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三尖杉酯碱等四种药物的体外抑制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干扰素α1b、羟基喜树碱和诺氟沙星这四种药物对乙肝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利用HBV全基因组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采用CPE方法观察四种药物对HepG2.2.15的毒性大小,在最大无毒浓度下,将药物加入HepG2.2.15培养8天收集培养液,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及HBV-DNA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体外高三尖杉酯碱和干扰素α1b对乙肝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羟基喜树碱对乙肝病毒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则在各浓度均未见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本实验证实了高三尖杉酯碱在体外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抗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三尖杉酯碱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DNA聚合酶α的动力学。三尖杉酯碱的抑制作用与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量有关,过量的DNA可降低药物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药物的抑制。并证明三尖杉酯碱与模板DNA对DNA聚合酶α是混合型抑制,当三尖杉酯碱浓度为10μM时,其K_i值为9.5μM,K_m值为13μg DNA/100μl。三尖杉酯碱抑制DNA聚合酶α的能力不受反应体系中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底物浓度的影响,通过同时改变四种底物浓度,或固定三种底物浓度只改变其中一种底物的量,或采用限制性DNA合成系统(Limited DNA Synthesis)即在完全体系中省略去某一底物,均证明三尖杉酯碱与四种底物对DNA聚合酶α为非竞争性抑制,当三尖杉酯碱浓度为4μM时,对dCTP、dGTP和dTTP的K_i值分别为12μM、11μM和12μM。本文也比较了三尖杉酯碱衍生物——高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和表三尖杉酯碱对DNA聚合酶α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药物浓度相同时,高三尖杉酯碱的作用较三尖杉酯碱和异三尖杉酯碱强,而三尖杉酯碱和异三尖杉酯碱的作用相近;表三尖杉酯碱本身对DNA聚合酶α无抑制作用,也未见其在无细胞系统中对三尖杉酯碱的抑制能力有加强作用。以上药物对E.coli DNA聚合酶Ⅰ也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考察两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PEG-IFN和IFN每隔一日反复作用细胞,连续8d,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来考察两种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将相同剂量的PEG-IFN和IFN模拟临床给药频率作用细胞一周,即PEG-IFN给药1次,IFN给药3次,观察细胞HBsAg的分泌情况,评价药效。PEG-IFN和IFN的TC50均〉20000IU/mL,IC50分别为559.88、478.71IU/mL;反复给药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PEG-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略低于同剂量的IFN;模拟临床给药一周后发现,PEG-IFN与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EG-IFN和IFN在体外均可抑制HepG2.2.15细胞乙肝病毒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三尖杉酯碱对艾氏腹水癌和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DNA聚合酶α的抑制作用。癌细胞破碎后,经超速离心,DEAE-纤维素和磷酸纤维素P_(11)柱层析部分纯化了DNA聚合酶α。该酶在1μM三尖杉酯碱存在时的抑制率为40%左右。在一定的三尖杉酯碱浓度范围内,酶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经药物预保温的DNA,模板活性没有变化;而经药物预保温的酶,其活性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当酶量或模板量固定不变时,则过量的模板或过量的酶均能降低药物的抑制率。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三尖杉酯碱可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三尖杉酯碱对艾氏腹水癌和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DNA 聚合酶α的抑制作用。癌细胞破碎后,经超速离心,DEAE-纤维素和磷酸纤维素P_(11)柱层析部分纯化了DNA 聚合酶α。该酶在1μM 三尖杉酯碱存在时的抑制率为40%左右。在一定的三尖杉酯碱浓度范围内,酶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经药物预保温的DNA,模板活性没有变化;而经药物预保温的酶,其活性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当酶量或模板量固定不变时,则过量的模板或过量的酶均能降低药物的抑制率。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三尖杉酯碱可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牡蛎多糖体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牡蛎多糖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采用HepG2.2.15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牡蛎多糖进行混合培养,作用9d后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水平,观察药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病毒杭原的影响,同时以MTT法检测药物在体外对HepG2.2.1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牡蛎多糖浓度在0.1~1 000 μg/mL时,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牡蛎多糖可明显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其半数有效浓度( IC50)分别为362.2、558.6 μg/mL,治疗指数(TI)为>27.6和>17.9.结论 牡蛎多糖体外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显示,高三尖杉酯碱能使人白血病HL60细胞诱导分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诱导分化率亦明显增加,高三尖杉酯碱能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能增加胸腺嘧啶核苷进入细胞,这些均可有是高三尖杉酯碱产生诱导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 DNA的方法,同时检测3种不同靶点抗乙肝药物的体外作用。方法:用地高辛标记HBV探针,优化杂交条件,检测来自HepG2及HepG2.2.15 HBV DNA复制中间体;利用建立的化学发光Southern blot检测HBV DNA的方法检测经拉米夫定、Bay41-4109、α-Galcer以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的HepG2.2.15HBV DNA复制中间体的水平。结果:(1)标记的HBV探针的检测灵敏度为0.1pg,杂交系统的检测灵敏度为1pg,可检测到HepG2.2.15细胞内的HBV DNA特异性信号;(2)以该法检测胞内HBV DNA可见3种药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量(IC50)分别为1.53μmol/L、0.41μmol/L、0.01μmol/L。结论:胞质HBV DNA的水平能准确地反映不同靶点抗HBV药物的抗病毒效果,建议在观察药物特别是中药抗病毒研究中采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显示,高三尖杉酯碱能使人白血病HL_(50)细胞诱导分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诱导分化率亦明显增加。高三尖杉酯破能抑制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IG_(50)值为156±27μm),并能增加胸腺嘧啶核苷([~3H]TdR)进入细胞。这些均可能是高三尖杉酯碱产生诱导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尖杉培养细胞中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Hook.f.)茎和叶片作外植体在MS附加KT 0.1 m g/L、NAA 3 m g/L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建立了三尖杉悬浮培养细胞系,研究了光、pH 值、激素、碳源和添加物等因子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pH 5.8 及低浓度的糖和NAA适于细胞生长,糖含量超过40 g/L则不利于细胞生长,NAA 大于3 m g/L抑制细胞生长。蔗糖或葡萄糖作碳源,二者无明显区别。添加水解蛋白或氨基酸不适合细胞生长。白光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立了灵敏、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得离体培养细胞含有三尖杉碱及抗癌酯类生物碱: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细胞悬浮培养中合成生物碱的能力明显高于固体培养,前者有效生物碱的含量和细胞增长速率均比后者高1 倍以上。悬浮培养细胞中各生物碱组分比率为:22% 三尖杉碱,6% 氧桥三尖杉碱,8% 三尖杉酯碱,23% 高三尖杉酯碱,41% 异三尖杉酯碱。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除测得上述生物碱外,还检测到细胞培养物中含有去氧三尖杉酯碱、麦角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锂和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c—my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氯化锂和三尖杉酯碱(HT)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氯化锂对HL-60细胞的集落形成和3H-TdR参入均呈剂量依赖式抑制;三尖杉酯碱亦有类似的作用。在培养体系中加氯化锂和三尖杉酯碱时,对HL-60细胞数及集落形成抑制作用与单用二者相比较有明显增加。用NBT还原试验,氯化锂和三尖杉酯碱均促进HL-60细胞的分化,小剂量氯化锂还能加强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从氯化锂和三尖杉酯碱处理的HL-60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c-myc的表达,结果表明经氯化锂和三尖杉酯碱处理的HL-60细胞c-myc表达均降低,与未处理的HL-60细胞c-myc比较,说明氯化锂和三尖杉酯碱均能抑制c-myc的表达,提示c-myc很可能在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对HepG2.2.15细胞的病毒分泌、毒性及凋亡的研究.方法:以2.5、5.0、7.510.0 μL/mL浓度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共温育10 d,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转染48 h后,MTT法检测阳离子脂质体对细胞的毒性、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个剂量组阳离子脂质体对HepG2.2.15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0 μL/mL组在第10 d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达31.5%、29.9%,表现出较高的毒性作用.2.5、5.0、7.5 10.0 μL/mL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后,MTT检测结果显示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2.14%、77.62%、77.4%、61.9%.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各浓度组均有凋亡,且随脂质体剂量增加细胞凋亡数增加.结论:阳离子脂质体能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其毒性及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作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时,剂量宜小于7.5 μL/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体外抗3型腺病毒(HAdV3)的药效,并探讨IFNα1b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效应。方法:噻唑蓝(MTT)法测定IFNα1b、利巴韦林对A549细胞的毒性,乳酸脱氢酶(LDH)法和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IFNα1b抗HAdV3感染的作用效果;采用MTT法与利巴韦林进行比较,同时检测IFNα1b和利巴韦林联用时的体外药效和联合效应。结果:LDH法测得IFNα1b抗H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6±0.8 ng/mL,可显著降低感染细胞凋亡率(P0.001)。MTT法测得IFNα1b和利巴韦林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0 000和28.3。IFNα1b与利巴韦林小剂量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单药用量。结论:IFNα1b体外对HAdV3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利巴韦林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期细胞进入M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3期细胞进入M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 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 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 期细胞进入M 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 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2期细胞进入M 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 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 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IFN-α1b)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通过MTT法检测和比较IFN-α1b和IFN-α2b对A375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分析IFN-α1b对A375细胞迁移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IFN-α1b对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随着IFN-α1b和IFN-α2b浓度的增加,A37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药物作用48 h和72 h后,IFN-α1b作用的A375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IFN-α2b,IFN-α1b和IFN-α2b作用48 h的IC50分别为(22.69±1.52)μg/mL和(35.69±1.01)μg/mL(P0.01);IFN-α1b和IFN-α2b作用72 h的IC50分别为(10.00±0.98)μg/mL和(25.02±0.44)μg/mL(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IFN-α1b能够使A375细胞的迁移指数和迁移能力降低,且随着IFN-α1b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迁移作用增强。随着50μg/mL IFN-α1b作用的A375细胞的凋亡率为(29.31±0.45)%,较对照组(8.21±1.36)%相比明显上升(P0.01)。结论:IFN-α1b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与IFN-α2b相比,IFN-α1b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IFN-α1b能够降低细胞A375的迁移能力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高三尖杉酯碱对兔红细胞膜钙调蛋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显示高三尖杉酯碱能在>5μg/ml浓度以上抑制兔红细胞膜上钙调蛋白活性(P<0.05).推测高三尖杉酯碱能通过影响癌细胞钙调蛋白活性干扰细胞钙代谢和减少阿霉素和长春新碱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靶向于HBsAg的肝脏特异性siRNA,实现核酸药物高靶向性、高特异性基因治疗乙肝。通过重组PCR的方法构建靶向于HBsAg的肝脏特异性表达的siRNA的核酸药物。将目标载体转染HepG2 2.2.15细胞,用ELISA的方法测定转染细胞培养液内HBsAg的含量。PCR鉴定和测序确定重组PAAV-MCS载体PApoE1-ApoE2-hAAT-siHBsAg-U1 3’Box构建成功。重组质粒对HepG2 2.2.15细胞分泌的HBsAg所产生的抑制作用自转染后5 d达到高峰,抑制率达到(30±0.28)%(P<0.01),siRNA特异性表达单元能显著降低HepG2 2.2.15细胞HBV DNA的拷贝数。成功构建的肝脏特异性、siRNA高表达的核酸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HBV基因的表达和复制,为乙肝的进一步治疗研究做了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朱太平  马彦卿   《广西植物》1987,(4):347-349
本文对三尖杉科(属)中的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植物中所含抗白血病的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与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作了不同产地和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乙肝病毒前S2基因同聚嘌呤区的锁核酸体外抑制细胞内病毒复制的作用.方法:针对乙肝病毒前S2基因同聚嘌呤区,分别设计合成锁核酸、硫代寡核苷酸、未修饰寡核苷酸及无关对照序列,以半乳糖配体介导转染HepG2.2.15细胞,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监测1、3、5和7d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HBsAg和前S2抗原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锁核酸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加入锁核酸后,对HBV DNA复制、HBsAg和前S2抗原表达均显示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时间呈增高趋势,7d后抑制率分别达61.56%、68.18%和72.82%.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A对细胞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对乙肝病毒前S2基因同聚嘌呤区的反基因锁核酸,体外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既为乙肝病毒治疗提供有效靶位,也为反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