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因此和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相比,往往可以更好的发挥靶向治疗的作用.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不同靶向的双特异性抗体被构建出来并被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人工产生的双特异性抗体在靶向治疗中的进展,并且探讨了用于肿瘤治疗的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正对2018年1~2月新公开的专利进行分析发现,肿瘤抗体治疗技术领域的专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靶点抗体的研发,包括针对CLDN6、CD3、CLDI8、PD-L1、OX40等的肿瘤抗体。二是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张欣  张春明 《生命的化学》2007,27(2):166-169
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改造抗体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已成为抗体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在过去20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看到了常规BsAb的潜能以及它的不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的BsAb的多种模式,并且有多种BsAb制剂已经用于肿瘤的初期临床诊断和治疗。该文对BsAb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魔术子弹"学说首次提出了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抗体可以用来治疗疾病。此后,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成熟,以及癌症血清疗法的发展,靶向肿瘤抗原的治疗性抗体开始进入临床,至今已有20余种抗体药物用于癌症的治疗。近两年,以免疫检查点蛋白拮抗剂、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药物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抗体药物,不断在治疗恶性肿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回顾了抗肿瘤抗体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新一代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构建策略,以及主要临床副作用。并对基于抗体的肿瘤免疫疗法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具有两个不同抗原结合位点的抗体,可分为含Fc段和不含Fc段的BsAb,不同结构的BsAb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相比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BsAb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更重要的是,BsAb具有募集免疫细胞、双重阻断信号通路等功能,在免疫诊断和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规律,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肿瘤免疫疗法是近几年新兴的治疗方法,其通过激发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来清除肿瘤细胞。传统的单抗药物虽在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常常引发肿瘤耐药性的出现。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靶向多个靶点,目前已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文中就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因工程抗体的快速发展,双特异性抗体技术也日趋成熟。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个以上不同的抗原表位,在免疫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双特异性抗体己经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如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肝癌、胃癌等,以及炎症方面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与克罗恩病等。双特异性抗体在病毒免疫治疗方面则刚刚起步。文中对双特异性抗体用于病毒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在体内外效果较好的产品,为用于病毒免疫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琍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5):799-802
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抗移植排斥等。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限于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各学科的渗透,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可使其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抗体本身的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利器。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控制和杀伤肿瘤的一种治疗手段。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治疗等一系列临床突破使得肿瘤的免疫治疗受到了广泛重视。目前,抗体治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这些方法仍具有副作用较强,实体瘤治疗难以实现,治疗费用高昂等缺点。因此改进和发展更加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新技术仍十分必要。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得到的单链寡核苷酸,有核酸"抗体"之称。适配体具有低免疫原性、组织穿透力强、易于化学合成与修饰等优势,且与其靶标的结合具有较好亲和力和特异性,可像抗体一样实现肿瘤的免疫治疗。对适配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技术中的新应用作一综述,主要包括基于免疫检查点的抗肿瘤作用、双特异性适配体的肿瘤免疫治疗、适配体靶向递送siRNA的肿瘤免疫治疗和适配体联合抗体的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自从七十年代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人们获得了多种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McAb),用单克隆抗体为载体,接上药物、毒素或放射性同位素而形成免疫交联物,用于肿瘤的导向诊断和导向治疗,一直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前景。McAb标记上同位素用于肿瘤定位诊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导向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却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所用的小鼠单位往往导致人抗鼠抗体反应,一次注射抗体有50%的病人产生抗抗体;其次是  相似文献   

10.
双功能基因工程抗体在不同系统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工程双功能抗体是近年来抗体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体外构建基因工程抗体基因片段,与各种类型的表达载体相连,使重组抗体在原核细胞,哺乳类动物细胞,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获得表达,其表达量,功能蛋白活性各具特点,显示出在临床肿瘤、病毒病的治疗和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双功能抗体的构建方式及多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抗体是医学中用于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研究的常用制剂。在肿瘤研究中,制备高度特异性的肿瘤抗体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肿瘤学界和免疫学界长期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组织内Ⅳ型胶原酶表达和活性升高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抑制Ⅳ型胶原酶活性的物质能够有效地抑制或降低肿瘤的转移 .因此Ⅳ型胶原酶已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控制癌转移的标志分子之一 .利用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 ,在人抗体库研究的基础上 ,成功地研制出一种Ⅳ型胶原酶特异人源单链抗体hCo4.该抗体主要是由抗体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组成 ,分子量约为 2 7ku .ELISA和免疫印迹均证明hCo4能够与Ⅳ型胶原酶特异结合 ,是目前所报道的Ⅳ型胶原酶特异抗体中分子量最小的人基因工程抗体 .该抗体的亲和力与从分泌抗Ⅳ型胶原酶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制备的鼠源单链抗体亲和力相同 .它有可能成为一种研究Ⅳ型胶原酶与肿瘤转移相互关系的工具以及用于肿瘤免疫诊断和治疗 .  相似文献   

13.
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和T细胞表面CD3分子,通过将T细胞与肿瘤细胞桥联而激活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潜力的策略之一。该疗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的治疗,但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进展缓慢。就近年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解决策略进行综述,以探讨未来有可能改善其疗效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植物激素脱落酸的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与免疫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测定超微量物质的新技术,兼具同位素技术的高灵敏性、精确性和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专一性。这一技术早已在蛋白质(酶)及动物激素的研究中应用,但是,用于各类植物内源激素的分析测定则在近年才开始,国内在这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我们在植物叶片脱落酸含量的测定过程中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获得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双特异性抗体是指通过化学交联、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一种可以在体内、外特异识别两种抗原并能与之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抗体分子,在免疫学检测与肿瘤药物导向治疗和介导细胞毒作用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对双特异性抗体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仅就这两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抗体肿瘤免疫治疗。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价格昂贵,质量易受不同批次的影响且存在免疫原性。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能与靶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短的单链寡核苷酸,素有“化学抗体”之称。核酸适配体易合成且成本低,质量稳定且免疫原性低,基于这些优势近年来也被开发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进展,主要包括核酸适配体通过靶向免疫检查点、共刺激受体、细胞因子、递送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间接调控肿瘤免疫进程,以及将核酸适配体修饰于细胞膜上直接介导免疫细胞靶向杀伤等。核酸适配体以多种方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作用,有潜力被开发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肿瘤治疗策略以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单克隆抗体药物因具备高效性和低毒性等特点,逐渐成为肿瘤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类型。噬菌体抗体库技术(phage antibody library technology,PALT)是一种新型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其将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H(variable region of heavy chain)/VL(variable region of light chain)基因重组后整合在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将抗体表达到噬菌体表面,从而获得多样性抗体库。抗体库经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即可筛选获得到特异结合抗原的抗体分子及其基因序列。PALT具有抗体生产周期短、抗体结构可塑性强、抗体产量大、多样性高和可直接生产人源化抗体等优点,已应用于乳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等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抗体药物的制备等领域。文中综述了PALT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魏雪晨  颜炜群 《生物技术》2021,(1):89-95,88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类具有两种不同抗原结合臂的抗体,由两个不同的轻链和重链组成,可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自20世纪60年代双特异性抗体的概念被Nisonoff等首次提出以后,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异性和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双特异性抗体迅速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项目.近些...  相似文献   

19.
从纳米抗体的研究进展,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在感染类疾病、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首先比较了纳米抗体与全长单克隆抗体之间的差异并阐述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具备的独特优势;继而概括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发展历程,并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性抗...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药物,具有高选择性,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肿瘤、免疫疾病等,也可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风和脑肿瘤等。然而,因为血脑屏障低通透性,限制了抗体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试验中,抗体药物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今,人们利用血脑屏障上内源性转运蛋白介导,设计了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体药物。对通过血脑屏障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