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钙离子对小鼠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影响的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以小鼠为对象研究了脑 Ca~(2 )水平与吗啡及电针镇痛的相互关系。脑室内注射杆菌肽和亮-脑啡肽能增强电针镇痛,后者可被腹腔注射 Ca~(2 )对抗。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朴吗啡和拮抗剂氟派啶预处理并不改变 Ca~(2 )对电针镇痛的对抗作用,这表示脑内多巴胺类似不直接参与 Ca~(2 )对抗电针镇痛的作用。Ca~(2 )对抗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时程十分相似。所有的结果表明,吗啡镇痛与电针镇痛的机理很可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小白鼠为针麻模型,分别用谷氨酸钠和氯化铵使电针镇痛“无效”的动物脑氨降低,“有效”的动物脑氨升高,验证脑氨对痛阈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脑氨水平升高痛阈降低,反之,脑氨水平降低则痛阈提高。脑氨与痛阈之间存在一分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证实脑氨对电针具有明显的特异性。 根据实验结果还讨论了提高电针镇痛效果的途径,谷氨酸在脑氨代谢和电针镇痛中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上用谷氨酸提高针麻效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张香云 《蛇志》2006,18(3):223-224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常用于妇产科手术的麻醉。而笔者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产妇的镇痛分娩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尾核具有镇痛机能,并与针刺镇痛有关。动物实验中曾观察到,刺激尾核时痛阈升高,并可加强电针镇痛效应;而损毁尾核后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减弱。电针刺激“合谷”时,尾核出现诱发电位。记录尾核的单位放电也可看到多数神经元对电针有反应。某些神经元在电针数分钟后逐渐出现反应,停止电针后反应仍可持续数分钟,与临床实践中所见针刺效应的出现需要诱导期及停针后有后效应颇为相似。临床观察表明,电针人的合谷等穴位时,尾核也有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缓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对针刺镇痛究竟起增强或对抗作用,目前的看法还不一致。本工作观察了电针镇痛时大鼠脑和脊髓 NE 及其主要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硫酸盐(MHPG·SO_4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电针刺激使脑和脊髓 NE 含量下降而MHPG·SO_4含量显著升高,提示脑和脊髓 NE 的更新加速。给大鼠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 NE 的直接前体二羟基苯丝氨酸(DOPS)来加强 NE 的功能,或注射α、β受体阻断剂来削弱 NE 的功能,从而观察其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和脊髓中的 NE 在电针镇痛中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脑内 NE 主要通过α受体对抗电针镇痛,此外兼有较弱的通过β受体加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而脊髓内 NE 则是通过α受体来加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阿片肽血清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宋朝佑  刘文彦 《生理学报》1993,45(3):231-236
本工作观察了大鼠侧脑室注射抗阿片肽血清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脑室注射抗Beta-内啡肽血清(AEPS)使电针镇痛效应明显降低,但在注射催产素前预先注射AEPS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注射抗强啡肽Al-13血清使电针镇痛明显降低,但却使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增强。无论抗甲-脑啡肽血清还是抗亮-脑啡肽血清对电针镇痛都无明显影响,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也不产生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虽被脑内强啡肽Al-13部分对抗,但不受Beta-内啡肽和脑啡肽的影响,表明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不依赖于脑内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在同一实验曰给雄性家兔一侧后肢“足三里”-“昆仑”穴电针6轮可产生电针耐受,电针耐受家兔的吗啡镇痛效果也显著降低,对吗啡有交叉耐受。自家兔耳缘静脉连续两晶点滴盐酸吗啡(每日50毫克/公斤),可产生吗啡耐受;吗啡耐受兔的电针镇痛效果也显著减弱,产生电针交叉耐受。电针镇痛与吗啡镇痛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耐受,说明两者的发生机理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工作表明,给大鼠低频或高频电针在脊髓中分别释放出脑啡肽或强啡肽,产生镇痛效果。本工作用交叉耐受方法对此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分析其受体机制。结果表明:(1) 给大鼠2Hz电针电针6h,镇痛作用逐渐降低导致耐受后,100Hz电针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00Hz耐受后,2Hz电针仍有效。说明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之间无明显的交叉耐受。(2) 100Hz电针耐受后,k激动剂强啡肽A(1—13)的脊髓镇痛作用明显减弱,而δ激动剂[(?)]enkephalin(DPDPE)仍保持明显的镇痛作用。(3) 2Hz电针耐受后,DPDPE的镇痛效果显著降低,而强啡肽A(1—13)的镇痛作用不受影响。根据以上的交叉耐受实验结果可以认为,脊髓中δ型阿片受体参与2Hz电针镇痛,而κ型阿片受体参与100Hz电针镇痛。  相似文献   

9.
通过埋植套管向家兔双侧缰核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注射 CaCl_2每侧15—20nmol,对痛阈并无显著影响,但可使电针镇痛和吗啡(2rag/kg)镇痛效果明显降低。注入上述核团附近脑区则无效。双侧缰核注射的作用大于单侧。PAG 内注射 CaCl_2对抗电针镇痛的作用大于其对抗吗啡镇痛的作用。ca~(2 )对抗吗啡和电针镇痛的结果提示,吗啡或电针(释放内啡素)使神经元内 Ca~(2 )水平降低可能是吗啡或电针镇痛的共同机理。  相似文献   

10.
黄伟芝 《蛇志》2006,18(1):39-41
随着腰麻、硬膜外麻醉技术的相继出现和改进,腰麻和硬膜外麻醉逐步成为阻滞麻醉的主要方法。1938年,美国的Craffagnino和Seyler医生首先将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现就硬膜外腔给药行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概况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是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1]。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中,产妇神志清醒,可进饮食,能主动参与产程的全过程,无运动神经阻滞,可下地活动,还可随时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随着麻醉新技术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前列腺素(PG)与疼痛的报道逐渐增多(Ferreira and Vane,1974;陆中定等,1979)。针麻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已表明,针刺的调整作用,在针刺镇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G作为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在体内各部广泛存在(Karim and Hillier,1972)。现有资料表明:小于炎症时浓度的内源性PG是外周痛感受器的致敏物质,PG生物合成抑制剂阿斯匹林抑制PG生成水平后可降低痛感受器的痛敏感性。我们在《前列腺素与针刺镇痛Ⅰ.阿斯匹林对人体皮肤的电针镇痛的影响》(陆中定等,1979)的工作中观察到,口服阿斯匹林1.5克后1小时可提高电针的镇痛效果,并有显著的后效应;因而,提示我们在针麻临床工作中,能否用抑制PG生物合成的方法来提高针麻临床的疗效。本工作重点观察了阿斯匹林对临床针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的目的是要确定杏仁核内的吗啡样物质(内啡素)和5-羟色胺(5-HT)是否参与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经慢性埋植套管向家兔杏仁核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或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可使电针的镇痛效果显著减弱,尤以注入中央杏仁核作用最为显著,双侧注射效果大于单侧,注入核外则无效。杏仁核内注入5-HT 的前体5-HTP,或脑啡肽降解酶抑制剂 D-苯丙氨酸可使电针镇痛显著加强。上述措施凡是加强或对抗电针镇痛的,也能加强或对抗吗啡镇痛。以上结果表明,电针刺激或注射吗啡可能在杏仁核内引起5-HT 和内啡素(很可能是脑啡肽)的释放,而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针刺镇痛的机理,对如何建立一个动物来源方便、针刺镇痛效果明显、重复性强而且对镇痛药物反应灵敏的针刺镇痛模型,是研究针麻原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参考有关针刺镇痛动物模型和镇痛药物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电针镇痛的大白鼠模型。经过两年多来的试验和改进,现把在清醒状态下活动受限制的大白鼠的针刺镇痛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秋琼  赵莉莉 《蛇志》2014,(1):56-5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自愿要求硬膜外麻醉无痛引产的瘢痕子宫孕妇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常规引产的瘢痕子宫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引产的产痛情况、宫缩情况、总产程、产后出血及软产道损伤情况,以及观察组镇痛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减轻(P0.01),产程明显缩短(P0.05),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软产道损伤有明显差异(P0.05)。镇痛前后生命征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瘢痕子宫中孕引产镇痛效果好,可缩短产程,不增加出血量,对孕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吗啡受体拮抗剂翻转电针镇痛的程度决定于电针刺激的频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电针镇痛能被吗啡受体拮抗剂所对抗,被认为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针刺镇痛的有力证据。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或纳曲酮 1mg/kg, 可以对抗低频和中频(2和15Hz)电针的镇痛效应,但不能对抗高频(100Hz)电针镇痛效应。增加纳洛酮剂量至20mg/kg才能部分对抗 100Hz电针镇痛。根据不同剂量纳洛酮(0.25—20mg/kg)对抗不同频率电针镇痛的剂量效应曲线,求得对2,15和100Hz电针镇痛产生50%翻转作用的纳洛酮剂量分别为 0.53,1.02和 24mg/kg。2—15Hz变频电针的镇痛作用也需用大剂量纳洛酮(20mg/kg)才能阻断。实验表明,在三种频率下,改变电针刺激强度(1,2,3V)并不影响纳洛酮翻转电针镇痛的百分数。以上结果表明,纳洛酮翻转电针镇痛的程度决定于电针的频率,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出不同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进行观察。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之间在我院待产并要求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150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3组分别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和常规自然分娩,对3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ear评分和分娩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发现,硬膜外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均不影响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p0.05);硬膜外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与产程时间与空白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痛和缩短产程的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p0.05)。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埋植套管向家兔双侧杏仁核内缓慢注射微量氯化钙或氯化镁,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向杏仁核内注入钙离子螯合剂CDTA或钙通道抑制剂异博定则可显著加强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提示:杏仁核内钙、镁离于浓度是影响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的重要因素,同时表明电针和吗啡镇痛的机理可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在上颌第三磨牙拔除中的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63例患者,共拔除500颗上颌第三磨牙,以500例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300)和对照组(n=200).试验组采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对照组加用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和腭侧浸润麻醉.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感觉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可满足临床上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镇痛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神经源性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将大鼠右侧L5/L6脊神经结扎,用引起50%抬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用大鼠5min内从5℃冷权上的抬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与2Hz或100Hz电刺激。结果:①2Hz和100Hz电针均一轻痛觉超敏,2Hz起效较早。②两种频率电针均能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但2Hz持续的时间长,多次电针后2Hz的镇痛效果可持续长达48h。③针刺而不通电也能显著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痛。结论:电针能减轻神经源性痛,且低频(2Hz)电针的镇痛效果优于高频(100Hz)电针。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4)
目的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未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镇痛效果、缩宫素使用量、分娩方式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无痛分娩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