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绒鼠是中国滇西北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它也是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用U 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916只大绒鼠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调查点位于我国十一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在此,将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和体表寄生虫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有756只大绒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虫,侵染率为83%.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86种,包括51种恙螨, 23种革螨, 7种蚤和5种吸虱.其中17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因此大绒鼠很可能成为鼠疫、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2.
吸虱是寄生于真兽类哺乳动物体表的专性吸血寄生虫,广布于世界各地。云南省已知吸虱昆虫9科13属44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吸虱科、属、种的81.82%,59.09%,45.83%。文章参考大量相关文献,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和宿主动物4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吸虱的物种多样性。云南省吸虱特有种有13种,占云南省已知吸虱种类的29.55%,27种为东洋种,15种为古北和东洋两界兼有种,广布种9种。吸虱在5个地理小区的分布,以横断山中部和横断山南部2个地理小区的吸虱物种多样性较高,其它3个区的物种多样性较低。相对于全国而言,云南省吸虱物种多样性较高,吸虱的宿主动物种类丰富。但蚤、恙螨和革螨等其它体表寄生虫相比较,兽类宿主动物体表吸虱的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体表寄生虫,1科(属)阶元的吸虱其宿主多为相对一致的1个科(属)动物阶元,反映了吸虱宿主特异性较高的事实,吸虱昆虫与其对应的宿主动物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一对一"的寄生关系,这是吸虱昆虫与其宿主动物协同进化的生态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可能是云南省部分鼠疫流行区的储存宿主之一, 其体表的某些寄生虫种类可能是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为了解洱海周边地带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 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采自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的431头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进行了研究。用构成比(C), 侵染率(P)和平均丰富度(A)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调查点位于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 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结果表明: 431头褐家鼠中307头寄生有体表寄生虫, 侵染率为71%。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47种, 包括23种恙螨、16种革螨、6种蚤和2种吸虱, 其中1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媒介。结果提示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1至2015年对云南省30个县(市)的现场调查,本文对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体表螨类(革螨和恙螨)的感染状况和相关生态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常规统计短尾鼩体表螨类的构成比(C_r)、感染率(P_M)、平均多度(M_A)和感染度(M_I)。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J)比较螨类物种相似度。用Margalef指数(M_f)测定螨类物种丰富度,同时计算螨类科属级物种多样性(D_F、D_G、D_(G-F))。用聚块指数(m*/m)和负二项分布的K参数(k)测定优势螨种的空间分布型。用协调系数(V)测定革螨和恙螨两大类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所调查的30个县市中,从10个县市累积捕获到348只短尾鼩,采集到螨类15541只,分类鉴定为10科24属103种,恙螨物种丰富度(M_f)高于革螨,但革螨科属物种多样性各指标(D_G=2.80,D_F=2.32,D__(G-F)=0.17)均高于恙螨的相应指标(D_G=1.43,D_F=1.26,D_(G-F)=0.12)。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普遍,总感染率(P_M=80.75%)、总平均多度(M_A=44.66螨/鼩)和总感染度(M_I=55.31螨/鼩)均较高,革螨的这三项指标明显高于恙螨(P_M:χ~2=182.580,P 0.001;M_A:Z=-12.495,P 0.001;M_I:Z=-0.371,P 0.05)。两大螨类之间呈较低程度正协调(V=0.18,P 0.001)。短尾鼩地厉螨(Dipolaelaps anourosorecis)是短尾鼩体表的优势革螨(C_r=92.79%),密点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densipunctatum)是优势恙螨(C_r=23.10%),两种优势螨种在短尾鼩不同个体间呈聚集分布(m*/m 1,k 0)。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存在差异,螨类更倾向于感染雌性和成年短尾鼩。雌雄短尾鼩体表恙螨种类相似度较低(J=0.31),革螨种类相似度相对较高(J=0.65)。不同年龄短尾鼩体表恙螨种类相似度很低(J=0.17),革螨种类相似度也较低(J=0.28)。结果表明,云南省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普遍,感染程度重,螨类物种多样性很高。密点纤恙螨是优势恙螨,短尾鼩地厉螨是优势革螨,两种优势螨种均呈聚集分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存在性别偏倚和年龄偏倚。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湖北西部恙螨科Trombiculidac 4新种,吴氏叶片恙螨Trombiculindus(Plumosicola)wuhouyongi Liu et Ma,sp.nov.。武陵山纤恙螨Leptotrombidium(Leptotrombidium)wulingshanense Liu,Xiang et Ma,sp.nov.,猪尾鼠纤恙螨L.(L.)typhomyis Liu et Ma,sp.nov.和敦清徐氏恙螨Hsuella dunqingi Liu et Ma,sp.nov.,文中综合讨论了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体外已知16种寄生虫,蚤、螨和吸虱的地理分布及与宿主动物的关系等问题。模式标本存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6.
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251只大足鼠体表寄生螨进行了调查.调查点是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恙虫病和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大足鼠已经被鉴定为鼠疫、汉坦病毒、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储存宿主.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足鼠携带好几种与人兽共患病有关的螨类.为了丰富大足鼠体表寄生螨的研究,在此,对大足鼠的体表寄生螨群落和体表寄生螨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有191只大足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螨,侵染率为76%.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螨有35种,包括15种恙螨和20种革螨.其中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因此大足鼠很显然成为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构成比、总感染率、总平均多度、总感染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常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了云南省内三个不同纬度梯度中黄胸鼠和褐家鼠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分布差异和分布规律。捕获两种家鼠共944只,从其体表共采集到6409只恙螨,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亚科10属64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纬度地区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中、高两个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中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总感染率(P)、总平均多度(MA)和总感染度(MI)均明显高于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P0.001)。低纬度地区的主要螨种是地里纤恙螨、英帕纤恙螨和微红纤恙螨;中纬度地区的主要螨种是褐鼠囊棒恙螨;高纬度地区的主要螨种是林谷棒六恙螨和攸氏无前恙螨。黄胸鼠和褐家鼠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感染状况、优势螨种构成和生态分布等因纬度和海拔梯度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蜱螨,研究我国东北边境地区鼠体外寄生蜱、革螨和恙螨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东北边境6市县9种鼠体采获寄生蜱螨16 565只,计16属39种,其中蜱类3属4种,革螨8属20种,恙螨5属15种.优势种群:全沟硬蜱(75.6%);耶氏历螨(25.5%),厩真历螨(21.1%);波氏新恙螨(35.0%),高丽新恙螨(22.7%).不同鼠体寄生蜱、革螨、恙螨的主要种类组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云南省微板无前恙螨Walchia micropelta的分布规律及感染情况,2001—2015年选取云南省33个县(市)进行恙螨的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微板无前恙螨的构成比、感染率、平均多度和感染度,并比较其在不同生境、地域和海拔的感染差异。采用扩散指数、I指数、聚块指数和CA指数分析微板无前恙螨的空间分布型;用协调系数分析微板无前恙螨和葛洪无前恙螨W.koi的种间协调关系。结果显示,在22个调查点采集到微板无前恙螨4 014只,占全部恙螨的3.15%,且广泛分布于20种宿主体表;微板无前恙螨多采集于云南省南部,在低海拔地区、山区和室外生境的数量丰富;不同年龄宿主体表的微板无前恙螨的感染存在差异,成年宿主恙螨的构成比、感染率和平均多度均高于未成年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板无前恙螨与葛洪无前恙螨在黄胸鼠Rattus tanezumi体表存在正协调关系(V=0.12,P 0.05)。由此可见,云南省微板无前恙螨分布广泛,但其宿主特异性低,多聚集分布于啮齿动物上。地域、海拔、宿主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对微板无前恙螨的感染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丽琴  郭宪国  吴滇  王乔花 《昆虫学报》2009,52(12):1328-1337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可能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立克次体痘等人兽共患病的媒介。本文报道了云南省28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的野外调查结果, 运用物种数、平均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小兽寄生革螨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 (SPSS 16.0软件)对18种主要小兽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在云南省28个县(市)共捕获到小兽14 544头, 隶属于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食肉目)10科35属67种, 在捕获的小兽体表采集到革螨80 791头, 经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分析表明: 主要的宿主动物为黄胸鼠 Rattus tanezumi、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纳氏厉螨Laelaps nuttalli、毒厉螨L. echidninus和贵州厉螨L. guizhouensis为革螨的优势种。齐氏姬鼠A. chevrieri、社鼠N. confucianus和黄胸鼠R. tanezumi体表寄生的革螨种类最多;臭鼩鼱Suncus murinus、齐氏姬鼠A. chevrieri和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的革螨群落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革螨群落的相似程度与相应小兽的亲缘关系及所处生态环境的相似性是基本一致的, 分类地位和生境选择相似的小兽, 它们的革螨群落也被聚为一类。革螨物种数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呈现两个峰值, 最大峰值出现在25°~26°N之间;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呈单峰分布格局, 峰值在海拔2 000~2 500 m之间。革螨和小兽的多样性沿纬度梯度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也均表现出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 峰值分别出现在北纬25°~27°N和海拔2 000~2 500 m之间。结果提示云南革螨群落种类丰富, 多样性高。云南革螨物种数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可能直接受到古北和东洋两区系边缘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