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改变,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0mg/24h)2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0mg/24h)23例,测定各组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尿渗透压(U-OSM)。探讨年龄、DM病程、24h尿白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水平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β2MG增高及尿渗透压减低,在正常蛋白尿组即有4例尿β2-MG和7例尿OSM存在异常;方差分析显示,随尿白蛋白量的增高,尿β2MG逐步增高,尿渗透压逐步减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23和13.889,P均〈0.01),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显示,尿β2MG及尿OSM改变与DM病程、尿白蛋白(U-ALB)、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独立有关。结论:2型DM肾脏损害并非仅累及肾小球,在尿微量白蛋白出现之前即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联合检测24h尿白蛋白量、尿β2-MG、尿OSM有助于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尽早纠正代谢紊乱对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从旭  郝立  白鹏  沈灵莉  佟静 《生物磁学》2011,(17):3346-3348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情况,探讨提高社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选择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73例,根据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病程时长分别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病例检出率,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AIb在不同血糖控制情况患者中,血糖水平与MAIb数值、阳性检出率具有正相关性(P〈0.05);血糖控制良好患者与其他血糖控制情况患者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MAIb在不同病程患者中,病程时间与MAIb数值、阳性检出率具有正相关性(P〈0.05);≤5年组患者与5~10年组和≥10年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MAIb)W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检测的重要指标,能够提示肾脏病变的发展,定期检查能够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学标志物血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 specific protein 6,Gas6)、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30例年龄≥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根据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将上述患者分为60例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和70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同时选取医院体检显示健康的65例年龄≥60岁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的血Gas6、血Cys-C水平指标。结果:研究组中两亚组的血Gas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的血Gas6水平明显低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两亚组的血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的血Cys-C水平明显高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血Gas6、血Cys-C水平有关,血Gas6水平的下降,血Cys-C水平的升高,提示糖尿病的肾脏损伤程度加重,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情况,探讨提高社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选择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73例,根据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病程时长分别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病例检出率,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Alb在不同血糖控制情况患者中,血糖水平与MAlb数值、阳性检出率具有正相关性(P<0.05);血糖控制良好患者与其他血糖控制情况患者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MAlb在不同病程患者中,病程时间与MAlb数值、阳性检出率具有正相关性(P<0.05);≤5年组患者与5~10年组和≥10年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MAlb)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检测的重要指标,能够提示肾脏病变的发展,定期检查能够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分析其可能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0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其他药物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结果:经3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其他口服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改善机体炎症状态,降低氧化和应激水平等机制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改变,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0mg/24h)2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0mg/24h)23例,测定各组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尿渗透压(U-OSM)。探讨年龄、DM病程、24h尿白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水平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β2MG增高及尿渗透压减低,在正常蛋白尿组即有4例尿β2-MG和7例尿OSM存在异常;方差分析显示,随尿白蛋白量的增高,尿β2MG逐步增高,尿渗透压逐步减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23和13.889,P均<0.01),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显示,尿β2MG及尿OSM改变与DM病程、尿白蛋白(U-ALB)、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独立有关。结论:2型DM肾脏损害并非仅累及肾小球,在尿微量白蛋白出现之前即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联合检测24h尿白蛋白量、尿β2-MG、尿OSM有助于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尽早纠正代谢紊乱对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alpha-硫辛酸对2 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 例2 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28 例,采用注射alpha-硫辛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8 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MDA均显著降低(P<0.05),SCr、 SOD及NO 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r、UAER、SOD、MDA 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 alpha-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铁蛋白(TRF)、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在非人灵长类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血糖稳定后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指标。连续观察13个月。结果动物的高血糖状态持续6个月后开始出现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代谢异常。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9个月开始出现代谢异常。尿mALB与β2-MG呈正相关(F=0.242,0.153,P<0.05),TRF与β2-MG呈正相关(F=0.213,P<0.05),HbAlc与β2-MG呈正相关(F=0.153,0.097,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RF是β2-MG和mALB的相关因子(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测可很好的应用于恒河猴动物模型,对糖尿病模型动物早期监控、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损害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型DN患者作为DN组并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0~300 mg/24 h)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300 mg/24 h),另取同期收治的尿白蛋白水平正常(<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Ace指数、 Simpson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肠道菌群门水平的组成,根据2型DN组患者前后2次入院时尿白蛋白水平的变划分为白蛋白尿短期进展和未进展,分析2型DN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病情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结果 DN组患者的肠道菌群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均低于DM组和对照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DM组和对照组(均P<0.05),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占比与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中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低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拟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铜蓝蛋白(CER)、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及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6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102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67例)。比较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及血清CER、SCCA水平,分析CER、SCCA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关系。随访12个月,观察病情进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ER联合SCCA对病情进展的预测效能。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ER、SCCA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CER、SCCA水平均与Scr、BUN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FR、CER、SCCA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ER联合SCCA预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AUC为0.925,明显大于GFR的0.620(P<0.05)。结论:血清CER、SCCA水平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呈负相关,联合预测病情进展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复发患者63例记为复发组,另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未复发脑梗死患者57例记为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ALB、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基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非复发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cy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ALB与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复发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脑血管病家族史人数占比高于非复发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高血压均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ALB水平是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的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而血清ALB水平降低,上述三项指标的异常改变可能共同促进了脑梗死的复发,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进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DR)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DM)32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32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浓度变化,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DM组与DR组FPG浓度分别为(7.15±0.65)mmol/L、(7.0±0.45)m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8.15±0.23)% vs(9.24±0.29)%、HDL-C(1.59±0.06)mmol/L vs(1.40±0.41)mmol/L、脂联素(1002.14±132.04)mg/L vs(941.44±118.51)mg/L和尿微量白蛋白(21.61±3.93)mg/L vs(209.15±98.15)mg/L的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21.61±3.93)ng/L vs(16.74±1.65)ng/L,在DM组与DR组间差异无XYYFIP UJYQ(P>0.05)。结论 与DM患者相比,DR患者的高糖状态,HDL-C降低,ADPN下降以及早期肾脏损害程度较重,密切监测以上指标有利于判断早期DR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射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注射α-硫辛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MDA均显著降低(P〈0.05),SCr、SOD及NO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r、UAER、SOD、MDA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目前DKD的诊断和监测主要依靠尿微量白蛋白,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单纯依靠尿微量白蛋白存在不足,有些D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不断下降而尿微量白蛋白依然正常,有些早期DKD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也未见异常,这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小的困难。因此,需要寻找能够替代或联合尿微量白蛋白的标志物,以此来早期诊断和监测DKD。本文回顾以往DKD标志物的报道,根据DKD发病机制加以总结,期望发现优于尿微量白蛋白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指导,内科降糖治疗,常规口服缬沙坦,80 mg/d;合并高脂血症者加服辛伐他汀,20 mg/d。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汤,水煎药方200 mL,1剂/d(早晚分服),连用12周,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GC)、餐后2 h血糖(2 h BG)的变化;以及血清中 PI3K、Akt、p-Akt、bad、p-bad、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2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FPG、OGTT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2)2组治疗后血清中PI3K、p-Akt、p-bad、Bcl-2的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 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比较明显(P<0.05)。结论:自拟益肾汤具有明显地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I3 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肾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5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87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液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IGU/CR)、尿转铁蛋白/肌酐(TRU/CR)、尿α1-微量球蛋白/肌酐(α1/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左侧、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肾功能指标、IMT、Crouse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T2DM组血清Hcy、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以上指标高于T2DM组(P<0.05);合并组、T2DM组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其与患者肾功能损伤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对我院收治的1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缬沙坦,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压、心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其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中联合使用缬沙坦,可降低其高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减缓患者血管内皮的损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6 例,肾脏穿刺进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通过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尿、视网膜病变。结果: 经肾脏组织活检,56例患者中NDRD 患者24 例(42.9%),DN患者32 例(57.1%);对24 例NDRD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其中IgA 肾病33.0%,膜性肾病25.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2%、高血压肾损害8.3%、微小病变4.2%、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4.2%、新 月体性肾小球肾炎4.2%。与DN组比较,NDRD 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均有差异(P<0.05);而血肌酐、血 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为糖 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且以IgA 型肾病比较多见,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对鉴别二者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郁郁  朱慧  翟华玲  施超  陆颖理 《生物磁学》2011,(23):4515-4517,4535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有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缬沙坦对照组(A组)和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和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8和12w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肌酐50%倍增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Scr、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FBG、PBG、HbAlc、Alb、BUN、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有较低Scr、CRP值(P〈0.05),而余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B组第8、12w时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B组治疗中12w的肌酐50%倍增率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尿微量白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试图了解其差异及相关性。我们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00例,根据其有无视网膜病变、有无肾病、术后有无黄斑水肿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同时选取100例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未合并和合并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nminuria, mALB)、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 MB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水平,进一步分析了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组患者的CRT水平较对照组低,SFCT、mALB、MBG和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合并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和合并黄斑水肿组患者的CRT水平较未合并组低,SFCT、mALB、MBG和HbA1c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黄斑水肿患者的m ALB水平与CRT水平负相关,与SFCT、MBG和HbA1c水平正相关。本研究得出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较薄,脉络膜厚度(SFCT)变厚,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