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过去哺乳类化石地点很少,解放后于1952—1954年间,曾在泗洪、五河二县(原属安徽,现划入江苏)发现巨河狸(Trogontherium)及四不象鹿等哺乳类化石,经杨锺健教授等研究发表(1955),并确定了一套可资皖北对比的第四纪地层名称。同一时间内也在涡阳、怀远、凤台等县分别找到过河狸、象及水牛。 1959年春,据报告在皖北宿县发现化石,安徽省博物馆同志即往该地发掘一次,继又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广东723地质大队在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时,于梅县白渡镇恒一管理区细坑湖白垩系红层中发现了恐龙蛋化石。12月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梅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梅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察队对化石地点进行发掘。化石地点位于205国道东侧的红砂岩层断崖上,在一处基本是垂直线的断层中,发现了三窝恐龙蛋化石。第~窝位于表上下2.5米的强风化岩层,为长形蛋;第二窝位于深3.5米的中风化岩层,也是长形蛋;第三窝位于深7.7米的弱风化岩层,为圆形蛋。三窝蛋化五,共采集到50多枚。此外,在附近的两个地点还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的残块,…  相似文献   

3.
河狸化石在江南的踪迹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今年4月份,派人前往苏南的太湖中的西山小岛,调查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的文化遗物。这个地点是上海市文管会在太湖地区购买石料时发现的。它是属于石灰岩山头上的裂隙堆积。在这次现场采集到的少量的动物化石之中,有一种河狸化石,仅有一两个不完整的牙齿代表。河狸科(castoridae)的化石通常是作为北方动物羣的种类,代表比较寒冷的气候。在我国更新世时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在甘肃省首次发现的河狸化石:安氏河狸(Castor anderssoni)。安氏河狸在甘肃东乡的发现,扩大了河狸化石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并进一步证明龙担地点的黄土的时代为早于2Ma的早更新世。对现生河狸生存环境的对比分析表明,东乡地区在早更新世时可能比现在更湿冷,河、湖广布,树木较多,与现在温带半干旱气候的黄土丘陵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差别很大。这种差别很可能是青藏高原后期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安徽巢县发现的人类枕骨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1982年在安徽巢县银山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该地点下部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上部堆积的时代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的1—4层或稍晚。一块人类枕骨化石出自上部堆积,代表一青年女性个体,很可能是属于早期智人的杭骨。该地点的动物群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1980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县文物队在安徽和县陶店公社龙潭洞发现完整猿人头盖骨1个。这是我国继北京周口店和陕西蓝田后的第三个发现猿人头盖骨的地点;猿人头盖骨在我国南方发现还是首次。和县猿人头盖骨的发现,引起了各方面人们的关切。应《化石》编辑部的要求,我们把有关几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1982年3月,安徽省巢县银屏区文化站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该区岱山公社岱山大队银山发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这个化石地点是安徽省区测队在1981年底首先发现的。根据这个线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联合组队,到那里进行了调查发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除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一块人类枕骨化石。  相似文献   

8.
《化石》1987,(2)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汇历等人根据五常县农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了晚期智人化石,随同出土的有若干石器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据初步分析,该地点地层可能与吉林省榆树县周家油坊产人骨化石的层位相当.  相似文献   

9.
最近,福建省东山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时收集到一批化石标本。这批化石都是当地渔民捕鱼时从附近海域捞到的。专家们认为,尽管确切地点不明,这些化石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标本中发现的一块人类右侧肱骨残段,已有一定程度的石化。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属地质时期的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动物化石中,绝大多数属地质时期中、晚更新世,如熊、象、水鹿、斑鹿和山羊等。旧石器时代末至新石器时代初的人类遗骸在福建省还是首次发现。它的发现,把福建的历史从已知的七千年左右推前到一万年,证明福建沿海地区早在一万年前后就有人在此活动、生息、繁衍。动物化石证明,在漫长的第四纪年代,台湾海峡就曾多次露出成陆,使闽台相连为一整体。闽台古陆路确实存在,古  相似文献   

10.
下草湾的人类股骨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4年6月我们在安徽泗洪县下草湾引河岸调查产河狸化石的地层时,在河岸上检得了一段股骨,由其形态上观察,有股骨嵴(linea aspera)的存在,骨表面满布长尾纤孔,可以确定其为人的股骨。由其石化程度之深和其海绵骨质的空隙中所填充的土质来判断当为相当早的人类化石,随后我们又把该段股骨的一小部分进行了氟的成分的定量分析,也证明它是较现代人为早,但较巨河狸为晚的化石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夏,辽宁省喀左县村民在帽儿山采石时发现一石灰岩溶洞的堆积物中含有哺乳动物化石,遂报该县博物馆。喀左县博物馆有关人员当即赴现场调查,收集到若十化石。同年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专人前往试掘,清理了剖面,并大致了解该地点的情况。1994年笔者等”进行了正式发掘,从地层中采集了一批化石。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1.地质概况化I-i地点位于喀左县兴隆庄乡章京营子村帽儿山的东坡半山腰上,距县城4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口4旷;北纬4广《58”,海拔高度约3如米。帽儿山的地层均属奥陶系下统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岩性…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60年时,曾由湖北五峰县征集到一枚古乳齿象类牙齿的化石。据当时的记录,它出产的确切地点虽不详,但发现于五峰县境内出产“龙骨”化石的山洞中,是没有疑问的。因当时著者正在研究柳城巨猿洞及广西其他山洞的长鼻类化石,其中包括有由柳城巨猿洞和封门山洞发现的古乳齿象类化石,故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讬著者代为鉴订并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94年9月,茂名30万吨乙烯工程指挥部向茂名市文化文物部门报告在新塘仔村南的基建工地上发现恐龙蛋化石。此后,至12月间,在市区的双山、官渡和车上学等地也相继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同年10月一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茂名市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对这4个地点进行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资奎研究员曾到现场考察并予以指导。4个化石点中有3个位于茂名市东南。第1处是新塘仔南面100米的茂名30万吨乙烯工程生活区19层单身公寓楼第1栋基建工地。在距…  相似文献   

14.
李超荣 《人类学学报》1995,14(3):284-284
山西临汾发现人类股骨化石1991年4月根据温世文同志提供的线索,我们在山西省临汾市土门乡王汾村化石地点考察,在地层的陡坎下采集到一件人类化石标本。王汾的人类化石为人类右侧股骨体中段的一段,长对毫米.除股骨体内侧面和后面上端的一小部分外,其它部位的表面...  相似文献   

15.
付丽娅 《人类学学报》2001,20(3):200-200
1990年初 ,云南省“人类起源研究”课题古生物组野外普查中 ,姜础等首次在雷老大树箐梁子化石层中发现 7枚古猿牙齿化石 ,该发现引起元谋人陈列馆和当地村民对该地区古猿化石采集的极大重视。雷老古猿化石地点距元谋县城西北约 50公里 ,距离小河 -竹棚古猿地点南偏西约 1 0公里 ,以密级山相隔 ,化石层位与小河古猿化石层位相当。自 1 990年以来 ,元谋人陈列馆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不断地从雷老大树箐梁子采集到古猿牙齿化石。1 992年 ,姜础等人在雷老地区进行古猿化石保护范围的测量 ,从村民文贵福家征集到一块含古猿化石的钙质结核 (也采自雷…  相似文献   

16.
甘肃泾川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记述的材料来自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的两条黄土冲沟——牛角沟和合志沟。它们是近年来该地区发现的几处旧石器地点中的两处。从牛角沟地点发现了一件人类头盖骨、一些石制品和零星的哺乳动物化石。从合志沟地点则采集到一些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两个地点的地质时代均属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7.
<正> 人们在河北省东北部的平泉县双洞和吕家营村等地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野猪、羊和獾化石。此外,平泉县文物保管所也收集到一些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为野马的臼齿、象的骨骼和安氏鸵鸟蛋化石。该文物所还收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东北三省在文物普查和地质调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一些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这就使东北地区考古和古生物的研究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黑龙江省自嘉阴恐龙化石和扎赉诺尔化石地点发掘以来,在1982年,哈尔滨近郊阎家岗一个重要的晚更新世新化石地点被发现,这是一处典型的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产地,化石层位在众所周知的顾乡屯组中。另外,在著名的哈尔滨黄山地层中时有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击石片的发现。吉林省前郭旗青山头、乾安大布苏、长春市郊以及延边自治州均有哺乳动物化石点发现,其中青山头和大布苏已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时代均为  相似文献   

19.
王文兴 《人类学学报》1993,12(2):129-129
1992年6月初,抚松县文物管理局,在对县城东南仙人洞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最后鬣狗、野猪和鹿等哺乳动物化石。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调查,又获得些动物化石和几件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制品。石制品为石英斑岩和玄武岩等。打片采用锤击法,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依石器尺寸看,大者为16.1cm、小者为12.3cm,从此看来,这一地点的石器,属于大工具类型,它是目前东北地区20多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很少见的大石器工具。  相似文献   

20.
<正> 1976年九月底至十月初,笔者在西北大学赵聚发同志协同下,在通渭、陇西调查化石产地时,经榜罗公社阎湾大队医生郭振玺指引,于该大队车家坪村口发现一埋藏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经短期试掘,获得恐龙类的牙齿、脊椎、肢骨等,这些恐龙化石在甘肃中部陇西盆地是首次发现。它对研究该地区的地质及古生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个地点最初是由甘肃省地质局水文二队于1975年5月在郭振玺指引下发现的,该队在此作了采集,得到较完整的肢骨6件,破碎的脊椎骨数件和腰带骨的一部分。承甘肃省地质局水文二队的大力支持,这批标本已交由甘肃省博物馆修复完毕,准备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