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液培养是作物营养生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连作晚稻生育初期,正值梅雨季节,培养过程中极易遭受霉菌的污染。去年入秋前,气候反常,长期高温阴雨,甚至在水稻生育中,后期也出现了污染情况,严重影响试验工作的开展。为控制霉菌的生长,我们将杀菌剂托布津添加在培养液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地育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双季晚稻旱地育秧已普遍采用。但双季早稻采用旱地育秧尚少。我们在1992年在湖南对早稻旱地育秧与湿润育秧作了对比试验。旱地育秧于3月15日播种,即连续遇到12天的日最低温3—4℃、最高温8—9℃的阴雨天气。湿润育秧于3月28日播种,二种方法育秧均覆薄膜。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湘北第三代二化螟对杂交晚稻危害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黄绍华  刘琴乐 《昆虫知识》1997,34(6):321-323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湘北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在早、中稻上危害较重,随着杂交晚稻的推广,其为害逐年加重[1],根据1990~1996年大田调查结果统计,杂交晚稻第三代造成的被害株率达13.2%,大大超过防治指标。1979~1981年,我们进行了三代二化螟对杂交晚稻危害特点的研究,并和常规蹈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组合)杂交组合,四优4号、四化6号、V41×S;常规品种,闽晚6号(籼)、盐选203(籼)、桂东1号(粳)。1.2大田试验处理大田观察设四优4号、四优6号、闽晚6号(ck)3个处理…  相似文献   

4.
双季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试验,我们初步提出了土池大量培养和茬口田大面积生产藻种等一系列的培养和生产藻种的技术措施;生产了30吨的鲜藻种接种到晚稻田中。经过加强管理,先锋大队990亩晚稻田全部养藻化。接种的藻生长旺盛,平均产量达到1000斤/亩以上。抽样测产估计,晚稻田中鲜藻量达到500吨。晚稻田养藻使水稻增产约10%,个别达到20%以上。因此,晚稻田放养固氮蓝藻为晚稻开辟了新的有希望的肥源。    相似文献   

5.
双季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8,6(3):299-310
通过晚稻田大面积放养固氮蓝藻试验,我们初步提出了土池大量培养和茬口田大面积生产藻种等一系列的培养和生产藻种的技术措施;生产了30吨的鲜藻种接种到晚稻田中。经过加强管理,先锋大队990亩晚稻田全部养藻化。接种的藻生长旺盛,平均产量达到1000斤/亩以上。抽样测产估计,晚稻田中鲜藻量达到500吨。晚稻田养藻使水稻增产约10%,个别达到20%以上。因此,晚稻田放养固氮蓝藻为晚稻开辟了新的有希望的肥源。  相似文献   

6.
影响褐飞虱猖獗和为害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1977—1983年关于褐飞虱(Niloparvata Lugens St?l)迁飞和猖獗因素研究和观察的结果。褐飞虱在我省田间不能安全越冬,早稻上最初虫源系由冬季气温较高的南部地区依次长距离迁飞而来。连作晚稻一般受害不重,虫口高峰即为害盛期是在晚稻抽穗以后。造成在晚稻上猖獗的虫源固有本地的和陆续由南方迁入的,但主要系在晚稻移栽以后的8月中旬,由西南一季中稻区长距离迁入的。至于晚稻后期的受害程度,在这7年的虫口条件下,主要受后期尤其9月高温的影响。褐飞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南方性害虫,即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30℃适温条件下,2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代,加之产卵量多,所以在晚稻上短时期内即能猖獗成灾。构成我省晚稻虫口基数的主要虫源,系夏季以后8月中旬迁入的虫口,决定晚稻受害程度的主要系9月份高温。但是造成褐飞虱猖獗的根本原因是感虫品种的推广和有利于虫口上升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7.
1954年,作者因研究连作晚稻提早成熟问题,作水稻春化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晚稻种子经过春化处理后,生长期可以缩短,在连作时延迟播种,但不延迟成熟(与间作晚稻收获期很接近),且有可能提高产量的趋势;兹将试验情形及结果叙述于后。一.春化的方法开始春化时,先用水将种子浸胀,浸水时间约二天,每天换水二次;次用布包裹,每日分上、下午二次解开布包检视,并用温水洗过,以保持布包种子内有足够的空气,水分与温度,约经二日,种子中已有少量萌动,其胚根突破种皮,约占全数2—3%,其余各种子,胚部都已肿胀;乃将布包打开,在通风房内铺成一薄层;二、三日后,种子肿胀的胚部,已不复见,为防止种子过分干燥影响生活力起见,将种子堆积约半寸厚,但每日分上、下午二次  相似文献   

8.
稻田水旱复种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稻田的水旱复种轮作种植模式,以"冬闲-早稻-晚稻"模式连作为对照处理A,设计了4种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B),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C),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D),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E))。通过2014—2016年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主要是晚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更具有产量优势,晚稻产量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与冬闲连作对照相比,其他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同时更加有利于固定有机碳;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是一种增产、改善土壤肥力的种植模式;处理C和处理E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从品种搭配、栽培技术等方面寻找减轻三化螟为害的措施,是经济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现将我们几年来的观察叙述如下: 一、三化螟发生期与水稻 生育期的关系 我县三化螟一般发生四代。第一、三代为害早、晚稻,造成枯心;第二、四代为害早、晚稻,造成白穗。发生期大致是:第一代为4月上中旬至5月中下旬;第  相似文献   

10.
麦长管蚜为害迟熟连作晚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0年以来,浙江各地常有蚜虫为害迟熟晚稻。有的年份为害十分严重,仅次于第五代褐稻虱。在1974年晚稻被害期间,经我们调查,系麦长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 Kirby)危害。 (一)发生为害情况 麦长管蚜为害晚稻,几年来在宁波地区、台州地区、丽水地区、金华地区、绍兴地区、杭州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麦长管蚜为害晚稻,主要集中在迟熟连作晚稻(包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播期的适应性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华  陈新光  胡飞  林青山  唐湘如  蔡立 《生态学报》2011,31(15):4261-4269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期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可提早或推后。综合分析认为晚稻播期提早较推后更有利于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气象灾害的减轻。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当前广东晚稻主栽品种在各地区播期提早或推后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合气候因子和耕作习惯等因素,认为晚稻播期提早优于推后。建议广东晚稻播期各区的调整方案为:北部可提早8-9 d,中部可提早10-12 d,南部可提早12-15 d。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区早、晚稻白翅叶蝉发生相当普遍,为害极其严重,尤其是矮秆品种,受害更加厉害。用E605防治,效果虽好,但不够安全,我们于1965年9月在本所进行了苏化203及磷胺乳剂的防治试验。 试验稻种为浙场九号,用40%苏化203乳剂(苏  相似文献   

13.
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为了在双抢期间解决双抢和治虫争劳力的矛盾,做到双抢、治虫两不误,1973年,我们作了二季晚稻栽前药水浸秧试验,收到了显著的治虫效果。 一、试验情况 供试品种早丰,广秋4309-2,农垦58。  相似文献   

14.
1956年我们进行連作晚稻移栽期试验时,发现不同移栽期,秧齡愈长,移栽愈晚,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枝现象,这种分枝多半是从地上茎节葉腋间着生,由腋芽生长而成,这些分枝並且同样具有抽穗结实的能力。试验时我们所採用連作晚稻品种分秈、粳两组,秈型品种为“晚成”,粳型品种为“背晚”,均係当地选出的農家种;同在5月30日播种,在8/7、8/17、8/27三期分期移栽,秧齡日数为69—79—89天;根據观察,在各期生育过程中,8月7日移栽,僅分蘖节位较高(在9—8节间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抗褐稻虱鉴定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常造成烂秆倒伏,损失极大。原属早稻的间歇性大害虫,近年早、晚稻发生都严重,尤以晚稻更为严重,其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都超过了早稻。 实践证明,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稻飞虱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自1976年起在安仁县进行水稻品种抗褐稻虱筛选鉴定研究工作,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状况及环境条件对水稻蒸腾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在南方红壤区用田间测坑试验,研究了高、中、低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早、晚稻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蒸腾日变化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受许多田间小气候因子的影响,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叶片与空气相对湿度差和叶面温度对水稻叶片蒸腾影响最大,处理B(中等土壤水分条件)可以明显提高叶片水利用率和产是,处理C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却导致晚稻减产,早稻中、低土壤水分条件可以减小叶片蒸腾速率,而晚稻上并不能明显减少叶片蒸腾。  相似文献   

17.
单季晚稻稻秆潜蝇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银方  徐永强 《昆虫知识》1996,33(6):323-326
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自60年代末发现为害以来,一直是浙江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面积继续扩大,且为害加重,已成为单季晚稻生产的主要障碍。肖锋[1]、李克诚等[2]根据被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的相关方法提出被害株率作为防治指标,对指导防治有一定意义,但缺少以卵量为指导的研究和报道。为摸清稻秆潜蝇卵、株为害率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防治的经济阈值,开展“查定”防治,1994年我们安排了单季晚稻秧田,本田上的一、二代稻秆潜蝇不同卵量密度为害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田间小区试验,并制定出秧田和本田…  相似文献   

18.
氯化钡是一种白色结晶物,类似食盐,最易溶解于水,为我区盐厂工业副产品,是防治咀嚼口器的胃毒药物,1958年我们利用氯化钡作三化螟幼虫的防治试验,效果非常显著,兹将试验结果简述于后。 试验方法:每次每小区用不同稀释液200斤。小区面积为0.25亩,在双季晚稻田内进行。8月上旬是第三代化螟盛孵期,第1次防治试验在8月6日,第2次8月15日,采用药水泼苗法。 试验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水稻苗期稻黑蝽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昌富  朱奕泉 《昆虫知识》1999,36(3):132-134
稻黑蝽Scotinopharalurida(Burmeister)在广东佛山1年发生2代,以成虫为害早晚稻本田苗期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部分稻区局部田块受害造成枯心,已超过螟害,且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1]。为能合理有效地指导防治,我们于1992~1993年进行了水稻苗期稻黑蝽为害损失率测定及其防治指标的研究。1试验材料和方法1.1盆栽试验早稻采用杂交稻汕优63,晚稻采用常规稻粳釉89。用直径33cm的瓦盆,每盆栽3丛。于插植后2大每盆分别接成虫1、2、3、4头,以不接虫为对照,共5个处理,1…  相似文献   

20.
在单季晚稻育秧过程中,如果秧田播种量不过高,基肥充足,一般可获得较粗壮的秧苗,并有一定比例的分蘖秧。由于对秧田分蘖的成活率以及分蘖秧成穗情况还不很明确,1965年我们在上海市松江县配合样板田工作作了一些初步试验和观察,兹简报于下:试验共分三组:第一组是无分蘖秧,每穴栽6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