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部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脸谱识别法(FP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部外形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手部外形与功能恢复,对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前牙缺损至龈下3mm内的残根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0例前牙缺损至龈下甚至骨内3mm的残根运用预成龈下桩技术进行修复,分别于修复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预成龈下桩修复体进行临床检查;应用Image Pro-Plus图像处理软件对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的X光牙片进行比较,分析残根周围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结果:20例病例中,18例成功,2例失败;残根周围牙槽骨在不同的修复时间吸收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预成龈下桩技术修复前牙龈下3mm内的残根,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金属烤瓷是近年来口腔科用作牙齿缺损修复的一种新材料,它是用金属作为衬底,在其表面烧敷陶瓷,做成各种型式的修复体,以帮助牙齿缺损患者恢复牙齿的外形美观和咀嚼功能。金属烤瓷应用于口腔科的历史要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但真正取得突破是在本世纪中叶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研制成功,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比较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SonicFill声波树脂修复对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牙体修复方式分为A组(62例)和B组(62例)。A组采用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修复,B组采用SonicFill声波树脂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以及并发症情况、患者修复满意度。结果:(1)A组和B组修复后6个月和修复后1年时的改良版USPHS标准中边缘密合度、修复体外形、修复体颜色、修复体折裂、基牙继发龋等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A组和B组修复后6个月和修复后12个月时的GI和PLI均显著低于修复前(P<0.05),但两组不同时间的GI、PLI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A组修复总满意度高于B组(P<0.05);(4)A组和B组修复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23%和4.8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SonicFill声波树脂修复对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治疗效果相当,都能有效保证牙体缺损外观恢复、密合程度和咬合,有利于牙周健康,但高嵌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对颌骨骨折的治疗运用,为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科自2009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小型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内固定组,并选取同期80例行颌间固定的颌骨骨折患者,纳入颌间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张口度及张口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内固定组改善程度较颌间固定组更为显著(P〈0.05);内固定组治疗周数、口臭及咬合错乱发生率均低于颌间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疗效评价优43例,良26例,有效率86.3%,颌间固定组分别为31例和17例,有效率60.0%,内固定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颌间固定组(P〈0.05)。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组织相容性高、口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是治疗颌骨骨折的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全瓷冠、高嵌体与覆盖体对大面积牙体缺损后牙修复效果及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大面积牙体缺损后牙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全瓷冠组、高嵌体组与覆盖体组各48例。全瓷冠组给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高嵌体组给予高嵌体修复治疗,覆盖体组给予覆盖体修复治疗,观察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修复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GI)与探诊出血(BOP)阳性率低于修复前,高嵌体组、覆盖体组低于全瓷冠组(P<0.05)。全瓷冠组、高嵌体组、覆盖体组修复后3年的龋齿、牙周炎症、牙体修复体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1 %、16.7 %、8.3 %,对比有差异(P<0.05)。高嵌体组、覆盖体组随访3年的修复体固位、修复体外形、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评分都高于全瓷冠组(P<0.05)。随访3年,三组修复体固位对比无差异(P>0.05),但修复体外形、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对比有差异(P<0.05)。全瓷冠组、高嵌体组、覆盖体组随访3年的满意度分别为87.5 %、97.9 %和100.0 %,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全瓷冠、高嵌体与覆盖体在大面积牙体缺损后牙修复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对牙周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缺损的远期效果。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上前牙缺损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比较修复半年和3年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边缘密合度、解剖外形、修复体折裂和颜色、龈缘着色和牙龈状况。对比修复半年和3年后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半年后,试验组患者修复体颜色和牙龈状况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年后,试验组患者修复体折裂、修复体颜色和牙龈状况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修复后3年试验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对上前牙损伤患者进行修复,疗效确切持久,远期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制作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可能性。方法(1)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三维重建模型;(2)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生物陶瓷置换。结果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得与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相匹配的个体化生物陶瓷修复体。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可以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满足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内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2009应用膝内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将膝降动脉和其伴行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皮瓣大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将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与受区腓肠神经或隐神经吻合,使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和感觉功能;将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跟腱缺损修复跟腱功能.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周-18个月随诊,皮瓣感觉恢复良好,足跟外形及稳定性良好.结论:膝内侧游离皮瓣血管口径粗,蒂长,带有两根知名感觉神经,皮瓣较薄,修复足跟外形美观,耐磨,稳定好,特别是带有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修复跟腱缺损,是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1.
周慧  安虹  李蕴聪  杨文静  刘瑶 《生物磁学》2013,(30):5885-5887
目的:探讨整体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添加人工牙的修理体会。方法:对240例佩戴整体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患者进行义齿添加人工牙修理,比较修理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咀嚼功能及1年后人工牙的磨耗程度。结果:修复后VAS评分明显低于修复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牙槽骨吸收距离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过修复后义齿的固位稳定及咀嚼情况较修复前明显好转,在随访1年后,人工牙大多有轻到中度的磨耗,磨耗后出现23例颌位垂直距离缩短及2例下颌前移及偏移。结论:设计合理的支架连接体,并且尽量作添加人工牙和卡环的修理,可以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我科进行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36例41膝,其中单膝关节置换31例,双膝置换5例。所有病例入院前均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骨密度。所有病例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患者在术前给予钙尔奇D片及鲑鱼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治疗1月,术后继续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2~3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2±6.4分,术后平均评分94.6±8.8分,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早期松动影像学改变,骨密度复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行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34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例(172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钛合金人工听小骨与自体组织在开放室鼓室成形听力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接受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给予自体骨组织治疗以及钛合金人工听小骨治疗,听力统计根据0.5、1.0、2.0及4.0kHz的评价气岛差值进行计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前后气导值及气骨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气导值及气骨导差值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手术后与对照组手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合金人工听小骨与自体组织在开放室鼓室成形听力重建中的疗效明显优于自体骨组织治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EXA对骨髓炎骨缺损治疗中骨痂密度的评价及意义。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1例骨髓炎清创后伴大段皮质骨缺损一期植骨的病人。术后4,6,8,10个月后对骨折端骨痂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并进行X摄片以及Enneking评分,从而明确植骨区愈合骨痂的密度变化趋势,骨愈合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X线摄片结果显示:4个月后:骨缺损区依然清晰可见,内有少量稀疏骨痂通过,少量外骨痂形成。6个月后:植骨区内骨痂含量明显增多,且外骨痂膨大。8个月:缺损区模糊,有较致密骨痂生成,且外骨痂逐渐减少。10个月:植骨区骨痂更加致密,且部份髓腔再通。(2)Enneking评分:患者术后第10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正常功能20例,20分以下的患者1例。(3)BMD测定:骨折端的骨密度及骨密度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植骨10个月后患侧的骨密度已可基本上达到正常对照侧的骨密度水平。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骨痂的力学强度特性。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可以作为检测植骨区的恢复情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可降解支架修复动物胸骨缺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新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于12只比格犬进行手术切除部分胸骨,并利用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PCL/HA)复合支架,并制备出与临床相似的胸骨缺损模型。实验动物分成2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和PCL/HA支架组。分别于术后第4、12周进行胸部CT扫描,并对胸廓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胸骨缺损部位的修复情况,并在第12周取胸骨缺损部位组织进行硬组织切片,苦味酸-品红染色,观察缺损部位的骨组织修复情况,并利用软件进行骨组织比率分析,评估修复情况。结果:通过检查发现空白对照组的胸骨缺损部位未见明显骨连接,胸廓的骨性结构有明显畸形,PCL/HA支架组能很好地维持胸廓的完整性,组织学检查发现PCL/HA支架组的缺损部位有明显新生骨形成,通过软件分析可发现支架组的骨组织比率较空白组的高(P〈0.05)。结论:这些结果表明采用PCL/HA复合材料支架能很好地修复胸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钛颗粒对小鼠颅骨中OPG/RANKL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发生机制。方法:取成年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钛颗粒低剂量组、钛颗粒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将钛颗粒15、30、60 mg涂抹于小鼠颅骨表面后缝合切口。8周后取颅骨组织及外周血,运用real-time PCR及ELISA技术测定OPG/RANKL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钛颗粒低剂量组外周血中OPG蛋白表达及颅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外周血中RANKL蛋白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颅骨组织中RANKL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外周血中OP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RANK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OPG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RANK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钛颗粒组组间相比,外周血中OPG、RAKNL蛋白及颅骨组织中其mRNA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高剂量组对OPG、RANK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更显著。结论:钛颗粒可以改变OPG/RANKL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这可能是其导致关节置换术后体骨溶解进而产生松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富航  靳宇飞  毕龙  裴国献 《生物磁学》2014,(19):3615-3618
目的:观察P物质(substanceP,SP)在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与内皮细胞体外联合培养中的作用,研究P物质作用于种子细胞的最适浓度指导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方法:采用新生新西兰大白兔胎兔(雌雄不限)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获得较纯的B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BMSCs行成骨诱导培养及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并鉴定。将诱导7d的两种细胞按2:1比例混合培养,待细胞传至2代加入不同浓度的sP作为实验组,以正常未加sP的细胞培养基为对照组。培养后1、3、5、7d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生长数量,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浓度范围从1×10^-12-1×10^-6mol/L的sP对联合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1×10^-8mol/L对联合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作用功效最强。结论:在体外直接联合共培养的体系中,SP对新种子细胞促进效果明显,其在1×10^-8mol/L对联合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PS-A)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关系。方法:对6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Ⅲ期肺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于放疗前、放疗剂量达40~50 Gy时及放疗后4周血清中PS-A水平。结果:25例患者发生RP。RP者中放疗前PS-A为(38.6±20.8)ng/mL,放疗中升高达(51.4±19.3)ng/mL(P〈0.05),放疗后PS-A高于放疗前[(78.2±21.5)ng/mL;P〈0.05]。在无RP者中放疗前PS-A与放疗中、后均相似(P〉0.05)。RP者与无RP者中放疗前PS-A相似(P〉0.05),放疗中及放疗后前者PS-A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PS-A水平变化与RP发生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可早期预测RP发生,可作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易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TI组,20例)于手术开始时和术后6 h分别给予乌司他丁200,000U,静滴;对照组(CON组,20例)则给予100 mL生理盐水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D7)及术后1个月(M1)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采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结果:UTI组术后7天及1月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CON(P〈0.05),但POCD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术后24h时UTI组的IL-β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IL-8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TNF-α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