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资源》1975,(2):21-24
<正> 由盐酸水解猪毛蛋白制胱氨酸后,其 pH 4.8母液(即水解后第一次中和、存放过滤后的滤液。以下简称母液)尚含有相当量的精氨酸,有继续进行综合利用的价值。我们于1974年上半年正式生产精氨酸盐酸盐。为了进一步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得率,改进工艺,就需要对精氨酸缩合前后的母液进行分析。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测定母液中精氨酸含量的方法(?)是于生产有指导意义的。由于母液含有其他种类的氨基酸,采用层析、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存在较大的困难。根据精氨酸的特殊颜色反应——坂口反应进行定量测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 L-胱氨酸中,使人发渣角蛋白质分解成游离氨基酸的水解过程,是对 L-胱氨酸的得率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多单位的科技工作人员曾对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进行广泛的研究后,普遍认为以酸水解角蛋白质,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酸浓度、温度及水解时间。我们在兄弟单位实验的经验上,结合几年的生产实践,设计了一个固定酸浓度、温度条件探索人发渣酸水解时间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3.
《生物资源》1977,(4):11-12
<正> 以毛发为原料酸水解生产 L-胱氨酸已在我国许多单位进行,如何提高 L-胱氨酸的收得率,降低成本是生产中关键问题。L-胱氨酸的收得率与水解条件,中间提取条件是密切相关的,但在水解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来源的毛发酸水解液中 L-胱氨酸含量有无差别,对 L-胱氨酸收率有什么影响呢?我们1976年在广东省东莞县拷胶厂,对不同来源毛发酸水解液中 L-胱氨酸含量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和试验。  相似文献   

4.
《生物资源》1975,(2):8-11
<正> 精氨酸(Arginine)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一,它参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乌氨酸循环以及其它生理机能。因此,它是治疗血氨中毒、肝昏迷的有效约物。它对治疗一般的肝病、清除疲劳、提高智力及男性不育,也有一定的疗效。过去,我国精氨酸的生产仅有少数厂以明胶作原料,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了科研和生产的发展。目前除了用明胶作原料生产精氨酸外,尚有利用水解猪毛提取胱氨酸后的废液生产精氨酸,使精氨酸除了供应国内医药部门的需要外,开始  相似文献   

5.
在发酵生产L-精氢酸的提取工艺中,对提取总收率影响较大的离子交换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国产强酸性001×7树脂对发酵液中的L-精氨酸进行动态交换吸附,当上柱流速控制在1/50vvm条件下,其交换量为1.135meq/ml湿树脂。用2.5mol/L氨水洗脱,流速控制在1/50vvm时,其洗脱效果最好。用国产201×4树脂进行脱色,每10ml树脂可脱色160ml以上的洗脱液,透光度大于90%,几乎不发生交换吸附L-精氨酸的现象。离子交换工序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6.
<正> 利用本厂生产的废渣——猪腰渣为原料,提取精氨酸、组氨酸,余下的酸性氨基酸和中性氧基酸作为本厂产品的营养添加剂,是实验的主题。围绕这个题目,我们有两个实验方案:第一法,腰渣经酸水解浓缩减酸脱色后。以串接的大小二根732阳离子柱吸附全部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在柱上的色谱分布按区段分头洗脱,以缩短生产周期。用此法进行三批试验,得精氨酸收率为3.9%,2.1%,4.0%,组氨酸收率为0.4%和1%,从试验得率,讨论了水解完全后继续  相似文献   

7.
《生物资源》1976,(3):6-8
<正> 在毛主席关于\"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的重要指示指引下,我们本着化废为宝,变害为利的精神,采用了离子交换树脂这个新工艺试验,从人发中生产精氨酸,几年来在上海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通过反复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成功地从人发中提取了精氨酸,并且通过探索试验,拿出了部分赖氨酸。  相似文献   

8.
《生物资源》1977,(4):4-6
<正> 树脂交换基的型式和上柱液的 pH 对氨基酸的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资料报道,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基为游离酸型如 H~+是其交换基时,全部氨基酸均可以进行交换吸附;交换基为盐型如 Na~+、NH_4~+是其交换基时,且上柱液的 pH 又在中性或微碱性时,只有碱性氨基酸可以进行交换吸附。但是,对于猪毛酸水解,提取胱氨酸后 pH4.8母液中精氨酸的生产,树脂交换基采用何种型式阳上柱液的 pH 以多少为最合适呢?为此,我们将732树脂处理成 H~+、Na~+、NH_4~+三种型式和调上柱液的 pH4.8、6.5,进行了精氨酸纯度和产量测定,我们又用稀氨水洗脱,绘制了精氨酸洗脱曲线。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薯芋淀粉生产肌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综合利用野生薯芋属植物盾叶薯芋(Dioscorea zingibensisC.H.wright)和穿龙薯芋(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中的淀粉生产肌苷(Inosine)的方法。将薯芋原料带水磨碎,在水中筛分得到皂甙淀粉浆,用稀酸水解该物质使淀粉糖化,分离后得到糖液和糖渣。糖液加氮源和无机盐,发酵生产肌苷。糖渣再水解提取薯芋皂甙元。  相似文献   

10.
婺源绿茶嫩叶用MS培养基(加IBA 2mg/L,6-BA 4mg/L)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茶叶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NH4^+/NO3^- 1.0/60.0mmol/L、K^+ 100.0mmol/L、Mg^2+ 3.0mmol/L、H2PO4^- 3.0mmol/L、蔗糖30.0g/L、水解酪蛋白2.0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从而有利于茶氮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和Mg^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影响细胞茶氨酸合成酶活性,维持适量的K^+和Mg^2+有利于茶氨酸积累。添加盐酸乙胺可大幅度提高茶氨酸积累量,并且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茶叶细胞生长和茶氨酸积累高峰期在整个培养过程的第19~22天出现,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天为宜。  相似文献   

11.
吕虎  华萍  余继红  冷和平  蒋献猷  华东   《广西植物》2007,27(3):457-461
以婺源绿茶为材料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大规模茶叶细胞悬浮培养合成茶氨酸工艺条件优化研究。结果显示,NH4+/NO-30.0/60.0mmol/L、K+100.0mmol/L、Mg++3.0mmol/L、H2PO-43.0mmol/L、蔗糖30.0g/L、水解酪蛋白2.0g/L条件下,茶叶细胞生长量(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水解酪蛋白浓度可延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从而有利于茶氨酸积累;H2PO-4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低H2PO4-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高H2PO4-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K+和Mg++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影响茶氨酸合成酶活性,维持适量的K+和Mg++有利于茶氨酸积累。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从生产效率考虑,培养周期以19~22d为宜。  相似文献   

12.
87182了采用产碱杆菌属菌种从马来酸酶法生产苹果酸〔英〕/Kim盯a,T.…了Agri。。Biol.Chem一1956,50(1)一59一94[译自CBA,1956,(7),2752〕 从上壤中分离到产碱杆菌属(Aleal‘g-ene:)T501菌株,该菌株具有从20%浓度的马来酸生产苹果酸的能力,其克分子产率为98.4%。分析反应混合液组分表明,马来酸通过马来酸异构酶和延胡索酸酶作用,经延胡索酸转变为L一苹果酸。这两种酶在细胞中是固有的,而与细胞中的碳源无关。通过添加2~疏基乙醇,可使酶反应大为增强,但添加谷胧甘肤或L一光胧氨酸则无影响。 (I劫田)871828采用热和微生物处理提高麦秸…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介绍了由人发制备L-胱氨酸的生产工艺。为提高L-胱氨酸生产收率,对原工艺有些工序进行分析研究。作者为了能获得理想水解终点,因而作了不同盐酸浓度对L-胱氨酸收率影响曲线,认为用8.8N~9N盐酸浓度制备L-胱氨酸收率最佳;也做了不同时间水解人发对L-胱氨酸收率影响,对从人发中制备单一L-胱氨酸采用6.5小时水解时间,对L-胱氨酸收率最佳、最经济;水解浓缩液经中和后马上采用连续搅拌结晶;粗制时先采用液碱后用饱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对白念珠菌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单个氨基酸对白念珠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0.67%的酵母氮源基础培养基和2%葡萄糖配制成SD合成培养基,37%恒温摇床培养,研究单个天然氨基酸对白念珠菌形态学的影响,并分别通过不添加碳源和厌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对精氨酸诱导的菌丝的影响。结果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大量的菌丝。在含10mmol/L的L一半胱氨酸、L.苏氨酸、L-缬氨酸和L-色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典型的酵母细胞,未见菌丝。在含10mmol/L的其他单个氨基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混合的酵母和菌丝结构。在不含氨基酸或含各种天然氨基酸的SD固体培养基上,白念珠菌的菌落均光滑。但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固体培养基上,光滑的菌落周围可见小的突起,镜下可见菌丝。无氧条件下,无论有无碳源,含精氨酸的SD培养液中白念珠菌只能形成酵母细胞,生长部分受到抑制。结论精氨酸可以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厌氧条件下精氨酸不能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野生植物火棘果为原料分离提取精氨酸,考察了树脂类型、吸附方式、温度、pH值、洗脱液、脱色及精制方法等因素对提取精氨酸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在20℃、pH值7-8的条件下,选用D001型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40 min即达到饱和;以3 mol.L-1氨水为洗脱液,流速控制在40 mL.h-1,精氨酸的洗脱率达到90%以上;采用711型阴离子树脂进行脱色,D001型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动态精制,精氨酸的提取率达到95.83%。  相似文献   

16.
林浩  陈淡贞 《昆虫学报》1990,33(2):136-142
蓖麻蚕Philosamta cynthia ricini,高度提纯的中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体外转肽作用表明:L-苯丙氨酸、L-甲硫氨酸,L-半胱氨酸、L-色氨酸,L-精氨酸和L-赖氨酸是最好的γ-谷氨酰的受体,而L-谷氨酸和L-谷氨酰胺(L-Gln)系该酶良好的γ-谷氨酰供体.酶对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γ-GNA)的Km为0.13mmol/L(含L-苯丙氨酸)和0.29mmol/L(无L-苯丙氨酸).谷胱甘肽(GSH)和L-Gln与γ-GNA竞争酶的γ-谷氨酰结合部位,其抑制常数K1值分别为0.5mmol/L和1.1mmol/L.Γ-GTP催化L-Gln的酰胺键水解和转肽,其催化速率相当于对γ-GNA的38%.  相似文献   

17.
蓖麻蚕Philosamta cynthia ?n,高度提纯的中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体外转肽作用表明:L-苯丙氨酸、L-甲硫氨酸,L-半胱氨酸、L-色氨酸,L-精氨酸和L-赖氨酸是最好的γ-谷氨酰的受体,而L-谷氨酸和L-谷氨酰胺(L-Gln)系该酶良好的γ-谷氨酰供体。酶对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γ-GNA)的K_m为0.13mmol/L(含L-苯丙氨酸)和0.29mmol/L(无L-苯丙氨酸)。谷胱甘肽(GSH)和L-Gln与γ-GNA竞争酶的γ-谷氨酰结合部位,其抑制常数K_1值分别为0.5mmol/L和1.1mmol/L。γ-GTP催化L-Gln的酰胺键水解和转肽,其催化速率相当于对γ-GNA的38%。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以大丽菊块茎为原料,采用水提取、大孔树脂除色素和杂质,提取精制菊粉,再进行酸水解生产果糖,工艺简便,变废为宝,是生产果糖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小试验的基础上,对纤维素酶水解糠醛渣生产酵母进行了中间试验,其结果表明,糠醛渣经纤维素酶水解后的终产物是葡萄糖,酶解液的糖度可稳定在4%以上。用此水解糖作碳源培养酵母,产率可达50—60%(对投糖计),酵母菌蛋白质含量达40—50%,核酸提取量为酵母的4—6%。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从提取茶多酚后的残留液中提纯茶氨酸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ZTC+1型天然澄清剂对茶多酚生产废液絮凝处理,随后应用一种特制的弱极性大孔树脂(JAD-1000)对处理液进行初步分离,制备质量分数在50%以上的茶氨酸粗品;结果表明絮凝处理,不仅对蛋白质去除率达80%以上,对果胶等杂质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32.0%),杂质总去除率达36.2%,同时对茶氨酸的回收率达到98%以上;JAD-1000初步分离可得质量分数在53%以上的茶氨酸,回收率也达到78%以上,醇洗馏份中基本没有茶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