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中国瘿蜂科犁瘿蜂属Diplolepis Geoffroy 5种,其中包括3新种,即黄腹犁瘿蜂Diplolepis flaviabdomenis sp.nov.,湖南犁瘿蜂Diplolepis hunanensis sp.nov.和小腹犁瘿蜂Diplolepis mnoriabdomenis sp.nov..详细描述新种并附图,编制了中国犁瘿蜂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和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生物系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中国大陆的林匙胸瘿蜂属及其2新种:华燕林匙胸瘿蜂L.huayana sp.nov.和光林匙胸瘿蜂 L.laotudingzila sp.nov..  相似文献   

3.
记述剑盾狭背瘿蜂属Prosaspicera Kieffer 2新种:天目剑盾狭背瘿蜂P.tianmunensis sp.nov.和福建剑盾狭背瘿蜂P.fujianensis sp.nov.以及2中国新记录种:异剑盾狭背瘿蜂P.confusa Ros-Farré,2006和东方剑盾狭背瘿蜂P.orientalis Pujade-Villar,2006,提供了中国该属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中国瘿蜂科分类研究概况及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瘿蜂科中国分类研究的进展,同时首次记述瘿蜂科草瘿蜂族Aylacini Ashmead的2新纪录属:菊瘿蜂属Aulacidea Ashmead.1897和近菊瘿蜂属Isocolus F(o)rster.1869及1新种,何氏菊瘿蜂Aulacidea hei sp.nov..新种被详细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枝跗瘿蜂科(Ibaliidae)是1个小科,仅含1个属,即枝跗瘿蜂属(Ibalia)。其生活习性与瘿蜂总科(Cyinpoidea)的其他已知科显著不同,所有种类均寄生蛀干为害的树峰科(Siricidae)幼虫。是控制这类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因子,为一类很有益的天敌昆虫。澳大利亚曾从欧洲引入本科种类防治危害当地松树非常严重的辐射松钢青树蜂(Sirex  相似文献   

6.
枝跗瘿蜂科(Ibahidae)是个小科,所有种类均寄生蛀干害虫树蜂科(Siricidae)的幼虫。我国大陆的本科种类由杨忠岐1991年首次作了报道。现记述采自祁连山林区的另1新种。该种寄生于为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的黄肩长尾树蜂(Xeris spec-trum spectrum)等树蜂的幼虫。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林学院天敌昆虫研究室。至此,我国大陆共有本科种类3种,加上台湾的1个种,我国共有4种:  相似文献   

7.
赵玲  朱道弘  刘志伟  杨筱慧 《昆虫知识》2013,50(4):998-1005
Wolbachia为节肢动物等的细胞质共生细菌,能对宿主的繁殖模式进行调控,包括诱导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雌性化及雄性致死。本文采集了分布于美国的4种瘿蜂,利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其Wolbachia的感染进行了PCR检测,证实了栎结瘤瘿蜂Callirhytis punctata Bassett和摇鼓栎瘿蜂Dryocosmus palustris Osten Sacken体内具Wolbachia共生,感染率分别为60%和36%。栎结瘤瘿蜂和摇鼓栎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64 bp和561 bp。栎结瘤瘿蜂与摇鼓栎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的一致性为94%。栎结瘤瘿蜂与同为栎瘿蜂族的Andricus solitarius(strain 1)和Neuroterus macropterus,及客瘿蜂族的Synergus crassicorni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其他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介于79%99%之间。在NJ系统发育树中,栎结瘤瘿蜂与栎瘿蜂族的A.solitaries(strain 1),N.macropterus和B.pallida,以及客瘿蜂族的S.crassicornis的Wolbachia同属一分支,而摇鼓栎瘿蜂与栎瘿蜂族的麦氏安瘿蜂的Wolbachia聚集在同一分支。除客瘿蜂族的Ceroptres cerri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群之外,其他瘿蜂感染的Wolbachia均属于A群。此外,本文采集的栎结瘤瘿蜂和摇鼓栎瘿蜂营有性生殖,说明Wolbachia的共生并不诱导其营产雌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麦氏安瘿蜂Andricus mairei Kieffer有无Wolbachia感染, 本研究对其岳阳、 长沙和邵阳3种群雌、 雄成虫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了PCR检测, 进而对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麦氏安瘿蜂岳阳、 长沙及邵阳种群雌、 雄成虫均有Wolbachia感染, 除邵阳种群雌成虫的感染率为80%之外, 其他均为100%。3个种群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长度皆为561 bp, 且序列完全一致。麦氏安瘿蜂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与已知瘿蜂族(Cynipini) Neuroterus macropterus、 Biorhiza pallida及Andricus solitarius (strain 1)以及Synergini族Synergus crassicornis感染的Wolbachia的一致性达95%。除Synergini族Ceroptres cerri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群(B group)之外, 瘿蜂感染的Wolbachia均属于A群(A group)。在NJ系统树中, 麦氏安瘿蜂与瘿蜂族Neuroterus macropterus、 Biorhiza pallida和Andricus solitarius (strain 1)及Synergini族Synergus crassicornis感染的Wolbachia聚合在同一分支。此外, 麦氏安瘿蜂岳阳、 长沙和邵阳种群均获得了雌、 雄成虫, 其雌性率分别为15.3%, 12.1%和19.8%, 表现出明显的雄性比偏高。结果提示与瘿蜂族的其他已报道的种类一样, Wolbachia与麦氏安瘿蜂的共生并不诱导其营产雌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9.
栗瘿蜂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树嘉  刘世儒 《昆虫知识》1992,29(5):275-277
栗瘿蜂的蛹可化分为前蛹、白蛹和黑蛹。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平均单瘿内幼虫数与每米枝条瘿数为正相关关系。自然种群密度呈周期性猖獗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寄生天敌的作用,研究中查获我省寄生蜂28种,主要天敌有10种。发生期的预测可根据板粟的物候期进行。发生量的预测可用有效基数预测式的简式“(1-d)(1-M)”,进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的估测。采用早春人工修剪,邻地助迁、枯瘿挂笼等保护利用寄生蜂的方法,并适当辅助以化学防治:涂环内吸防治瘿内幼虫及成虫期喷雾等综合防治措施。使防治区比对照区当年虫口减退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虫瘿是植物受致瘿昆虫产卵和取食等刺激而异常生长形成的不正常组织。营养假说认为虫瘿组织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在白栎(Quercus fabri)枝条上形成虫瘿。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鉴定和比较向川安瘿蜂幼虫期虫瘿与寄主植物成瘿枝的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物组成存在差异;虫瘿的脂肪含量均高于成瘿枝,虫瘿的4种单宁和4种黄酮物质的含量均低于成瘿枝,这支持营养假说;虫瘿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成瘿枝,部分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成瘿枝,这不支持营养假说。  相似文献   

11.
暗翅拱茧蜂雌性的记述: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拱茧蜂属 Fornicia Brullé,1846隶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inae,寄主是刺蛾科幼虫。全世界已知仅20种,是分布在热带的种类。其中分布在新热带区5种、埃及区5种、东洋区10种。在东洋区的10种中,六种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台湾省。其中暗翅拱茧蜂Fornicia obscuripennis Fahringer,1934 [Ard. Zool., 30A(12): 1—16]仅分布中国台湾省和江苏省,过去仅有雄性形态的记述,缺少雌性标本。著者鉴定广西茧蜂标本时,发现暗翅拱茧蜂雌性个体,现将其形态扼要描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抗栗瘿蜂优良锥栗品种的初步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调查统计建瓯市水源乡,采穗圃中8个锥栗品种的每株虫瘿数和单株产量,以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进行分析,初步筛选了抗栗瘿蜂的锥栗品种,研究结果显示,蔓榛和中榛子是抗栗瘿蜂的优良品种,生产上可作为栗瘿蜂综合治理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3.
栗瘿蜂在贵州的发生及相关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正权  王先华 《昆虫知识》2011,48(6):1860-1863
本文首次报道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在贵州铜仁的发生为害情况,详细记述栗瘿蜂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栗瘿蜂在瘿内的生活习性。2009年4月-2010年8月调查,在铜仁市桐木坪乡卜口村栽种的366.67hm2板栗中,株被害率达100%,当年新梢被害率达41%。该虫1年发生1代,3月底至4月初虫瘿出现,5月中旬虫瘿达最大,化蛹高峰期为5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出瘿高峰期为6月15-22日。成虫孤雌生殖,产卵栗芽内,以幼龄幼虫在栗芽内虫室越冬。大龄幼虫有极强的耐饥性和耐旱性。用粘虫胶对成虫进行防治,有较好的防效,也使天敌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自广西和江西的绒茧蜂属二新种。模式标本存于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1.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vitellinipes,新种(图1~4) 雌 体黑色。触角柄节、梗节、下颚须、翅基片、足(包括基节)、腹部第一背板基部凹陷部分、第1~3背板侧膜边缘和产卵管黄色;触角鞭节、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产卵管鞘深褐色;其它翅脉褐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短角瘿蚊属记述 (双翅目:瘿蚊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双翅目瘿蚊科短角瘿蚊属4种,其中郑氏短角瘿蚊Anarete zhengi sp.nov.(模式产地:内蒙古固阳县)为新种,短须短角瘿纹A.coracina (Zetterstedt)(分布:内蒙古)和鸢尾短角瘿蚊A.iridis (Cockerell)(分布:陕西,青海)为中国新纪录种。文中给出了短角瘿蚊属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瘿螨科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海源  龚国玑 《昆虫学报》1996,39(2):208-213
中国瘿螨科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总科)匡海源,龚国玑(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本文记述的4个新种是:瘿螨亚科Eriophynae的枫杨瘤瘿螨Aceriapterocayaesp.nov.和蕨瘤瘿螨Aceriapteridiisp.nov.;...  相似文献   

17.
玫瑰犁瘿蜂Diplolepis rosae(L.)原产于北美地区,首次在中国发现。该外来入侵种在甘肃地区危害苦水玫瑰(Rosa serrata×R.Rugosa),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种幼期、成虫及其虫瘿的形态特征、编制该种近缘种的检索表。同时,发现该种的天敌之一——玫瑰瘿长尾小蜂Torymus bedeguaris(L.),并对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长尾小蜂可有效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 原产北美洲东部, 2006 年在中国发现, 危害刺槐叶片, 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 已经列入我国检疫性害虫名单。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野外调查, 发现了一种广腹细蜂科天敌--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 该寄生蜂属中国新记录种。野外观察表明其对刺槐叶瘿蚊最高寄生率达84.8%, 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本文对该广腹细蜂的外部形态和初步观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叶刺瘿螨亚科三新种记述(真螨目:瘿螨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匡海源  洪晓月 《昆虫学报》1991,34(3):376-379
本文记述了叶刺瘿螨亚科 Phyllocoptinae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文中量度为μm。 珍珠菜刺皮瘿螨 Aculops lysimachiae 新种(图1—6) 雌螨体纺锤形,长175,宽55,淡黄色。口喙长22.5,下伸。背盾板长40,宽7.5,近三角形;背中线不完整,侧中线完整,波状,于二处有横线与背中线连接,亚中线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绒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ixon(1965)分类系统报道采自江西和湖南的绒茧蜂属二新种。新种模式标本存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研室标本室。长尾绒茧蜂Apanteles longicaudatus You et Zhou,新种(图1-3) 雌 体黑色,大型;唇基、上颚、触角柄节基半部、足(除后足腿节端部、胫节端部及跗节色稍深外)均为红黄色;翅乳白透明,前缘脉、翅痣边缘及痣后脉深褐色,翅痣(除缘)及其余脉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