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9,42(3):I0001-I0007
第21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IUBMB)学术大会暨第12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The Federation of Asian and Oceanian Biochemists and Molecular Biologists,FAOBMB)学术大会(简称2009年国际生化大会)将于2009年8月2—7日在上海召开。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将共同主办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5.
6.
《生命的化学》2012,(4):I0002-I0003
第三届“走向前沿一国际高级生化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暑期培训班(the 3rd Toward Cutting Edge:Intemational Advanced Summer School for Biochemistry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于2012年7月2-7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本期培训班的主题是:代谢与代谢相关疾病(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Diseases),内容涉及到肥胖、糖尿病、脂肪和脂肪因子、慢性炎症、心血管和动脉硬化等6个领域。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UBMB)、欧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FEBS)等组织和单位的资助。围绕这6个相关领域,分别邀请6位来自国外知名学者担任主讲人(speaker),6名来自国内知名学者担任辅讲人(tutor)(表1)。共有57名学员参加,其中8名学员来自欧洲,其余学员来自大陆和香港科研院所和高校。 相似文献
8.
昌增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0,36(1):4-5
创刊于1985年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最初刊名为《生物化学杂志》)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继1980年创办第一份刊物《生命的化学》之后的又一份学术刊物。 我于2000年始任该刊的常务编委,2004年始任副主编至今,曾先后与张迺蘅教授、贾弘褆教授和周春燕教授三位主编共事,算来已与刊物一起走过了20年! 这20年间,我也通过在国内、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的过程对一个学术组织出版一份学术刊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比如,我自2017年担任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AOBMB)主席,该学术组织发展至今一直未能创办一份自己的学术刊物,这令人遗憾,同时也可见创办一份学术刊物是多么的艰难。2018年担任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IUBMB)执委兼任出版委员会和命名委员会主席,IUBMB拥有几份自己的学术刊物,但是让学术刊物可持续发展并在相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需付出巨大努力。另外,我自2008年到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该刊同时出版英文和中文两个内容各自独立的版本)常务副主编这10年间,我也深刻体会到,在大家都重视发表英文论文的当今,出版高水平中文学术刊物的确是步履艰难但却任重道远。 值此《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创刊35周年之际,作为一名伴随着《学报》成长的科技工作者,同时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学会前副理事长,前党委书记和现任监事长,我在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9.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生物产业技术》2009,(4):113-114
由科技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14个部门.天津市人民政府以及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7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的“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于2009年6月2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月10日,2008年度北京医学生化及肿瘤标志联合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医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生化学会医学生化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联合主办,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公司与北京德易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会议由北京友谊医院谷俊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玉祥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医学实验室的医师,研究生约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生物技术世界》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张迺蘅先生承袭我国生化前辈刘思职院士(1904~1983)、张昌颖教授(1906~2006)事业,是北医生物化学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张昌颖主编《生物化学》(1978年)基础上,主编了长学制医学生特色教材《生物化学》(1995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带头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和癌转移相关基因鉴定方面有突出成绩。张先生为北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