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的啮齿动物,过去曾进行过多次的调查报道,但对整个东北的啮齿动物地理区划,只见有对辽宁省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初步报道。本文根据安文举1950—1983年在黑龙江省的两次调查;以及张赫武1951—1961年在吉林省从事鼠疫流行病的调查研究工作和1962年至现在于辽宁省的资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所作的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文献中,有关新疆北部地区啮齿动物的报道不多,而且多属分类区系或某些鼠种的生态学的描述,其中有关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文章基本上见不到。 新疆北部地区略呈三角形,南界为天山主脉哈尔克山、博格多山和克尔雷克山;西北与东北分别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1974—1980年,我们配合地方灭鼠工作,在新疆北部各地区的平原和山地,专门进行了啮齿动物的区系分类和分布调查。作者在整  相似文献   

3.
陇东地区啮齿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啮齿动物,从前曾报道了部分种及亚种及其分布(Allen,1940及Ellerman,1950)。近年来,李家坤(1965),王香亭等(1982)及郑涛(1982)的著作中,也涉及到该区啮齿动物。为了进行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地方病的防治,1983,1984年作者将陇东地区按地貌及植被类型,进行了景观划分。并在各景观区内调查了啮齿动物种类及数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扰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已对物种分布范围和丰富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可能更加敏感。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者,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特别是优势鼠种将对气候变化如何响应,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具有重要意义。2002—2010年,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阿拉善荒漠4种不同生境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群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啮齿动物优势种群动态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啮齿动物优势种对温度和降雨的响应不同,尤其以子午沙鼠表现最为显著。跳鼠对温度的适宜性要高于仓鼠科的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而仓鼠科啮齿动物对降雨的适宜性高于跳鼠。较小尺度上的人为干扰更可能从改变食性和生境的途径上加剧或缓冲降雨对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的影响,而不是改变温度对啮齿动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额济纳旗和肃北马鬃山北部边境地区啮齿动物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79—1980年作者等人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及肃北马鬃山北部边境地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归属古北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其生态地理动物群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共发现啮齿动物14种,其中沙鼠亚科和跳鼠科的种类构成该地区啮齿动物区系的主体。子午沙鼠为当地的优势种,其它为常见种,它们分布广、数量多。另外,三趾心颅跳鼠、肥尾心颅眺鼠和短耳沙鼠等数量少、分布范围窄,为当地特有种。  相似文献   

6.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是祁连山地区的主要啮齿动物,也是该地区鼠疫疫源地主要的贮存宿主。研究旱獭生态对鼠疫流行病学和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1973-1975年,我们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上石桥地区对旱獭生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本文仅报道其中有关迁移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福建省啮齿动物的报道,最早见于地方的志书中,《福建通志》记有“(鼠吉)(鼠令)鼠似兔而小,尾多毳毛,善缘藤萝而走,取其须以为笔,……”。近代的调查有伍长耀(1934)关于厦门地区鼠类的调查记录;杨永年(1936)对龙岩地区的家鼠作了一些记述;郑作新(1947)在《邵武脊椎动物志》中记载了8科12属16种(包括兔形目);杨新史(1951)编著的《家鼠及其防治》和《鼠耳蚤》(1955)的报道中也都涉及到一些啮齿动物种类的记述。解放前,国外来闽调查的人,曾报道了啮齿动物(包括现在的兔形目)25种,分隶于8科14属。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曾进行了大规模的鼠类调查工作,发现了一些在我省的新纪录和新分布区。如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低泡鼯鼠(Petinomyselectilt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板齿鼠(Bandicotaindica)、大足鼠(Rattus nttidus)、小林姬鼠(Apodemussylvaticus)等。对啮齿动物的生活习性、王敦清等有过一些报道。林华英、洪震藩分别记述了福建啮齿动物  相似文献   

8.
三种啮齿动物气体代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环境温度是哺乳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哺乳动物能否适应各种环境又取决于动物本身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的能力。所以研究哺乳动物的代谢和体温调节,对于了解它们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也比较密切的一类恒温动物,所以采用啮齿动物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近年来国外对啮齿动物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的研究,报道颇多,以居住类型而言而:穴居、挖洞型啮齿动物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的研究有分布在热带、温带的种类,也有分布在山区、平原、沙漠干旱地带的种类;地上活动型啮齿动物的这方面研究有分布在平原、山区、沙漠干旱地带、沿海和中湿地区的种类。而同一地区不同居住类型的比较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啮齿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省耕地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二分之一。在耕作区的啮齿动物是兽类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于江苏的啮齿类,在过去有一些记载。我们于1960—1961年在句容县,1963年在无锡市、常州市、宜兴县和江苏北部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路纪琪 《四川动物》1995,14(4):162-162
河南省啮齿动物新纪录路纪琪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新乡453002本文作者在进行河南省啮齿动物调查时,于1994年6-8月在大别山区的商城、罗山采到一组啮齿动物标本。经鉴定,其中有2种为河南省啮齿动物新纪录。现报道如下。1.大足鼠Rattusnitidus...  相似文献   

11.
山西阳曲县啮齿动物调查郎淑婷,魏玉芬阳曲县农业局0301001992—1994年的4—10月,我们在阳曲县的西山林场、八脚山、牛金山、小刘备山等林区和黄寨、高村、大盂、东黄水、侯村等10个农作区,对农、林、牧业害鼠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现整理成文,报道...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群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晓东  付和平 《动物学报》2005,51(6):961-972
内蒙古广阔的半荒漠与荒漠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干旱区和极干旱区,东西界线基本与气候湿润系数0.2-0.05相吻合,包括了内蒙古境内的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的各类草地。1988-1993年和1998-2003年,在约380000km2范围内,根据地带性植被分布及其地形、地貌、土壤的特征,野外设置317个调查样地,采用铗日法调查啮齿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共布放有效铗日157702个,捕获啮齿动物37种,选用其中的23种主要啮齿动物构成“样方-种多度(捕获率)”原始数据矩阵(23×317),应用快速聚类方法对该区域内啮齿动物群落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应用ArcView3.2软件,将啮齿动物的捕获量信息在1999-2000年TM卫星影像图上进行叠加,结果表明该地区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可分为9个。GIS技术分析得出的该区域内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分布图,很好地将植被的信息和生境中主要啮齿动物分布的信息同时合成反映出来,明确了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分布的区域和特征,可为区域性啮齿动物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啮齿动物的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的啮齿动物,过去曾在局部地区进行过调查(伍律等,1958;董谦等,1962;林兰泉等,1965),我站自1961年以来对全省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工作。关于啮齿动物的地理区划问题,肖增祜等(1978)曾作过区划拟议,将辽宁省初步划分为三个动物地理省(辽东山地丘陵省、辽西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本文根据1958—1981年全省啮齿动物的调查资料,将辽宁省划分为五个啮齿动物地理省,现作如下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在长白山相同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样地内研究了啮齿动物和鸟类对红松球果种子的消耗情况.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中啮齿动物对红松球果种子的消耗量明显大于鸟类(P<0.01),而白桦林中鸟类的消耗量明显大于啮齿动物(P<0.01);两林型中啮齿动物的总消耗量明显大于鸟类,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啮齿动物对阔叶红松林中埋藏种子的消耗量显著多于白桦林,两林型中啮齿动物对埋藏种子的消耗量均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再学 《四川动物》1996,15(3):119-120
贵州省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杨再学贵州省余庆县农业局植保站564400作者用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省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表明黔北和黔中的啮齿动物区系更加相似;黔东和黔南的啮齿动物区系较相似,而与其它地区的啮齿动物区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啮齿动物的区系分布和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徽省啮齿动物区系情况,解放前Allen(1940)、Gee(1930)、Tate(1947),阿部余四男(1944)曾有过一些零星报道,解放后盛和林等(1963)、王岐山等(1966)、黄文几等(1978)也进行过调查,但就啮齿动物区系而言,尚缺乏完整的系统材料。我站从1958年起,开始对本省啮齿动物进行调查,重点主要在平原及丘陵地带,对皖南及大别山区调查较少。近年来,我们在皖南山区的祁门、休宁、绩溪、黄山、宁国、宣城、泾县、歙县、青阳及大别山区的金寨、霍山、岳西、潜山、舒城等山地进行了补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结合以往的工作和文献作初步整理,并就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和优势种,综合自然地理等因素进行啮齿动物的地理区划。  相似文献   

17.
陕西地区啮齿动物种数分布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6,16(2):129-135
本文初步分析了陕西地区啮齿动物种数分布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地理概况,将陕西地区划分为七个啮齿动物地理区。对不同地理区内可能影响啮齿动物种数的4种生态因子与啮齿类物种数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及面积与啮齿类物种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秦岭、大巴山地区啮齿类的垂直分布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啮齿类物种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啮齿动物种数与景观类型也有密切关系,景观类型越复杂,啮齿类物种数越丰富。此外,农业活动对啮齿类物种数也有影响,即耕作区种数少于非耕作区。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及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啮齿动物分为耐旱型、喜湿型、广布的伴人种3个基本类型、9个分布型,耐旱型动物构成了该地区的主体。在啮齿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划为阿拉善荒漠亚区。  相似文献   

19.
地下啮齿动物栖息环境及其生存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啮齿动物一般生活在黑暗、低氧、高二氧化碳、高湿的环境中,这种独特的栖息环境以及地下啮齿动物与之相适应的形态、行为等特征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地下啮齿动物长期营地下生活,增加了对其栖息环境和生存策略的研究难度,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为全面了解当前地下啮齿动物栖息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下啮齿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策略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今后探索地下啮齿动物生存环境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控制地下啮齿动物危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恙螨三新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于云南滇西和滇南地区从啮齿动物和食虫动物体上采到的三新种恙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