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社区高龄衰弱患者效果分析。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某社区50例高龄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指导,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为期12周的坐式八段锦锻炼及足三里穴位按压,应用简化营养食欲问卷(SNA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Tilburg衰弱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和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食欲、睡眠、衰弱、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躯体衰弱维度、心理衰弱维度、社会衰弱维度、总分评分、食欲、睡眠、握力和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MA和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衰弱维度、心理衰弱维度、社会衰弱维度、总分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食欲、睡眠均降低,而握力升高,且观察组食欲、睡眠均低于对照组,而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社区高龄衰弱患者采用坐式八段锦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干预,可有效改善食欲促进睡眠质量升高和促进衰弱病情转归,进而有利于调节患者负性情绪和促进预后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观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衰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91例老年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将入选的91例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56)及非睡眠障碍组(n=35)。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衰弱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观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衰弱的影响。结果:睡眠障碍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命名、延迟回忆、注意、抽象、定向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HAMA、HAMD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心理衰弱、躯体衰弱、社会衰弱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A评分偏高、多巴丝肼片等效剂量偏高、HAMD评分偏高、Hcy偏高是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AMA评分偏高、Hcy偏高、多巴丝肼片等效剂量偏高、HAMD评分偏高是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障碍可加重老年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衰弱程度,增加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阶段性康复训练)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认知疗法)。对比两组干预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Fugl-Meyer 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缓解抑郁焦虑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SCLC化疗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iper 疲乏量表(PFS)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干预NSCLC化疗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肺功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调查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并分析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9例肺癌化疗患者。分别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评分、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患者疲乏程度、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癌因性疲乏与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89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6.30%。182例肺癌化疗患者中,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66.48%(121/182)。将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纳为疲乏组(n=121),未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纳为无疲乏组(n=61)。疲乏组FACT-L评分低于无疲乏组,PSQI评分高于无疲乏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PFS评分与FACT-L评分呈负相关,而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疲乏组与疲乏组组间比较,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血红蛋白、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分期、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家庭月收入、血红蛋白、文化程度、化疗次数、白蛋白、临床分期均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越严重,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越差,且癌因性疲乏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实际中应尽可能针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ILD患者。比较ILD患者与一般人群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观察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该评分包括焦虑和抑郁评分两部分);分析ILD患者的SGRQ评分与肺功能指标,焦虑、抑郁评分的相关性;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ILD患者的SGR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一般人群,FVC、FEV1、TLC及DLCo均低于一般人群(P<0.05);ILD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较高;ILD患者SGRQ各维度评分均与FVC、FEV1、TLC和DLCo呈负相关(P<0.05),均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是否吸烟、不同收入情况的ILD患者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LCo、FVC、焦虑和抑郁情绪是IL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焦虑情绪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IL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和焦虑抑郁情绪有关,提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干预ILD患者肺功能和焦虑抑郁情绪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θ脉冲刺激(iTB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糖脂代谢、认知功能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T2DM合并MCI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有氧运动训练,58例)和观察组(iTB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59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糖脂代谢、认知功能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对比,统计学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蒙特利尔量表(MoCA)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中央区(Cz)潜伏期、组顶区(Pz)潜伏期短于对照组,Cz波幅、Pz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TB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用于老年T2DM合并MCI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机体认知功能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号单双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5,度洛西汀治疗)和研究组(n=35,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比两组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以及DHI、PSQI、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BBS、AB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PPP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接受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肺运动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峰值摄氧量(PeakVO2)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CO2 at AT)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运动时间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reg含量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h17/Treg比值、Th17含量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可改善其心肺运动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调节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SOP)患者的影响,以期为SOP患者的康复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前瞻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S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情况、机体功能、骨密度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骨骼肌质量(ASM)、外周骨骼肌指数(SMI)以及握力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平衡测试、4 m步速测试、5次椅上坐-站测试评分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与管理筛查工具量表(DMS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可促进老年SOP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提升机体功能,改善骨密度及心理状况,是老年SOP患者的理想康复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焦虑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8例行PCI术后合并焦虑的CAD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可舒片,4片/次,3次/d,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焦虑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心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改善CAD患者PCI术后合并焦虑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缓解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应用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联合组(35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弹力带抗阻训练)。对比两组运动耐力、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值、Crouse斑块积分]、心肺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氧脉搏(O2pulse)]、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LVEF、SV、VO2max、O2pulse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情感职能、精力、总体/精神健康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MT缩小,FMD升高,Crouse斑块积分下降,且联合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弹力带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干预可改善心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帕利哌酮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BDNE、神经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BDNE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且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较高(P<0.05),但血清BD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RS、SDSS、ADL评分对比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BPRS、SDSS皆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将帕利哌酮应用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当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血清BDNE水平,并降低神经病性和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伴围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113例高血压伴围绝经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7例)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n=56例)仅予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进行评估,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指标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以及雌激素(Estrogen,E2),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H、FSH以及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追问病史,发现部分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耳鸣症状,并进行电测听+声导抗检查回报,其中有73 %患者有神经性听力下降,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组(实验组,22例)和地塞米松耳后注射组(对照组,22例),A型肉毒毒素注射组予以100U A型肉毒毒素耳垂后方自上而下3个点注射,地塞米松注射组予以5 mg地塞米松耳垂后方自上而下3个点注射,对比两组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THI和TEQ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HI和TEQ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14周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 %、81.82 %、90.91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 %、63.64 %、72.7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4周HAMA、HAMD评分均有多下降,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安眠药物评分以及总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4周上述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神经性耳鸣患者,可改善耳鸣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不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D)联合血液灌流(HP)及依达拉奉对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临床症状、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74例尿毒症RL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常规血液透析(HD)组(58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联合A组(58例)采用HFD联合HP治疗,联合B组(58例)采用HFD联合HP及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毒素[甲状旁腺激素(PTH)、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水平、RLS评分、睡眠质量、负性情绪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后血清BUN、SCr、UAER、PTH、IS、PCS水平、RL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联合B组、联合A组治疗后血清BUN、SCr、UAER、PTH、IS、PCS水平低于HD组(P<0.05),联合B组、联合A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B组治疗后RLS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联合A组和HD组(P<0.05),联合A组低于HD组(P<0.05)。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FD联合HP及依达拉奉可改善尿毒症RL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可降低血清毒素水平,并改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