosa subsp. spontanea and 8.7 for P. rockii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arker difference between P. suffruticosa subsp. spontanea and P. rockii was 10.3. Obviously, greater number of plants and primers will be required to detect satisfactorily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Thes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versity was low for the two endangered species. RAPD as a molecular marker was useful and feasible for detecting th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species of wild moutans. And it was also potential for studying evolutio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以采自菏泽牡丹园的牡丹‘凤丹’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人工海水(0%、8%、16%和24%)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lomus mosseae对牡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以不接种为对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接种AM真菌能提高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大K+/Na+比值,减少叶片脯氨酸含量。结论认为,AM真菌能改善牡丹叶片的渗透调节,增强牡丹耐盐能力,促进了盐胁迫下牡丹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牡丹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出现核液泡,其具有消化和转移细胞核中降解产物的功能。细胞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前期Ⅰ,核糖体数量减少,质体、线粒体结构简化;末期Ⅰ和前期Ⅱ,出现细胞器带,四分体时期,细胞器分散开,结构较清晰,核糖体密度最大。小孢子时期,各结构简化,数量减少,至成熟二胞花粉时,细胞器丰富,结构恢复清晰。牡丹生殖细胞初期具壁,游离在营养细胞质内后壁消失,始终不含质体。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和营养构成“雄性生殖单位“(MGU)。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出大花黄牡丹在树龄10a之前和20~25a之间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和竞争自疏,20a左右为其生理寿命,35a左右为极限寿命;大花黄牡丹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表现为衰退型种群;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20a内种群幼苗数量和总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下降了大约30%;大花黄牡丹种群存活表现为Deevey-Ⅰ型,早期个体死亡极高,幼龄苗木严重不足;现行种群数量主要是靠自身的萌蘖繁殖来维持。导致大花黄牡丹濒危的可能原因是大花黄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