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正常颌位全口义齿前牙有无正中(牙合)接触的两种设计,进行垂直向(牙合)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上颌基托纵折好发部位的横向拉应力及上颌前部基托下粘膜的垂直向压应力,前牙区无正中颌接触者明显小于有正中颌接触者。因此,作者认为前牙无正中(牙合)接触者可防止上颌基托纵折及减少前牙区牙槽骨过度吸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正确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完整牙列及局部缺牙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不同(牙合)位上模拟产生正中(牙合)位下的早接触,测试分析基牙和牙槽骨受力后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为牙周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28例因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464颗)。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病治疗,再行口腔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有效率为67.24%(312/464);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度、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牙合值、前牙覆盖值及牙周袋深度明显减轻或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牙槽骨高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不仅可有效减轻病患牙齿的松动度,改善病患的出血情况,还能有效纠正病患覆牙合覆盖关系以及降低病患的牙周袋深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下颞和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前、缺失后修复前及缺失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在正中(牙合)位时,基牙和牙槽骨表面受力后的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微种植钉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期间,11例修复空间不足,需要压低因对颌牙缺失而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18~40岁,平均26岁.9位患者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2位患者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上颌磨牙由于对颌牙长期缺失而伸长,咬舍于对颌牙槽嵴黏膜,妨碍牙列修复治疗.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牵引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11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足够的义齿修复的垂直空间,伸长磨牙平均压入3mm,成功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时间平均为6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钉作支抗,能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且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6.
牙列牙周支持组织应力电阻应变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阻应变测量实验应力分析手段,建立加载装置与应变测量系统,在模拟牙尖交错咬合状态下,对新鲜的离体颌骨牙列牙周支持组织作加载时的应力测试。加载装置中:加载模型用钴铬合金翻制,同原牙列为1:1几何尺寸,与对(牙合)牙列保持良好接触关系;制作70mm高度的圆锥体,加载力能均匀传递;采用丝杆加力,力的大小由标准测力器读出;在测力器上下各安置一个钢球,减少加载力偏心和歪斜。采用YJD-17型静动态电阻应变仪显示测试点应力值,配合P20K—17型预调平衡箱,进行多点切换测量。该实验系统对口腔生物力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乳牙列的大小直接影响恒牙的排列及(牙合)关系的建立,为预防及矫治牙(牙合)畸形,研究分析乳牙列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测量乳牙列的文献报导,但测量工具多为游标卡尺,这对于牙列长度、周长及对称性的测量有一定困难,作者以简易牙列测量器在石膏模型上测定牙列的宽度、长度、周长及对称性。操作快速而简便,便于临床推广。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高柠 《遗传》1983,5(6):42-42
咀嚼器官在完成功能时,上、下领骨在闭合于正中 乳位的静止状态下,某些上领与下9相对应的牙齿切 缘或抬面分离无胎接触时,称为开矜畸形。开矜牙多 分布于前牙区。开矜牙垂直分开5-10毫米以上时, 领骨和颜面比例明显失调,常表现为面下1/3过长、下 额角钝、下颁枝短和开唇露齿等。开胎畸形对人体颜 面的发育、健康和美观危害性较大,开聆牙完全丧失咀 嚼功能,并且影响语言、呼吸和吞咽等功能。因此对开 =s4畸形应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对下颌骨位置变化的影响,为正畸治疗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戴用Splint治疗的患者23例,在其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Jarabak分析法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戴用Splint治疗后,出现下颌后缩,面下1/3变长;口内表现为前牙覆盖变大,覆牙合变浅或者开牙合,可见早接触点;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显示N-Go-Me显著增加(P0.05),后面高/前面高、S-Ar-Go和N-Go-Me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N-S-Ar和Ar-Go-Me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同时改变了下颌骨的位置,使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正畸治疗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下颌骨可能发生的这种变化,以便更好的确定正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畸形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下颌后段牙弓间隙,ANB角,上颌第一磨牙区和上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和下颌第一磨牙区和下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为5.6%,其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方程: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2.9748 2.0257×上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5372×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0071×ANB角度 0.3785×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0.4897×下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结论第二磨牙正(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ANB角度和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颌第二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固定全冠桥牙体预备不同锥度和高度对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影响,利用右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进行修复的三单位全冠固定桥作为研究基础,在高度一定,锥度分别为0°、2°、6°、12°、25°时,锥度一定,(牙合)龈高度分别为4mm、5mm、6mm时,分别垂直和颊舌水平加载150N,分析不同条件下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研究结果表明:颊舌向水平加载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明显大于垂直向加载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随着锥度的增大和(牙合)龈高度的降低,支持组织的应力减小;水平加载条件下支持组织的应力随锥度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治疗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研究。采用T4K矫治器治疗患儿6个月,对比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模型测量值、X线头影测量数据以及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随访3年,分析X线头颅侧位片的检测数据。结果: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前牙覆合值、前牙覆盖值、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更低,上牙弓宽度和下牙弓宽度较治疗前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SNA角、ANB角以及U1-SN角和覆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NB角、L1-MP角以及U1-L1角和下颌平面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上面高、下面高以及下面高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显示,ANB角和L1-MP角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而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覆盖均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T4K矫治器对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好,有利于其康复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沟牙甲Helophonis auriculatus Sharp是一种毁灭性地下害虫。它的卵形状特殊,可分为三部分:(1)囊球:圆形、白色、受杂质粘染呈土黄色。直径1.9mm每囊含卵10粒左右。(2)囊尾:扁平、长矛形。尾基两边向内翻,中间凹陷。尾长7mm。(3)卵粒:长椭圆形、淡黄色、表面光滑。卵粒在卵囊内呈横卧重叠排列。产卵多在白天进行。卵多产在地表多杂草高低不平的潮湿地方,囊球深度为0.5~2.4cm。杂草多而潮湿的老稻田,每平方米有卵囊28  相似文献   

14.
钕铁硼永磁体与双阻板矫治器矫治Angle Ⅲ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阻板矫治器基础上使用钕铁硼永磁体矫治Angle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15例替牙及恒牙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9-13岁,平均11-25岁.在双阻板矫治器的上下阻板安放第三代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钕铁硼,矫治过程中磁块间距的增加说明疗效,间距加1mm以上考虑加力.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Ao-Bo距,NA-PA角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力双阻板矫治器克服了传统矫形装置的缺点,从而能获得持续的矫形力,磁力调整易于控制,便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板接触点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咀嚼肌肌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按照佩戴咬合板接触点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咬合板与下前牙呈点状均匀接触;B组(22例)咬合板与对颌牙功能尖呈点状接触,对比佩戴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 TA)和咬肌(Masseter muscle, MM)肌电电位变化。结果:静息状态戴咬合板前两组TA、MM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1个月后两组TA、MM指标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B组患者TA显著高于A组,MM显著低于A组(P0.05);咬紧状态下戴板一个月后两组患者TA、MM值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对比A组TA、MM值略高于B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均明显下降,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下前牙和舌侧平板呈点状均匀接触的咬合板治疗TMD可更好改善咬肌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上颌牙根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制订截骨平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上颌牙槽清晰或出土后仍有牙保留的颅骨,在颅骨梨状孔下缘至上颌结节作一连线作为模拟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以上颌牙槽缘为标志,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侧上颌各牙的牙槽缘至上述模拟截骨水平的距离及牙槽缘至各牙根尖端的长度,然后计算出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各牙相对的牙槽缘至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逐渐缩小,右侧中切牙为21.09±1.53 mm,左侧中切牙为20.96±1.64mm,右侧第二磨牙为14.94±1.52 mm,左侧第二磨牙为14.95±1.59mm;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也逐渐缩小,而两侧尖牙牙根尖距离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49±1.74mm,左倒为4.69±2.14mm,第二磨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65±1.63mm,左侧为4.49±1.89,两侧尖牙牙根尖和第二磨牙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均比较接近.结论: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均在4mm以上,根据前牙中尖牙牙根尖的位置和后牙中第二磨牙牙根尖的位置,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水平在13、23(3|3)根尖及27、27(7|7)根尖上方4mm以上,按此平面作截骨水平较为安全,不易损伤牙根.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的特征性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中的分布.方法:依据Hp尿素酶C基因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从32例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内多部位采集标本,检测和鉴定牙菌斑(每人采集6个牙的龈上和龈下菌斑)、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表面中的Hp.结果:32例患者中有29例(90.6%)从口腔内牙菌斑、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至少一处检测出Hp,其中28例(87.5%)从胃和口腔内同时检出Hp,口腔内各部位标本中Hp检出率依次为牙菌斑84.4%,口腔含漱液56.2%,舌背黏膜43.8%,颊黏膜28.1%,腭黏膜9.4%;在384份牙菌斑中,磨牙的牙菌斑Hp的检出率高于前牙(33.2%vs21.9%,P<0.01);而上下牙的牙菌斑Hp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9.7%vs29.2%,P>0.05);在PD>4 mm的牙周袋,菌斑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袋(P<0.05),龈下菌班H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龈上菌斑(P<0.01).结论:口腔多部位存在Hp,牙菌斑中居多,并呈一定的分布规律;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野性放大镜     
正①丹顶鹤是鸟类中的大个子,体长120~160厘米,和一个小学生差不多高。②丹顶鹤是秃顶鹤,头顶上没有羽毛,因为头皮下方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而呈现鲜红色。武侠小说里的剧毒鹤顶红(也就是砒霜)和丹顶鹤没有关系。纯净的砒霜呈白色晶体状,在自然界中因伴有各种杂质而呈现血红色。③每年2月末3月初,丹顶鹤集结成大群,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迁徙。飞行时,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相似文献   

19.
滇鼠刺花的形态发生(鼠刺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下 ,观察了滇鼠刺 (IteayunnanensisFranch .)花的形态发生。花 3朵一束 ,排成总状花序。花器官为轮状结构 ,向心发生 ;花萼以 2 /5螺旋式相继发生 ,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地在花萼内侧与其互生的位置发生。雄蕊单轮对萼。当雄蕊发生后 ,花顶中心的分生组织开始凹陷 ,成为浅锅状 ;在其周围出现一个环状的分生组织 ,随之 ,2心皮原基产生 ,进而发育为马蹄形。初期的心皮相互分离 ,随着进一步发育 ,心皮内卷 ,彼此靠近、紧贴 ,逐渐于腹面合生 ,形成 2室的中轴胎座 ;花柱的腹维管束通过薄壁组织连通 ;花期柱头融合 ,因此该种为合生心皮。对鼠刺属 (Itea)及相关类群花发育性状和花结构进行了比较 ,支持把鼠刺属提升为鼠刺科 (Iteaceae)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滇鼠刺(Itea yunnanensis Franch.)花的形态发生.花3朵一束,排成总状花序.花器官为轮状结构,向心发生;花萼以2/5螺旋式相继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地在花萼内侧与其互生的位置发生.雄蕊单轮对萼.当雄蕊发生后,花顶中心的分生组织开始凹陷,成为浅锅状;在其周围出现一个环状的分生组织,随之,2心皮原基产生,进而发育为马蹄形.初期的心皮相互分离,随着进一步发育,心皮内卷,彼此靠近、紧贴,逐渐于腹面合生,形成2室的中轴胎座;花柱的腹维管束通过薄壁组织连通;花期柱头融合,因此该种为合生心皮.对鼠刺属(Itea)及相关类群花发育性状和花结构进行了比较,支持把鼠刺属提升为鼠刺科(Iteaceae)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