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湖日本沼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湖日本沼虾产卵场位于全湖沿岸带.越冬虾主要繁殖期为春夏季(4月中旬~7月中旬,水温20.5~31℃)。当年虾繁殖期为秋季(7月中旬~9月中旬,水温31~23℃),7月中下旬为新老世代交替期.非繁殖季节雄虾多于雌虾,繁殖季节雌虾多于雄虾.越冬虾绝对繁殖力明显大于当年虾.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直线相关.相对繁殖力RW为常数,其95%置信区间为1067.76±16.94eggs·g-1。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描述了日本沼虾摄食、领域、防御与攻击、清洁及交配行为,并与其它沼虾类、对虾类、虾蛄类等甲壳动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日本沼虾在水温10℃以上摄食行为活跃,其领域行为明显,防御与攻击行为主要用第2步足。雌虾交配前可能分泌性外激素,雄虾用小触角接收这种激素,从而表现出交配行为。雌虾交配前要进行生殖蜕皮。其交配行为包括试探、守卫、攀爬、拥抱、交配及后守卫等6个连续阶段,在交配阶段排放精荚,持续时间仅2-3s。  相似文献   

3.
日本沼虾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云龙  堵南山 《动物学报》1997,43(3):243-248
对日本沼虾精子发生全过程的电镜观察表明: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分散,胞质内有线粒休、内质网的分布。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块状,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内质同多小泡多。次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大多分布于核膜内侧,内质网聚集成团,精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胞核增大,核侧形成内质同多小泡的聚合体;中期的核内染色质浓缩,同时形成空囊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未经室内和经室内养殖的雄性日本沼虾进行了研究。,发现随虾体长的增长,共相对螯足长不断增大,鳌足的颜色由清亮变为土黄色,更大的个体螯足可变为墨绿色或蓝色,性腺体重指数也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雄虾在其个体发育中形成三个不同的形态型:小螯足型、中螯足型和大螯足型。  相似文献   

5.
日本沼虾触角腺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日本沼虾触角腺进行了组织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触角腺可分为端囊、迷路和肾管三部分。端囊部分的细胞呈柱状,细胞核位于基部或中部;迷路部分的细胞也呈柱状,其顶端具刷状缘,核位于细胞的基部或中部,迷路部分可分为二个亚区;肾管部分的细胞柱状或较为扁平,核位于细胞顶端,肾管部分可分成三个不同的亚区。  相似文献   

6.
日本沼虾血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甲壳动物血细胞的种类、数量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目前,在这个领域中,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海水品种[’-’]。本研究以淡水经济虾类——日本沼虾为对象,对上述领域进行初步探讨,以丰富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l染获试用的染液种类和配方、配法参照文献[8,9]。1.2不同固定剂固定血细胞试验用 lmL注射器(5号针头,下同)先吸取 0.lmL待试验固定剂/ 0.75%生理盐水,再抽取等量血淋巴,混匀后,滴一滴在干净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形态。l.3血涂片制作选健康日本沼虾【Macrobrachiu。 nm…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的人工种间杂交及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名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但近年来,青虾的性状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包括性早熟、规格变小、商品率低、抗病力下降等,严重地影响了青虾养殖业的效益,因此有必要对青虾进行遗传改良。由于虾类种内变异很小1,种间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但沼虾类的人工种间杂交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Macrobrachium hainanense)的人工种间杂交,并借此探索虾类的遗传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8.
日本沼虾主要动脉血管组织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日本沼虾七条动脉血管进行了组织学的比较。结果表明,七条动脉 管可依组织学结构的不同而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血管包括:中央动脉,前侧动脉,肝动脉,腹下动脉,胸下动脉和胸动脉,其管壁由内而外分别为基板,细胞层和结缔层。基板和结缔组织内皆具有弹性纤维或类似弹性纤维物质。  相似文献   

9.
日本沼虾继饥饿后补偿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1℃条件下,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湿重, 0.52~0.64 g )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18 d;处理组S2、S4和S8分别饥饿2、4和8 d后再饱食投喂16、14和10 d.结果 饥饿结束时各处理组的湿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S2、S4组与对照组间的湿重差异不显著,而S8组的湿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生长时各处理组的湿重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生长率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又逐步达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日本沼虾标准代谢率降低.在恢复投喂后又逐步回升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不仅是由于增加食欲,提高了摄食水平,同时也改善了食物转化率.因此,补偿生长是这两种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丁香酚和日本沼虾为对象,研究了丁香酚对日本沼虾因温度的急剧变化和形态测量所造成的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丁香酚浓度为500 mg/L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存活率开始呈显著下降趋势的温差幅度分别为10和14℃;当温差为18℃时,对照组存活率为0,实验组存活率为0.653±0.033;当温差达到10℃后,实验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活率(P<0.05).形态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断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丁香酚可明显提高日本沼虾存活率,并显著抑制日本沼虾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和日本沼虾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鉴别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甲壳动物的蜕皮、繁殖、神经活动、色素活动、心跳、渗透压以及血糖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均受内分泌激素的调控[1]。在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表明,胃肠激素具有调节消化吸收过程、保护胃肠黏膜和控制动物摄食行为等多项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眼子菜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耀东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i001-i002
青海湖现有眼子菜科植物共3属11种,其中有7个是新发现的特有种:1.Potamo geton miniatus Y.D.Chen 2.P.erhaiensis Y.D.Chen 3.P.applanatus Y.D.Chen 4.P.bracteatus Y.D.Chen 5.P.leptanthus Y.D.Chen 6.P.nanus Y.D.Chen 7.Zannichellia qinghaiensis Y.D.chen并有海生植物(Ruppia maritima)区系成分出现。  相似文献   

13.
日本沼虾输精管的结构及其在精荚形成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输精管的结构及其在精荚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输精管从形态结构上可分为近端输精管、卷曲输精管、远端输精管和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四部分。各部分的管壁皆由分泌上皮、基膜、肌肉层和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分泌上皮包括高度明显不同的低柱状上皮和高拄状上皮两部分。输精管各部分管腔内含有处于不同形成阶段的精荚。进入近端输精管内的精子被支撑在一种嗜酸性基质中。近端输精管的分泌物主要帮助形成精子团,同时形成精荚壁的极小部分。卷曲和远端输精管分泌形成精荚壁的绝大部分,其分泌物由细胞顶端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分泌产生。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具有贮存精荚的作用,其分泌上皮也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产生分泌物包裹在已基本形成的精荚外侧,管壁肌肉层在雌雄交配时将管腔内的精荚切割成适宜长度并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4.
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繁殖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魏辅文  胡锦矗 《兽类学报》1994,14(4):243-248
本文分析了1978-1992年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研究区内的野生大熊猫繁殖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雌体6.5岁初发情,7.5岁交配产仔,20岁繁殖基本停止;雄体7.5岁初发情,8.5岁能获交配权,20岁繁殖基本停止。年繁殖率为62.5%,其中单胞胎为58.33%,双胞胎为4.17%。此外,1983年冷箭竹开花枯死,延迟了大熊猫的发情期,这可能与竹了开后大熊猫觅食行为改变及摄入影响繁殖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网湖水域中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网湖1368枚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研究表明:前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3-5之间,4个者居多;所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1-4之间,2个者居多。壳长与壳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7.2406T+2.4392,贝壳的角质层最薄,呈棕褐色或者黑色;核柱层稍厚,呈黄褐色;珍珠层最厚,皎白闪亮。生长轮在棱柱层上和珍珠层外表面清晰可见。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细弱,只在近壳顶处较明显;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黄褐色者为雌蚌。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粗壮,且整个背部都十分显著;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红色或红褐色者为雄蚌。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郭聪  王勇 《兽类学报》1997,17(4):279-286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以湖滩上的芦苇+荻或薹草沼泽为最适栖息地,枯水季节,多在其上生长、繁殖。汛期,随着湖水上涨,湖滩面积缩小,东方田鼠在拥挤的的压力下或直接被洪水所迫,越过防洪堤迁入垸内。东方田鼠在湖滩及农田间的迁移主要取决于湖水水位及种群密度,无固定的迁移时间。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主要分布于靠近防洪堤一带,其捕获率随着与防洪堤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个体较大的东方田鼠迁移距离较远。在迁移期,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的性比在不同的距离上无显著差异。湖水回落时,东方田鼠随湖滩出露而迁回沼泽草地。回迁时,个体较大的雄性首先回迁的比例较高。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栖息在荒坡地的种群密度大于在农田中的种群密度;东方田鼠不在农田越冬,小部分可在岗地荒坡中越冬,但少有增殖。按迁移动因看,此种迁移乃洪水逼迫所至,而由逼迫外迁和自动回迁构成循环,保证了种群对湖区特殊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长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长湖位于湖北省荆州地区,面积133.2km~2是江汉湖群中较大的淡水湖。湖中分布有4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12个群丛,湖中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四个植物带。水生植被生物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患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虾苗病灶分离到10多株菌株,其中一株经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经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测试,为木糖葡萄球菌,其主要特性为拟球状(直径0.8-1.1μm),革兰氏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阿拉伯糖、蔗糖及甘露醇产酸,β-半乳糖甘酶、过氧化氢酶及脲酶阳性,氧化酶,血浆凝固醇、V-P反应,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最适生长温度、盐度和pH值范围分别为28-37℃、0%-2%、6-9,对红霉素、卡那毒素、头孢氨苄及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苗肌肉白浊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典型病虾苗 ,进行细菌分离、除菌组织悬液制备及人工感染试验、超薄切片、病毒粗提取 ,结果表明 :从白浊病病虾的肌肉、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细菌以5× 1 0 8CFU/mL浓度浸泡感染正常沼虾苗不能复制疾病 ;病虾除菌组织过滤液以 1∶5 0、1∶2 5 0浓度浸泡感染正常虾苗 ,7d后可发病 ,并出现典型的肌肉白浊病症状 ,氯仿处理不能破坏病毒的感染力 ;病虾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肌肉间隙组织中存在 2 1— 2 3nm大小的球状病毒 ,病虾组织浆经氯仿处理、PEG沉淀、磷钨酸负染后可见到大量 2 2— 2 4nm大小的球状病毒颗粒。上述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河谷苏铁天然植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其邻近地区陆续发现的苏铁天然植物群落,为本属植物在欧亚大陆内陆分布的最北边缘。其中,面积最大和保存较好的是渡口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植物群落。本文研究了这个群落的分布与生境、生长状况、外貌、种类组成以及群落的综合特征等。认为具有稀树草原的特点,而这里的稀树草原是次生性质的,苏铁群落是其中幸存的残遗植被类型。这对研究我国植物地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