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兰冰草及八倍体小冰麦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方普 《遗传》1994,16(5):31-34
通过天兰冰草、小瞒与天募冰草杂种F:体细胞N带分析,天兰冰草染色体不显示小麦B组染色体的特征带纹.分析6个由普通小麦与天兰冰草杂交衍生而来的八倍体小冰麦染色体组构成,八倍体小冰麦中1、中2、苏联多年生染色休组为ABIDE1、或ABDE2、中3、中4、中5染色体组构成为ABDX.观察小麦与夭兰冰草杂种F1及部分组合回交一代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情况,综合分析所得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天兰冰草不含小麦的B组或修饰的B组染色体,而含有两组远同源染色体(distanthomologous),建议将天兰冰草染色体组型定为XE1E2.  相似文献   

2.
方宏筠  何孟元 《遗传学报》1996,23(3):220-227
本文研究了天兰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2n=42)染色体导入小麦后对小冰麦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影响,从而分析调控再生能力的基因所在天兰冰草染色体的定位。对异源八倍体小冰麦的研究表明,与天兰冰草强再生能力有关的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中2的冰草染色体组上;对7个异附加系小冰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冰草强再生能力的性状由多基因调控,这些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TAI-11、TAI-12、TAI-13的冰草染色体上。此外,小冰麦杂种F1的研究表明,在组织培养中同样能够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小冰麦异附加系中天兰冰草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相岐  陈大伟 《遗传学报》1991,18(4):344-351
通过对两套14种小冰麦异附加系的体细胞染色体观察,发现3个异附加系各有1对染色体发生了显著变异。其中TAl-14t有1对端着丝点染色体,TAl-22s和TAl-27s各有1对近中着丝点的小染色体。通过组胞遗传学分析,从3个方面证明了发生变异的染色体均来自天兰冰草。此外还发现在其中的两个异附加系(TAI-14t和TAl-27s)中可能产生了自发易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Ⅰ及其亲本的叶片醋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把冰草酯酶同工酶基因Este-Ag~i1 和Estc-Ag~i1定位到异附加系 TAI-12、基因 Estl-Ag~i3和Este-Ag~i4分别定位到TAI-14和TAI-15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结合某些植株形态学特征,推测TAI-12、TAI-14和TAI-15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3、7和6同祖群有一定部分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天兰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部分双二倍体──远中2号(2n=54)的染色体构成,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天兰冰草染色体组DNA作为探针,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染色体组DNA为封闭DNA(blockingDNA),与远中2号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进行了分子原位杂交。证明远中2号除具有普通小麦的21对染色体外,附加了1对小麦-天兰冰草易位染色体(即天兰冰草染色体片段易位到小麦染色体的两臂端部)、5对天兰冰草染色体。说明小麦-天兰冰草部分双二倍体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是比较复杂的,不仅可能产生小麦-天兰冰草染色体间易位,而且小麦染色体也可能与天兰冰草染色体的3种染色休组染色体共同参与组建新的染色体组附加到小麦中去。  相似文献   

6.
草鱼和团头鲂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一 《动物学报》1991,37(4):431-437
本文报道了经改进的胰酶一步法和放线菌素D(AMD-BSG)法所显示的鱼类染色体G带。采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血淋巴细胞和肾细胞进行短期培养。血淋巴细胞的空气干燥制片,用胰酶一步法处理,显示出细致清晰的染色体G带。培养的肾细胞在收集前1-1.5h,1.5—2h,2.5—3h,用最终浓度为2μg/ml的AMD(actiomycin D)处理,其气干制片在HCI和Ba(OH)_2中处理,经2×SSC温育,Giemsa染色,获得了良好的染色体G带。在前中期或早中期的一个细胞单倍体组的染色体显带能达200多条带纹,结果较稳定,反差明显,图象清晰。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绘制了草鱼和团头鲂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7.
8.
白条草晰为2n二34T -I- 2m+7.W,即常染色体中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型染色体,I对为点状.性 染色体为zw 型。经BSG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的著丝点区都有职显的C带,同时还显示了10条 端粉C带,表明核型演化过程可能与染色体易位重组有关。银染结果仪显示1对NOR,它位于No. 17 染色体的末端。  相似文献   

9.
芥蓝和结球甘蓝染色体组型及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改进的染色体标本制片技术,研究了芥蓝和结球甘蓝的染色体组型和 C-带带型。两种植物的二倍体均由4对中着丝粒、5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一对为随体染色体。芥蓝和结球甘蓝具有统一的染色体组型公式:2n=18=8m+10sm(2SAT),但两者的某些染色体在编号顺序上有差异。在结球甘蓝中观察,到4种不同形态的随体。用 BSG C-带方法得到 C-带带型,带型公式,芥蓝为2n=18=CITS 型=10C+2CI_++4CT~++2CS;结球甘蓝为2n=18=CITS 型=8c+2CI_++6CT~++2CS。某些带纹具多态性和杂合性。本文从染色体水平上讨论了芥蓝与甘蓝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鳝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用胰酶-Giemsa技术显示黄鳝白血细胞的染色体G-带。分析了其G-带带型。在1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端部着丝点区均显有深带,在染色体臂上有3—8条深带不等。分析了3对标志染色体,发现第12对染色体为异型染色体,暂定为XY。并讨论了鱼类异型染色体的问题;分析了染色体G-带与细胞分裂时相的关系,结果表明,早中期或晚前期的染色体优于正中期的。  相似文献   

11.
八倍体小冰麦中冰草染色体组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白唇鹿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G带带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唇鹿产于我国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它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有关它的染色体组型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于去年八月,对两头雄性白唇鹿外周血及茸缸淋巴细胞进行了培养,并作了染色体组型观察和C带及G带带型的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北京动物园的两头准性白唇廘,一头10岁,一头4岁。 每一头先后采样二次。用装有司可林(Succinylcholinum chloratum)麻醉弹的麻醉枪击中鹿后,在颈静脉处,用含有1毫升肝素(浓度为50微  相似文献   

13.
簇毛麦的染色体组型和带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自立  董广元 《遗传》1984,6(1):19-20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属于禾本科簇 毛麦属,分孽力强,生长繁茂,抗病性好,对小麦 条锈、叶锈、秆锈均免疫,还抗白粉病。早在三十 年代,Sando[31已进行了小麦属与簇毛麦属的远 缘杂交。此后先后获得过一粒、野生二粒、栽培 二粒、圆锥、硬粒、波兰、波斯、提莫菲维及普通 小麦与簇毛麦的杂种。Sears [41和Hyde t21还获 得了普通小麦带有1对或1条簇毛麦染色体的 异附加系。我国刘大钧(1983),陈漱阳(1981) 从事小麦与簇毛麦杂交研究,也得到了杂种。研 究者们均认为将簇毛麦的优良性状,尤其是抗 病性转移给小麦,将对小麦育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茶树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胰酶法在茶树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每一染色体的全长上诱导出了清晰而丰富的G带带纹。染色体带纹的数目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而变化,同源染色体带纹的大小、分布及着色的深浅基本相似。作者认为植物G带的诱导与染色体处理技术及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密切相关。当胰酶处理超过了G带诱导的临界限度时,常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大螺旋结构。本文讨论了在染色体前处理中a-溴萘的选用和甲醇-冰醋酸(3:1)的固定时间对G带诱导的影响以及G带的形成与染色体大螺旋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玉米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运淳  刘立华 《遗传学报》1990,17(4):282-288
本文对3个玉米自交系,及其中两个自交系的杂交F_1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的G-带带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所有的供试材料G-显带的染色体上都具有两种类型的带纹,我们称A型带和B型带。A型带为沿染色体长轴分布,较细的,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不同自交系的A型带带型基本相同,杂交F_1的A型带无明显的异型性。非同源染色体间带型各不相同,某些染色体具有易于识别,特征性较强的A型带标记。B型带一般为深染色的大带,位于染色体的近端区。同一自交系每两个同源染色体的B型带可以配对,不同自交系B型带带型互有不同。杂交F_1某些染色体上的B型带带型异型性明显。具异型性的染色体对中一成员的带型与一个亲本相似,另一成员与另一亲本相似。比较对同一细胞先后作G-和C-显带处理的结果表明,B型带和C-带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棉蝗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棉蝗(Chondracris roses rosea De Geer)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结果表明:棉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十XO=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2n(♂)=2X = 23t,按染色体长度顺序排列分成四组,但按相对程度也可分为三组;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异染色质总量为15.94土0.26%;染色体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5.89 : l,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为零,棉蝗的核型属"1C"核型.  相似文献   

17.
黄山北草核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超文  董永文 《遗传》1989,11(1):18-20
本文研究了北草晰的核型和G带带型,结果表明,北草蝴的染色体数2。二38,由18对常染色休和 1对性染色休组成.常染色体可分成三组:1组有2对染色体;11组包括15对染色体;而川组仅含 1对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这个种的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其AN二38包括1对Z染色 体),从核型特征上看,可能是晰蝎类中较原始的种。从G带显示结果可见,北草晰的各染色体对均有 其特有的带型,容易辨别。  相似文献   

18.
白条草蜥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超文  董永文 《遗传》1992,14(1):10-11,15
  相似文献   

19.
沅江芦荟染色体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非富芦荟的基础理论研究,给芦荟的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采用F-BSG制片法,对沅江芦荟染色体组型及Giemsa 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沅江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14st 6sm 4m,染色体长度比为2.20,N.F值为24,属3B核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4L 2M2 6M1 2S;Giemsa C-带带型主要为着丝点带和部分全带。  相似文献   

20.
梁国鲁 《遗传》1990,12(2):4-4
本文报道了胰酶法对山荆子中期染色体的G带诱导。经过技术上的一些改良,再大部分染色体上的带带纹较为明显。进行染色体处理时,获得某一时期的大量分裂相是诱导G带的关键措施之一。针对植物染色体的高度浓缩性,采用先高温处理后再进行胰酶消化,可提高G带显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