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直接提取根瘤菌DNA的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豆科植物的新鲜根瘤经表面灭菌,破碎后直接加入200μL4mol/L异硫氰酸胍(GUTC)裂解液混匀,离心去掉根瘤残留物,再加入适量RNA酶,37℃温育30min后,加入20μL硅藻土吸附液,室温处理15min离心去掉上清,沉淀经GUTC裂解液二次处理,再分别用洗涤液,室温处理15min离心去掉上清,沉淀经GUTC裂解液二次处理,再分别用洗涤液,70%酒精洗涤,最后,硅藻土沉淀经真空干燥,加入20μL超纯水洗涤硅藻土沉淀,即可获得类菌体根瘤菌DNA,所获得的DNA可以用于AFLP,16SrRNAPCR反应。  相似文献   

2.
设计、比较了5种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5种方法都可以从土壤中提取到长度大于15kb的DNA片段,但在不同方法间DNA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初提的土壤DNA经进一步提纯后均可用于PCR反应,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和抗菌肽Shiva-1基因的引物都得到了相应的目的产物。其中方法5提取DNA产量最高,无明显降解,且重复性好,是一种从小量土壤样品中直接提取DN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抗DNA单克隆抗体标记在胶体金颗粒上制成免疫胶体金试剂,提取标本中DNA,直接用于PCR检测,从而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免疫胶体金方法提取环境标本中的DNA。结果表明:应用免疫胶体金试剂可有效去除环境标本中PCR抑制剂,浓缩模板,提高PCR检测敏感度3~4个数量级。操作步骤简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避免环境污染,吸附了DNA的免疫胶体金可直接用于PCR扩增。研制了免疫胶体金试剂并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有效提高PCR技术在检测现场环境标本中的敏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即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加上土壤中 99%的种类难以通过传统的平板分离技术来进行培养[1],人们必须借助其他技术来解决。近年发展的非培养技术 ,如BIOLOG微量板分析技术[2 ]、细胞壁磷脂酸分析技术[3]和分子生物学方法[4 - 6 ],克服了培养的环节 ,对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分子生物学是应用最广、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它的主要步骤是通过直接提取土壤中的DNA ,经纯化处理后 ,利用合适的引物扩增 1 6SrRNA基因 ,通过分…  相似文献   

5.
紫茎泽兰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紫茎泽兰叶片为材料,用改进的CTAB法,在提取液中加入2%PVP40(V/V)、0.4%BME(V/V),提取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OD260/OD280在1.7~1.9之间,蛋白质、多酚类、多糖、RNA等去除较彻底,适于AFLP分析。通过对紫茎泽兰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过程中各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得到了清晰的AFLP银染指纹图谱,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李友国  周俊初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110-115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进行的共生固氮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生物学过程,植物提供类菌体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变为氨必需的光合产物。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苹果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等四碳二羧酸(dCAs)是植物直接供给类菌体以支持共生固氮所需要的碳源及能源(Finan T M,et al.,1983;Roson C W,et al.,1984;Vance C P,et al.,1997)。它们必须通过细胞膜和类菌体周膜(PBM)两道屏障才能进入类菌体细胞。研究还发现了一个运输四碳二羧酸的共同系统-Dct转运系统(Streeter J G,1995)。就四碳二羧酸等有机酸的产生、转移、如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如基因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遗传改造等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汪恩涛  陈文新 《微生物学报》2011,51(8):1001-1006
近年来研究报道显示,某些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在形成固氮共生体的同时,其根瘤内还存在多种其他类群的内生细菌,该现象在根瘤菌研究领域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本文综述了根瘤内生土壤杆菌、非共生根瘤菌、其它细菌的发现、种类及其对共生关系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等研究进展,同时对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初步观点和认识,旨在增加人们对根瘤微生态的了解,拓展根瘤菌研究与应用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试验证明,通过液氮冷冻、手工研磨破碎后用稍加改进的常规DNA提取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聚合度高,符合于热变性测Tm值的毛霉目真菌DNA。对60株菌的测定结果表明,毛霉目各属真菌中G+C mol%高低有一定顺序,基本与文献报道相符。对提取时应注意的细节、T_m值的测定、GC含量计算公式的选定和结果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由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一侧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囊状壁傍体,次生细胞壁物质在初生壁上沉积并逐渐充满囊状体,最终形成传递细胞典型的壁内突结构.根瘤形成过程中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与培养方式(水培、固培)没有直接关系.在不接菌的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研究证明豆科植物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根瘤菌诱导所致.  相似文献   

10.
新疆部分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某些耐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玲  石玉瑚  吴祖银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3):130-133
从新疆境内采集的豆科植物标本上分离出的根瘤菌株中选出61株,在含不同浓度的NaCl、混合盐及不同砂土含水量的根瘤菌培养基中培养。其中有65.58%的菌株能在1%以上的NaCl浓度中生长,最高可耐6%NaCl;有83.32%菌株能耐2%以上的混合盐,49%的菌株能在5%含水量的情况下生长,并且同一根瘤菌株耐混合盐的能力要比耐NaCl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传统酚-氯仿法、高盐法、试剂盒法和改进酚氯仿法提取香鱼肌肉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改进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整齐明亮且无降解。紫外分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和纯度,结果表明,改进酚氯仿法提取的鱼类基因组DNA浓度约为300μg/mL,A260/A280为1.80-1.86。用改进的酚氯仿法提取的DNA进行AFLP分析,扩增结果稳定,电泳条带清晰。综上所述,改进酚氯仿法能够获得高质量DNA,且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94对AFLP引物对3个起始菌株和9个致病性变异菌株进行分析,其中49对引物可以区别出不同菌株类型,辨别变异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关系,以及起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9个变异菌株中5个菌株的条带数减少1~3条,4个菌株条带数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还表明,致病性及其他特征变异似乎与条带数缺失多少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根瘤菌系统发育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君芳  朱万孚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2):126-129
根瘤菌系统发育地位的判断在根瘤菌新属种的确认中起重要作用。其中,16S rRNA序列分析是关键技术。然而,新近的研究对采用16S rRNA全序列推测的系统发育关系的准确性提出质疑。本实验室的工作表明基因组物理结构分析将能更客观反映其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组序列分析在帮助澄清某些根瘤菌属种的系统发育地位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3种方法对不同酵母菌的总DNA进行提取,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ND-1000 型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以及酶切、连接、预扩增试验结果的分析, 表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酵母菌的总 DNA 质量最好, 基本无 DNA 碎带, 蛋白质污染小。通过对野生酵母菌菌株的验证试验, 进一步证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的总 DNA 产量稳定、重复性好, 可以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试验, 完全适于 AFLP 分析及一些其它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从土壤中提取DNA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并比较了3种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可以从土壤中提取到分子量大于23.13 kb的DNA的片段,每克干土DNA的提取量为2.5~31μg,不同方法间在DNA产量、纯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索氏法、超临界CO2 萃取法、酸热法和有机溶剂法分别提取雅致枝霉、拉曼被孢霉、少根根霉、畸雌腐霉和橙黄红酵母的油脂 ,从样品要求、最小样品量、仪器要求、处理样品能力及油脂得率等方面对 4种提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索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酸热法提取的雅致枝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索氏法的油脂得率最高 ,但耗时较长 ;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酸热法的油脂得率相近 ,较索氏法略低 ,但酸热法更为简便 ,单位时间内样品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结合形成的固氮共生体中,其典型的特征是由特定的微共生体诱导形成的根瘤或茎瘤,除了根瘤菌外,在根瘤中同样也分离出多种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无关的内生菌类群,而且根瘤菌与内生菌通常可以共存于同一个根瘤内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这些非共生的内生菌生活史的一部分存在于根瘤内且不会引起植物发病,但有关它们的生态学作用还知之甚少,由于其生态上的重要性,近年来对该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就近年来根瘤中隶属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后壁菌门的非共生的内生菌遗传多样性所取得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根瘤中相关内生菌多样性研究的新进展.同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提取大肠杆菌DH5α和阴沟肠杆菌 (E 2 6R)的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可以分别得到稳定而独特的DNA指纹图谱 ;模板量的变动范围从 1 0~ 1 0 0ng都不会影响其图谱的稳定性 ;在图谱中DH5α和E 2 6R各自均有一条含量最大的特征带 ,其不易受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把DH5α和E 2 6R按比例混合 ,提取混合菌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DNA指纹图谱为各纯菌图谱的叠加 ,亦具有稳定性 ;通过对凝胶电泳图谱中特征带的分析 ,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