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窦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11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8例,传统组患者给予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联合组在鼻窦内窥镜手术基础上联合使用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且联合组治疗后头痛、鼻塞、面部疼痛、嗅觉障碍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两组清除率、清除速度均大于治疗前,清除时间短于治疗前(P0.05);与传统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清除率、清除速度升高,清除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疗效确切,有效减轻炎性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止嗽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VPIC的临床疗效、支气管上皮及BALF病理学改变,寻找两者联合对VPIC支气管上皮及气道内细胞学、神经递质等AHR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VPIC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止嗽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对照组仅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分别于第5天、第14天进行随访,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观察改善率,同时分别于治疗14 d通过电子支气管镜行活检术、BAF,收集活组织1块、BALF 25 mL。结果 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评分(2.11±0.47)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72),治疗14 d镜下支气管上皮病理活检提示较多脱落的基底膜,结构发生改变;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皮细胞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三稀B4、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5含量明显改变,其中白三稀B4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止嗽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能够明显改善VPIC的症状,同时止嗽散可促进VPIC的支气管上皮损伤的修复,改变BALF细胞学异常和同时抑制白三稀B4、白介素-5,为今后止嗽散治疗VPI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氯雷他定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CD3~+、CD4~+、CD4~+/CD8~+、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嗅觉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S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2,鼻内镜手术)和B组(n=65,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嗅觉功能、血清炎症介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术后1年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69%(57/65),高于A组的72.58%(45/62)(P0.05);术后3个月B组的嗅觉功能分布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鼻塞、头面部胀痛、流脓涕、鼻涕倒流、头痛等症状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17(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RS在鼻内镜的基础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和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的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研究组则行鼻内镜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角色(RE)以及心理健康(MH)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鼻窦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症状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疼痛及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鼻气道总阻力、嗅觉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嗅觉功能以及鼻腔通气的恢复,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5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采用氯雷他定,实验组治疗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30 d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0d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30 d后Th1/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0 d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喷嚏、流涕、鼻痒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疲劳感、肠胃不适、头痛、皮疹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上颌窦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优选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60例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治疗组1~4,每组各60例。治疗组1接受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治疗组2接受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组3接受经泪前隐窝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组4接受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观察和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鼻腔黏膜的覆盖、水肿、囊泡形成、骨质暴露、瘢痕形成等情况,上颌窦窦腔内分泌物性状、蓄积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行上颌窦腔糖精实验及窦口周黏膜活检情况。结果:四组手术后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而组4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术后3、6个月,组4Lund-Kennedy评分和MMT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在上颌窦黏膜活检方面:术后炎性细胞数量及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黏膜下结构水肿改善程度亦在中组四最为显著(P0.05)。结论:上颌窦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鼻窦黏膜水肿、窦口通畅引流等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氯雷他定。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咽鼓管功能不良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咽鼓管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周及1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可减少渗出和中耳积液潴留,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促进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嗅觉功能测试。统计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生率,并依据嗅觉功能测试情况将患者分为嗅觉障碍组(n=64)和嗅觉正常组(n=56)。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资料、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嗅觉功能测试结果统计,120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出现嗅觉功能障碍,嗅觉障碍患病率为53.33%,其中男性有36例(56.25%),女性有28例(43.75%);嗅觉下降46例(38.33%)、失嗅18例(1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鼻内镜手术史、伴鼻息肉、哮喘病史、嗜酸粒细胞比例、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是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鼻内镜手术史、伴鼻息肉、哮喘病史、嗜酸粒细胞比例>5%、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2分是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嗅觉正常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嗅觉障碍组(P<0.05)。嗅觉正常组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嗅觉障碍组(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障碍发生率较高,鼻内镜手术史、伴鼻息肉、哮喘病史、嗜酸粒细胞比例>5%、Lund-Kennedy评分≥2分是影响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嗅觉障碍还会引起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片联合克拉霉素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根据入院序号奇偶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窍鼻炎片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嗅觉功能、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及血清炎性因子,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T&T主观嗅觉测试法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和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鼻塞、头晕头痛、鼻漏、嗅觉下降、流涕、喷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片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及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并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100例单纯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慢性鼻窦炎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随后对100例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依照患者的复发情况评价其预后情况,并分为两个亚组,将术后1年内复发的21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两未复发的7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个数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低于慢性鼻窦炎组和对照组(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OS、Tregs其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EOS、Tregs两者联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检测(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白细胞介素-35(IL-3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病程、合并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组织淋巴细胞占比、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OS个数以及Tregs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哮喘、组织淋巴细胞占比、EOS个数以及Tregs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不仅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预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临床上对于EOS个数增加,Tregs降低的患者要及时改善治疗措施,预防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疗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两组均给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医症候积分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79.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TR、血清IL-4、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MTR高于对照组,血清IL-4、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64%、15.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其可更有效改善患者MTR。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CRSwNP患者纳入观察组,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将CRSwNP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2例)。所有受试者均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IL-6水平,计算外周血NLR,行鼻窦CT检查,根据CT检测结果,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鼻窦CT评分。对比各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差异,分析CRSwNP 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与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外周血NLR、血清IL-6、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CRSwNP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2、0.539,P<0.05)。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659、0.697,联合三项指标诊断CRSwNP的AUC为0.88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上升可反映CRSwNP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呈正相关,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联合诊断CRSwNP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鼻渊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症状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8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59例采用鼻渊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0.69%,P0.05),而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0.74±0.13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52±0.30分)(P0.05)。结论: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疼痛感受,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芪菊袋泡茶对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观察的FESS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芪菊袋泡茶雾化吸入及饮用:术后6h开始予芪菊袋泡茶治疗,以芪菊袋泡茶一袋配30 mL饮用水,作雾化吸入,另予一袋配100 mL饮用水泡服,每天2次,雾化联合饮用共1周。雾化疗程结束后,则以每次2袋,每天2次泡服,再饮用2周,并随访12周。比较两组间鼻窦炎相关症状(包括鼻塞、头痛、面痛、嗅觉障碍、鼻涕)评分、鼻腔粘膜改变和术腔上皮化程度、术后咽喉部症状(包括咽痛、异物感、排痰、咳嗽)评分。结果:术后2、4、8、12周,治疗组鼻窦炎相关症状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4、8、12周鼻腔粘膜评分、上皮化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1d、3d咽喉部症状总评分、咽痛和异物感症状评分显著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菊袋泡茶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FESS术后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