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特异的沙门菌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argT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3'、5'均加有polyC的特异性探针。上游引物5'标记生物素,将探针线性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使沙门菌PCR扩增产物与探针进行杂交,通过优化杂交条件,建立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重庆地区74只实验动物进行检测,同时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比较。结果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方法灵敏度高,对沙门菌PCR扩增产物在3ng/μL以上可有效检测。从细菌分离培养及DNA提取到PCR扩增及反向杂交结束仅需27h。该检测方法特异性高,对6种非沙门菌的检测中,其特异性为100%。应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和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方法分别检测42只KM小鼠和32只SD大鼠,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结论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可靠、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可用于沙门菌感染时的检测,适合应用于实验动物沙门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检测猪常见致病菌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方法:将23S rRNA基因芯片用的针对12种细菌的25~30 mer探针加长到30~38 mer,2对通用引物序列不变。用地高辛标记下游引物,以尼龙膜为载体制备膜芯片,检验探针/膜杂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另外设计1条大肠杆菌K88基因探针、一段带K88探针的报告基因和1对报告基因的反向PCR引物,在PCR体系中增加封口的K88报告基因和反向引物对,被检样品扩增后进行膜杂交。结果:修改的13条探针与参考目标菌株在膜上成特异性杂交,对52个参考菌株和野外分离株的检测准确率为92%;膜杂交的敏感性与玻片芯片接近,最小检出量为100 fg DNA;在尼龙膜上增加K88探针,与3重PCR产物杂交,可以检测到大肠杆菌K88毒力基因。结论: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可用于仪器设备不足的实验室,同时可以加入检测如大肠杆菌K88等致病基因,提高基于保守基因的芯片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PCR结合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及鉴定致病性酵母菌.将待检酵母菌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然后用生物素标记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的各真菌DNA片段,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表明所用的真菌通用引物可扩增临床常见的真菌DNA,9种特异性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该方法检测35例临床分离菌株,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一致.该技术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能部分满足临床检测的通量要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旨在建立一种以agr基因为靶点,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控基因agr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优化了LAMP体系中甜菜碱、dNTP浓度、长短引物比等因素;通过对14株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和4株其他常见食品致病菌株进行检测,评估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在Mg2+浓度为2.4 mmol/L,dNTP浓度为0.8 mmol/L,甜菜碱浓度为0.1 mol/L,长短引物比为1:8,65 ℃反应50 min条件下扩增可达最佳效果。优化后的LAMP对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阳性,对4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表现为阴性,证明引物具有特异性。本文首次利用agr基因作为靶基因片段,建立了一个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以细菌16S rDNA和23S rDNA为靶序列筛选引物和探针,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水产食品中肠道致病菌的方法。方法:将致病菌的16S rDNA和23S rDNA全序列进行软件比对,在可变区和恒定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通用性引物,点样于玻片制成基因芯片。致病菌DNA经过通用引物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然后通过扫描图像对结果进行判断。对基因芯片检测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并对模拟污染样本进行了实际检测,以验证所建立的方法。结果:设计的4对通用引物在同一条件下能够扩增7种常见肠道致病菌。在均一的杂交条件下能够同时检测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对象,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3 cfu/mL,实际检测模拟污染的样本的正确率达到100%。结论:建立的基因芯片系统可以准确而稳定地实现对7种水产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通用检测,为食源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方法。方法以femB、SEA基因分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肠毒素A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 an探针;收集腹泻患者大便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并定量检测其肠毒素A。结果TaqM 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和肠毒素A的灵敏度均为1.0×102拷贝。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产肠毒素A菌株11例(16.2%,11/68),CT值为13.5~20.6。结论TaqM 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准确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相似文献   

7.
PCR技术在检测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实验大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法。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的引物 ,利用PCR技术扩增nuc基因片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抽提的DNA进行扩增。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PCR产物出现 6 6 8bp的特异性DNA扩增片段 ,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扩增片段 ,证实了合成的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将抽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进行系列稀释 ,测定此PCR体系的敏感性 ,结果显示 ,该PCR体系能检出 3pg金黄色葡萄球菌DNA ,且从抽提DNA到PCR扩增及电泳结束仅需 4h。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扩增耐热核酸酶nuc基因检测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方法 ,具有快速、可靠、敏感和特异的特点 ,可用于临床样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的检测 ,适合应用于实验大小鼠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牛奶中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快速诊断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6-23SrRNA特异性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从牛奶中直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方法.结果:与细菌的常规分离方法相比,PCR法敏感性高,与其它型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迭100%,检测细菌基因组DNA最低浓度为35ng/μL,能在5h内对送检的牛奶样品直接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可用于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牛、山羊、猪和鸡源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脊椎动物分子标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最终选择线粒体DNA(mtDNA)16S rRNA基因为目标基因,利用一对通用引物,在该引物扩增区间设计了4条特异性基因芯片检测探针及2条质控探针用于对牛、山羊、猪、鸡等4种动物源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对PCR扩增体系及杂交体系的优化,该检测方法能实现对上述4种动物源性成分同时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均达到1pg,最终建立了这4种动物源性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将为我国进出口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别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将纳米金探针应用于目的核酸的检测,具有与PCR相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以在微孔板上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纳米金标记-逐步银染法.该方法利用已包被链霉亲和素的微孔板,将PCR扩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与生物素探针、纳米金探针形成的三明治杂交结构锚定其上,然后在低温下逐步银染显色,通过酶标仪检测放大的银染信号.这种纳米金标记-逐步银染法可以在显著降低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同时放大银染信号,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的灵敏度为1 pmol/L,比常温一步银染法的灵敏度提高约102倍. 51例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与PCR法一致,与培养生化鉴定法的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纳米金标记-逐步银染法,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设计出特异性基因分型探针,并将探针固定在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与PCR扩增带有地高辛标记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杂交。通过优化杂交反应条件,建立起简单、快速、特异地检测HBV基因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重庆地区临床样本进行分型检测,并与直接测序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的HBV基因分型方法可对拷贝数在103以上的血清样本准确分型,特异性达到96.67%。重庆地区感染HBV主要以B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AIMS: To develop a specific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and detecting Pythium species. METHODS AND RESULTS: Twenty PCR primers were designed from the sequences of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 (ITS1) region from 34 Pythium species. The specificity of these forward primers paired with ITS2 or ITS4 and reverse universal primers was tested. Five species-specific primers were obtained, other primers showed different specificity to Pythium species. The specific amplifications enabled nine Pythium species to be differentiated. Specific detection of Pythium aphanidermatum from infested plants and P. dimorphum from soil was demonstrated. CONCLUSIONS: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nine Pythium species using specific PCR amplification was achieved.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Because of its rapidness and ease, the results of PCR amplified with different primers can be a powerfu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ythium species and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the target fungus directly from plant material, soil and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13.
建立以TaqMan-MGB荧光探针为特点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针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TaqMan-MGB荧光探针,筛选并优化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用以提高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并通过体外克隆技术建立病毒基因拷贝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引物与探针的优化浓度分别640nmol/L和480nmol/L,体系具有良好的保守性和特异性,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00拷贝/反应,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07~102拷贝/反应,从病毒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h左右,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敏感、快速,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15.
16.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技术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肺炎支原体编码P1黏附蛋白为靶基因,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进行引物、探针的设计,最终筛选出最佳引物。同时设计相应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引物用于后续的验证试验。对反应体系试剂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物探针浓度进行确定。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作为对照评估RPA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RPA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仅需14 min,检测灵敏度达200 copies/mL;6种非肺炎支原体均不能扩增,特异性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肺炎支原体的RPA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迅速、简便、经济等优势,为肺炎支原体的快速检测提供一个新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对Gen-Bank中登陆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株( L-A-1)和其他甲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比较分析,根据其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针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株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该方法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株高度特异,扩增片段为207 bp,不与其他肠道病毒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在104 CCID50/管~10-1 CCID50/管之间有良好的扩增曲线,检测的灵敏度可达0.1CCID50~0.01CCID50,比普通RT-PCR高100倍。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病毒含量滴度测定及指导疫苗成品的配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种强致病性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灵敏的可检测多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本研究设计了针对21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检测探针,每种5条,长50 bp.并以甲病毒属的基孔肯亚病毒和黄病毒属的黄热病毒细胞培养物为检测模型,摸索了合适的病毒基因处理与扩增方法.将提取的病毒RNA先用DNase Ⅰ处理,以去除掉其中的DNA分子,然后利用病毒属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以引导病毒基因组的合成,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宿主细胞基因成分的干扰.进行随机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分别出现了4条基孔肯亚病毒探针信号和5条黄热病毒的探针信号,说明所设计的检测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这2种病毒的特异性检测.这种病毒基因样品的处理和扩增方法也为此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