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因子Ⅷ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重组型凝血因子Ⅷ(rFⅧ)代替血浆来源的FⅧ(dFⅧ)治疗血友病甲是血友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但仍存在难以令人完全满意的地方,而目前研制的二代rFⅧ即B区缺失型FⅧ具有的优点弥补了野生型rFⅧ的不足,必将促使患的选择由pdFⅧ彻底转向rF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含有B区缺失型(△760aa-1639aa)人凝血因子Ⅷ(B domain-deleted human FⅧ,BDDhFⅧ)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使其稳定表达人凝血因子Ⅷ。方法:将BDDhFVIII基因片段插入pcDNA4/v5-his空载体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测序正确后电转入HepG2细胞,经Ni-NTA纯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凝血因子Ⅷ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持续培养获得稳定表达BDDhFⅧ蛋白的细胞株。结果:经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均证实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4/v5-his-BDDhFⅧ成功构建,在转染HepG2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人凝血因子Ⅷ可以在HepG2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凝血因子Ⅷ的稳定细胞株,并能在HepG2细胞表达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3.
凝血因子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凝血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是凝血内部级联途径(intrinsic clottingcascade)中起重要作用的血浆糖蛋白。A型血友病或称古典血友病是由于不正常的凝血因子Ⅷ引起的,10万名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0—20人。近十年来,人们关于凝血因子Ⅷ,特别是它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日益增加。这篇综述总结了人凝血因子Ⅷ的结构和基因的分子克隆以及血友病的遗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血友病A是由于编码凝血因子Ⅷ (简称FⅧ )的基因先天性异常而导致的机体出血紊乱性遗传病 ,基因治疗是彻底治愈血友病A的一种最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就FⅧ基因及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基因治疗载体构建、靶细胞、动物模型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相似文献   

5.
凝血因子Ⅷ(FⅧ)是内源性凝血系统中一重要的辅助因子,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A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几年来,由于FⅧ基因的阐明及成功的表达,从而使其基因突变的研究得以深入而广泛地展开.文章对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其采用的新技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这是迄今遗传性疾病基因缺陷研究中最深入、最完整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结构域糖基化位点对凝血因子Ⅷ分泌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反向PCR技术在凝血因子ⅧA2和A3结构域之间插入B结构域的糖基化序列,PCR后进行重组连接、质粒转化、克隆筛选、质粒抽提等步骤,构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载体,然后再通过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胞外分泌因子Ⅷ活性,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胞外分泌因子Ⅷ总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因子Ⅷ在胞内的总表达。结果:B结构域糖基化点的增加使得因子Ⅷ的胞外相对活性最高提高了1倍。结论:糖基化位点的加入可以增强因子Ⅷ的胞外活性,如果适当增加糖基化位点的长度和数量(单个糖基化位点重复出现或多个糖基化位点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因子Ⅷ的胞外表达和活性。  相似文献   

7.
FⅧ的结构与血友病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_Ⅷ)先天性缺陷而引起血友病甲,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F_Ⅷ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全长186kb,包括26个外显子及25个内含子.F_Ⅷ是一个分子量很大的糖蛋白(分子量为320kD),由具有相同N末端氨基酸顺序且分子量为90—200kD之间不同大小的一条重链和一条分子量为80kD的轻链组成,二链之间通过金属离子连结。在血浆中F_Ⅷ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相似文献   

8.
血友病A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患者血液中先天缺乏凝血因子FⅧ。用于血友病A基因治疗研究的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病毒载体,主要有逆转录病毒载体和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及腺相关病毒载体等。非病毒载体主要有质粒、脂质体、转座子等。文章拟对血友病A基因治疗各载体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是人血浆中重要的蛋白质,是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成分,血液中FⅧ过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目前国内FⅧ大多以血浆冷沉淀为起始原料,采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在此工艺中,血浆的采集、血浆融化、冷沉淀离心、冷沉淀的溶解、层析前样品的预纯化、离子交换层析条件、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均对FⅧ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建湘  王鸿利  陈竺 《遗传》1999,(2):41-44
血友病甲为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缺陷所致.FⅧ基因位于Ⅹ染色体,所以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女性杂合子为携带者,而女性患者极少见。重型患者自幼即有反复自发性出血,不经治疗者往往造成关节畸形和致残.严重者可因颅内出血死亡。目前仍以替代疗法为主[1]。随着FⅧ基因的克隆和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的发展,血友病甲的直接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茶.我国近年不仅对血友病甲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也从分子水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F见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含人凝血因子Ⅷ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首先构建了含FⅧ(B结构域缺失型)的载体质粒pAd-hFⅧ和插入内含子结构的pAdI-hFⅧ,经脂质体介导,证明两质粒的目的基因均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有凝血活性的FⅧ因子,其中经纯化的载体质粒pAd-hFⅧ与pBHG10经脂质体介导,共转染至293包装细胞,经同源重组和E1蛋白反式互补,形成E1/E3缺失型重组腺病毒载体颗粒Ad-hFⅧ.PCR检则到病理293培养液上清的病毒DNA中具有目的基因扩增片段,证明病毒DNA含有FⅧ基因.经扩增、纯化、滴度测定,用于感染离体细胞COS-7、A549、L929、293.证实该病毒能在上述细胞中高效转移和表达目的基因,其表达量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性.COS-7细胞中,MOI>1000时,有细胞毒效应,表达量反而下降.经耳缘静脉注射Ad-hFⅧ至家兔后,1~4周能测到一定水平的FⅧ蛋白,1周内升至最高峰.免疫组化研究表明感染的离体细胞和家兔肝等组织均有FⅧ表达,其中肝脏表达最高.为甲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优选了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的冻干工艺。通过电阻法测定共晶点,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预冻温度、主要干燥温度、主干燥时间、解析温度与真空压力等进行研究以优选冻干工艺,得到最佳的冻干工艺:-40℃预冻1.5 h;主要干燥温度从-40℃升温至-33℃,再从-33℃升温至0℃,总耗时36 h,真空压力为30 Pa;解析温度维持在35℃,真空压力为5 Pa,于终点测试压力无变化时结束。由于该工艺冻干出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符合《中国药典》3部该项下的质量要求,经验证该冻干工艺能够应用于人凝血因子Ⅷ制剂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人凝血因子Ⅶ(FⅦ)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单链糖蛋白,在体内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hFⅦa)在血管损伤处与组织因子结合后产生足够的凝血酶,从而触发凝血瀑布。rhFⅦa于1999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Novo Seven),尽管结构与血浆提取的FⅦa存在差异,但两的功能是完全一致的。临床研究表明,rhFⅦ对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功能障碍、严重创伤、大面积外科手术的止血具有令人满意的止血效果。rhFⅦa由于安全有效,成为治疗血友病、外科创伤出血等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4.
培养细胞实验表明,亮氨酸拉链通过改善内含肽(intein)的蛋白质剪接效率,提高双载体转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基因细胞剪接FⅧ蛋白的分泌量和活性.本文从C57BL/6小鼠门静脉注射含亮氨酸拉链和Ssp DnaB内含肽融合的BDD-FⅧ的重链和轻链基因双表达载体,48 h后,检测到血浆的重链分泌量和FⅧ活性分别为(298±67)μg/L和(1.15±0.29)U/mL,明显高于不含亮氨酸拉链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对照小鼠((179±59)μg/L和(0.58±0.19)U/mL).结果表明,亮氨酸拉链通过改善蛋白质反式剪接,提高基于蛋白质剪接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小鼠血浆的凝血活性,为进一步双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甲型血友病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核酸外切酶Ⅷ(ExonucleaseⅧ,ExoⅧ)是一种不依赖于ATP的dsDNA 5?-3?核酸外切酶,可作为体外DNA重组反应极具应用价值的候选蛋白。目前关于ExoⅧ在体外DNA重组反应中的应用尚未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构建了保留完整外切活性的截短ExoⅧ(Truncated exonucleaseⅧ,tExoⅧ)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a-tExoⅧ,实现了tExoⅧ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在纯化获得高纯度蛋白的基础上,对体外重组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同源臂长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ExoⅧ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每升可纯化92.40 mg tExoⅧ,比活力为1.21×10~5 U/mg;在10μL的重组体系中,2.5 U的tExoⅧ于25℃反应12.5min随后50℃保温50 min时重组效率最高。添加Pfu DNA聚合酶的体外同源臂延伸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重组克隆的效率。以转化效率为2.2×10~6 CFU/μg的Mach1T1为受体细胞,对于含有21 bp同源臂的1 kb片段与5.8 kb线性化载体的重组,每微克载体可形成1.1×10~4个重组克隆,且阳性率大于80%。同源臂长度在8–21bp范围内,重组反应效率随着同源臂长度增加而提高。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同源臂长度仅为8bp仍可实现有效的重组反应。ExoⅧ介导的体外重组体系具有酶制备方法简单、对DNA的克隆无酶切位点限制及高重组克隆效率等显著优点,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基因克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凝固法检测人凝血因子Ⅷ(FⅧ)效价进行验证,并考察正常质控血浆(CPN)和人凝血因子Ⅷ国家标准品(CRM)贮存的稳定性.方法 实验采用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检测人FⅧ效价,依据2003年版《药品生产验证指南》,选择准确度、线性、范围、重复性、中间精密度、耐用性6个参数进行验证;CRM和CPN复溶后分装冻存于-80℃保存,不同时间检测其复融1次后的效价.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检测CRM 5个不同效价的回收率为85% ~93%,重复性的CV均<10%,不同试验人员检测相同样品和不同时间检测相同样品的CV均<10%,人凝血因子ⅧCRM在0.30 ~ 1.21 IU/mL范围时r2=0.996(>0.980);肝素钠浓度≤0.25 U/mL时无干扰.CRM复溶后分装并冻存1次的效价损失至少20%,随着冻存时间延长损失更多;冻融1次的CPN 2个月内效价基本没有损失.结论 用全自动凝血仪凝固法检测人凝血因子Ⅷ方法有效;CRM复溶后冻存效价有所下降,需重新标定后再用,冻融1次的CPN效价至少2个月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重组鼠疫菌F1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用pET42(b+)质粒在大肠杆菌DE3中表达鼠疫菌F1抗原。经分析rF1抗原基因序列与天然F1抗原结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电泳扫描测其表达量为25%:W estern B lot结果表明,rF1抗原可与F1特异性抗体相互作用,具有天然F1抗原的活性。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rF1抗原免疫BALB/c小鼠,在其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F1抗体。  相似文献   

18.
重组F1-V融合蛋白(rF1-V)是目前在进行临床研究的鼠疫亚单位疫苗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摸索了rF1-V的可溶表达条件,并对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放大,确定的中试发酵工艺为:在重组菌对数生长期中期加入50μmol/LIPTG,25℃诱导表达5h。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和凝胶过滤四步纯化,最终得到纯度为99%、回收率大于20%且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的蛋白。在此基础上,将蛋白使用氢氧化铝佐剂进行吸附,在小鼠体内进行了免疫原性研究。ELISA测定两次皮下免疫后血清的抗体滴度。比较融合蛋白免疫组(rF1-V)与单一抗原免疫组(rF1、rV)以及联合抗原免疫组(rF1+rV)之间体液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20μgrF1-V免疫剂量组诱导的抗F1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其他组,抗V抗体滴度与其他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本工艺制备的rF1-V抗原有望作为鼠疫亚单位疫苗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9.
血液制品特指血浆蛋白制品和相应的重组制品。根据临床应用的效能,血液制品可以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和微量蛋白制品等不同种类。血浆白蛋白制品是最早应用于战伤救治的血液制品,高纯白蛋白、重组白蛋白以及重组白蛋白融合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开创了血液制品的新局面。肌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因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且不良反应可以接受而一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随着新的适应症不断发现,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皮下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出现使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更加方便,已经成为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安全有效的替代品;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凝血因子和重组凝血因子类制品主要用于相应的先天性遗传性缺陷患者,纤维蛋白原、因子Ⅶ、因子Ⅷ、von Willebrand因子复合物、因子Ⅸ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Ⅺ、因子ⅩⅢ等制品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子Ⅶa和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对于治疗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血友病病人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纤维蛋白原类制品和凝血酶在外科止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种微量血浆蛋白制品已经上市,如蛋白C、抗凝血酶、α1-抗胰蛋白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部分微量血浆蛋白制品也在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中,如C1-抑制剂、补体系统Ⅰ因子、α2-巨球蛋白、血清胆碱酯酶、铜蓝蛋白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尽管多种重组血浆蛋白制品已经上市,血浆来源的制品仍将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血浆蛋白新品种的研发仍是热点。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的研发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血液制品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从表达rF1抗原的大肠杆菌中以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rF1抗原,电泳扫描显示纯化率>90%。SDS-PAGE及琼脂免疫双扩散结果显示纯化的rF1抗原具天然F1抗原的活性。将此纯化的rF1抗原用于间接ELISA分析免疫动物血清中抗F1抗体的水平,并与天然F1抗原相比较,证明rF1抗原优于天然F1抗原分析结果,可用于鼠疫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