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王文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虽然他已88岁高龄,但仍然活跃在专业领域。几十年来,他以平静、平淡、平和而谦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把对植物分类学的热爱与生命融为一体,在植物学研究的历史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2006年在庆祝王文采先生80岁寿辰之际,其弟子傅德志研究员着手主编《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书内把王先生作为第一作者的所有研究论文进行了集合整理,从而把王先生的研究路线、方法和成果展示给各地学者。该书于2011年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文采师招收的第一个科班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先生身边工作,一直追随先生到如今,深知文采师的魅力、风采和博大精深都蕴藏在他平和、平淡和平静的研究和生活中。当年刚进植物所读研究生,文采师知道我对植物分类系统最感兴趣,就告诉我研究分类系统也要从一种、一属、一科做起,逐步熟悉掌握全世界植物,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文采师给我的研究生论文题目是毛茛科一个  相似文献   

3.
杨永 《生命世界》2022,(12):14-17
<正>地球上的生命经历38亿年漫长的进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复杂的进化树。进化树上任何一点出现意外,某个(些)后代物种就不会存在。就每个个体而言,也是类似,家族历史上某个祖先都会影响到后代的出现,因此,物种和个体的出现都是机遇性的。人与人相识也需要很多机遇,机遇与机遇相乘,最终都是小概率事件。我能认识王文采先生也大约如此。  相似文献   

4.
<正>我和我的恩师我能有机会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要感谢王文采老师的热心提携和悉心指导,能遇到恩师,是我此生的最大幸运。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分类学业余爱好者。我小时候在福州市念小学和中学,我家的后院有一处废墟,后来这里变成我的“百草园”,放学后这里成为我消磨时光的好去处,用画笔记录下植物生命中最灿烂的瞬间。  相似文献   

5.
赵鑫磊 《生命世界》2022,(12):28-31
<正>“2022年11月16日15时13分,王文采先生驾鹤西去”,下午3点半接到这条晴天霹雳般的噩耗时,一瞬间,我的胸腔剧烈地起伏着,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呆呆地坐着。虽然我一周前已经得知王先生身体情况不理想,但是当真真实实地到了这一刻,还是抗拒接受。深夜,我打开抽屉,放在最上面的是先生在住院前寄给我的最后一封信件。看着熟悉的字体,看着随信寄来的照片,十几年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  相似文献   

6.
杨永 《生命世界》2014,(1):16-17
正《王文采院士论文集》终于出版了,从计划到完成编辑出版2卷,共耗时6年之多,基本收录了王先生的毕生心血之作。当然,正如他的弟子、我的老师傅德志研究员所说,王先生是一部写不完的书。在论文集出版之后,王先生仍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分类学研究,最近,又有毛茛科、荨麻科等的一些新分类群描述和发表。特别说明一点,我称呼王文采院士为王文采先生,不同于一般的女士、先生之先生,而是对我  相似文献   

7.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42-242
  相似文献   

8.
9.
李振宇 《植物学通报》2001,18(3):381-382
王文采教授是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文采先生于 1 92 6年 6月 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市 ,祖籍山东掖县 ,1 93 9年从北平厂桥小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第四中学。1 94 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 ,在兼职教授北平研究院林钅容研究员的影响下 ,对植物分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下决心把探索生命奥秘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每逢暑假 ,他常独自到郊外爬山涉水 ,采集标本 ,并就地绘出许多植物的外形图和花部构造图。他的才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引起时任静生生物调…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植物系统学经过近百年的历程,已享有国际地位,这是因为在中国植物学家中,代代都有大师出现,正是在这些领袖人物的开创和指引之下,才有今日辉煌。胡先骗、陈焕镛等是第一代领军人物,创设研究机构、奠定学科基础、培养学术人才,并与国外同行相交流,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的历史;秦仁昌、郑万钧等是第二代学者中的佼佼者,创设或修订分类系统,并得到国际植物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1997年,我北漂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从事《中国高等植物》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同年,经过前辈绘画家张春芳老师的介绍之后,有幸认识了王文采先生。当时,张春芳老师负责标本馆的后勤工作,由于我刚接触植物科学绘画,经常有问题向他请教,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一天上午,张老师要带我去认识一位权威人士,说有很多图需要绘制,希望我能够接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随他一起来到王先生办公室,王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13.
杨宗宗 《生命世界》2022,(12):24-27
<正>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很多转折点,那或许是一处让人一蹶不振的低谷,或许是一处短暂的璀璨巅峰。然而,人生的方向需要向着光明前行,灯塔就是永恒的光明。在我小时候,王文采院士的名字就在我心里有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一名植物爱好者,在初中时得到的第一本《中国植物志》就是第二十七卷,这本书我翻阅了无数遍,翠雀花的形态是那么美,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出版的《大自然》杂志第六期发表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致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关于“物种”一词的更正》(见附录)。王先生在信中明确指出将英文的“species”翻译为“物种”一词不妥,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种”。2005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日报》通过记者转述了王先生的同样意见,可见王先生对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我以为王先生的观点确有可商榷之处。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我在此谨就这一问题也略表浅见,以就正于王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孟丽 《生命世界》2014,(1):28-29
正2011年3月,《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本书责任编辑之一,与编者和王先生仅有过有限的交流,但这期间我收获的鼓舞却作为正能量一直激励着我和身边的同事。200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傅德志、孙英宝、王英伟、杨永、谢磊五位学者欲藉王先生八十华诞之际,整理先生半个多世纪间发表论文,汇总先生学术成就。历时5年的精心编撰,2010年春天,五位学者将初稿交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我则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山东省莱州市政协文史委委员,专注于莱州英才的研究,其中就有王文采院士。在未见到王老之前,我只是从网络上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由于王老没有回过家乡,也没有联系方式,通过多方求助,我终于在2012年11月12日获得了电话、传真。11月13日,我给王老发去了联系访谈的传真,14日上午就收到了王老的电话,说是传真收到了,十分高兴能与老家联系上。15日下午到16日,王老将他60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名单,  相似文献   

17.
王先生是我们科大的核酸教授。他上课从不讲废话 ,讲义充满了最新的世界上的新进展 ,非常详细。他虽然显得比较严肃 ,可是我却常常回忆起他的微笑 ,慈祥又可亲。考试到了 ,大家都忙着复习 ,当我们听到核酸开卷考试时都乐了 !这下可不要死背硬记条条了 ,因为可以看书么 !到了考试那天 ,每人都带着王先生的讲义 ,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不料 ,没想到王先生的试题是那样详细 ,在鸦雀无声的课堂里只听见沙沙的翻书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在书包里找答案。对我来说 ,困难在于许多问题似乎从没见过 ,这从哪本书里找答案呀 !这下大家才真正领教了王先…  相似文献   

18.
19.
20.
《广西植物》2017,37(1):133-133
2016年共有195位专家为《广西植物》的稿件进行同行评议和学术把关,我们衷心感谢这一年来为本刊辛勤付出的各位审稿人,《广西植物》的每一点进步都与你们的努力与支持分不开,在此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2016年审稿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丁兰丁雨龙于明坚马林马小军马晖玲仇硕孔德鑫尹林克 文淑均王强王静王文采王发明王玉国王立松王仲郎王任翔 王明奎王恒山王崇云王得祥邓荫伟韦霄韦玉梅付传明冯汉青 史刚荣叶万辉田代科申亚梅龙春林任海任长忠刘悦刘萍 刘演刘飞虎刘布鸣刘全儒刘同祥刘红梅刘恩德向悟生孙宁静 孙振元朱华朱笃江立庚江明喜许涵许为斌邢福武严华兵 何兴金何维明余龙江余丽莹余迪求吴沿友张强1张强2张一平 张志耘张建亮张明永张金屯张厚瑞张宪春时成俏李强李群 李文嘉李先琨李志刚李杨瑞李良千李典鹏李建强李明君李法曾 李绍华李洁维李美茹李振宇李德志杜云龙杜明凤杜彦君杨扬 杨大荣杨世雄杨永川杨丽涛杨志玲杨美纯杨钙仁杨章旗杨期和 汪正祥汪诗平沈浩沈瑞池苏应娟连宾邱明华阿不都拉·阿巴斯 陈晔陈双林陈国平陈洪松陈贻竹陈海珊陈银萍周永红周立刚 周俊辉周晓舟周浙昆房海灵林祁郑路郑曦侯学文侯学良 姚月锋段元文段学武胡兴华赵平赵博赵志光赵志国赵建成 赵钟兴郝晓慧钟扬钟秋平唐光大唐绍清唐朝胜唐赛春夏涛 徐庆徐广平徐凤霞柴胜丰秦新民莫凌贾东升郭水良郭屹立 郭良栋顾明华高连明崔国发曹同曹明梁士楚阎冰黄涛 黄宁珍黄永林黄至欢黄忠良黄荣韶黄渝松黄衡宇龚维龚弘娟 彭少麟温放董莉娜董登峰蒋水元蒋巧媛蒋跃明覃海宁谢运昌 韩广廖亮廖丹葵廖咏梅廖建雄廖明安熊淑萍熊源新蔡永辛 蔡会德裴盛基潘争红潘复静黎胜红戴传超戴锡玲如有遗漏和错误,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1.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广西植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