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脊椎动物肾脏的比较发生和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动物肾脏的比较发生和解剖陶承晞(滁州师专化生系,239012)  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肾脏的发育最为复杂。由于胚胎需要随时处理迅速发育产生的代谢废物,肾的发生很早,并历经前肾、背肾或前肾、中肾和后肾几个阶段始得完成。同时生殖系统,特别是雄形生...  相似文献   

2.
肾脏干细胞     
肾脏千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研究中最晚最新的,目前肾脏干细胞的研究也限定在发育中的胚胎肾,对胚胎肾干细胞的来源和定位的研究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大量研究证明,胚性肾脏干细胞来源于输尿管芽诱导后的后肾间充质。胚性肾发育中主要的基因和转录因子可提供鉴定肾脏干细胞的标志分子。胚胎肾干细胞发育时,渗透压、氧压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微环境提示髓质部可能是成体干细胞存在区域,肾乳头部为千细胞的壁龛。实验证明肾外组织对成体肾有修补作用。通过对胚胎肾发育和成体肾修复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一步了解肾脏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巨晰排泄和生殖系统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启平 《四川动物》1998,17(1):24-26
巨蜥(Varanus salvator)属蜥蜴亚目巨蜥科.作者[1]曾报道了巨蜥消化和呼吸系统解剖,现继续报导排泄和生殖系统解剖.1 材料巨蜥3条,2♀1♂,平均体重2.23kg,平均全长1.12m.1987年得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2 结果2.1 排泄系统巨蜥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各1对和泄殖肛腔(图1).(1)肾脏为一对前宽后窄的灰色实质器官,位于体腔后部,着生于骨盆之上的背壁.肾脏由28个带钝齿形边缘的肾小叶所组成.全长约7cm,前端宽后端尖.肾小叶有3种形态即马蹄形、三角形和多边形;其中马蹄形肾小叶构成肾脏的大部分,其余二者形成肾脏的后端部.肾腹面陷凹处为肾门,有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进出.一般右肾比左肾略前.  相似文献   

4.
白鱀豚的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头雄性和9头雌性白鱀豚肾脏的结构和各项指标。白鱀豚肾脏是由许多小肾组成。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随着个体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3种淡水豚相比,白鱀豚成体肾脏的小肾数比恒河豚多,比哑河豚少,而与拉河豚相近。白鱀豚幼体的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与恒河豚和亚河豚相近,但成体肾脏和小肾的各项指标比上述2种淡水豚大得多。并证实鲸类动物肾脏的小肾并生群在幼体即已存在,随着个体的长大,小肾化加剧,而并不是次级融合的结果。白鱀豚小肾的髓旁肌肉带的排列并无规律,它并不构成白豚鱀所特有的排列结构。    相似文献   

5.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首次在试管内利用成体干细胞成功培养出了类似肾单位的立体管状组织。日本冈山大学和杏林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成年实验鼠肾脏内采集了成体干细胞,在培养皿内制作出细胞团块,然后将细胞团块放入凝胶状物质中,再加入促其生长的特殊蛋白质。3至4周后,他们培养出了50至100个类似肾单位的立体管状组织。这些组织中含有肾小管和肾小球等结构,并具有部分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长波紫外线对花背蟾蜍(Buforaddei)肾脏的损伤,用波长为365nm的长波紫外线(UVA)以352μW.cm-2的辐射量对花背蟾蜍亚成体进行150、300和450min的连续照射,分别在照射后立即、3、6、9、12和15d取材,常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UVA照射后,3组不同照射时间的花背蟾蜍肾脏整体结构基本完整,但均出现肾小管管壁破裂,管径显著缩小,肾小囊消失,而300min照射组的损伤则极为明显,其后依次为450min照射组与150min照射组,300与450min照射组的肾小体塌陷程度较150min照射组更为严重;经15d的恢复,虽出现明显好转,但大多指标仍与对照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UVA对花背蟾蜍肾脏有着不可忽视的损伤,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在野外,紫外辐射的增强和植被的减少可导致两栖类遭受过度的紫外辐射,进而引起两栖类种群的衰减。  相似文献   

7.
团头鲂的胚胎及成体组织中八种同工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垂直的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胚胎发育阶段(0—105小时)和成体6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醇脱氢酶(A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酯酶(EST)和碱性磷酸酶(AKP)等8种同工酶系统的酶带。共约有23个基因座位在其胚胎发育期和成体组织中表达。所分析的大多数同工酶在团头鲂个体发生过程中表达的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胚胎发育期间持续存在的同工酶类,它们在成体组织中无特异性分布;②到胚胎发育后期才开始表达的同工酶类,它们往往和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的形态发生或机能分化紧密相关,并在成体组织中呈特异性分布;③在成体组织中都没有被发现而只在胚胎发育期所特有的同工酶。团头鲂的MDH同工酶类之间以及它们和G6PD同工酶活性变化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调控机制。与许多其他鱼类不同,团头鲂的GDH同工酶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都有活性,但在其成体组织中无特异性分布。基因调控系统的时空精确性是保证团头鲂胚胎发育正常代谢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肾脏的类型,是动物比较解剖学的基本资料,通过对89种野生哺乳类动物肾脏的解剖学观察,尤其是通过解剖显微镜对肾乳头的比较观察,提出对单肾类肾脏解剖学分型的意见。材料和方法材料收集于北京动物园,个别珍贵或稀有动物的肾脏是外省市动物园赠送的,总计为7目15科89种349例野生哺乳类动物的肾脏标本。  相似文献   

9.
野生川金丝猴一个全雄青年猴群的同性爬背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行为取样方法,首次对秦岭野生川金丝猴全雄青年群中的同性爬跨行为进行报道。研究中我们共观察到21 次同性爬背行为,其平均持续时间为5.53 ± 3.11s;雄性同性爬背发生前的行为中以玩耍行为(47.62% )和3 种不同姿势的邀配模仿行为(42.85% )为主;而同性爬背行为发生后则主要为彼此间的相互理毛行为(47.62% )和玩耍行为(23.81% )。对比先前婴幼猴时期的相关研究结果,青年猴同性爬背行为前邀配模仿资势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野生状态下雄性川金丝猴个体青少年阶段的性行为发育进程。考虑到川金丝猴全雄群的社会结构,青年猴同性爬背行为具有巩固社群稳定和加强个体关系的功能。此外,研究中观察到76.19% 的同性爬背行为发生在昼间休息期之后的第一个小时内,这可能是“睡眠与觉醒循环”对性激素的反调节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巨蜥(Varanussalvator)属蜥蝎亚目巨蜥科。作者[1]曾报道了巨蜥消化和呼吸系统解剖,现继续报导排泄和生殖系统解剖。||1材料巨蜥3条,2♀1♂,平均体重2.23kg,平均全长1.12m。1987年得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2结果2.且排泄系统巨蜥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各1对和泄殖肛腔(图1)。(1)肾脏为一对前宽后窄的灰色实质器官,位于体腔后部,着生于骨盆之上的背壁,肾脏由28个带钝齿形边缘的肾小叶所组成,全长约7cm,前端宽后端尖。肾小叶有3种形态即马蹄形、三角形和多边形其中马蹄形肾小叶构成肾脏的大部分,其余…  相似文献   

11.
帚形动物门Phoronida是动物界的一个小门,仅有近十个种。本门动物因成体形态、幼虫变态、系统发生特殊及在海洋中的广泛分布,近年来已引起动物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发现和命名 1845年米勒(MiiUer)在北海赫尔果兰岛附近海面拖采浮游生物时,发现一种触手呈轮盘状着生于体前部的浮游动物。他认为是一个新发现的动物的成体,命名为一种辐轮动物(Actinotrocha branchiata)。后来,吉金豪(Gegen-  相似文献   

12.
爪鲵呼吸器官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幼体、亚成体和成体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外鳃、咽等呼吸器官进行了显微观察与比较分析,旨在揭示爪鲵不同发育阶段各呼吸器官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爪鲵的皮肤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厚,幼体阶段其背腹皮肤厚度相差不大,亚成体及成体背部皮肤明显厚于腹部;外鳃是幼体和亚成体爪鲵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育外鳃逐渐完善,到亚成体阶段达到顶峰,随后逐步退化;咽部是爪鲵的重要呼吸器官,幼体期口腔和咽发育不完善,亚成体咽部逐渐发育,至成体时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近十余年来通过医学研究认识到维生素D必须经过代谢的交化后才发挥其生理效应和肾脏具有内分泌作用。体内形成的或由体外进入机体的维生素D须先在肝细胞的微粒体内转化为1,25-OH-D_3,经血液运输到达肾脏后,在皮质细胞内再经过酶的作用转交为1,25-(OH)_2-D_3,才对骨骼和小肠发挥作用。目前认为这是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物质。1,25-(OH)_2-D_3的产生受血中PTH和肾脏皮质细胞内Pi浓度的影响。在维生素代谢和磷钙的调节中肾脏占有轴心的地位。可以将维生素D(25-OH-D_3)视为激素原,PTH的作用相当于肾脏的促激素,肾脏内形成的1,25-(OH)_2-D_3则可视为一种动员磷、钙的激素,肾脏本身为内分泌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羊膜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所产的卵称为羊膜卵。羊膜卵最早于爬行动物中的出现在脊椎动物进化上是一个巨大的突变,其生物学意义足以同颌的出现或离水登陆相提并论。羊膜的结构和发育特点,尤其是胚胎期形成的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胚膜,使羊膜动物在个体发育中摆脱对于水的依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有了陆地生活的可能性。本实验通过鸡蛋的解剖和观察,了解羊膜卵的构造及加深羊膜对陆生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的堤治用小鼠实验证明,在切除一侧肾脏时,使另一侧肾肥大的代偿性肾肥大现象与表皮生长因子(EGF)有关。这说明,也许能在肾衰竭的治疗和肾脏摘除后的补助疗法中使用 EGF。这项结果已在1988年4月23日于东京召开的日本临床代谢学会上发表。摘除小鼠的一个肾时,另一肾发生重量增加15%左右,蛋白质含量增多等代偿性肾肥大,还发现了 EGF 的前驱体。堤通过切除小鼠颚下腺,形成了血中 EGF 水平近于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贝氏高原鳅中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成鱼中肾组织的肾单位存在发生与解体现象。这一现象在鱼类相关研究中尚属首次报道。依据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中肾单位的发生分为肾小管原基、肾小管芽、幼稚肾单位和亚成熟肾单位4个阶段。解体中的肾单位根据其肾小管解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人羊膜来源成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手段,其中成体干细胞由于不存在伦理问题,更为广大学者所青睐。本研究成功从人羊膜间质细胞中分离纯化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首先从羊膜间质细胞中通过极限稀释法进一步分离得到羊膜来源成体干细胞(Amnion-derived stemcells,ADSC),分析其形态、生长方式及主要的免疫表型,并在体外分别将其向脂肪、成骨、内皮、肝细胞及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结果发现,ADSC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向3个胚层的细胞分化,经连续传代30次,其形态及表型稳定,并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证实了ADSC的干细胞特性,可能为细胞治疗及干细胞工程提供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8.
WT1—与发育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母细胞瘤(或称Wilms’瘤,简称W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实体瘤,发病率约为1/10,000,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肿瘤类型。该肿瘤发生于肾脏,肿瘤细胞类型既包括未分化或芽基细胞,又包括基质及上皮成分。这几种细胞的相对比例有个体差异,有的显示出组织学亚型。流行病学和遗传学分析揭示WT的发生与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有关。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B)类似,WT在具有对该疾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雌鱼体内受精后仔鱼开口前和仔鱼开口后两个阶段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规律, 采用生化常规方法定量测定并分析了许氏平鲉发育早期的受精卵(FE)、胚胎期(ES)、初产仔鱼(PL1)、前仔鱼期(PL2)、后仔鱼期(PL3)和稚鱼期(J)6个阶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动。结果表明: 总氨基酸含量从FE至PL1显著下降, 至PL3显著上升, 至J又显著下降(P<0.05); 游离氨基酸含量以FE最低(12.77 mg/g), 从FE到PL1显著上升(P<0.05), 并在PL1含量达到最高值(92.19 mg/g), PL1发育到J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 游离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范围在2.37%—19.66%。在各发育阶段干样中检出碳链长度在C14-C24的29种脂肪酸, 分别为9种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为(PUFA), 受精卵中主要脂肪酸依次为C22:6n-3(DHA)、C18:ln-9c、C16:0和C20:5n-3(EPA)。胚胎期(FE-ES)的脂肪酸利用率顺序为SFA、MUFA、n-6PUFA、n-3PUFA, 主要以C18:3n-3、C18:0、C16:1n-7及C20:5n-3(EPA)作为胚胎期的能量来源, C22:6n-3(DHA)的实际利用率最低(9.71%), 被优先保存下来, C16:0的实际利用量最高(10.94mg/g); 仔鱼内源营养阶段(ES-PL1)脂肪酸利用率顺序为MUFA、n-6PUFA、SFA、n-3PUFA, 主要以C16:1n-7、C18:0、C20:4n-6(ARA)及C18:1n-9c作为开口前仔鱼的主要能量来源, 其中仔鱼对DHA实际利用量最高(18.23 mg/g)。PL1-PL3阶段DHA相对于EPA和ARA被选择性利用; PL3至J阶段ARA相对于EPA和DHA被选择性利用。研究表明: 许氏平鲉仔鱼开口前阶段总氨基酸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截然相反, 胚胎期与仔鱼内源营养阶段脂肪酸利用率和利用量均有所不同, 仔鱼期DHA优先被利用, 过渡至稚鱼期ARA优先被利用。建议在仔鱼开口后添加富含DHA生物性饵料, 仔鱼过渡到稚鱼期在配合饵料中添加ARA营养物质, 防止苗种营养不足, 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再生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肾脏类器官是一种由干细胞分化而来具有一定肾脏功能的组织结构,可用于肾脏疾病的细胞修复治疗,也可以模拟肾脏发育和疾病发生及用于筛选改善肾功能的药物。肾脏类器官的体外培育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其体外培育可分为几个阶段:干细胞-原始体节中胚层-中间中胚层-输尿管芽(后肾间质)-集合管(肾单位)。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两种较为成熟的肾脏类器官体外诱导方法,并对肾脏类器官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