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体外重组方法,克隆出579bp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4b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NS4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培养后,获得了目的蛋白的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在30kD处有一条表达的目的蛋白区带。通过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层析(IMAC)纯化目的的蛋白,ELESA检测结果表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持续感染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 NS3/4A蛋白酶在HCV复制和致病机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已成为HCV研究热点。由于候选药物分子必须具有易进入细胞、稳定性好等特征,建立一种细胞水平上酶活性的测定系统对于筛选抗NS3/4A药物无疑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NS3/4A蛋白酶筛选系统开发出来,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NS3/4A丝氨酸蛋白酶胞内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利用EGFP分子内合适位点可以插入一定长度外源片段而不影响荧光性能的特性,构建EGFP分子内插入NS3/4A蛋白酶识别序列NS5AB的EGFP-5AB重组分子。将EGFP-5AB与NS3/4A蛋白酶共表达,若短肽链被切断,则EGFP的两个部分解离,荧光消失,从而可以监测HCV NS3/4A蛋白酶的存在。通过将NS5AB插入三种不同位点,寻找最合适的插入位点;将EGFP-5AB转染进入不同宿主细胞,验证其在不同细胞的表达情况并选择最佳宿主细胞。结果:确定EGFP 173-174氨基酸位点是合适的插入位点;确定CHO-K1为理想的荧光检测系统宿主细胞;在构建的细胞模型中,能够检测到EGFP被切割后的条带,但检测不到荧光信号,说明EGFP-5AB蛋白被有效切割,该方法可以检测到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存在。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检测NS3/4A蛋白酶切割活性的荧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陈庄  杜勇 《Virologica Sinica》1997,12(4):329-335
用RT-PCR法从一名抗-HCV阳性献血员血清中扩增到约900bp的DNA片段,经EcoRI酶切后插入pET17Xb表达质粒。SDS-PAGE表明重组质粒在约65kD处有融合蛋白表达,表达蛋白含量约为24%。对其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核着酸长度为945bp,A:T:G:C比例为18.6:21.9:30.5:29.0,G/C含量占59%,与其它一些HCV殊比较,核着酸同源性Ⅰ型为77.1%.Ⅲ、Ⅳ、Ⅴ、Ⅵ型均<70%.Ⅱ型各株均>90%;氨基酸序列比较的同源性Ⅰ型为857%,Ⅲ、Ⅳ、ⅤⅥ型各株均>70%,Ⅱ型各株均>93%。NS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为其基因和产物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技术,利用一对引物,从感染猪血中成功扩增了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NS4A基因,片段大小为757bp,与预期大小一致。克隆后经酶切鉴定,自动化测序。序列比较表明,该基因为最保守的基因之一,其中石门株序列与ALD,GPE,HCLV及Brescia株均有很高的同源性,由其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高达100%。仅与Alfort株的同源性消低。对石门株序列与同属的BVDVSD-1株和NADL株序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及其突变体Δ2K-NS4B基因的真核载体,并观察二者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从登革2型病毒43株的全长cDNA克隆载体上扩增获得编码NS4B及缺失2K片段的NS4B突变体Δ2K-NS4B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分别将2段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6/V5-HisA,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2-NS4B和pc/D2-Δ2K-NS4B;经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后,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结果:重组蛋白D2-NS4B和D2-Δ2K-NS4B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二者均定位于细胞质中,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能够被抗登革2型病毒NS4B的多克隆抗体特异识别。结论:重组蛋白D2-NS4B和D2-Δ2K-NS4B在哺乳动物细胞胞质中的正确表达,为深入了解NS4B在登革病毒致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登革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3是一个三功能蛋白,其N端1/3具有丝氨酸样蛋白酶活性。该蛋白酶对聚蛋白前体的切割于关重要,故该蛋白已成为研制登革类疾病治疗试剂的重要靶标。本文对NS3蛋白酶的结构,功能,辅助因子和蛋白酶抑制剂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NS3/4A丝氨酸蛋白酶体内活性评价模型。方法:利用NS4A/B是NS3/4A丝氨酸蛋白酶作用底物的特性,构建融合基因NS3/NS4A/B-SEAP,底物片段NS4A/B插在NS3/4A和人分泌性碱性磷酸酶(SEAP)之间,融合基因表达后SEAP的分泌依赖于有活性的NS3/4A在NS4A/B位点的切割。将含融合基因的质粒NS3/4A(△4AB)SEAP通过水动力转染技术转染到小鼠体内,检测小鼠血清中SEAP的活性,高活性的SEAP是该评价体系成立的证据。结果与结论:在瞬时表达NS3/4A的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活性的SEAP,建立了可用于评价抗NS3/4A的小鼠体内瞬时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Tet-On调控系统和Cre/loxP基因剔除系统双重调控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三转基因小鼠。方法:选择适龄并经鉴定的在Tet-on系统调控下肝脏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双转基因小鼠Lap/LC-1与在Tet-on系统调控下肝脏特异性表达萤光素酶(Luc)的双转基因小鼠Lap/NS3/4A交配,子代小鼠经PCR检测、筛选基因组中NS3/4A、Lap、LC-1等3个转基因片段均阳性的小鼠。三阳性的NS3/4A/Lap/LC-1小鼠经多西环素(Dox)诱导1周后,以在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BLI)检测报告基因Luc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小鼠体内Cre重组酶、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状况。结果:NS3/4A/Lap/LC-1小鼠经Dox诱导后,BLI结果显示仅在小鼠肝脏部位有强烈的发光信号,表明这些小鼠肝细胞内报告基因Luc特异高效表达;免疫组化结果证实Cre重组酶、NS3/4A蛋白酶仅在经诱导后的小鼠肝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结论:建立了Tet-On调控系统和Cre/loxP基因剔除系统双重调控下表达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在HCV感染后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抗NS3/4A丝氨酸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肌内注射法和基因枪法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携带HCV NS3/4A基因的质粒pcDNA3.1-NS3/4A,分别肌内注射和基因枪免疫BALB/c小鼠。基因枪免疫采用2μg/只和10μg/只两种剂量,肌内注射免疫的剂量为100μg/只,共免疫3次。分别于第3次免疫后10 d和20 d,收集小鼠血清、分离脾细胞;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小鼠IFN-γI、L-2和IL-4;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比较肌内注射和基因枪法激发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免疫后第10 d检测结果表明,2μg/只和10μg/只基因枪法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500和1∶1 000,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为1∶1 000。第20 d再次检测,基因枪法产生的抗体效价仍为1∶500和1∶1 000,肌内注射降低为1∶500。2μg/只和10μg/只基因枪免疫产生的IFN-γ和IL-2均高于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但这两种免疫方法均未激发IL-4的水平。在不同的效靶比情况下,10μg/只和2μg/只基因枪免疫激发的CTL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结论基因枪法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显著高于肌内注射免疫。  相似文献   

12.
13.
制备抗登革病毒NS1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NS1的ELISA方法。表达1~4型登革病毒NS1蛋白,将1型NS1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经ELISA、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筛选和鉴定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和HRP标记。通过鉴定每两株单抗之间是否存在竞争作用,选择非竞争单抗组合并建立NS1捕获法ELISA。结果获得7株高滴度抗NS1单抗,捕获法ELISA可以检出10ng/mL NS1。原核表达登革病毒NS1蛋白制备的单抗可以和天然病毒抗原反应,NS1捕获法ELISA可以用于登革病毒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14.
Genome replication of reovirus occurs in 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ies called viral factories or viroplasms. The viral nonstructural protein μNS, encoded by genome segment M3, is not a component of mature virions, but is expressed to high levels in infected cells and is concentrated in the infected cell factory matrix.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μNS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forming the matrix of these structures, as well as in recruiting other components to them for putative roles in genome replication and particle assembly.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呈慢性化,且易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其基因的多变性使得疫苗研究进展缓慢,鉴于NS3蛋白酶在病毒体的成熟和复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阐明结构和功能,寻找其抑制剂可能对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区是HCV的核酶区,编码的NS3蛋白有血清蛋白酶、NTP酶和RNA解旋酶的活性,可影响HCV的复制和增殖过程;而且HCVNS3区还可以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目前HCVNS3区已成为研制抗HCV药物和疫苗的靶基因区,本文就HCVNS3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Faldaprevir类似物(Faldaprevir analogue molecule,FAM)能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的催化活性,是一种潜在抗HCV先导化合物。通过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了已报道的HCV NS3/4A蛋白酶晶体结构,得到了FAM-HCV NS3/4A蛋白酶晶体结构。对FAM-HCV NS3/4A蛋白酶复合物进行了20.4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重点从氢键和结合自由能两个角度分析了二者分子识别中的关键残基及结合驱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是促使FAM特异性结合到蛋白V132?S139、F154?D168、D79?D81和V55的活性口袋中的主要驱动力,这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耐药性突变实验分析了R155K、D168E/V和V170T定点突变对FAM分子识别的影响,为可能存在的FAM耐药性提供了分子依据。最后,用自由能曲面和构象聚类两个方法探讨了体系的构象变化,给出体系的4种优势构象,为后续的基于HCV NS3/4A蛋白酶结构的Faldaprevir类似物抑制剂分子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8.
蜱传脑炎病毒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蜱传脑炎的病原体,每年在欧洲、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中国北部报道的蜱传脑炎病例数约为10000-12000例,且在我国和多个欧洲国家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正成为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主动免疫是预防蜱传脑炎的有效措施,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研制出安全性较高的疫苗,但在我国流行省份的疫苗接种较为有限,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或许是治疗蜱传脑炎病毒感染的研究方向之一。蜱传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2B-NS3与NS5因为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加帽和宿主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关键的抗病毒药物研发靶点。本文综述了蜱传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2B-NS3与NS5的三维结构和抑制剂研发工作,为深入探究该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S1蛋白是A型流感病毒的唯一的非结构蛋白,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具有重要的调节活性。NS1蛋白仅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且在感染的早期,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在感染的晚期,也可出现于细胞浆中。NS1蛋白具有RNA结合区和效应区,在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拮抗干扰素α/β的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NS1蛋白在野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外源基因的载体及抗病毒药物的设计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是由登革病毒所致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DHF/DSS以高热、出血、休克、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迅速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迄今,DHF/DSS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亦无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方法[1]。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有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11kb,编码三种结构蛋白和七种非结构蛋白。基因组顺序为5′CPrMENS1NS2aNS2bNS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