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蚊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月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月-1994年6月,作者对食蚊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变化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食蚊鱼种群数量和种群重量的月变化相似,但两者与水温没有相关性;食蚊鱼种群的体长结构呈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食蚊鱼的感染与其自身的生长紧密相关,感染率、感染强度表现出了与体长相似的变化趋势;中间的两组鳃片寄生的囊蚴较多,不同鳃片组囊蚴平均密度的月变化规律一致,食蚊鱼任何两个鳃片组分布的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平均数差异都显著(P0.001);囊蚴在食蚊鱼鳃上的分布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草鱼生长与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伯平  廖翔华 《动物学报》1998,44(2):144-149
通过对草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研究发现,随着草鱼的生长。其感染率,下蚴的平均密度都下降,其感染强度也呈下降的的趋势;草鱼鳃上囊蚴的频率分布,表明有大量的囊蚴寄生于少数草鱼鳃上,多数草鱼感染少量的囊蚴;囊蚴在草鱼不同组鳃片上的分布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鳙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感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1993年8月到1994年11月,对感染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鳙鳃丝、鳃耙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调查研究表明;鳃丝、鳃耙的感染率范围为0-100%(83.33±25.47%)、(61.13±44.45%),感染强度范围分别为0-109.15(54.89±34.09)、0-125.57(41.18±49.34),囊蚴的平均密度范围分别为0-97.76(46.94±26.25),0-125.57(40.61±49.71);当鳙体长小于90mm时,鳃丝、鳃耙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囊蚴的平均密度随着其体长的增大而增长;当体长大于90mm时,三项指标随着其体长的增大具有减小的趋势,其中鳃耙的变化规律明显;当体长大于141.7mm时,鳃耙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囊蚴的平均密度都为0;随着鳙的生长,鳃丝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从0增加到100%,而鳃耙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从100%下降到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鳙为期16个月的定期取样研究发现,1993年8月到1994年3月,台湾棘带吸虫的囊蚴主要分布在鳃耙上,1994年4月至11月,囊蚴则主要分布在鳃丝上;当鳙体长范围为30-90mm时,囊蚴主要分布在鳃耙上,当体长大于90mm时,囊蚴主要分布在鳃丝上,随着鳙的生长,鳃丝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从0增加到100%,而鳃耙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从100%下降到0;不同月份、不同体长组鳙其不同组鳃丝囊蚴分布规律相同,第2组鳃丝囊蚴分布较多,第3、第1、第4组鳃丝囊蚴分布依次减少:其不同组鳃耙囊蚴分布规律也相同,总是第1组鳃耙囊蚴分布较多,其余依次为第2、第3、第4组鳃耙;囊蚴在鳙鳃丝和鳃耙上的分布都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的强度随囊蚴内种群密度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台湾棘带吸虫的终末宿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台湾棘带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过去一直认为台湾棘带吸虫的终末宿主是鸟类和哺乳类。作者在台湾棘带吸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中发现两栖类的泽蛙Rana limnocharis,爬行类的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也是台湾棘带吸虫的终末宿主,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从中国水蛇的食性以及与鱼类相似的栖息环境来看,中国水蛇可能是台湾棘带吸虫的最适终末宿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台湾棘带吸虫尾蚴的实验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年8-10月作者研究了台湾棘带吸虫尾蚴的实验生态,结果表明:光照对尾蚴的逸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水温26-28℃时,其LD50的时间为40h左右,LD90的时间为52h左右,全部死亡时间为56-60h,死亡的尾蚴数随时间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谛方程;尾蚴不断地活动于水体的各个深度,但大部分时间仍停留于水体的底层;尾蚴的逸出数在适温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多,且尾蚴的活动强度随之增强;处于半数死亡时间的尾蚴仍然具有感染力,90%死亡时间的尾蚴失去活动,也失去了感染力,尾蚴经口被动感染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7.
鲢和草鱼鳃部寄生单殖吸虫的种群分布和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 1995— 1996年期间 ,对同一口池塘中的鲢和草鱼寄生鲢指环虫 (Dactylogyrushypophthalmichthys)和鳃片指环虫 (D .lamellatus)进行了种群分布和季节动态研究。两种单殖吸虫种群丰盛度的季节变化与其感染率的变化基本相似 :鲢指环虫 2— 3月种群的丰盛度逐渐增加 ,4月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在秋冬季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鳃片指环虫在 11至来年 3月种群的丰盛度逐渐上升 ,4月达到高峰 ,随后迅速下降 ,在夏秋季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吸管亚纲(Subclass suctoria)中,多数种类具有或长或短的炳,附着它物上营固着生活。寄生在鱼类体表、鳃丝内的毛管虫(Trichophrya)和簇管虫(Erastophrya)的种类中,至今未见报道有固着柄的代表。作者于1981年12月检查水生所池养鱼寄生虫时,在体长7—10厘米的草鱼幼鱼鳃上,发现一种毛管虫,根据其分类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科威特湾微茎科滨鹬马蹄吸虫幼虫期的中间宿主双带盾桑椹螺(Clypeomorus bifasciata)及小相手蟹(Nanosesarma minutum)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调查期超过一年,在检查的1 600只螺和415只蟹中, 11.8 %的螺感染了8种马蹄属线虫中的一种,且以滨鹬马蹄吸虫的感染占优势(9.9 %螺感染) ; 80 %的蟹感染滨鹬马蹄吸虫囊蚴。虽然一年四季两种宿主都会感染,但吸虫的流行和尾蚴(指成熟期感染)在夏季呈现高蜂。从螺体排出的尾蚴具有明显季节性,在此海湾必须要超过最低温度20℃。总的感染率在较大(较老)的螺里有所下降,显示吸虫影响宿主生存并随之影响宿主群体结构。囊蚴的感染丰度与蟹的个体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大的蟹感染较多的囊蚴,显示宿主能耐受更多的吸虫。调查显示,囊蚴的感染率与蟹的大小或性别无相关性。囊蚴体外脱囊以及产卵吸虫的释放证明,成熟虫体终年存在于所有大小和性别不同的蟹里,显示从蟹到鸟的持续感染是可能的。总的来说,滨鹬马蹄吸虫在海湾的传播动态是由这两种无脊椎动物宿主来协调,并似乎是被一系列依赖于温度的活动控制,这些活动影响易感宿主种群及感染性幼虫期尾蚴和囊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统计推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正确地评价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为害差异,本文通过使用Jackknife方法(刀切法),采用合适的生殖力生命表构建方法,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在不同的4个桑树品种上生殖力表的内禀增长率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表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75%±1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西农6071 (山桑 Morus bombycis Koidz.,2x)、和田白桑 (白桑 M. alba Linne, 3x)、新一之濑 (白桑 M. alba Linne, 2x)和大石(广东桑 M. atropurpurea Roxb., 3x) 4个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rm值大小依次为0.41894(0.41043~0.42746)、0.37065(0.36604~0.37526)、0.36171(0.35778~0.36563)和0.35253(0.34757~0.35748)。通过对“伪值”样本同秩的成对t检验比较,这4个桑树品种对朱砂叶螨内禀增长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朱砂叶螨对4种桑树的易感性,以西农6071、和田白桑、新一之濑、大石顺序渐弱。  相似文献   

11.
草鱼同工酶基因座位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采用垂直淀粉凝胶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25尾草鱼的6种同工酶系统(LDH,MDH,ADH,GDH,IDH,EST)约18—23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型。有7个基因座位(s-Mdh-A,Adh—B,Gdh-1,Gdh-2,Est-1,Est-6,Est-14)具有多态性,在其中4个基因座位(s-Mdh—A,Adh-B,Gdh-1,Est-1)上观察到的基因型频率与Hardy-Weinberg定律相符.实验表明草鱼的同工酶基因座位具有明显的多态性。这一结果为草鱼的人工选种和定向育种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对草鱼GDH,EST同工酶的遗传基础、亚基组成以及酶变异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消化系统, 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酸碱度(pH)是消化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 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等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草鱼在食物消化过程中, 肠道的酸碱度变化, 测定了草鱼肠道食物糜、肠液和黏膜的pH。结果显示, 随着食物的消化, 它们的pH都有下降的趋势。肠道食物糜pH在6.86±0.24到8.43±0.10之间, 肠液pH在7.14±0.22到8.63±0.02之间, 相同时间点相同肠段两者之间的pH差异很小, 并且在实验期间两者的pH变化趋势相同。黏膜pH在6.23±0.04到6.7±0.13之间, 为弱酸性。除了时间点12h外, 相同时间点和相同肠道部位黏膜的pH与食物糜、肠液的p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发现草鱼摄食食物的pH与上述三相的pH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果为草鱼消化生理及营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性成熟草鱼卵巢发育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产卵前的卵巢同时含有大量4时相卵母细胞及少量2时相和3时相卵母细胞。产后2时相及3时相卵母细胞增多而4时相卵母细胞骤减,8月份4时相卵母细胞的数量又增多,约占卵巢体积的80%,及至11月份其数量又下降。自11月至翌年1月,卵巢中3时相卵母细胞增多而4时相卵母细胞则消失不见。至2月份,新的4时相卵母细胞又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性成熟草鱼的卵巢以如此规律周而复始地产生成熟的卵子。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但在产卵前有大量的3时相卵母细胞向4时相演化,同时有为数不少的发育中的2时相卵母细胞存在。产后卵巢中亦同时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4.
二龄草鱼肠炎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细菌学、血清学、鱼体免疫以及药物治疗等几个方面,阐明了点状产气单胞菌是二龄草鱼肠炎病的病原菌。另外还对这种细菌特性及其致病方式进行了讨论,并对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饥饿状态下草鱼生长激素的分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两种规模草鱼为对象,研究了饥饿对其生长激素的影响。检测由背大动脉导管抽取的连续血样的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草鱼(体重为0.5-1.0kg)生长激素分泌仍是间歇性的,但饥饿明显提高其总体生长激素平均值、基础生长激素平均值和其最大峰值。对于草鱼鱼种(体重为25.30g),饥饿也明显提高其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但草鱼种的肥满度系数和血糖浓度却。在体外灌流实验中,饥饿的草鱼种脑垂体碎片生长激素基础分泌值明显高于正常投喂的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草鱼生长激素分泌增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位素示踪和肠道离体灌流方法,研究了草鱼离体肠道对亮氨酸(Leu)、酪氨酸(Tyr)的吸收转运与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当Leu浓度从1.0mmol/L增加到5.0mmol/L、10mmol/L时,肠道吸收转运的速度表现出“高浓度抑制”效应,运输到肠道外的比例为83%、66%和35%;合成肠道蛋白质的比例为2%、5%和13%;肠道组织内游离形式的比例为9%、28%和49%;其他形式的比例为6%、1%和3%。Tyr浓度从0.5mmol/L增加到1.5mmol/L、2.5mmol/L时,肠道对Tyr的吸收转运速度也随之增加,运输到肠道外的比例为52%、55%和55%;合成肠道蛋白质的比例为17%、15%和16%:肠道组织内游离形式的比例为7%、10%和16%;其他形式的比例为24%、20%和13%。肠道在吸收转运Leu和Tyr的同时,也利用它们合成蛋白质的和其他方面,Leu的吸收利用受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大、而Tyr受影响较小;随着肠道内灌流的试验氨基酸浓度增加,吸收转运到肠道外的比例下降、留存于肠道内的比例增加,肠道合成的蛋白质绝对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